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西咏秋诗与思维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维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中西咏秋诗歌有不同的特征:中诗以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诗人真情,西诗用抽象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主观心灵;中诗是悲情的抒发,而西诗是理性的思考和向往;中诗重情,西诗重理。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传统、诗人思...
中西咏秋诗歌有不同的特征:中诗以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诗人真情,西诗用抽象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主观心灵;中诗是悲情的抒发,而西诗是理性的思考和向往;中诗重情,西诗重理。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传统、诗人思维方式、人格特质等的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咏
秋
诗
思维方式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悲而求静与悲而思变——从审美视角观照中英古典咏秋诗折射的不同民族传统文化
2
作者
靳雪竹
《英语研究》
2007年第1期52-57,共6页
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诗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
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诗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章还深入挖掘了形成该两种不同审美取向最本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
咏
秋
诗
审美
对比
索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绘秋之神韵 抒革命豪情——毛泽东咏秋诗词群文阅读评点指导
3
作者
朱茂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25期24-26,共3页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咏秋诗词的名篇,抒发了古典传统诗词中为数不多的赞秋情怀,营造出阔大豪迈的艺术境界。秋,在诗人的笔下褪去了萧瑟与寂寥,生机盎然,这些"秋"的句子...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咏秋诗词的名篇,抒发了古典传统诗词中为数不多的赞秋情怀,营造出阔大豪迈的艺术境界。秋,在诗人的笔下褪去了萧瑟与寂寥,生机盎然,这些"秋"的句子汇聚成一组革命赞歌。通过阅读评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文阅读
采桑子
传统
诗
词
咏
秋
诗
《沁园春·长沙》
审美意蕴
毛泽东
诗
词
艺术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心如海复如潮——古代咏秋诗赏析
4
作者
鲍亚民
《语文天地》
2004年第6期9-10,共2页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关键词
咏
秋
诗
反衬手法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方咏秋诗意象比较
被引量:
8
5
作者
史荣丽
刘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237-239,共3页
咏秋诗作为中西方文学中共同存在的一颗瑰宝,有着其相同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自然生命观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的咏秋诗与西方的咏秋诗由于意象选择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异的美感。本文从中国古代咏秋诗与西方咏秋诗的意象差异所造成的...
咏秋诗作为中西方文学中共同存在的一颗瑰宝,有着其相同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自然生命观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的咏秋诗与西方的咏秋诗由于意象选择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异的美感。本文从中国古代咏秋诗与西方咏秋诗的意象差异所造成的情感基调的相异与抒情方式的差异出发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咏
秋
诗
西方
咏
秋
诗
意象
审美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咏秋诗漫谈
被引量:
2
6
作者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咏
秋
诗
一叶知
秋
事物发展
无名氏
淮南子
唐庚
细微
原文传递
唐代咏秋诗与北德广交
7
作者
刘蔚
顾军
《音乐爱好者》
2009年第1期55-55,共1页
友人酷爱摄影,近日传来了一组以秋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欣赏着这些构图讲究、光影效果鲜明、神韵灵动的摄影佳作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原来意念中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秋景,竟然可以在镜头下呈现出如此缤纷的色泽。就拿友人的这组秋...
友人酷爱摄影,近日传来了一组以秋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欣赏着这些构图讲究、光影效果鲜明、神韵灵动的摄影佳作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原来意念中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秋景,竟然可以在镜头下呈现出如此缤纷的色泽。就拿友人的这组秋景来说,其中就有火红热烈的万年青,有晨光中淌着晶莹露珠的绿叶,也有在秋风中摇曳的芦苇,一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意。秋天不再是只有落叶凋零,加上一点金黄色,象征收获或者伤感,它还有着绚丽多姿的一面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
秋
诗
唐代
摄影作品
光影效果
秋
景
黄色
色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月碧天高
8
作者
王宇
《西部金融》
2013年第10期1-1,共1页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的大地稻米飘香,十月的天空湛蓝高远,十月的山川五彩缤纷,十月的江河清澈碧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吟咏秋诗“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十月也是我国的国庆季节,...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的大地稻米飘香,十月的天空湛蓝高远,十月的山川五彩缤纷,十月的江河清澈碧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吟咏秋诗“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十月也是我国的国庆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望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们会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尤其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
季节
咏
秋
诗
历史
稻米
山川
国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咏秋诗与思维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维萍
机构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文摘
中西咏秋诗歌有不同的特征:中诗以形象的语言再现客观景物和诗人真情,西诗用抽象的语言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主观心灵;中诗是悲情的抒发,而西诗是理性的思考和向往;中诗重情,西诗重理。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传统、诗人思维方式、人格特质等的相异。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咏
秋
诗
思维方式
研究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hant autumn poetry
thinking manner
study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而求静与悲而思变——从审美视角观照中英古典咏秋诗折射的不同民族传统文化
2
作者
靳雪竹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法商学院
出处
《英语研究》
2007年第1期52-57,共6页
文摘
中国和英国的古典咏秋诗大多以秋天为背景、或通过描写秋景等手段抒发悲情,但前者的特点是悲而求静,后者的特点则是悲而思变化。本文将上述特点纳入审美范畴进行观照,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反映,也是中英民族传统文化的折射。文章还深入挖掘了形成该两种不同审美取向最本质的原因。
关键词
中英
咏
秋
诗
审美
对比
索源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I0-0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绘秋之神韵 抒革命豪情——毛泽东咏秋诗词群文阅读评点指导
3
作者
朱茂林
机构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25期24-26,共3页
文摘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咏秋诗词的名篇,抒发了古典传统诗词中为数不多的赞秋情怀,营造出阔大豪迈的艺术境界。秋,在诗人的笔下褪去了萧瑟与寂寥,生机盎然,这些"秋"的句子汇聚成一组革命赞歌。通过阅读评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群文阅读
采桑子
传统
诗
词
咏
秋
诗
《沁园春·长沙》
审美意蕴
毛泽东
诗
词
艺术境界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心如海复如潮——古代咏秋诗赏析
4
作者
鲍亚民
机构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出处
《语文天地》
2004年第6期9-10,共2页
文摘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关键词
咏
秋
诗
反衬手法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方咏秋诗意象比较
被引量:
8
5
作者
史荣丽
刘杰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237-239,共3页
文摘
咏秋诗作为中西方文学中共同存在的一颗瑰宝,有着其相同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自然生命观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的咏秋诗与西方的咏秋诗由于意象选择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异的美感。本文从中国古代咏秋诗与西方咏秋诗的意象差异所造成的情感基调的相异与抒情方式的差异出发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咏
秋
诗
西方
咏
秋
诗
意象
审美效果
Keywords
Chinese ancient fall poetry Western fall poem image esthetic effec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咏秋诗漫谈
被引量:
2
6
作者
程郁缀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咏
秋
诗
一叶知
秋
事物发展
无名氏
淮南子
唐庚
细微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咏秋诗与北德广交
7
作者
刘蔚
顾军
出处
《音乐爱好者》
2009年第1期55-55,共1页
文摘
友人酷爱摄影,近日传来了一组以秋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欣赏着这些构图讲究、光影效果鲜明、神韵灵动的摄影佳作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原来意念中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秋景,竟然可以在镜头下呈现出如此缤纷的色泽。就拿友人的这组秋景来说,其中就有火红热烈的万年青,有晨光中淌着晶莹露珠的绿叶,也有在秋风中摇曳的芦苇,一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意。秋天不再是只有落叶凋零,加上一点金黄色,象征收获或者伤感,它还有着绚丽多姿的一面呢!
关键词
咏
秋
诗
唐代
摄影作品
光影效果
秋
景
黄色
色泽
分类号
TS952.83 [轻工技术与工程]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月碧天高
8
作者
王宇
机构
《西部金融》编辑部
出处
《西部金融》
2013年第10期1-1,共1页
文摘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十月的大地稻米飘香,十月的天空湛蓝高远,十月的山川五彩缤纷,十月的江河清澈碧透。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吟咏秋诗“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十月也是我国的国庆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望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们会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尤其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
关键词
中国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
季节
咏
秋
诗
历史
稻米
山川
国庆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西咏秋诗与思维方式比较研究
郑维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悲而求静与悲而思变——从审美视角观照中英古典咏秋诗折射的不同民族传统文化
靳雪竹
《英语研究》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绘秋之神韵 抒革命豪情——毛泽东咏秋诗词群文阅读评点指导
朱茂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秋心如海复如潮——古代咏秋诗赏析
鲍亚民
《语文天地》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西方咏秋诗意象比较
史荣丽
刘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咏秋诗漫谈
程郁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原文传递
7
唐代咏秋诗与北德广交
刘蔚
顾军
《音乐爱好者》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十月碧天高
王宇
《西部金融》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