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59
篇文章
<
1
2
…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
被引量:
4
1
作者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年第2期23-35,共13页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当政后,隐退,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今天我们研究嵇康的音乐思想,提一下嵇康的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必要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当政后,隐退,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今天我们研究嵇康的音乐思想,提一下嵇康的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必要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代最时髦的音乐观,可从董仲舒的著作中看到大概,即:把音乐看作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手段。认为音乐这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哀乐
形而上学
钟子期
师旷
楚国
《琴赋》
礼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
2
作者
茅原
《南艺学报》
1980年第2期23-35,共13页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当政后,隐退,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今天我们研究嵇康的音乐思想,提一下嵇康的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必要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当政后,隐退,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今天我们研究嵇康的音乐思想,提一下嵇康的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必要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代最时髦的音乐观,可从董仲舒的著作中看到大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形而上学
《琴赋》
礼教
哀乐
钟子期
不确定性
声无
哀乐
论
形式和内容
内容与形式
辩证法基本范畴
统治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谱》释要与临摹(连载·15)
3
作者
傅文治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3年第3期20-21,共2页
【释文】然后凛之以风神[1],温之以妍润[2],鼓之以枯劲[3],和之以闲雅[4]。故可达其情性[5],形其哀乐[6]。
关键词
《书谱》
临摹
哀乐
原文传递
张爱玲香港时期电影论——以上海时期电影为参照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娱玉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创作分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两个阶段,以上海时期为参照,能够看出香港时期剧本的特点———相同人物形象和相似题材都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张爱玲从人世的关切者猝然演变为笑闹的制造者。透过谐趣嬉闹的喜剧外表,可...
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创作分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两个阶段,以上海时期为参照,能够看出香港时期剧本的特点———相同人物形象和相似题材都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张爱玲从人世的关切者猝然演变为笑闹的制造者。透过谐趣嬉闹的喜剧外表,可以发现香港时期剧本有着张爱玲一以贯之的悲凉入骨的沧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电影剧本
香港时期
哀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嵇康的“声无哀乐”
被引量:
1
5
作者
田耀农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136,共6页
"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嵇康提出的一种音乐审美观点。关于"声无哀乐"的解读音乐美学界多有分歧,其症结在于对"声"和"无"的理解不同。本文提出:"声"是音乐接受主体的听觉感知;"无...
"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嵇康提出的一种音乐审美观点。关于"声无哀乐"的解读音乐美学界多有分歧,其症结在于对"声"和"无"的理解不同。本文提出:"声"是音乐接受主体的听觉感知;"无"是不确定的"无常"之"无"。嵇康的"声无哀乐"指的是音乐接受主体从音乐的声音客体中无法得到确定的哀乐情感体验或感悟。至于客体的音乐作品是否可以表达或表现哀乐的情感或情绪,嵇康不仅没有否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
音
无
哀乐
情绪
情感
原文传递
我国丧葬仪式中的“哀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变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涤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哀乐是和葬礼有关的仪式音乐。内容有对死者的悼念,对亲属的安慰、寄托指引亡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安息的情怀等。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哀乐在当今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
哀乐是和葬礼有关的仪式音乐。内容有对死者的悼念,对亲属的安慰、寄托指引亡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安息的情怀等。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哀乐在当今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的审美角度、文化传统以及仪式音乐的社会功能成为哀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音乐
哀乐
多元化
传承
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哀乐”论——汉魏六朝创作心理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8-82,共5页
“哀乐”,是汉魏六朝文论家乐而不疲的话题:从刘安的“载哀”、“载乐”,到班固的“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从嵇康的“哀乐自当以情感”,到陆机的“悲落叶”、“喜柔条”;还有刘勰的“蚌病成珠”、刘昼的“仍瘁以成明文之珍”……作...
“哀乐”,是汉魏六朝文论家乐而不疲的话题:从刘安的“载哀”、“载乐”,到班固的“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从嵇康的“哀乐自当以情感”,到陆机的“悲落叶”、“喜柔条”;还有刘勰的“蚌病成珠”、刘昼的“仍瘁以成明文之珍”……作家的“哀乐之心”,不仅激起创作发生,驱动艺术想象,而且凝聚为作品的美感魅力.本文以“哀乐”这一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范畴为中心,首先简述从前汉刘安到南朝钟(?)关于创作发生之心理动因的代表性理论,然后详叙“哀”与“乐”这两种情感的创作心理学意义,最后着重探讨“哀”的心理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乐
汉魏六朝
创作心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段金芳与115名渔家孩子的情结
8
作者
陈允标
《社会工作》
1997年第6期26-27,共2页
今年7月17日凌晨1点左右,沉浸在梦乡的江苏省射阳县洋河乡洋中村的人们被一个不幸的消息惊醒:“段金芳不幸病逝了……。”这犹如一声惊雷在全村炸开。声声“段妈妈”的悲哭萦绕着黄海滩头的上空。第二天,天阴沉沉的,天空不时飘着小雨。...
今年7月17日凌晨1点左右,沉浸在梦乡的江苏省射阳县洋河乡洋中村的人们被一个不幸的消息惊醒:“段金芳不幸病逝了……。”这犹如一声惊雷在全村炸开。声声“段妈妈”的悲哭萦绕着黄海滩头的上空。第二天,天阴沉沉的,天空不时飘着小雨。段金芳家门前一下子涌来了近干名男女老少。哀乐回荡,人们缓缓地走近段金芳的遗体,深深地向她鞠躬送别,久久不肯离去……一个普通的渔家妇女的去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射阳县
洋河
黄海
妇女
滩头
沉浸
哀乐
小雨
遗体
回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你睡在鲜花丛中 悼祭司徒慧敏同志
9
作者
孟广钧
《电影艺术》
1987年第7期48-49,共2页
你睡在鲜花丛中。在哀乐声里,我向你做了最后的告别。 4月4日清晨,我接到你仙去的通知。真的,这时我不相信它是事实。虽然自从获悉你身罹癌疾,知道这一天已终将不可避免,但它来得毕竟还是太快了,因为3月23日的早上,我还接到过你的电话,...
你睡在鲜花丛中。在哀乐声里,我向你做了最后的告别。 4月4日清晨,我接到你仙去的通知。真的,这时我不相信它是事实。虽然自从获悉你身罹癌疾,知道这一天已终将不可避免,但它来得毕竟还是太快了,因为3月23日的早上,我还接到过你的电话,询问有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不可避免
电话
电影
哀乐
通知
祭司
事实
工作面
询问
原文传递
浅谈哀与乐的辩证表现手法及其美学原理
10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7-68,73,共3页
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活》中引《诗·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的这一段话,触及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以辩证的表现手法来写人的哀与乐...
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活》中引《诗·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的这一段话,触及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以辩证的表现手法来写人的哀与乐的感情,从而造成互为映衬、互为对立并由此转化,产生“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这是建立在生活的坚实基础之上,符合生活的真实的。一滴喜悦的眼泪较之哈哈大笑、喜形于色更显得深沉含蓄;而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一阵放纵的大笑却比千百行眼泪显得更为悲伤,因此,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受这种生活现象的启迪,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这一写“哀”“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美学原理
以乐景写哀
艺术辩证法
艺术效果
杨柳依依
艺术创作
哀乐
文学艺术作品
红楼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根柢槃深 枝叶峻茂
11
作者
尹树人
《书画艺术》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高二适先生是书家,也是诗家。他在一封信中论及扬州老诗人魏之祯的诗作,“魏翁似有根柢”。魏先生得知十分高兴,特地刻闲章一方,印文即为“似有根柢”四字。魏先生又曾为《高二适书法选集》题诗:“常侍诗篇富,伯英草法娴。情怀哀乐外,...
高二适先生是书家,也是诗家。他在一封信中论及扬州老诗人魏之祯的诗作,“魏翁似有根柢”。魏先生得知十分高兴,特地刻闲章一方,印文即为“似有根柢”四字。魏先生又曾为《高二适书法选集》题诗:“常侍诗篇富,伯英草法娴。情怀哀乐外,根柢有无问。”末句亦指此事。伏昆老友酷爱书法,早岁师从沈子善先生,后又屡登高二适、林散之诸先生之门候教。一日,二适先生细审其书法习作,以浓重的乡音很高兴地对我说:“这小伙有根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柢
书法
沈子善
枝叶
有根
闲章
扬州
印文
哀乐
选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嵇康音乐思想浅析
12
作者
周芳宇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7-88,共2页
魏晋六朝时期是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魏晋人士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了老庄的思想,其中,嵇康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嵇康的整个思想中贯穿着一种超自然的精神,作为唯心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人物,嵇康的音乐思想是从唯心主义...
魏晋六朝时期是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魏晋人士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了老庄的思想,其中,嵇康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嵇康的整个思想中贯穿着一种超自然的精神,作为唯心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人物,嵇康的音乐思想是从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出发的,并因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其音乐思想也存在着矛盾性。《声无哀乐论》是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一问一答的八次辩论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哀乐
儒道思想
音乐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领袖毛泽东送行
13
作者
傅学正
《百年潮》
CSSCI
2004年第12期39-43,共5页
1976年9月8日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让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在家待命、不要出门,说不定有急事找你.我接电话后,没有多想.9月9日上午8点照常上班,到了厅值班室看到值班秘书表现异常,非常严肃,人到齐后开始交班.值班秘书郑重地...
1976年9月8日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让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在家待命、不要出门,说不定有急事找你.我接电话后,没有多想.9月9日上午8点照常上班,到了厅值班室看到值班秘书表现异常,非常严肃,人到齐后开始交班.值班秘书郑重地宣布军委急电,"军委命令:从9月9日上午8时起,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大家一听都发呆了,也不敢多问."一级战备",说明情况紧急,到了刀出鞘、箭上弦,一触即发说打就打起来了.主持交班的处长说,各自回去,不要外出,等候命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主席
遗体告别
哀乐
领袖
毛泽东
原文传递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赏读
14
作者
赵华
安玉民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6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汉乐府诗
缘事而发
汉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
叙事诗
哀乐
汉代
民间歌谣
相和歌
五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辛亥革命时期文学人生内容的一个方面——中年哀乐
15
作者
刘纳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4期271-278,共8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体现了自己时代的精神:民主精神、战斗精神、献身精神……。一部分旧文学营垒的作者,也抒发着忧愤国事的爱国感情。与此同时,我国文学中原有的人生内容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因而,出现了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体现了自己时代的精神:民主精神、战斗精神、献身精神……。一部分旧文学营垒的作者,也抒发着忧愤国事的爱国感情。与此同时,我国文学中原有的人生内容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因而,出现了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弥漫着一股燥气;另一方面,它又沉淀着相当深致的人生感受。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文学人生
陈三立
柳亚子
中国知识分子
人生感
中国近代文学
哀乐
王国维
中年
原文传递
楼下人家
16
作者
范小青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5年第8期42-44,共3页
我们家的住房,是在一片低矮的旧民居中突然竖起来的一幢六层新公房,原以为随着这一幢楼房的竖起,跟着会有许许多多的楼房起来,可是没有,我们家的房子,十多年来,一直鹤立鸡群般站在这里。在初春的某一天,从我家楼下的某个小屋或小院里袅...
我们家的住房,是在一片低矮的旧民居中突然竖起来的一幢六层新公房,原以为随着这一幢楼房的竖起,跟着会有许许多多的楼房起来,可是没有,我们家的房子,十多年来,一直鹤立鸡群般站在这里。在初春的某一天,从我家楼下的某个小屋或小院里袅袅飘来了哀乐,我的心被拨动了一下,许多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阳台
小屋
楼房
人物关系
哀乐
搬迁
民居
老人
住房
原文传递
仿佛有什么巨大的声响(组诗)
17
作者
王顺彬
《诗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10,共6页
关键词
组诗
诗歌
哀乐
原文传递
杜甫《登岳阳楼》艺术手法探秘
18
作者
孙孟明
《语文知识》
1996年第11期43-45,共3页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手法
以乐景写哀
杜甫
相反相成
借景抒情
陆机
诗话
即物
落叶
哀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出席者
19
作者
秦德龙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王公众来到殡仪馆,参加阎公众的遗体告别仪式。阎公众蹬腿儿上西天了,王公众总要来送一送。彼此都是跺脚地震的公众人物,无论如何,是要过来意思意思的。最近一个时期,阎王爷总是召集请客,先后有牛公众、马公众、吕公众、朱公众等一批公...
王公众来到殡仪馆,参加阎公众的遗体告别仪式。阎公众蹬腿儿上西天了,王公众总要来送一送。彼此都是跺脚地震的公众人物,无论如何,是要过来意思意思的。最近一个时期,阎王爷总是召集请客,先后有牛公众、马公众、吕公众、朱公众等一批公众人物,去了阎王殿。同命相怜,兔死狐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人物
主持人
仪式
遗体
殡仪馆
名字
死者
地震
介绍
哀乐
原文传递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思想
20
作者
臧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17期27-29,共3页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于魏晋动荡之际的价值思想,此时他遭到司马集团的迫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根本实现'自然',想要虚淡但又不能虚淡,纠结于痛苦矛盾和彷徨无依的内心世界,因此他沉溺于音乐之中,借此忘掉自己所处矛盾,去寻求自己政...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于魏晋动荡之际的价值思想,此时他遭到司马集团的迫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根本实现'自然',想要虚淡但又不能虚淡,纠结于痛苦矛盾和彷徨无依的内心世界,因此他沉溺于音乐之中,借此忘掉自己所处矛盾,去寻求自己政治观以及人生观上的'自然'。虽然在今日的我们看来,嵇康的音乐主张是站不住立场,有其自身存在的矛盾,但是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人的自然之性,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同时深化了玄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音乐
自然
哀乐
名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
被引量:
4
1
作者
茅原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年第2期23-35,共13页
文摘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当政后,隐退,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今天我们研究嵇康的音乐思想,提一下嵇康的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必要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代最时髦的音乐观,可从董仲舒的著作中看到大概,即:把音乐看作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手段。认为音乐这东西。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哀乐
形而上学
钟子期
师旷
楚国
《琴赋》
礼教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
2
作者
茅原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艺学报》
1980年第2期23-35,共13页
文摘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当政后,隐退,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今天我们研究嵇康的音乐思想,提一下嵇康的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是必要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代最时髦的音乐观,可从董仲舒的著作中看到大概。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形而上学
《琴赋》
礼教
哀乐
钟子期
不确定性
声无
哀乐
论
形式和内容
内容与形式
辩证法基本范畴
统治者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谱》释要与临摹(连载·15)
3
作者
傅文治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3年第3期20-21,共2页
文摘
【释文】然后凛之以风神[1],温之以妍润[2],鼓之以枯劲[3],和之以闲雅[4]。故可达其情性[5],形其哀乐[6]。
关键词
《书谱》
临摹
哀乐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张爱玲香港时期电影论——以上海时期电影为参照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娱玉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出处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文摘
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创作分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两个阶段,以上海时期为参照,能够看出香港时期剧本的特点———相同人物形象和相似题材都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张爱玲从人世的关切者猝然演变为笑闹的制造者。透过谐趣嬉闹的喜剧外表,可以发现香港时期剧本有着张爱玲一以贯之的悲凉入骨的沧桑感。
关键词
张爱玲
电影剧本
香港时期
哀乐
Keywords
Zhang Ai-ling
screenplay
during the period of Hong Kong
grief and joy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嵇康的“声无哀乐”
被引量:
1
5
作者
田耀农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136,共6页
文摘
"声无哀乐"是魏晋时期嵇康提出的一种音乐审美观点。关于"声无哀乐"的解读音乐美学界多有分歧,其症结在于对"声"和"无"的理解不同。本文提出:"声"是音乐接受主体的听觉感知;"无"是不确定的"无常"之"无"。嵇康的"声无哀乐"指的是音乐接受主体从音乐的声音客体中无法得到确定的哀乐情感体验或感悟。至于客体的音乐作品是否可以表达或表现哀乐的情感或情绪,嵇康不仅没有否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肯定。
关键词
声
音
无
哀乐
情绪
情感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丧葬仪式中的“哀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变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涤
机构
丽水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出处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文摘
哀乐是和葬礼有关的仪式音乐。内容有对死者的悼念,对亲属的安慰、寄托指引亡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安息的情怀等。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哀乐在当今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的审美角度、文化传统以及仪式音乐的社会功能成为哀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变的因素。
关键词
仪式音乐
哀乐
多元化
传承
变化
Keywords
ceremony music
funeral music
diversification
heritage
change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哀乐”论——汉魏六朝创作心理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建中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8-82,共5页
文摘
“哀乐”,是汉魏六朝文论家乐而不疲的话题:从刘安的“载哀”、“载乐”,到班固的“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从嵇康的“哀乐自当以情感”,到陆机的“悲落叶”、“喜柔条”;还有刘勰的“蚌病成珠”、刘昼的“仍瘁以成明文之珍”……作家的“哀乐之心”,不仅激起创作发生,驱动艺术想象,而且凝聚为作品的美感魅力.本文以“哀乐”这一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范畴为中心,首先简述从前汉刘安到南朝钟(?)关于创作发生之心理动因的代表性理论,然后详叙“哀”与“乐”这两种情感的创作心理学意义,最后着重探讨“哀”的心理美学价值.
关键词
哀乐
汉魏六朝
创作心理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段金芳与115名渔家孩子的情结
8
作者
陈允标
出处
《社会工作》
1997年第6期26-27,共2页
文摘
今年7月17日凌晨1点左右,沉浸在梦乡的江苏省射阳县洋河乡洋中村的人们被一个不幸的消息惊醒:“段金芳不幸病逝了……。”这犹如一声惊雷在全村炸开。声声“段妈妈”的悲哭萦绕着黄海滩头的上空。第二天,天阴沉沉的,天空不时飘着小雨。段金芳家门前一下子涌来了近干名男女老少。哀乐回荡,人们缓缓地走近段金芳的遗体,深深地向她鞠躬送别,久久不肯离去……一个普通的渔家妇女的去逝。
关键词
江苏省射阳县
洋河
黄海
妇女
滩头
沉浸
哀乐
小雨
遗体
回荡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你睡在鲜花丛中 悼祭司徒慧敏同志
9
作者
孟广钧
出处
《电影艺术》
1987年第7期48-49,共2页
文摘
你睡在鲜花丛中。在哀乐声里,我向你做了最后的告别。 4月4日清晨,我接到你仙去的通知。真的,这时我不相信它是事实。虽然自从获悉你身罹癌疾,知道这一天已终将不可避免,但它来得毕竟还是太快了,因为3月23日的早上,我还接到过你的电话,询问有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不可避免
电话
电影
哀乐
通知
祭司
事实
工作面
询问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哀与乐的辩证表现手法及其美学原理
10
作者
吴恩培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7-68,73,共3页
文摘
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活》中引《诗·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的这一段话,触及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以辩证的表现手法来写人的哀与乐的感情,从而造成互为映衬、互为对立并由此转化,产生“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这是建立在生活的坚实基础之上,符合生活的真实的。一滴喜悦的眼泪较之哈哈大笑、喜形于色更显得深沉含蓄;而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一阵放纵的大笑却比千百行眼泪显得更为悲伤,因此,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受这种生活现象的启迪,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这一写“哀”“乐”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美学原理
以乐景写哀
艺术辩证法
艺术效果
杨柳依依
艺术创作
哀乐
文学艺术作品
红楼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根柢槃深 枝叶峻茂
11
作者
尹树人
出处
《书画艺术》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文摘
高二适先生是书家,也是诗家。他在一封信中论及扬州老诗人魏之祯的诗作,“魏翁似有根柢”。魏先生得知十分高兴,特地刻闲章一方,印文即为“似有根柢”四字。魏先生又曾为《高二适书法选集》题诗:“常侍诗篇富,伯英草法娴。情怀哀乐外,根柢有无问。”末句亦指此事。伏昆老友酷爱书法,早岁师从沈子善先生,后又屡登高二适、林散之诸先生之门候教。一日,二适先生细审其书法习作,以浓重的乡音很高兴地对我说:“这小伙有根柢!”
关键词
根柢
书法
沈子善
枝叶
有根
闲章
扬州
印文
哀乐
选集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嵇康音乐思想浅析
12
作者
周芳宇
机构
衡水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7-88,共2页
文摘
魏晋六朝时期是人的自觉、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魏晋人士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了老庄的思想,其中,嵇康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嵇康的整个思想中贯穿着一种超自然的精神,作为唯心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人物,嵇康的音乐思想是从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出发的,并因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其音乐思想也存在着矛盾性。《声无哀乐论》是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一问一答的八次辩论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
关键词
嵇康
哀乐
儒道思想
音乐思想
Keywords
JI Kang
sorrow and joy
Confucian Thought
Music Thought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领袖毛泽东送行
13
作者
傅学正
出处
《百年潮》
CSSCI
2004年第12期39-43,共5页
文摘
1976年9月8日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让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在家待命、不要出门,说不定有急事找你.我接电话后,没有多想.9月9日上午8点照常上班,到了厅值班室看到值班秘书表现异常,非常严肃,人到齐后开始交班.值班秘书郑重地宣布军委急电,"军委命令:从9月9日上午8时起,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大家一听都发呆了,也不敢多问."一级战备",说明情况紧急,到了刀出鞘、箭上弦,一触即发说打就打起来了.主持交班的处长说,各自回去,不要外出,等候命令.
关键词
毛主席
遗体告别
哀乐
领袖
毛泽东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赏读
14
作者
赵华
安玉民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6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汉乐府诗
缘事而发
汉乐府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
叙事诗
哀乐
汉代
民间歌谣
相和歌
五言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辛亥革命时期文学人生内容的一个方面——中年哀乐
15
作者
刘纳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4期271-278,共8页
文摘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体现了自己时代的精神:民主精神、战斗精神、献身精神……。一部分旧文学营垒的作者,也抒发着忧愤国事的爱国感情。与此同时,我国文学中原有的人生内容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因而,出现了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弥漫着一股燥气;另一方面,它又沉淀着相当深致的人生感受。其中。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文学人生
陈三立
柳亚子
中国知识分子
人生感
中国近代文学
哀乐
王国维
中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楼下人家
16
作者
范小青
出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5年第8期42-44,共3页
文摘
我们家的住房,是在一片低矮的旧民居中突然竖起来的一幢六层新公房,原以为随着这一幢楼房的竖起,跟着会有许许多多的楼房起来,可是没有,我们家的房子,十多年来,一直鹤立鸡群般站在这里。在初春的某一天,从我家楼下的某个小屋或小院里袅袅飘来了哀乐,我的心被拨动了一下,许多年前。
关键词
道教音乐
阳台
小屋
楼房
人物关系
哀乐
搬迁
民居
老人
住房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仿佛有什么巨大的声响(组诗)
17
作者
王顺彬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
出处
《诗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10,共6页
关键词
组诗
诗歌
哀乐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杜甫《登岳阳楼》艺术手法探秘
18
作者
孙孟明
机构
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出处
《语文知识》
1996年第11期43-45,共3页
文摘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关键词
艺术手法
以乐景写哀
杜甫
相反相成
借景抒情
陆机
诗话
即物
落叶
哀乐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席者
19
作者
秦德龙
出处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文摘
王公众来到殡仪馆,参加阎公众的遗体告别仪式。阎公众蹬腿儿上西天了,王公众总要来送一送。彼此都是跺脚地震的公众人物,无论如何,是要过来意思意思的。最近一个时期,阎王爷总是召集请客,先后有牛公众、马公众、吕公众、朱公众等一批公众人物,去了阎王殿。同命相怜,兔死狐悲。
关键词
公众人物
主持人
仪式
遗体
殡仪馆
名字
死者
地震
介绍
哀乐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思想
20
作者
臧俊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17期27-29,共3页
文摘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于魏晋动荡之际的价值思想,此时他遭到司马集团的迫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根本实现'自然',想要虚淡但又不能虚淡,纠结于痛苦矛盾和彷徨无依的内心世界,因此他沉溺于音乐之中,借此忘掉自己所处矛盾,去寻求自己政治观以及人生观上的'自然'。虽然在今日的我们看来,嵇康的音乐主张是站不住立场,有其自身存在的矛盾,但是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人的自然之性,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同时深化了玄学的发展。
关键词
嵇康
音乐
自然
哀乐
名教
分类号
B235.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谈嵇康的音乐思想
茅原
《南艺学报》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书谱》释要与临摹(连载·15)
傅文治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3
0
原文传递
4
张爱玲香港时期电影论——以上海时期电影为参照
吴娱玉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嵇康的“声无哀乐”
田耀农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6
我国丧葬仪式中的“哀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变
吴涤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哀乐”论——汉魏六朝创作心理研究
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段金芳与115名渔家孩子的情结
陈允标
《社会工作》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你睡在鲜花丛中 悼祭司徒慧敏同志
孟广钧
《电影艺术》
1987
0
原文传递
10
浅谈哀与乐的辩证表现手法及其美学原理
吴恩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根柢槃深 枝叶峻茂
尹树人
《书画艺术》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嵇康音乐思想浅析
周芳宇
《衡水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为领袖毛泽东送行
傅学正
《百年潮》
CSSCI
2004
0
原文传递
14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赏读
赵华
安玉民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辛亥革命时期文学人生内容的一个方面——中年哀乐
刘纳
《社会科学战线》
1988
0
原文传递
16
楼下人家
范小青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5
0
原文传递
17
仿佛有什么巨大的声响(组诗)
王顺彬
《诗刊》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18
杜甫《登岳阳楼》艺术手法探秘
孙孟明
《语文知识》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出席者
秦德龙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
0
原文传递
20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思想
臧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