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颂神背后的渎神:奥维德流放诗歌中的皇族形象
- 1
-
-
作者
李永毅
-
机构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0,共10页
-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项目编号:18ZDA28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奥维德对待罗马皇帝屋大维的真实态度究竟是如何的?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在西方古典学界从未止息。奥维德并非自觉的政治反对派,却是艺术自治观念的信徒,在奥古斯都时期大一统的文化秩序下,这种态度在皇室眼中已经是一种政治立场。惨遭流放的诗人为了重回罗马或减轻惩罚,必须向皇帝示弱,但他在艺术上的执拗和无辜受难的义愤却让他情不自禁地忽视了现实的需求,让这些作品透出反讽的味道。在不少作品中,他的精妙构思将批判的锋芒隐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而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他的挑衅姿态其实相当明显。虽然皇族在《哀歌集》和《黑海书简》中几乎总以神的形象出现,奥维德却用各种艺术手段揭示了这些人间统治者的残忍和他们自我造神行为的荒谬。
-
关键词
古罗马诗歌
哀歌体
奥古斯都
《哀歌集》
《黑海书简》
-
Keywords
Roman poetry
elegy
Augustus
Tristia
Ex Ponto
-
分类号
I546.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诟詈的意义--奥维德长诗《伊比斯》研究
- 2
-
-
作者
李永毅
-
机构
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
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0,155,共9页
-
基金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全集译注”(项目编号:106112016-CDJSK-04-PY-10)成果.
-
文摘
奥维德流放时期的长诗《伊比斯》继承了西方古典的诟詈诗传统,但又加以独特的改造,融合了史诗和哀歌的元素,体现了奥维德一贯的体裁越界的特征。它固然为过着抑郁的流放生活的诗人提供了发泄愤懑情绪的渠道,因而部分地具备诟詈诗的心理动因,但奥维德也借诟詈诗的躯壳实现了多重艺术意图,不仅戏仿和颠覆了短长格诟詈诗和史诗陈规,也让自己一生的哀歌体创作迎来了又一次突破。语言暴力、神话暴力和现实暴力在诗中的融合既折射出奥维德流放期间的绝望,也表达了他对西方古典暴力文化的反思。
-
关键词
诟詈诗
哀歌体
史诗
神话
体裁越界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