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 被引量:78
1
作者 P.辛格 江娅 《世界哲学》 1994年第5期25-32,共8页
近年来,许多被压迫团体都在积极地为平等而抗争.经典性的例子是黑人解放运动,该运动要求结束那种把黑人视为二等公民的偏见和歧视.黑人解放运动的巨大号召力及其所取得的初步(即使有限)胜利,使得它成为其它被压迫团体仿效的榜样.之后,... 近年来,许多被压迫团体都在积极地为平等而抗争.经典性的例子是黑人解放运动,该运动要求结束那种把黑人视为二等公民的偏见和歧视.黑人解放运动的巨大号召力及其所取得的初步(即使有限)胜利,使得它成为其它被压迫团体仿效的榜样.之后,我们又目睹了西班牙裔美国人、同性恋者以及其它各种各样少数派团体的解放运动.当妇女这个多数派团体开始她们的抗争时,有些人以为,我们已经走到解放运动道路的尽头了.据说,性别歧视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最后一种歧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存在物 事实平等 哲学家 反对种族歧视 解放运动 非人类 平等主义 平等原则 物种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 被引量:89
2
作者 金岳霖 钱耕森 《哲学研究》 1985年第9期38-44,共7页
一 在三大哲学思想主流中,人们曾经认为印度哲学是“来世”的,希腊哲学是“出世”的,而中国哲学则是“入世”的。哲学从来没有干脆入世的;说它入世,不过是意图以漫画的笔法突出它的某些特点而已。在懂点中国哲学的人看来,“入世”的说... 一 在三大哲学思想主流中,人们曾经认为印度哲学是“来世”的,希腊哲学是“出世”的,而中国哲学则是“入世”的。哲学从来没有干脆入世的;说它入世,不过是意图以漫画的笔法突出它的某些特点而已。在懂点中国哲学的人看来,“入世”的说法仅仅是强调中国哲学与印度、希腊的各派思想相比有某些特点;但是对于那些不懂中国哲学的人,这个词却容易引起很大的误解。它的本意大概是说,中国哲学是紧扣主题的核心的,从来不被一些思维的手段推上系统思辨的眩目云霄,或者推入精心雕琢的迷宫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入世” 工业文明 哲学思想 希腊哲学 紧扣主题 印度哲学 哲学家 笔法 懂点
原文传递
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我的两个思想主题的生活历史根源 被引量:65
3
作者 哈贝马斯 符佳佳(翻译) 曹卫东(校对)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200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80周年诞辰。他的思想在当代影响深远,中国学界颇为关注。这里我们首先刊发哈贝马斯2004年11月获得"京都奖"时的答谢词,文中他较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生活历史和理论发展的关系。... 200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80周年诞辰。他的思想在当代影响深远,中国学界颇为关注。这里我们首先刊发哈贝马斯2004年11月获得"京都奖"时的答谢词,文中他较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生活历史和理论发展的关系。我们还刊发两篇研究哈贝马斯的文章。童世俊教授从哈贝马斯学习概念和他的批判理论关系的角度,强调了学习概念的重要性。曹卫东教授依据最近苏尔卡普出版社为庆祝哈贝马斯诞辰出版的5卷本《哲学文集》进行研究,力求系统理解其思想脉络,在语言、交往与哲学紧密关联的框架中,对哈贝马斯哲学思想进行逻辑进路说明和文本关系梳理。我们以此表达对哈贝马斯诞辰80周年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根源 思想主题 公共空间 生活 哈贝马斯 政治 学习概念 哲学家
原文传递
言语行为理论述评 被引量:37
4
作者 束定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6,共7页
语用学研究最初得益于分析哲学家们对语言意义问题的讨论。近一、二十年来,语用学在国外,尤其在英美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根据莫里斯(C.W.Morris)的符号学理论,语用学研究... 语用学研究最初得益于分析哲学家们对语言意义问题的讨论。近一、二十年来,语用学在国外,尤其在英美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根据莫里斯(C.W.Morris)的符号学理论,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语用学中的中心话题包括:指示现象(Deixis),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预设(presupposition),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ature)和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等。其中,言语行为理论又是哲学家们和语言学家们最感兴趣、讨论最多的议题之一。(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汀 语用学研究 分析哲学 语言意义 前提条件 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 莫里斯 哲学家 关系问题
下载PDF
语用学的哲学渊源 被引量:43
5
作者 钱冠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11,共4页
关键词 语用学 哲学渊源 言语行为理论 自然语言 形式符号 理想语言 语言学家 西方哲学 哲学家 语言哲学
下载PDF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则渊 王海山 《科研管理》 1981年第1期9-23,共15页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每一国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一个哲学高潮,其“哲学超前期”,按二者高潮起始年代间隔和峰值年代间隔,分别平均为六十年和三十年,揭示了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前导。通过对处于哲学高潮的各国哲学界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倾向的历史分析,进一步定性阐述了哲学对科学的深远影响。最后还探讨了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典型国家迭次发生“哲学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这一有趣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哲学 历史考察 科学革命 世界哲学 工业革命 学家 社会革命 自然科学 哲学家
下载PDF
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宇红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6,共8页
本文对始自古希腊的各种哲学传统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所涉及的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昆提良、毕德、阿尔伯利克、阿圭那、霍布斯、洛克、柏克莱、黑格尔、密尔、卢梭、康德、尼采、理查兹、布莱克、雷科夫与... 本文对始自古希腊的各种哲学传统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所涉及的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昆提良、毕德、阿尔伯利克、阿圭那、霍布斯、洛克、柏克莱、黑格尔、密尔、卢梭、康德、尼采、理查兹、布莱克、雷科夫与约翰逊。我们认为,哲学家的隐喻观和隐喻研究方法体现了每一特定时期哲学家对世界统一性和规律性的根本看法以及与此相应的认识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研究 哲学视角 亚里斯多德 哲学家 哲学传统 研究方法 古希腊 柏拉图 西塞罗 霍布斯 黑格尔 理查兹 布莱克 约翰逊 认识论 规律性 统一性
原文传递
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美学——以西方美学史为例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晓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3,共9页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然而,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身体美学作为一个词组有以下可能意义:(1)以身体为审...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然而,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身体美学作为一个词组有以下可能意义:(1)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2 )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3)以身体为审美主体且同时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将身体当作众多审美客体之一并非新鲜的主张,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美学革命。本文所说的身体美学首要地指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是美学的一个学科,而是所有回到了其根基的美学本身。它的诞生意味着美学在漫长的迷途之后终于回归了身体之根。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迟至19世纪下半叶才由德国哲学家尼采冲创出来,并且在2 0世纪仍未在西方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呈现这个复杂的逻辑因缘有助于我们建构真正的身体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西方美学史 回归 19世纪下半叶 审美客体 20世纪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 大众传媒 主流地位 意义 哲学家 逻辑 意味 主张 尼采 呈现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被引量:37
9
作者 孙正聿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2,共10页
"Modern materialism" established by Marx and Engels,is to answer the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problem of philosoph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nking and be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 of... "Modern materialism" established by Marx and Engels,is to answer the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problem of philosoph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nking and be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 of action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Therefore,the true connotation of "modern materialism" 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and onl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worldview of "no longer philosophy" said by Engels.The world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cludes:the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 is history,the core idea is life determines consciousness,the basic content is the connotative logic of history,the value demand is human emancipation,the theory demand is changing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解释世界 哲学家 第3卷
原文传递
哲学的未来 被引量:38
10
作者 M.石里克 叶闯 《世界哲学》 1990年第6期1-8,共8页
对于任何渴望了解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人,研究哲学史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事情。因为,建立某个时代、某个民族文化的人类本性的各种要素,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反映在那个时代或那个民族的哲学中。
关键词 哲学方法 哲学家 科学方法 哲学 苏格拉底 哲学体系 学家 历史学家 真命题 真理
原文传递
声音的风景:国外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敦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一、文化研究中听觉问题的被发现人的审美判断、文化阐释活动都建立在感官感知的基础上。古今中外很多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均将视觉和听觉并列为最主要的感官认知。(1)柏拉图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国外 风景 声音 审美判断 文化阐释 听觉 哲学家
原文传递
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再林 《世界哲学》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中西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现代哲学 哲学家 思想家 学说 思潮 对话主义 学思 哲学文化
原文传递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吴宁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列斐伏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 举足轻重 哲学转向 哲学家 现代性
原文传递
《空间的生产》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怀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8,共11页
《空间的生产》是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重要著作,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研究的经典之作。该书白1974年出版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这本书的研究,也有很多的问题与争论。本文以该书在形成和解读中的一些问... 《空间的生产》是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重要著作,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研究的经典之作。该书白1974年出版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这本书的研究,也有很多的问题与争论。本文以该书在形成和解读中的一些问题研究为立足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空间问题研究进行一次巡礼,以发现问题、寻找线索、推进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列斐伏尔 哲学家
原文传递
技术意向性的含义与功能 被引量:32
15
作者 韩连庆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103,129,共7页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对现象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黑尔德(K.Held)认为,如今在哲学世界中许多地方都在讨论意向性的概念,例如语言分析和认知主义。“现象学不仅是在诠释最宽泛的理论...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对现象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黑尔德(K.Held)认为,如今在哲学世界中许多地方都在讨论意向性的概念,例如语言分析和认知主义。“现象学不仅是在诠释最宽泛的理论行为时才依据意向概念,而且也可以借助于这个概念而将更多的哲学清晰性引入实践和伦理的领域”。(黑尔德,第74页)但是,由于意向性作为一个哲学术语,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用法,而不同的哲学分支对意向性的解释又有些零乱,所以这个术语很容易引起误解。(参见塞尔,第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功能 技术 现象学 哲学家 哲学世界 认知主义 语言分析
原文传递
信念、知识与行为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嘉明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3-59,共7页
关键词 信念 行为 知识 《人性论》 哲学家 归纳问题 因果关系 价值问题
原文传递
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悦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4,共7页
The theory and even practice of “the end of art” is becoming the focus today. However, neither in Hegel’s aesthetic theory nor in Arthur Danto’s analytical philosophy, where the notion of “the end of art” does n... The theory and even practice of “the end of art” is becoming the focus today. However, neither in Hegel’s aesthetic theory nor in Arthur Danto’s analytical philosophy, where the notion of “the end of art” does not amount to “the death of art”, do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end of art history” mean to put an end to art history. To be exact, “the end of art” means the end of a certain narrative of the history of art. According to Danto, when “what is the nature of art” is presented, art history is bound to meet its end in a post-historical era. As the definition of art should be dealt with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ere the history comes to its end is likely to be where the last days of future art are numbered. In the philosoph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Kant’s theory of “presentation of the antinomy of tast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a new antinomy: the thesis is that art is a concept while the antithesis is that art is not a concept. For contemporary art, there are three roads that lead to its end: first, art sees its end through Conceptual Art; second, art returns to the body through Performing Art and Somaesthetics; lastly, art incorporates with nature through Land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论 当代美国 哲学反思 剥夺 学家 思想意蕴 艺术史 艺术家 哲学家 死亡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剖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顾泽苍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异常火爆,特别是Alpha Go与李世石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热浪。"机器人能够战胜人类"、"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畅想、各种危言耸听的言论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甚至一些哲学...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异常火爆,特别是Alpha Go与李世石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热浪。"机器人能够战胜人类"、"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畅想、各种危言耸听的言论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甚至一些哲学家、伦理学者、社会学者都在讨论机器人的道德等等。人工智能真有这么恐怖吗?其实不然。本文作者顾泽苍博士从事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他以自己的亲身科研经历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使大众对人工智能有正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深度剖析 机器人 机器学习 哲学家 人类 学者 网络
下载PDF
哲人科学家:站在时代哲学思想的峰巅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醒民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9年第6期2-2,3,共2页
关键词 哲学家 哲学思想 哲人科学院 科学思想
下载PDF
非英语语境下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恩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06年第11期153-154,共2页
简要分析了语言的共性之一物字对应理论及人是如何掌握母语的。指出要想快速提高英语口语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建立起英语与母语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英语语境 口语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应关系 物质世界 语言文字 哲学家 批评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