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唇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 被引量:20
1
作者 吕耀平 陈洁 +1 位作者 鲍宝龙 黄佩佩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3,共5页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髓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第37~41肌节之间,脉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39~40肌节之间,然后依次往前;到62 dpf(相应的体长为30.03cm)肌间小骨骨化全部完成。骨化过程中,唇肌间小骨是从简单的I型,到卜型,再到Y型,再分化为各种复杂形态。唇肌间小骨出现的时机和形态形成规律与其它鲤科鱼类相似,提示鲤科各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研究亮点:目前关于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研究仅限于鲢亚科的鲢和模式动物斑马鱼,通过比较其它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模式,有助于探讨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保守性。本文发现亚科唇的肌间小骨骨化模式与鲢非常相似,提示鲤科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肌间刺 骨化 早期发育
原文传递
唇(♀)×花(♂)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 被引量:7
2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2 位作者 姚子亮 胡廷尖 王雨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37-543,共7页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花[鱼骨]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