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伊犁将军与哈萨克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政治考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燕 王友文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清代哈萨克草原丝绸之路运行模式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型,以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与中亚哈萨克草原各民族进行以绢马贸易为主要内容附有一定政治性的草原贸易;二是草原依托型,依托西域哈萨克草原游牧地的物质基础开展的国际性草原贸... 清代哈萨克草原丝绸之路运行模式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型,以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与中亚哈萨克草原各民族进行以绢马贸易为主要内容附有一定政治性的草原贸易;二是草原依托型,依托西域哈萨克草原游牧地的物质基础开展的国际性草原贸易;三是民族融合型,主要以满汉军民与草原丝绸之路各少数民族具有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性质的草原贸易。清代中国与中亚国家创造的哈萨克草原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独特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不仅为中哈两国政治互信奠定历史人文基础,而且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政治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将军 哈萨克草原 丝绸之路 政治考量
下载PDF
1868年《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与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施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8,171,共13页
本文以沙俄当局于1868年颁布的《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19世纪中后期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该条例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台,是这一时期沙俄当局整合新征服中亚边疆的改革措施之一。该条例强... 本文以沙俄当局于1868年颁布的《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19世纪中后期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统治政策。该条例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台,是这一时期沙俄当局整合新征服中亚边疆的改革措施之一。该条例强化了沙俄在哈萨克草原的军政和司法机构,以税收、土地利用、社会身份和文教等政策引导牧民逐渐转入定居生活。沙俄当局以在草原地区建立“文明秩序”为名,掩盖其侵略和控制的真实目的,在行政和法律体制上推动哈萨克草原融入沙俄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地区临时管理条例》 哈萨克草原 沙皇俄国 统治政策 文明秩序
原文传递
哈萨克草原上的“猫头鹰”——巴克斯
3
作者 黄中祥 《国际博物馆》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猫头鹰也称夜猫子或鸱鸺,虽属益鸟,但由于昼伏夜出,加之叫声古怪难听,被许多民族所厌恶,认为"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可是,哈萨克等民族却格外喜欢猫头鹰,认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
关键词 哈萨克 哈萨克民族 巴克斯 哈萨克草原
原文传递
伊德里斯地图与17、18世纪中西舆图中的中亚地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努尔兰·肯加哈买提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38页
伊德里斯地图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在吸收希腊托勒密地理学知识基础上对地图知识体系的创新。受伊德里斯地图影响,欧洲地图上旧大陆的地理盲区被补齐、重构,并与新大陆地理知识相衔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世界拼图。明末清初西方传... 伊德里斯地图反映出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在吸收希腊托勒密地理学知识基础上对地图知识体系的创新。受伊德里斯地图影响,欧洲地图上旧大陆的地理盲区被补齐、重构,并与新大陆地理知识相衔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世界拼图。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入华,海外地理知识随之传入,其中最重要的有利玛窦(Matteo Ricci)《坤舆万国全图》、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坤舆全图》等。清中期由西方传教士领衔、采用西方近代制图技术绘制的《雍正十排皇舆图》和《乾隆内附舆图》丰富了中亚各国的地理信息,填补了当时欧洲地图中的空白,清代舆图亦影响了克拉普罗特等西方地理学家的地理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德里斯地图 欧洲地图 鞑而靼 《乾隆内附舆图》 中亚 哈萨克草原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游牧民族珠宝艺术的现代重塑与创新
5
作者 刘文斌 古丽娜尔·茹玛鳖科娃 刘洋(翻译)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1-84,共4页
哈萨克斯坦的珠宝艺术是哈萨克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至今仍然保留着哈萨克草原游游牧民族的文化的特性。哈萨克草原古代斯基泰·萨卡部落创造的"斯基泰动物风格"在人类历史演进的纷纭变幻中,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传承性。... 哈萨克斯坦的珠宝艺术是哈萨克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至今仍然保留着哈萨克草原游游牧民族的文化的特性。哈萨克草原古代斯基泰·萨卡部落创造的"斯基泰动物风格"在人类历史演进的纷纭变幻中,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传承性。面对20世纪以来现代意识形态和东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与挑战,哈萨克斯坦针对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珠宝艺术进行了现代重塑与创新,使具有独特的传统寓意的原创性和现代哲学和审美的独创性相融合,成为哈萨克斯坦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草原 游牧民族 哈萨克斯坦 珠宝艺术
原文传递
大喀纳斯纪行(上)
6
作者 孙伟 黄永中 马新元 《西部(新文学)(上)》 2006年第9期74-81,共8页
  在喀纳斯湖的第一个晚上,我梦见"喀纳斯".她淡施着绿色的眼影和唇彩,斜靠着湖水边的木栏.清凉的水雾带来冷水鱼的气息,从我的耳后划向鼻尖…………
关键词 喀纳斯湖 图瓦人 布尔津县 白哈巴 额尔齐斯河 成吉思汗西征 喀纳斯景区 哈萨克草原 冬不拉 察合台 草原石人
原文传递
沙俄早期移民哈萨克草原探析
7
作者 古力孜拉.克孜尔别克 《西伯利亚研究》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18—19世纪,沙皇俄国征服哈萨克草原的同时,也拉开了俄罗斯人向广袤的哈萨克草原移民的序幕。沙俄的移民是沙皇为维护自己统治而进行的带有封建侵略性质的土地占领,因此具有残暴的殖民掠夺性。
关键词 沙俄 哈萨克草原 移民
下载PDF
“塔兰奇人”对伊犁河谷生态民生的影响
8
作者 孙珉玫 王秀兰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
新"塔兰奇"在突厥语中,意为耕地者。"塔兰奇"被用来特指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人则始于清朝。清朝统一新疆后,先后从南疆各地迁徙维吾尔族居民赴伊犁屯田纳粮,并以"塔兰奇"称呼。后来"塔兰奇"便成... 新"塔兰奇"在突厥语中,意为耕地者。"塔兰奇"被用来特指伊犁地区维吾尔族人则始于清朝。清朝统一新疆后,先后从南疆各地迁徙维吾尔族居民赴伊犁屯田纳粮,并以"塔兰奇"称呼。后来"塔兰奇"便成了伊犁维吾尔人的称谓。在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塔兰奇人依托国家支持和伊犁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与新疆各民族共同进行伊犁经济开发建设,对伊犁地区民族经济发展、区域开发、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等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塔兰奇 哈萨克草原 生态民生 影响 经验
下载PDF
走进哈萨克草原
9
作者 宋政厚 《丝绸之路》 2006年第4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哈萨克草原 历史文化 自然景观 民俗风情 人文景观
下载PDF
江南城市(七章)
10
作者 许淇 《翠苑》 2009年第6期4-7,共4页
少年苏州当我生命的春天,点亮一盏太阳的灯。世界像一扇窗户,在我渴望的眼前开启。一个诗人命之为"眼睛的清晨"。于是我看到了少年的苏州。
关键词 哈萨克草原 姜白石 烟纸店 雕塑家 大街上 沧浪亭
原文传递
经历了太空飞行的“英雄”陆龟
11
作者 雪莹 《风流一代》 2022年第8期62-63,共2页
1968年9月17日,2只陆龟在距离地球32万公里的太空中疾驰。它们在狭窄的笼子里体会着失重的痛苦,同时又饿又渴,可能还有点困惑。就在几周前,这2只陆龟还在哈萨克草原上踯躅,啃着灌木,做着当地陆龟都会做的事。但是现在,它们身处苏联制造... 1968年9月17日,2只陆龟在距离地球32万公里的太空中疾驰。它们在狭窄的笼子里体会着失重的痛苦,同时又饿又渴,可能还有点困惑。就在几周前,这2只陆龟还在哈萨克草原上踯躅,啃着灌木,做着当地陆龟都会做的事。但是现在,它们身处苏联制造的“探测器5号”上,前往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成了第1对绕月球飞行的陆地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物 太空飞行 陆龟 哈萨克草原 月球飞行
原文传递
登月竞赛中的动物 经历了太空飞行的“英雄”陆龟
12
作者 雪莹(文/图) 《世界博览》 2021年第24期68-71,共4页
1968年9月17日,2只陆龟在距离地球32万公里的太空中疾驰。它们在狭窄的笼子里体会着失重的痛苦,同时又饿又渴,可能还有点困惑。就在几周前,这2只陆龟还在哈萨克草原上踯躅,啃着灌木,做着当地陆龟都会做的事。但是现在.
关键词 太空飞行 陆龟 哈萨克草原
原文传递
构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的要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友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63-169,共7页
构建国际旅游圈必须具备国际关系、地缘环境、城市集群、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交通区位六大基本要素条件。中哈两国共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是两国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两国连片的国际... 构建国际旅游圈必须具备国际关系、地缘环境、城市集群、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交通区位六大基本要素条件。中哈两国共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是两国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两国连片的国际旅游协作区域,是各种要素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性区域空间旅游组织形式。范围包括中国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一区域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旅游经济基础、特殊的地缘和交通区位、丰富的旅游和人文资源、合理的城市集群和旅游基础条件等优势条件。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既是两国共建旅游强国的需要,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 基本要素 分析
下载PDF
中哈两国实现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目标的战略模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友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4期28-32,共5页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成为两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良好的能源合作和全面发展的贸易伙伴关系,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为两国...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成为两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良好的能源合作和全面发展的贸易伙伴关系,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为两国实施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人文基础。中哈两国互办"旅游年",将中哈文化旅游国际合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和平台。为此提出中哈两国实现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目标的"文化引领战略模式、路桥拉动战略模式、三联动战略模式、点轴开发战略模式、节庆带动战略模式、融合发展战略模式"六大战略模式,以求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哈两国 哈萨克草原文化 国际旅游合作 战略模式 旅游资源 问题 开发利用 策略
下载PDF
建设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资源信息库的需求、构想与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古丽孜拉.艾尼外 马劲松 +1 位作者 黄书剑 王友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85-87,共3页
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库,既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的革新。信息库建设包含信息库的数据组成、信息库的软件架构、信息库功能特色三个方面,对全面深化中国与中亚地区战略伙伴的关系、提升两... 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库,既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的革新。信息库建设包含信息库的数据组成、信息库的软件架构、信息库功能特色三个方面,对全面深化中国与中亚地区战略伙伴的关系、提升两国旅游合作和旅游产业水平、促进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信息化 哈萨克草原文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下载PDF
中哈两国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为研究基础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立哲 王友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4-28,40,共6页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主导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框架下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在中哈两国政府实施互办"旅游年"国家旅游...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主导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框架下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在中哈两国政府实施互办"旅游年"国家旅游战略大趋势下,两国需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从以下方面科学选择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法律机制的新路径:通过多边磋商、双边协议、内国法对接、区域管理协作的方式在旅游免签制度、国际旅游合作准入机制、哈萨克草原文化主题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制度、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园区管理办法方面着力,为中哈两国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哈萨克草原文化 国际旅游合作 法律保障机制
下载PDF
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燕 王友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哈萨克族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跨境民族,中哈两国共同发展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具有自然人文基础,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从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两国实施哈萨克... 哈萨克族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跨境民族,中哈两国共同发展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具有自然人文基础,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从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两国实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及对策措施,对两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开发哈萨克文化特点的国际旅游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中哈草原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添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哈两国 哈萨克草原文化 旅游 比较
下载PDF
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合作前景研究
18
作者 高春惠 郭桂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哈萨克草原处于亚洲草原丝绸之路的中段,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造就了灿烂的草原文化。由于一直处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之下,哈萨克草原文化也不断增添着新的内容,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其文化的一体性也不断增强。近代... 哈萨克草原处于亚洲草原丝绸之路的中段,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造就了灿烂的草原文化。由于一直处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之下,哈萨克草原文化也不断增添着新的内容,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其文化的一体性也不断增强。近代,由于历史原因,哈萨克文化被分置于不同的境域内,其文化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文化的一体性为当前中哈两国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草原文化 一体化 旅游合作
下载PDF
构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的意义及方略
19
作者 王友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能够在一定的国际区域产生前瞻联动效应、反哺联动效应、旁侧联动效应、示范联动效应等多元联动效应。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亚区域先行先试,在实施产业外溢发展战略中发挥引擎... 中哈两国共建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能够在一定的国际区域产生前瞻联动效应、反哺联动效应、旁侧联动效应、示范联动效应等多元联动效应。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亚区域先行先试,在实施产业外溢发展战略中发挥引擎作用,推进两国旅游资源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改变两国边疆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面,促进两国旅游国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改变两国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资源开发脱节状况。通过实施圈线互动、文旅互动、商旅互动、牧旅互动、口岸互动五大基本方略,推动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开发和运作顺利进行,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发挥经济动力和人文动力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 必要性 重要意义 方略
下载PDF
帖木儿诅咒
20
作者 罗新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3期85-85,共1页
1405年2月的寒风中,69岁的帖木儿(Amir Timur)病死在历史名城讹答剌(Otrar)。两个月前,他率大军从撒马尔罕出发,计划穿越哈萨克草原,进入蒙古斯坦(Moghulistan),目标是征服明朝。那时,帖木儿已经征服了以撒马尔罕为圆心、以2000公里甚... 1405年2月的寒风中,69岁的帖木儿(Amir Timur)病死在历史名城讹答剌(Otrar)。两个月前,他率大军从撒马尔罕出发,计划穿越哈萨克草原,进入蒙古斯坦(Moghulistan),目标是征服明朝。那时,帖木儿已经征服了以撒马尔罕为圆心、以2000公里甚至更长距离为半径的一切国度。数十年来所向无敌的帖木儿,当然配得上当明朝的劲敌。然而,大碰撞并没有发生——大军刚过锡尔河,甫入讹答剌,帖木儿便病倒了。作为成吉思汗之后最成功的征服者,卧床一个多月后,他的一生结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城 撒马尔罕 锡尔河 帖木儿 哈萨克草原 成吉思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