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8-2018年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鹏文 阿里木江·卡斯木 +3 位作者 赵永玉 图尔荪阿依·如孜 赵禾苗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280,287,共9页
[目的]对近30 a来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绿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1988,1998,2008及2018年4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基于AFRI_(SWIR_(2))指数提取的植被覆盖度,利用动态... [目的]对近30 a来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绿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1988,1998,2008及2018年4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基于AFRI_(SWIR_(2))指数提取的植被覆盖度,利用动态度指数与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再通过地理探测器对8个影响因子进行探测,探寻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的驱动因子。[结果]近30 a来哈密绿洲面积从1988年的214 km^(2)增长到2018年的632.1 km^(2),增幅达195%,但绿洲内植被覆盖度等级却较低,同时哈密绿洲面积主要扩展的区域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哈密绿洲的发展阶段可分为3个阶段:1988—1998年为低强度稳定期,1998—2008年为极度扩张期,2008—2018年为高强度稳定期。[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造成哈密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在近30 a内,人为因素对哈密绿洲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远高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地理探测器 哈密绿洲
下载PDF
哈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高鹏文 阿里木江·卡斯木 +2 位作者 图尔荪阿依·如孜 赵永玉 朱增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1,共12页
通过2000、2008、2018年3期的Landsat数据,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确定哈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等级,运用3D趋势面探究生态环境质量各等级空间变化规律,利用移动窗口法分析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内部异... 通过2000、2008、2018年3期的Landsat数据,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确定哈密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等级,运用3D趋势面探究生态环境质量各等级空间变化规律,利用移动窗口法分析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内部异质性及生态质量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哈密绿洲RSEI均值从0.223上升到0.39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转好,但水平较低。2)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中等、较好和优的分布较集中,均在东南-西北走向的轴线上;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极差与差等级区域明显减少,中等级、良等级和优等级区域增加范围较大,哈密绿洲整体扩展迅速;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中等、较好和优的范围相互交错,混合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大,生态质量不够稳定。3)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集中在绿洲的内部,且从内部到外部呈环状嵌套分布。2018年及2008年从内部到外部表现为:低值区-高值区-低值区-高值区;2000年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3D趋势面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格局 移动窗口法 哈密绿洲
下载PDF
哈密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杜皓阳 胡琪 +5 位作者 张弛 邱源 邵华 潘涛 金晓龙 常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8-578,共11页
中国干旱区绿洲在过去20 a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农田扩张,为了探究该区域不同下垫面在"荒漠-绿洲-城市"演化过程中对区域自然环境以及气象要素的影响。以典型的哈密绿洲为研究区,利用WRF模式分别耦合2000年、2015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 中国干旱区绿洲在过去20 a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农田扩张,为了探究该区域不同下垫面在"荒漠-绿洲-城市"演化过程中对区域自然环境以及气象要素的影响。以典型的哈密绿洲为研究区,利用WRF模式分别耦合2000年、2015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对比分析夏季7月哈密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前后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采集的指标为2 m气温、2 m相对湿度、地表温度。研究表明:(1)哈密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气象要素的综合效应表现为:2 m气温升高1.2℃,相对湿度增加2%;(2)下垫面由绿洲转变为城市,2 m气温增加2.5~3℃,地温增加6~7.5℃,相对湿度减小4%~8%;(3)由荒漠变为城市,2 m气温增加1~2℃,地温增加3~6℃,相对湿度减小0~4%;(4)由荒漠变为绿洲,2 m气温降低1.5~4℃,地温降低0~7.5℃,相对湿度增加4%~16%。总体来看:在中国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使该区域进一步变热和变干,与之相反,绿洲扩张使得区域具有变冷和变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土地利用变化 2m气温 2m相对湿度 地表温度 哈密绿洲
原文传递
哈密绿洲近55年日照和风速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苗运玲 张林梅 卓世新 《陕西气象》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哈密绿洲1961—2015年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和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地区近55a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际、年代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哈密绿洲日照时数和... 利用哈密绿洲1961—2015年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和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地区近55a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年际、年代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哈密绿洲日照时数和风速年际、年代际变化幅度都较大,最小值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最大值出现时间明显不同,日照时数出现在2011年,风速在1966年。哈密绿洲日照时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5h/10a,以红柳河增加最突出,气候倾向率达22.0h/10a;年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6(m/s)/10a,以哈密减小的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到-3.5(m/s)/10a。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突变,1975年为风速明显减小的突变年。日照时数存在准9a的年际振荡周期和准20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风速存在准10a、18a年代际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绿洲 日照 风速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哈密盆地绿洲带现状开采条件下及优化布局后的地下水位模拟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裴晶晶 郭伟 奥斯曼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第3期54-56,共3页
为使哈密盆地绿洲带地下水资源在2030年之前达到采补平衡,文章采用MODFLOW软件对哈密盆地绿洲带现状的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地下水开采量、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对研究区在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未来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其结果... 为使哈密盆地绿洲带地下水资源在2030年之前达到采补平衡,文章采用MODFLOW软件对哈密盆地绿洲带现状的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地下水开采量、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对研究区在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未来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其结果可为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发展节水工农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绿洲 水资源 可采资源量 模拟预测
下载PDF
哈密盆地绿洲带地下水数值模拟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孜 张明江 +2 位作者 段扬 谢宁 胡伏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6-191,共6页
哈密盆地是我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对地下水的大幅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了研究哈密盆地绿洲带的地下水资源情况,构建了区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哈密盆地绿洲带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5.51亿m^3... 哈密盆地是我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对地下水的大幅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了研究哈密盆地绿洲带的地下水资源情况,构建了区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哈密盆地绿洲带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5.51亿m^3/a,排泄量为6.58亿m^3/a,均衡差为1.03亿m^3/a。其中补给主要来源为暴雨洪流、山前侧向径流,河水入渗,井灌回归等,占总补给量的81.95%,排泄则以人工开采为主,占总排泄量的79.72%。在区域模型现状开采条件下,模拟了20年后地下水位的降深情况,并尝试通过优化开采布局的方法减缓绿洲带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结果表明优化开采布局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评价 哈密盆地绿洲 数值模拟 G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