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 |
胡大浚
兰甲云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26
|
|
2
|
试论南朝宫体诗的历程 |
胡大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3
|
|
3
|
“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论“白战体”及杜、韩对它的先导作用 |
程千帆
张宏生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7 |
18
|
|
4
|
论咏物诗在齐梁间的演进 |
林大志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7
|
|
5
|
李义山诗与唐宋婉约词 |
刘学锴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12
|
|
6
|
简论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 |
兰甲云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5 |
11
|
|
7
|
中国古代咏物诗概念界说 |
于志鹏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8
|
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 |
刘学锴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11
|
|
9
|
论六朝咏物诗、宫体诗与山水诗之联系 |
王玫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6 |
4
|
|
10
|
体验的艺术──论冯至四十年代创作 |
冯金红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11
|
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 |
李定广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2
|
南朝咏物诗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初探 |
沈文凡
窦可阳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13
|
唐代诗画艺术的交融 |
傅璇琮
陈华昌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8
|
|
14
|
论沈约的咏物诗 |
常为群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6
|
|
15
|
唐宋咏物诗略论 |
陈新璋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5
|
|
16
|
论唐末咏物诗创作模式的新变 |
陈怡
|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7
|
咏物诗“物”“人”合一的组诗教学——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
林丽卿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18
|
新视角·新诗艺·新风格——读《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 |
袁可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19
|
梁陈咏物诗试论 |
樊荣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9 |
5
|
|
20
|
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读杜甫咏物诗札记 |
程千帆
张宏生
|
《文学遗产》
|
198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