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34
1
作者 邓纯东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4,159,共6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是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增强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是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增强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有效应对国际各种思想文化斗争的重要途径,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因此,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紧迫感、时代感、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改革 创新学术理论研究与传播 被引量:6
2
作者 忻平 于智慧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是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与发展、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继承深化马克思主义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是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与发展、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继承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积极应对、接洽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并与各种思想文化斗争的重要途径,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创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路径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对我国政治制度及社会实践的诠释要注重多学科综合、创新话语思维;坚持文化自信引领话语取向;坚持改革实践为导向的话语取向;保持向域外、向实践、向未来开放的话语姿态;注重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话语历程变迁 话语实践 西方话语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四维审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栋 席云 +2 位作者 侯秀芳 梁明伟 金玉秋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话语体系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话语体系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受众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构建应坚持系统观念,从多方面整体推进。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这一重要话语主体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者关系,不断丰富话语内容。要统筹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重视话语载体的打造。要强化受众意识,通过话语转换使哲学社会科学更接地气、更贴近受众思维习惯。与此同时,应注意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耦合,使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受众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整体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 话语载体 话语受众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其启示
4
作者 刘影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54,108,共8页
要建构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首当其冲要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原则,找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创新发展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诞生是哲学话语史上一... 要建构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首当其冲要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原则,找到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创新发展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诞生是哲学话语史上一次伟大变革,这一变革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即从现实生活世界提炼概念,让哲学说"大众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说话,在批判"旧"话语的过程中创造"新"话语,在书斋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推进话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话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贵州社会科学(月刊)2019年总目录
5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水江流域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协同发展 内生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对莎士比亚中国化理论构想的五维考察及反思
6
作者 孙媛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1年第2期11-22,共12页
莎士比亚中国化理论构想在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体系建设上做出了尝试,可以看作是对“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的一种呼应,然而一个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考察的。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分析框架下,从政治意蕴、学理... 莎士比亚中国化理论构想在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体系建设上做出了尝试,可以看作是对“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的一种呼应,然而一个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考察的。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分析框架下,从政治意蕴、学理支撑、有效传播、哲学思维和通识表述五个方面对莎士比亚中国化理论构想加以考察,可以发现,莎士比亚中国化理论构想存在缺乏政治意蕴、理论概念意义艰涩混淆、对马克思主义的强行借鉴和不当类比、哲学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提出者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真正含义没有理解透彻;另一方面,是提出者忽略了理论创新的普遍规律。因此,莎士比亚中国化作为理论是不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中国化 理论构想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 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共11页
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海》《东南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期刊界和学术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背景、内涵、目标、路径等展开研讨。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中国学术 国际话语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8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解读、面临挑战与关键路径——陈先达教授论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9
作者 严国红 欧阳愉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陈先达教授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在他看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回答人类向何处”之问的科学...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陈先达教授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在他看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回答人类向何处”之问的科学选择,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大变革格局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强力阻碍、全球化的副效应、新技术引发的伦理与信仰危机的挑战。要始终坚持科学和信仰的高度统一、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亮剑等实践原则,必须广泛推进学术民主、坚持辩证思维、培养坚定的理论战线的优秀战士、走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陈先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逻辑学何为?
10
作者 张立英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88-96,122,123,共11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映射出国民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从挖掘中国智慧、发现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影响等方面着力。逻辑学作...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映射出国民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从挖掘中国智慧、发现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影响等方面着力。逻辑学作为一门兼具地基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将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逻辑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提升国民通用科学素养贡献力量,从整体上帮助民众提升思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逻辑学工作者应在逻辑学前沿研究突破、逻辑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几个层面发力,并从中国古代思维体系中寻找灵感,努力做出具有引领性同时体现中国智慧的前沿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通用科学素养 学科交叉 中国智慧
下载PDF
“正德、利用、厚生”:实践概念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兼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11
作者 解嘉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践理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概念。新时代,同样应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文化基底上,把“人民中心”“创新本质”“生态文明”“问题意识”等重要思想与实践概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实践概念内涵,从而重新发掘“人”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实践概念中的主体性含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实践概念;同时,也应立足于中国话语,通过反思实践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概念 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