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向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4期37-41,共5页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王向远“余裕”论是日本现代文豪夏目漱石文学论中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理论主张。夏目漱石在1907年为作家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冠花》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余裕派”和“非余裕派”...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王向远“余裕”论是日本现代文豪夏目漱石文学论中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理论主张。夏目漱石在1907年为作家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冠花》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余裕派”和“非余裕派”的小说分类法,倡导所谓“有余裕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鲁迅 文明批评 《我是猫》 文学作品 小说 社会批评 夏日漱石 鸡冠花 哥儿
下载PDF
风物可人吾欲住——走进迅哥儿的家乡绍兴
2
作者 吴尧忠 《初中生之友》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桨槽摇动街坊,人声远处一片。”在绍兴,山水组合,风光秀美。每一座桥、每一块石板、每一只乌篷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未庄的想象到鲁镇的虚拟,到迅哥儿家去吃喝玩读,定可安人情绪,消人愁绪。
关键词 三味书屋 百草园 哥儿 乌篷船 鲁镇 愁绪 风物 绍兴
原文传递
战袍(节选)
3
作者 驼铃 《七彩语文》 2024年第18期11-12,共2页
在孩子眼中,长辈的劳作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他们就是英雄。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已时1终于大雨倾盆。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着锄头冲出家门。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儿雨停了... 在孩子眼中,长辈的劳作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他们就是英雄。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已时1终于大雨倾盆。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着锄头冲出家门。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儿雨停了,我跟你爸要去抢施背包肥。雨还未停,母亲就打着伞、背着碳酸氢铵,往山腰苞谷地去了。何小成猫着身,躲过哥哥们的目光,蹿出后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屋檐下溜出村子,去稻田缺口处逮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儿 碳酸氢铵 劳作
原文传递
变——改写《故乡》
4
作者 彭亦菲 付胜芳(指导) 《初中生写作》 2023年第1期34-35,共2页
我拉着儿子水生的手,呆呆地看着这个地方。虽然上一次来这儿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了,但我仍对这里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那年,父亲来迅哥儿家帮工,把我也带上了。一路上,我异常兴奋——我还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
关键词 《故乡》 哥儿 地方
原文传递
《故乡》改写
5
作者 罗绍聪 《作文(初中年级)》 2023年第12期22-23,共2页
深秋,我独坐在院子里,看着晒的干青豆,心里很不是滋味。田里已经四五年没有什么好收成了,卖也卖不上价钱,家里的粮食又不多了,钱却一点儿也没有。我想着这些烦心事,不由得想起当年那个可爱的少年,他应该没有这种烦心事吧。思绪渐渐飘回... 深秋,我独坐在院子里,看着晒的干青豆,心里很不是滋味。田里已经四五年没有什么好收成了,卖也卖不上价钱,家里的粮食又不多了,钱却一点儿也没有。我想着这些烦心事,不由得想起当年那个可爱的少年,他应该没有这种烦心事吧。思绪渐渐飘回以前……那是二十余年前,我被爹喊过去在迅哥儿家里管祭器。刚到他家,从未见到这么大厨房的我,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新鲜陌生,在陌生的大人面前,紧紧地依靠在我爹身后,恨不得大家都不要注意到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哥儿 陌生
下载PDF
试析《哥儿》与《围城》的共同点——以对教育制度的批判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绍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4,共4页
夏目漱石和钱钟书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名作《哥儿》与《围城》写于相似的时代背景下 ,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都非常地相似。两部作品都对教育制度的腐朽与丑恶进行了批判 。
关键词 哥儿 围城 夏目漱石 钱钟书 教育制度的批判
下载PDF
论语义七分法在《哥儿》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以林少华译本为例
7
作者 张婷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1期58-60,共3页
目的:英国语义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的语义七分法对文学作品的语义分析有很大帮助。文章以语义七分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方法:以林少华翻译的《哥儿》中部分关于人物描写的词义为语料,用语义七分法分析人物... 目的:英国语义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的语义七分法对文学作品的语义分析有很大帮助。文章以语义七分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方法:以林少华翻译的《哥儿》中部分关于人物描写的词义为语料,用语义七分法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果:语义七分法中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搭配意义等方面在书中人物形象塑造中都有具体体现。内涵意义方面,“红衬衫”“狐狸”“青南瓜”“豪猪”等诨名暗示了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运。社会意义方面,通过人物使用的谩骂语和方言,了解人物说话风格、社会地位以及之间的关系。感情意义方面,文中多处对人物的或褒或贬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作者的立场。搭配意义方面,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搭配出不同的意思。结论:以上分析结果加深了读者对《哥儿》中各人物形象的认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语义七分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七分法 人物形象 哥儿 林少华 译本
下载PDF
浓浓的“落语”味——《哥儿》的艺术魅力之源 被引量:2
8
作者 倪祥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哥儿》是夏目漱石1906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哥儿大学毕业后从大都市东京到四国一所偏僻中学任教的短暂经历,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教育界的黑暗。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为文学评论界所公认。本文分析了它永具艺术魅... 《哥儿》是夏目漱石1906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哥儿大学毕业后从大都市东京到四国一所偏僻中学任教的短暂经历,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教育界的黑暗。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为文学评论界所公认。本文分析了它永具艺术魅力的源泉是其所散发出来的浓浓的“落语”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儿 落语 语言
下载PDF
论《哥儿》“自我”的迷失与重塑 被引量:1
9
作者 颜丽蕊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日本近代著名小说《哥儿》,描写了主人公"哥儿"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过程,以及其他几位小说人物的"自我"迷失,批判了日本转型期的封建残余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夏目漱石将关注点放在小说人物的主体意识、... 日本近代著名小说《哥儿》,描写了主人公"哥儿"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过程,以及其他几位小说人物的"自我"迷失,批判了日本转型期的封建残余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夏目漱石将关注点放在小说人物的主体意识、"自我"的迷失与重塑上,生动描绘出新旧交替时期的日本社会群像,反映出新旧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哥儿 自我 批判
下载PDF
映照在他者幻想上的人生——夏目漱石《哥儿》论
10
作者 张萱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哥儿》是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初刊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四月号的《杜鹃》杂志上。《哥儿》通过刻画主人公在四国任教期间勇于与恶势力斗争的行为,揭露了日本明治时期教育界肮脏腐败、勾心斗角的内幕,因此被编入了中学国语教科书,成为... 《哥儿》是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初刊于明治三十九年(1906)四月号的《杜鹃》杂志上。《哥儿》通过刻画主人公在四国任教期间勇于与恶势力斗争的行为,揭露了日本明治时期教育界肮脏腐败、勾心斗角的内幕,因此被编入了中学国语教科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作。本论从精神分析和病理学的角度对哥儿与女佣阿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哥儿所欲求的人生是映射在阿清这个他者所构筑的幻想上的一生。哥儿通过与之认同,受到了镜像的蒙蔽,将他者的自我误认为自己的自我,陷入了终身不得不与其争夺自身主体性的悲惨境地。哥儿的神经症就是他无法摆脱他者的幻想,获得真正的自我同一性与身份认同的隐喻。因此只有揭开哥儿与阿清这对超越一般主仆之情的温馨面纱,才能发现作品背后隐藏着哥儿注定不能以本身来度过一生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哥儿 精神分析 病理学 镜像阶段
下载PDF
品《社戏》之真 悟虚构之妙
11
作者 张玲 《湖北教育》 2022年第17期52-53,共2页
小说是虚实相生的产物,虚构能让小说中的人物、景物比生活中的人物、景物更加真实。塞万提斯说:“虚构愈接近真实就愈妙,情节愈逼真就愈使读者喜欢。”《社戏》便是这样的小说。一、《社戏》的虚构建立在人物塑造的真实之上真实的个体... 小说是虚实相生的产物,虚构能让小说中的人物、景物比生活中的人物、景物更加真实。塞万提斯说:“虚构愈接近真实就愈妙,情节愈逼真就愈使读者喜欢。”《社戏》便是这样的小说。一、《社戏》的虚构建立在人物塑造的真实之上真实的个体。双喜既懂事、周到、聪慧、机灵,又狡黠。他最先想到用八叔的船带“我”出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他一口气说了三个无可辩驳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万提斯 《社戏》 无可辩驳 人物塑造 哥儿 虚实相生 虚构
下载PDF
《哥儿》与《围城》主人公形象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珂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7-50,共4页
《哥儿》与《围城》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哥儿和方鸿渐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性格和事业方面有着不少的相似,使其两个人物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可比性;通过这种同中有异的比较,从而更进一步体会这两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
关键词 哥儿 《围城》 比较 形象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哥儿》中人物语言描写的汉译分析——以刘振瀛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为例
13
作者 李延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2年第27期121-123,共3页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描写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能体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个人经历、职业等等。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哥儿》中有较多的人物语言描写,而不同人物的语言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描写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能体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个人经历、职业等等。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哥儿》中有较多的人物语言描写,而不同人物的语言描写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表达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选择刘振瀛与林少华两个译本进行研究,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两个译本中的人物语言描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作品中人物语言描写的汉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儿 目的论 人物语言描写 译本对比
下载PDF
山城“钉子户”:侠老头有个解优修理铺
14
作者 高晓燕 《知音(下半月版)》 2022年第4期61-63,共3页
在山城重庆,有个远近闻名的“钉子户”——解忧修理铺。它的主人是个癌老头,叫毛铁。有事儿找毛铁:江湖儿女江湖见重庆这座城,头天上云,低头市井烟火,来一顿火锅,就是人间快活。除了火锅,重庆还有个“特产”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袍哥... 在山城重庆,有个远近闻名的“钉子户”——解忧修理铺。它的主人是个癌老头,叫毛铁。有事儿找毛铁:江湖儿女江湖见重庆这座城,头天上云,低头市井烟火,来一顿火锅,就是人间快活。除了火锅,重庆还有个“特产”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袍哥儿”。毛铁,就是其中一个,董声重庆九龙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城重庆 路见不平 钉子户 九龙坡 哥儿 解忧 火锅 江湖
原文传递
跨越国界的精神链接——试论鲁迅的《阿Q正传》与夏目漱石的《哥儿》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明 《邢台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51-152,158,共3页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20世纪中国和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象征性的存在,尽管两位身处异国,并素未谋面,但他们借助文学表达国民性改造、启蒙民众的理想与初衷是一致的。以鲁迅的《阿Q正传》和夏...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20世纪中国和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象征性的存在,尽管两位身处异国,并素未谋面,但他们借助文学表达国民性改造、启蒙民众的理想与初衷是一致的。以鲁迅的《阿Q正传》和夏目漱石的《哥儿》为代表性文本,通过对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文本细致研析,挖掘出其隐匿的丰富思想内涵,找寻出两位文学巨匠在创作上的异同,从而完成鲁迅和夏目漱石在跨越国界基础上的精神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夏目漱石 《阿Q正传》 哥儿
下载PDF
天上掉下葡萄来
16
作者 杨昌祥 《吐鲁番》 2021年第1期39-40,共2页
正月三朝,到哪里去弄葡萄?黎德孝脸色沉郁,直抠头皮,窗外茫茫大雪,已将山野田埂覆盖得严严实实,那条出行的小路,已成雪沟。这个季节,哪来的葡萄啊?他父亲永忠大爷中风卧床,将近一年,天天吃药,未见好转,刚过完年,病情突然加重。大年初三... 正月三朝,到哪里去弄葡萄?黎德孝脸色沉郁,直抠头皮,窗外茫茫大雪,已将山野田埂覆盖得严严实实,那条出行的小路,已成雪沟。这个季节,哪来的葡萄啊?他父亲永忠大爷中风卧床,将近一年,天天吃药,未见好转,刚过完年,病情突然加重。大年初三早晨,永忠大爷有气无力,对床前的二儿子德孝说,孝哥儿,爹拖累你们两口子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多亏你和美珍,不嫌弃爹,服伺这么久,长年累月,耽搁不少活路。我给你们添了累赘,怎么不早点死哟?黎德孝慌忙握紧父亲的手说,爹,您快莫这么说。我们当后人的,服伺您应该。永忠大爷脸上光亮起来,眼里装满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忠 哥儿 黎德 葡萄
原文传递
追忆似水年华:魔都咖啡文化史
17
作者 Anne 《新华月报》 2021年第6期92-94,共3页
那一天,正坐在复兴中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一层的COFFEE CUBE,听几位美女聊2020上海咖啡生活周的事体。阳光正暖,衬得咖啡的拉花更赏心悦目,蛋糕的味道更蜜甜。没过多久,又发现多伦路的公啡咖啡馆居然重新开张了。大幅的迅哥儿海报,百... 那一天,正坐在复兴中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一层的COFFEE CUBE,听几位美女聊2020上海咖啡生活周的事体。阳光正暖,衬得咖啡的拉花更赏心悦目,蛋糕的味道更蜜甜。没过多久,又发现多伦路的公啡咖啡馆居然重新开张了。大幅的迅哥儿海报,百年前上海滩卖相的怀旧照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百乐门风格的玫瑰墙纸,老式脚踏车、电扇、台灯……浓浓的复古,引思维发散,登时念起从前的左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思维发散 咖啡馆 哥儿 二三十年代 脚踏车
原文传递
“小白脸”及其“文化”
18
作者 幸之 《上海鲁迅研究》 2002年第1期327-328,共2页
(一)一说到'小白脸',无论何人便立刻可以意识到一个'面如傅粉,脣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情,全在眉稍,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的俏哥儿。贾宝玉是小白脸,唐伯虎也是小白脸,古往今来,小白脸真多得如数不清... (一)一说到'小白脸',无论何人便立刻可以意识到一个'面如傅粉,脣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情,全在眉稍,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的俏哥儿。贾宝玉是小白脸,唐伯虎也是小白脸,古往今来,小白脸真多得如数不清的恒河沙。贾宝玉曾说过:'男人是泥做的'。惟其是泥做的,所以一见“水做的女人”便融化为一塌糊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角 情思 多情 哥儿 恒河沙 脣若施脂 语言
原文传递
论语用学对文学翻译的积极影响——以《哥儿》的中译本实例分析为中心
19
作者 王米娜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期26-27,共2页
本文以夏目漱石的作品『坊ちゃん』的两个中文译本《哥儿》为中心,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语用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语用学中的最佳关联理论及跨文化语用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哥儿 语用学 文学翻译 积极影响
下载PDF
《哥儿》受欢迎的文学土壤——对《哥儿》和《阿Q正传》的比较考察
20
作者 揭侠 《日本学研究》 199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其一《哥儿》(原名(坊つちゃん》)1906年4月发表在《杜鹃》上,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早期代表作。作品以四国的一所中学为舞台,用第一人称,描写了江户郎鲁莽得可爱的青年教师哥儿,与反派人物“红衬衫”、“跟屁虫”等几番较量,最后愤然... 其一《哥儿》(原名(坊つちゃん》)1906年4月发表在《杜鹃》上,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早期代表作。作品以四国的一所中学为舞台,用第一人称,描写了江户郎鲁莽得可爱的青年教师哥儿,与反派人物“红衬衫”、“跟屁虫”等几番较量,最后愤然离去的经历。故事的主要情节自然是哥儿四国期间的短暂的中学教员生活,以及事前事后的铺垫和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 中学 代表作 哥儿 四国 跟屁虫 阿Q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