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
王向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5 |
9
|
|
2
|
风物可人吾欲住——走进迅哥儿的家乡绍兴 |
吴尧忠
|
《初中生之友》
|
2024 |
0 |
|
3
|
战袍(节选) |
驼铃
|
《七彩语文》
|
2024 |
0 |
|
4
|
变——改写《故乡》 |
彭亦菲
付胜芳(指导)
|
《初中生写作》
|
2023 |
0 |
|
5
|
《故乡》改写 |
罗绍聪
|
《作文(初中年级)》
|
2023 |
0 |
|
6
|
试析《哥儿》与《围城》的共同点——以对教育制度的批判为中心 |
孙绍红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7
|
论语义七分法在《哥儿》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以林少华译本为例 |
张婷
|
《艺术科技》
|
2023 |
0 |
|
8
|
浓浓的“落语”味——《哥儿》的艺术魅力之源 |
倪祥妍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9
|
论《哥儿》“自我”的迷失与重塑 |
颜丽蕊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5 |
1
|
|
10
|
映照在他者幻想上的人生——夏目漱石《哥儿》论 |
张萱萱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1
|
品《社戏》之真 悟虚构之妙 |
张玲
|
《湖北教育》
|
2022 |
0 |
|
12
|
《哥儿》与《围城》主人公形象比较 |
赵珂
|
《枣庄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3
|
目的论视角下《哥儿》中人物语言描写的汉译分析——以刘振瀛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为例 |
李延娟
|
《世纪之星—交流版》
|
2022 |
0 |
|
14
|
山城“钉子户”:侠老头有个解优修理铺 |
高晓燕
|
《知音(下半月版)》
|
2022 |
0 |
|
15
|
跨越国界的精神链接——试论鲁迅的《阿Q正传》与夏目漱石的《哥儿》 |
杨明
|
《邢台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6
|
天上掉下葡萄来 |
杨昌祥
|
《吐鲁番》
|
2021 |
0 |
|
17
|
追忆似水年华:魔都咖啡文化史 |
Anne
|
《新华月报》
|
2021 |
0 |
|
18
|
“小白脸”及其“文化” |
幸之
|
《上海鲁迅研究》
|
2002 |
0 |
|
19
|
论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积极影响——以《哥儿》的中译本实例分析为中心 |
王米娜
|
《文教资料》
|
2010 |
0 |
|
20
|
《哥儿》受欢迎的文学土壤——对《哥儿》和《阿Q正传》的比较考察 |
揭侠
|
《日本学研究》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