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继祥 段玉贵 +2 位作者 余小波 黄隆庆 李瑞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UCLP)双侧后牙的ICP位咬合面积 ,籍以分析其口腔功能状况。方法 :以软蜡片对 2 2例唇腭裂修补术后未经正畸治疗的UCLP患者作牙尖交错位咬合记录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 ,... 目的 :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UCLP)双侧后牙的ICP位咬合面积 ,籍以分析其口腔功能状况。方法 :以软蜡片对 2 2例唇腭裂修补术后未经正畸治疗的UCLP患者作牙尖交错位咬合记录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 ,并与 2 4例正常者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正常者其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无性别差异 ,也无左右侧差异 ;②UCLP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明显低于正常者 ;③UCLP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无性别差异 ,也无裂隙侧与非裂隙侧差异 ;④UCLP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降低 ,在牙弓中段双尖牙区最明显。结论 :UCLP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咬合接触状况 ,是UCLP患者咀嚼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应为正畸临床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咬合面积 图像分析 UCLP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家烯 邹华丽 +2 位作者 曾启新 吴佳璇 梅国城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775-2778,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285颗松动牙,按松动程度分为Ⅰ°松动组164颗、Ⅱ°松动组94颗、Ⅲ°松动组27颗,并按松动发生的牙位分为前牙松动...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松动牙临床牙周指标与咬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共285颗松动牙,按松动程度分为Ⅰ°松动组164颗、Ⅱ°松动组94颗、Ⅲ°松动组27颗,并按松动发生的牙位分为前牙松动组99颗、后牙松动组186颗。在治疗前及基础治疗完成6周后记录松动牙的松动度改善情况、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咬合受力百分比与咬合接触面积。结果治疗后,Ⅰ°松动组、Ⅱ°松动组、Ⅲ°松动组松动度改善率分别为50. 00%(82/164)、60. 64%(57/94)、66. 67%(18/27),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Ⅰ°松动组、Ⅱ°松动组咬合接触面积较治疗前增大(P <0. 05)。治疗后,前牙松动组、后牙松动组松动度改善率分别为43. 43%(43/99)、61. 29%(114/186),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 <0. 05);前牙松动组咬合受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而后牙松动组咬合受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面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 <0. 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基础治疗后,松动牙松动情况、牙周及咬合指标均获得改善,但松动度较轻的患牙或后牙的咬合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重度 松动牙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受力百分比 咬合接触面积 牙周指标
下载PDF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女性开患者的咬合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江宁 简野瑞诚 相马邦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因素对女性开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开患者102名,根据TMD的有无分为两组,伴有TMD的试验组有59名患者;不伴有TMD的对照组有43名患者。采用咬合力测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咬合力、咬合接触面... 目的探讨咬合因素对女性开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开患者102名,根据TMD的有无分为两组,伴有TMD的试验组有59名患者;不伴有TMD的对照组有43名患者。采用咬合力测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每一咬合接触点上的平均咬合压强和咬合重心的测试,并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间每一咬合接触点上的平均咬合压强和咬合重心的偏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咬合力不足与开女性TMD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 咬合接触面积
下载PDF
Spee曲线与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覃雯琦 周新文 徐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下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取18-28岁安氏I类个别正常牙合均角女性64例,测量Spee曲线深度、牙尖交错位下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e曲线深... 目的 探讨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下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取18-28岁安氏I类个别正常牙合均角女性64例,测量Spee曲线深度、牙尖交错位下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e曲线深度、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在正常牙合左右两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Spee曲线深度组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随着Spee曲线深度增加,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呈递增趋势。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均呈正相关。结论 个别正常牙合左右侧咬合基本平衡;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曲线深度 咬合 咬合接触面积
下载PDF
不同硅橡胶材料对咬合记录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段涛 朱彦鹏 +2 位作者 李岩 黄葳 熊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采用透光法探究不同硅橡胶材料对记录咬合信息的影响。方法纳入13名志愿者,分别用PuttySoft、Light Body及O-bite进行咬合记录,并设为PuttySoft组、Light Body组、O-bite组。采用透光法获取咬合记录的平面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 目的采用透光法探究不同硅橡胶材料对记录咬合信息的影响。方法纳入13名志愿者,分别用PuttySoft、Light Body及O-bite进行咬合记录,并设为PuttySoft组、Light Body组、O-bite组。采用透光法获取咬合记录的平面图像,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生成8位灰度图。本实验拟定50μm以下厚度为实际接触、50~100μm厚度为接近接触,以50μm及以下厚度接触结合牙面解剖形态记录咬合接触点数目,以100μm及以下厚度接触为标准测量咬合接触面积。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O-bite组咬合接触面积为(65.57±34.82)mm^(2),Light Body组为(63.86±30.21)mm^(2),PuttySoft组为(74.31±33.76)mm^(2);PuttySoft组咬合接触面积最大,与O-bite组、Light Bod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ite组和Light Body组咬合接触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bite组咬合接触点数目为(27.23±8.36)个,Light Body组为(30.23±9.36)个,PuttySoft组为(26.92±7.79)个;与O-bite组和PuttySoft组比较,Light Body组咬合接触点数目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uttySoft组和O-bite组咬合接触点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ht Body在记录咬合信息时较PuttySoft和O-bite精度更高,推荐临床使用;硅橡胶材料记录咬合信息时缺乏一致性,作为“金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记录 透光法 咬合接触面积 咬合接触点数目 硅橡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