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被引量:8
1
作者 郑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60-160,F0003,共2页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形成。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一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难进入学生...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形成。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一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难进入学生的内心,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成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品德生活 小学 回归 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社会课程 基础教育改革 思想品德
下载PDF
使品德教育真正回归儿童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十年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峡 《基础教育课程》 2011年第7期15-19,共5页
品德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也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创造。这样一门课程的诞生,既凝聚着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对青少年德育转型和品格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也是建设... 品德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也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创造。这样一门课程的诞生,既凝聚着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对青少年德育转型和品格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时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标准实施 儿童生活 品德教育 回归 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工作者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征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07年第11期55-57,共3页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的培植场域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地带.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世界。为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让“教材中的儿童”、“教室中的... 与成人一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儿童社会性的培植场域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地带.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世界。为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让“教材中的儿童”、“教室中的儿童”与“生活中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在自主性、探索性特征明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中的儿童”、“教室中的儿童”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儿童”的角色。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为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性发展 社会生活 社会行为 生活世界 品德形成 儿童
下载PDF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 被引量:4
4
作者 苗玉英 《学周刊(上旬)》 2013年第9期48-49,共2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地。所以.教师要注重利用教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 社会课堂 品德形成 品德社会课程 教学效率 品德社会课程 社会性发展 个性品质
原文传递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智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第24期68-70,共3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课程资源,对于教师的授课或是学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涌现为电子书包资源平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相融合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课程资源,对于教师的授课或是学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涌现为电子书包资源平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当前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使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电子书包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开发利用 电子书包 课程资源 小学 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 资源有效利用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翻转课堂教学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萃 郑航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5期25-28,共4页
翻转课堂以其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提供了崭新的教学建构思路。从教学准备、教学进程与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尝试构建品德与社会翻转课堂,探索教学革新。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翻转课堂 教学建构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益锋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生活 课程资源 利用 品德社会课程 小学 社会教育机构 自然环境资源 教学建议
下载PDF
研究,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美丽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敏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2年第12期54-56,共3页
仔细翻阅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社会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但品社这门学科又有其必然的特殊性,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品德与社会... 仔细翻阅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社会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但品社这门学科又有其必然的特殊性,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 社会课堂 小学中高年级 品德社会课程 社会知识 社会生活 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
下载PDF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家胜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14期57-58,共2页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基础,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社会公德的课程之一,教师应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基础,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社会公德的课程之一,教师应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人文素养 培养 小学 学生思想品德 思想品质 社会公德 基础教育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桂艳 《学周刊(上旬)》 2015年第9期76-77,共2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营造开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营造开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促进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品德社会课程 小学 学生群体 课程改革 教学氛围 全面发展 主动探究
原文传递
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具有生活化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春雨 《华夏教师》 2018年第7期42-43,共2页
"品德与社会"是活动性、实践性、教育性极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该门课程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渗透"生活即教育"... "品德与社会"是活动性、实践性、教育性极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该门课程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活动生活化改革。本文从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意义入手,以北师大版教材为视角,探讨该门课程教学回归生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品德社会课程 回归生活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麻智勇 《中国教师》 2014年第18期61-62,共2页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开展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开展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知识,挖掘其中的内涵。教师应将抽象的教学建立于生活经验之上,让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技能。对此,笔者从分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足以及改善途径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生活化教学 教学优势 小学 获取知识 教材内容 学习环境 生活实际
原文传递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文娟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小学品德课程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和解读教材、创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悟、反思、行动,才能有效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公民意识教育 教材解读
下载PDF
小学高年段法治教育探新——以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诞 《中小学德育》 2017年第2期39-41,共3页
小学高年段法治教育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将学生带入广阔的生活场域,不断拓展规则认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领学生参与法治生活,深化对规则和法治的领悟,促进法治认同,从而养成法治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 品德社会课程 规则
下载PDF
如何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学武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年第7期24-25,共2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本课程贯穿始终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本课程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儿童的社会生活,课程的内容紧紧围绕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来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 课外实践活动 品德社会课程 《思想品德》课 社会生活 小学中高年级 社会性发展 社会》课
下载PDF
小学公民意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被引量:2
16
作者 鞠文灿 《小学德育》 2010年第6期19-21,共3页
2007年1O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我国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在策略和路径上缺少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现有品德与生活、品... 2007年1O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我国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在策略和路径上缺少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现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也是零散的、启蒙性的,与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有着很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教育 小学阶段 胡锦涛总书记 党的十七大报告 品德社会课程 2007年 品德生活 启蒙性
原文传递
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今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5,共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完成课程目标,除了要重新修订教材之外,学校还应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等多个角度给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社会化教育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浅谈自主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昇涛 《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24期26-26,28,共2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自主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生质疑 小学 发展规划纲要 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评价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志芳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8期26-28,共3页
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应立足学习自身,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探索可操作的评价策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课堂评价 社会性发展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课程历史教育的理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宜娟 《小学德育》 2009年第9期18-20,共3页
自20世纪初我国出现统一的学制课程以来,历史教育就在小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也包含着许多历史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种... 自20世纪初我国出现统一的学制课程以来,历史教育就在小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也包含着许多历史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老师们在对历史题材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上与课程理念并不完全吻合,加之日常教学中的课前准备又普遍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下面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教育应遵循的理念和教学思路作一粗浅归纳,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社会课程 历史教育 课堂教学 社会性发展 小学课程 教育内容 良好品德 课程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