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被引量:290
1
作者 肖明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101,共12页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 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 ,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 ,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 ,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 ,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 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 ,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 ,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 ,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 ,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 ,进而概括了哥特小说创作的一般性特征 ,即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 ,故事情节恐怖刺激 ,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内容 ,常有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这些作品中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 ,充满悬念 ,具有独特的艺术震撼力。本文进一步指出 ,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 ,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惧感。哥特小说中的许多优秀之作致力于揭示社会罪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面 ,并进行深刻的道德探索。哥特小说的产生及其整个发展同英美二百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及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哥特小说 浪漫主义 超自然现象 持续发展 18世纪 小说创作 故事情节 文学传统 美学基础 心理基础 文化背景 哥特 一般性 震撼力 恐惧感 作家 作品 恐怖 社会 人口
原文传递
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韩加明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哥特小说 英国 产生过程 发展
全文增补中
哥特小说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7,159,共11页
哥特小说是黑暗的艺术,承载着人类的惊恐、焦虑以及隐秘的欲望。它既植根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揭秘阶级、性别以及种族等话语体系中的权力运作,也曲折再现了人性永恒的文明与欲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哥特小说中的恶棍、疯... 哥特小说是黑暗的艺术,承载着人类的惊恐、焦虑以及隐秘的欲望。它既植根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揭秘阶级、性别以及种族等话语体系中的权力运作,也曲折再现了人性永恒的文明与欲望、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哥特小说中的恶棍、疯妇、幽灵以及怪物,往往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的"异者",因而哥特小说往往挑战了既有秩序与边界,具有一定的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小说 异者 颠覆 历史 性别 种族
原文传递
哥特文学与爱伦·坡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爱伦.坡致力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以哥特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生产生的一种恐怖、幻灭的心理。本文指出哥特小说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则强调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设计、描写,气氛的营造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地,二者结合,使坡的短... 爱伦.坡致力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以哥特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生产生的一种恐怖、幻灭的心理。本文指出哥特小说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则强调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设计、描写,气氛的营造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地,二者结合,使坡的短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色彩。最后具体分析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探讨爱伦.坡哥特小说所反映的心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哥特小说 恐怖 心理世界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振武 王子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6,共5页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因其在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别开生面的创作模式并非空穴来风,其哥特小说与早期英国小说明显的承继关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其哥特小说在美国哥特小说的发展中起...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因其在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别开生面的创作模式并非空穴来风,其哥特小说与早期英国小说明显的承继关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其哥特小说在美国哥特小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后人竞相效仿的模本,这主要是因其唯美主义的创作倾向及其超前的创作理念在心灵深处与读者的审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德加·爱伦·坡 哥特小说 传承 创新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晶体美之所在──哈代小说数面观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玲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93,共12页
晶体美之所在──哈代小说数面观张玲在英国小说史上,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的读者和研究者心目中,小说家哈代具有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和属性。英美读者和学者提起... 晶体美之所在──哈代小说数面观张玲在英国小说史上,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的读者和研究者心目中,小说家哈代具有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和属性。英美读者和学者提起哈代,首先说他是表现地方色彩的作家;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小说 哥特小说 地方色彩 现实主义小说 威塞克斯小说 《无名的裘德》 《还乡》 通俗小说 女主人公 浪漫主义小说
原文传递
自我、欲望与叛逆——哥特小说中的潜意识投射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耕欣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9,共8页
英国哥特小说中的恶棍与中产阶级作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是文学批评界久论不衰的话题。正面主人公以及同他(她)水火不容的恶棍代表18世纪中产阶级人格的公私两面。正面主人公表达的是这个新生阶级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想的追求,而恶棍... 英国哥特小说中的恶棍与中产阶级作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是文学批评界久论不衰的话题。正面主人公以及同他(她)水火不容的恶棍代表18世纪中产阶级人格的公私两面。正面主人公表达的是这个新生阶级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想的追求,而恶棍们则是其非法欲望与原始冲动的一种投射。从精神分析法角度看,正面主人公是中产阶级的超我,而恶棍是其本我。哥特小说作者则利用恶棍之言行表达相当有限的反抗与叛逆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小说 中产阶级 自我 潜意识
原文传递
压迫与保护、对立与依赖——评哥特小说中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苏耕欣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3-87,共5页
女权与父权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并非始终势不两立。英国哥特小说对父权制度及其代表往往表现出既向往又恐惧的暧昧态度,两者关系中对立与依赖常兼而有之。这种矛盾态度实际上是十八九世纪中产阶级对于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的一种批评,反映... 女权与父权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并非始终势不两立。英国哥特小说对父权制度及其代表往往表现出既向往又恐惧的暧昧态度,两者关系中对立与依赖常兼而有之。这种矛盾态度实际上是十八九世纪中产阶级对于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的一种批评,反映中产阶级对这种制度与生产方式复杂的认识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父权制度 哥特小说 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情动与情感:文学情感研究及其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雯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1期44-55,113,共13页
情感与情动的定义和区分是当代人文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情感指的是凝结为观念的身体感受,是自我意识的根基;而情动指的是非主观性动能,是身体、语言、社会过程构成的不稳定"机器"自我创生和转变的过程,从根本上否定主体性... 情感与情动的定义和区分是当代人文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情感指的是凝结为观念的身体感受,是自我意识的根基;而情动指的是非主观性动能,是身体、语言、社会过程构成的不稳定"机器"自我创生和转变的过程,从根本上否定主体性。情感与情动无法截然分开,也不能全然等同,两者的纠缠在文学情感研究中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文学文本的阐释为整个情感研究工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情感 文学 哥特小说
下载PDF
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江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哥特式建筑 英美文学 西方文学史 哥特小说 因子 文学理论家 通俗文学 新古典
下载PDF
评坡恐怖小说中的恶梦世界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玉红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7,共6页
虽然恐怖和恶梦是哥特小说和坡的恐怖短篇的共同点 ,但到目前为止 ,鲜有批评家把坡放在哥特文学这个框架内进行认真比较。本文试图通过背景设置和文本重读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读解坡的恐怖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 恐怖小说 读解 短篇 哥特小说 批评家 重读 文学 共同点
原文传递
哥特小说的恐怖美学:崇高与诡异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於鲸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4,共7页
伯克的崇高论与弗洛伊德诡异说直指哥特小说的重要美学特征——恐怖。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崇高在哥特小说中显现为一种"为存在而存在"的"怕",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快乐原则;而诡异在哥特小说中则显... 伯克的崇高论与弗洛伊德诡异说直指哥特小说的重要美学特征——恐怖。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崇高在哥特小说中显现为一种"为存在而存在"的"怕",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快乐原则;而诡异在哥特小说中则显现为一种对存在的"畏",它来自存在,也是存在本身,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超越快乐原则"。至于小说文本中的具体恐怖情境,又可以根据它们与崇高与诡异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区分为terror和horror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小说 恐怖美学 崇高 诡异
下载PDF
美国南方哥特小说的现代精神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玉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哥特小说 英国 布朗 哥特传奇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哥特传统 福克纳 现代精神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美国
下载PDF
《诺桑觉寺》中的女性教育主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霞敏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2-67,共6页
女性教育是《诺桑觉寺》的主题。奥斯丁借助哥特小说的手法,在凯瑟琳与亨利的爱情—婚姻故事框架中演绎女性教育主题,探讨青年男女如何在社会和时代的压力下寻找自己婚姻的出路,就当时流行的女性教育、婚姻习俗、小说成规和小说阅读等... 女性教育是《诺桑觉寺》的主题。奥斯丁借助哥特小说的手法,在凯瑟琳与亨利的爱情—婚姻故事框架中演绎女性教育主题,探讨青年男女如何在社会和时代的压力下寻找自己婚姻的出路,就当时流行的女性教育、婚姻习俗、小说成规和小说阅读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指出理性对于情感和想象的重要性,同时为包括哥特小说在内的小说艺术作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桑觉寺》 女性教育 哥特小说
下载PDF
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的恐怖美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琪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恐怖人物等方面去塑造黑猫形象及刻画主人公内心的邪恶,从而营造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效果。这种恐惧来自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恐怖。坡所描写的恐怖是建立在他的美学基础上的,带给读者一种恐惧刺激的兴奋和快感。其哥特式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美的享受,净化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文学审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哥特小说 黑猫 恐怖
下载PDF
嘲讽、戏拟还是借鉴、模仿——《诺桑觉寺》与哥特小说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霞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3,共6页
许多评论家和读者一度认为《诺桑觉寺》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戏拟。但细细品味之余可以发现,奥斯丁嘲弄的是对小说的误解与误读,该小说其实是借鉴、模仿了哥特小说,以反对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对小说的诋毁和刻板的道德说教,... 许多评论家和读者一度认为《诺桑觉寺》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戏拟。但细细品味之余可以发现,奥斯丁嘲弄的是对小说的误解与误读,该小说其实是借鉴、模仿了哥特小说,以反对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对小说的诋毁和刻板的道德说教,同时也反对把小说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狭隘观念,倡导正确的小说阅读方式。这既是当时社会风习的折射,更蕴含着作者对包括哥特小说在内的小说艺术的自觉追求和对小说地位的坚定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丁 戏拟 模仿 辩护 哥特小说
下载PDF
浅谈爱伦·坡对哥特小说的超越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神秘感是作家苦心追求的一种效果,坡将卓绝的、独创性的心理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他不但继承哥特小说传统,而且超越了哥...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神秘感是作家苦心追求的一种效果,坡将卓绝的、独创性的心理描写和大量的内心独白放置在作品中完成神秘感的构建,揭露人性丑恶的本质。他不但继承哥特小说传统,而且超越了哥特小说而形成新一代恐怖小说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感 哥特小说 丑恶本质
下载PDF
论欧美英国哥特小说批评的转向 被引量:5
18
作者 於鲸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8,共7页
自第一部哥特小说诞生之后的240余年来,英国哥特小说批评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大致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边缘化阶段(1764-1920年)、合法化阶段(1920-1970年)和批评视角多元化阶段(1970年至今)。而欧美英国哥特小说批评... 自第一部哥特小说诞生之后的240余年来,英国哥特小说批评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大致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边缘化阶段(1764-1920年)、合法化阶段(1920-1970年)和批评视角多元化阶段(1970年至今)。而欧美英国哥特小说批评在后两个阶段又先后呈现出两次大的转向,即心理研究转向和文化研究的转向。梳理这一发展过程并予以评说,对于国内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显然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哥特小说 心理研究转向 文化研究转向
下载PDF
《圣殿》里的善恶冲突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明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6-83,共8页
《圣殿》发表于1931年2月,是继《我弥留之际》之后福克纳发表的第六部长篇小说,但实际上它的创作先于《我弥留之际》,开始于1929年1月底,完成于5月底,只不过书稿寄出后即遭拒绝。据福克纳讲,出版商回信说:“天啦,我... 《圣殿》发表于1931年2月,是继《我弥留之际》之后福克纳发表的第六部长篇小说,但实际上它的创作先于《我弥留之际》,开始于1929年1月底,完成于5月底,只不过书稿寄出后即遭拒绝。据福克纳讲,出版商回信说:“天啦,我不能发表这东西,否则我们俩都会进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殿》 贺拉斯 福克纳 鱼眼 哥特小说 侦探小说 哥特小说 《喧哗与骚动》 《我弥留之际》 黑社会头目
原文传递
英美哥特小说与中国 被引量:2
20
作者 於鲸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3-79,共7页
哥特小说作为小说创作流派,曾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风靡全欧,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创作传统,成为小说类型之一。近、现代的许多英美小说家都深受它的影响。鉴于我国哥特小说研究领域的相对滞后,以及目前本土恐怖小说创作的盲目跟风状态,有... 哥特小说作为小说创作流派,曾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风靡全欧,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创作传统,成为小说类型之一。近、现代的许多英美小说家都深受它的影响。鉴于我国哥特小说研究领域的相对滞后,以及目前本土恐怖小说创作的盲目跟风状态,有必要对我国英美哥特小说的接受史、研究史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以便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小说 哥特风格 小说创作流派 哥特小说 英国 美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