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建梁
景福权
韩莹
周钰
-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
出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8D01C211)。
-
文摘
目的研究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斜圆刃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情况、临床症状变化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眩晕减轻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PY、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PY、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A、BA、RV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A、BA、RV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颅内血流指标,缓解患者眩晕症状。
-
关键词
斜圆刃针
和解汤加减
颈性眩晕
-
Keywords
oblique round-edged needle
Hejie Decoction
cervical dizziness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