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读《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喻遂生 《中国文字研究》 2005年第1期240-245,共6页
本文对黄振华先生《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哥巴字的造字基础是汉字"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音读和训读的确定应根据哥巴文字符的实际音义,没有音读或训读两可的情况,亲属语言在哥巴文字源考证中没有太大的... 本文对黄振华先生《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哥巴字的造字基础是汉字"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音读和训读的确定应根据哥巴文字符的实际音义,没有音读或训读两可的情况,亲属语言在哥巴文字源考证中没有太大的证明作用,哥巴文字源考证应充分重视哥巴文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东巴文和哥巴文的内在联系及哥巴文在经典中的运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字源 考证
下载PDF
东巴文与哥巴文、玛丽玛莎文、达巴文的关系之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元鹿 《中国文字研究》 2006年第1期215-218,共4页
纳西族有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莎文与达巴文等四个文字系统。一系列研究与思考告诉我们:东巴文是哥巴文与玛丽玛莎文的主要源头,而且可能是达巴文的源头之一。
关键词 纳西族 巴文 哥巴文 玛丽玛莎文 巴文 文字关系
下载PDF
哥巴文造字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章应 《中国文字研究》 2008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哥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其文字系统包含初造字和新造字,二者分别按照仿拟机制和参照机制进行造字。哥巴文的造字特点是初造字数量少,新造字大量采用其他文字系统字符作为参照基字。
关键词 哥巴文 造字机制 初造字 新造字
下载PDF
从同义比较看纳西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思贤 余淑芬 《中国文字研究》 2008年第1期220-226,共7页
纳西民族中同时存在着四种文字: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莎文和达巴文,四种文字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从同义的角度,以东巴文为中心,对这几种文字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这些文字的发展规律。这一研究对文字发展理... 纳西民族中同时存在着四种文字: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莎文和达巴文,四种文字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从同义的角度,以东巴文为中心,对这几种文字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这些文字的发展规律。这一研究对文字发展理论和传播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文 哥巴文 玛丽玛莎文 巴文 关系 发展
下载PDF
纳西哥巴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小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9-106,共8页
纳西哥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表音文字,相比广为人知和研究成果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而言,其使用地域偏小、使用人群偏少,文献较少,对它的研究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文献收集、刊布、文献翻译、字符研究、文字系统等方面对现有哥巴... 纳西哥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表音文字,相比广为人知和研究成果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而言,其使用地域偏小、使用人群偏少,文献较少,对它的研究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文献收集、刊布、文献翻译、字符研究、文字系统等方面对现有哥巴文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国立丽江师范学校校舍奠基纪念碑民族文字考释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章应 杨四梅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国立丽江师范学校校舍奠基纪念碑刻于1942年2月,是纳西族地区极为少见的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合璧碑,碑面文字包括汉字、东巴文、哥巴文。民族文字部分记录了中日交战,南口战役后部队家属从河北南口搬迁避难到丽江,建立南口新村之事。文... 国立丽江师范学校校舍奠基纪念碑刻于1942年2月,是纳西族地区极为少见的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合璧碑,碑面文字包括汉字、东巴文、哥巴文。民族文字部分记录了中日交战,南口战役后部队家属从河北南口搬迁避难到丽江,建立南口新村之事。文章对民族文字部分逐一进行了字释,在此基础上考释其内容。因碑文两侧的民族文字字小刻浅,年代较久,字迹模糊,仍有一些疑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丽江师范学校校舍奠基纪念碑 巴文 哥巴文
下载PDF
关于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
7
作者 李晓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73-180,共8页
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以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史料为研究资料,以文献产生时期当地通行的汉字字形作为汉字型哥巴文字符在字形方面的比较对象,以此探知哥巴文借入汉字和使用汉字型哥巴文的一些规律:不同东巴在... 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以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史料为研究资料,以文献产生时期当地通行的汉字字形作为汉字型哥巴文字符在字形方面的比较对象,以此探知哥巴文借入汉字和使用汉字型哥巴文的一些规律:不同东巴在使用汉字型哥巴文字符时共性与个性并存;汉字型哥巴文字符的使用在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衡,但在文献种类上不存在明显的使用差异;汉字型哥巴文字符体系的发生、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汉字借入哥巴文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汉字在借入哥巴文系统后,在早期使用时,其字形、字义与源字基本相同,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假借现象逐渐孳乳;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哥巴文所借汉字的字体形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篆体、繁体、俗体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汉字 关系比较
下载PDF
关于哥巴文字源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李晓兰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哥巴文是一种典型的拼盘文字,其字源如此纷繁复杂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对哥巴文进行字源考释是哥巴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推动纳西族不同文字系统之间关系研究的发展。哥巴文字源考释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探讨。
关键词 哥巴文 汉字 巴文 字源考释
下载PDF
纳西哥巴文水系字与东巴文相关字群比较研究
9
作者 李晓兰 《华西语文学刊》 2016年第2期54-60,403,共8页
水系字是哥巴文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字符,值得深入研究。我们把哥巴文水系字定义为:在■?i31'水'这个字符的基础上通过增形或变形而成;其意义都与水相关的一批哥巴文字符。本文以方书、李书和洛克字典中收录的哥巴文水系字... 水系字是哥巴文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字符,值得深入研究。我们把哥巴文水系字定义为:在■?i31'水'这个字符的基础上通过增形或变形而成;其意义都与水相关的一批哥巴文字符。本文以方书、李书和洛克字典中收录的哥巴文水系字为研究资料。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哥巴文水系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分析归纳,并与东巴文中相关字群的特点进行对比。从抽样统计方法的原则出发,至少可以这样认为:这些观察、研究和比较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哥巴文和东巴文的某些状态的倾向性。由此得出: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两种不同的文字时,其造字心理既具有延展性又具有创造性;哥巴文是一种不成熟的标音文字,仍旧保留着意音文字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巴文 水系字 比较
原文传递
《云南记忆名录》简介(第一批)
10
作者 黄燕玲 《云南档案》 2022年第6期10-19,共10页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纳西族东巴古籍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用东巴文和哥巴文书写下来的东巴教经典,俗称东巴经,现存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所,共2000多本,主要记载的是东巴教祭司在祭祀仪式中诵唱的经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 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纳西族东巴古籍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用东巴文和哥巴文书写下来的东巴教经典,俗称东巴经,现存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所,共2000多本,主要记载的是东巴教祭司在祭祀仪式中诵唱的经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经典、书画和民间记事文书。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由云南省档案馆和原丽江地区行政公署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文 云南省档案馆 哥巴文 东巴教 纳西族 东巴经 祭祀仪式 丽江市
下载PDF
试析z33sr21ha55i33在东巴文献中的表现方式
11
作者 李晓亮 《华西语文学刊》 2011年第2期143-150+255-25,共8页
东巴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文字,它对于纳西语有时不能完全记录,会出现字词不对应的情况。我们选取纳西语中一句常用的祝福语作为例子,考察它在东巴文献中的表现方式,来管窥纳西语与东巴文的字词关系。
关键词 巴文 哥巴文 人寿年丰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哥巴文经书《大祭风·迎请卢神》研究
12
作者 田玲玲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4年第1期338-348,共11页
本文以专书研究的方法,对载于《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第79卷的哥巴文经书《大祭风·迎请卢神》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探讨了经书在语音、语法、字符体系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哥巴文 语音 语法 字符体系
原文传递
浅析借用汉字的哥巴文字符
13
作者 余攀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4年第1期349-356,共8页
哥巴文字符主要来源于东巴文、汉字、藏文及自创字。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借自于汉字的东巴文主要有三个途径:音读、训读、只借形。
关键词 哥巴文 汉字 借形
原文传递
浅谈哥巴文的缀饰字素
14
作者 杨蕾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4年第1期357-363,共7页
哥巴文是纳西族的一种标音文字,而缀饰字素则是哥巴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由李霖灿先生最早提出。它是东巴们各自为政的产物,最初只起装饰作用。它的来源同哥巴文一样有四种,分别是东巴文、藏文、汉文和自造。东巴们创制的这种特殊符号,... 哥巴文是纳西族的一种标音文字,而缀饰字素则是哥巴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由李霖灿先生最早提出。它是东巴们各自为政的产物,最初只起装饰作用。它的来源同哥巴文一样有四种,分别是东巴文、藏文、汉文和自造。东巴们创制的这种特殊符号,既不表音又不表意,只起装饰作用,可以变换方位,位置不固定,有时会出现粘连和双重字缀现象,分布不规律,但对于哥巴文造字的符号体态走向规范化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缀饰字素
原文传递
《求取占卜经》哥巴文异体字分析
15
作者 刘婕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4年第1期328-337,共10页
哥巴文异体字的出现是其体系不成熟的一个表现方面,本文通过对《求取占卜经》中异体字的分析,意在找出异体字在经书中出现的原因及其特点,使其有利于做进一步的整理研究。
关键词 求取占卜经 哥巴文 异体字
原文传递
关于哥巴文中gΛ^(31)ba^(31)ku^(33)tur^(55)tur^(33)命名为“字缀”的探讨
16
作者 李晓兰 《淄博师专学报》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gΛ31ba31ku33tur55tur33是哥巴文造字过程中的缀加成分。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并不充分,且各位学者给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名异实同的现象。在分析该类符号的基础上,剖析其特点与功用,对各家所出之名逐一梳理,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译名:"... gΛ31ba31ku33tur55tur33是哥巴文造字过程中的缀加成分。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并不充分,且各位学者给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名异实同的现象。在分析该类符号的基础上,剖析其特点与功用,对各家所出之名逐一梳理,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译名:"字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gΛ31ba31ku33tur55tur33 字缀
下载PDF
哥巴文的判定
17
作者 刘婕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哥巴文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体系,它与表意的象形东巴文同时记录着纳西族语言,这在文字发展过程中是一特殊现象。由于哥巴文字形来源多样,其中一部分形体又直接借自东巴文,而纳西族经书常常使用东巴文与哥巴... 哥巴文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体系,它与表意的象形东巴文同时记录着纳西族语言,这在文字发展过程中是一特殊现象。由于哥巴文字形来源多样,其中一部分形体又直接借自东巴文,而纳西族经书常常使用东巴文与哥巴文共同记录经书。因此,出现了哥巴文判定混乱的情况。鉴于此,我们通过全面梳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从哥巴文的性质、来源、字形、地域,以及字符出现在《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位置几个方面,来判定哥巴文字符,为进一步研究哥巴文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判定 性质 分布
下载PDF
从哥巴文与东巴文、汉字及藏文的比较看其来源问题
18
作者 李子涵 《华西语文学刊》 2010年第1期64-70+311,共7页
哥巴文是文字数量、普及状况及研究程度在纳西族文字中仅次于东巴文的一种文字,目前在哥巴文的性质与来源问题上尚有进步一讨论的空间。因此,本文拟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哥巴文与东巴文、汉字以及藏文的关系,并寻找其来源。
关键词 哥巴文 巴文 汉字 藏文 字源 比较文字学
原文传递
《大祭风·超度董族的吊死者·卷首》字符体系研究
19
作者 杨蕾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3-28,共6页
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它的经书数量很少且分布地域较窄。我们通过编制《大祭风·超度董族的吊死者·卷首》这本纯哥巴文经典的字表,进行了个案字符体系的研究,同时也初步探讨了这本经书中异体字和同形字的特点。通过研究可以... 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它的经书数量很少且分布地域较窄。我们通过编制《大祭风·超度董族的吊死者·卷首》这本纯哥巴文经典的字表,进行了个案字符体系的研究,同时也初步探讨了这本经书中异体字和同形字的特点。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哥巴文还是一种处于初级阶段的音字,它是在表词文字东巴文的基础上由于客观的需求而演变出来的。它的同形字和异体字很多,但也已经开始走上规范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巴文 字符体系
下载PDF
哥巴文ɡΛ^(31)bɑ^(31)ku^(33)tur^(55)tur^(33)特点、成因及意义
20
作者 李晓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6-99,共4页
以方国瑜《纳西标音文字简谱》为基础,在逐一分析哥巴文ɡΛ31bɑ31ku33tur55tur33基础上,从类型学、发生学和功用等方面对ɡΛ31bɑ31ku33tur55tur33进行分析,得出其特点、形成原因及存在意义。
关键词 哥巴文 ɡΛ^(31)bɑ^(31)ku^(33)tur^(55)tur^(33) 特点 成因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