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肠声里唱阳关——王维《渭城曲》赏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殷兴良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2期21-22,共2页
王维的《渭城曲》前两句布景,叙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了与友人离情难舍和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此诗一成即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至今,由此可见,杰出的艺术作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关键词 布景 抒情 《阳关三叠》 生命力
下载PDF
断肠声里唱阳关——王维《渭城曲》赏析
2
作者 王笑书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4期23-24,共2页
王维的这首《渭城曲》,前两句布景,叙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了与友人离情难舍和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后世的许多送别诗都深受其影响,诗成后即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直至今天,从... 王维的这首《渭城曲》,前两句布景,叙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了与友人离情难舍和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后世的许多送别诗都深受其影响,诗成后即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直至今天,从此可见,杰出的艺术作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景 抒情 阳关三叠 生命力
下载PDF
歌剧《咏别》的文化审美价值判断
3
作者 朱裔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119,共2页
文章从姚斯的接受美学和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视角,分析了现代歌剧《咏别》创作的文化审美价值。认为这部歌剧最大的审美看点在于气势宏大的交响化歌剧音乐,其深刻之处在于用悲剧的形式揭示出了一个一直躲藏在社会暗处的人性问题。
关键词 歌剧《 悲剧 接受美学 诗学 酒神精神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歌剧《咏·别》中西洋歌剧与京剧的融合
4
作者 张雯雯 《艺术教育》 2012年第12期98-99,共2页
歌剧《咏.别》将西洋歌剧与中国京剧两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用西洋歌剧的形式讲述中国传统的京剧故事,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实力和形象。文章通过对歌剧《咏.别》和西洋歌剧及京剧的介绍,论述《咏.别》中西洋歌剧与京... 歌剧《咏.别》将西洋歌剧与中国京剧两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用西洋歌剧的形式讲述中国传统的京剧故事,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实力和形象。文章通过对歌剧《咏.别》和西洋歌剧及京剧的介绍,论述《咏.别》中西洋歌剧与京剧的融合特色,并阐述了《咏.别》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西洋歌剧 京剧 融合 艺术价值
原文传递
歌剧《咏·别》中戏剧特征的“当代”表达
5
作者 李凡凡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49,共2页
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歌剧《咏·别》自上演后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歌剧"关于形态、内涵的广泛争论。该剧对京剧《霸王别姬》在题材、唱腔等元素进行创意改编的基础上,还对西方歌剧的表达范式进行了局部的模仿与运用,体现出... 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歌剧《咏·别》自上演后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歌剧"关于形态、内涵的广泛争论。该剧对京剧《霸王别姬》在题材、唱腔等元素进行创意改编的基础上,还对西方歌剧的表达范式进行了局部的模仿与运用,体现出我国当代歌剧多元化、多样态的创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姬》 西方歌剧 叶小纲 · 当代歌剧 创新特征 表达范式 戏剧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歌剧现代性的逻辑起点和支点——原创歌剧《咏·别》的审美现代性分析
6
作者 李玉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5,共4页
叶小纲的歌剧《咏·别》在中国当代歌剧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用现代语汇和现代艺术方式自信而自由地将中国文化完美地表达出来,是中国歌剧让世界认可的一种努力。"《咏·别》带有浓浓的中国风韵与歌剧神采,它是中... 叶小纲的歌剧《咏·别》在中国当代歌剧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用现代语汇和现代艺术方式自信而自由地将中国文化完美地表达出来,是中国歌剧让世界认可的一种努力。"《咏·别》带有浓浓的中国风韵与歌剧神采,它是中国的。然而,真正的艺术从来无需翻译,因为她表达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1]《咏·别》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歌剧所表达的寻求世界认可的冲动,是中国歌剧"现代性"与"本土化"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 现代性 审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