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新评价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放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4,共4页
一 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赛问题 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到1956年初,整个国际形势的走向由剑拔弩张的冷战共处状态开始转向左缓右紧的十字路口。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促进国际形势转向进一步缓和的大道,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第... 一 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赛问题 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到1956年初,整个国际形势的走向由剑拔弩张的冷战共处状态开始转向左缓右紧的十字路口。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促进国际形势转向进一步缓和的大道,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央委员会工作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关于现代国际局势发展中的几个原则问题,实即后来被称为“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国际形势 和平竞赛 国际局势 代表大会 斯大林 路线 历史转折 和平过渡 中央委员会
原文传递
关于中苏两党在“三和”路线上分歧的由来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美兰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称。笔者认为,“三和”路线和战争不是不可避免论是赫鲁晓夫的现实主义和预见性的反应,是符合当时已经凸现出来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要求的。当时... “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称。笔者认为,“三和”路线和战争不是不可避免论是赫鲁晓夫的现实主义和预见性的反应,是符合当时已经凸现出来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要求的。当时苏联政府执行了“三和”路线,使其外交变得主动、灵活,这对遏制帝国主义在反共旗号下掀起的扩军备战浪潮,对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及解决遗留问题都有积极作用。中共对“三和”路线曾经有一个认同、放弃和与苏共产生严重分歧的过程。1957年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这种分歧不断加深,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下载PDF
赫鲁晓夫若干理论评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玉琴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赫鲁晓夫上台后,根据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特点,对传统的世界革命理论重新进行审视,在时代问题、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问题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并把它作为苏联乃至国际共运制定新的... 赫鲁晓夫上台后,根据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特点,对传统的世界革命理论重新进行审视,在时代问题、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问题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并把它作为苏联乃至国际共运制定新的战略与策略的原则和基础。今天看来,这些新的看法和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这些理论观点在当时并没有成熟起来,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与冲突,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时代问题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下载PDF
2023年,肖斯塔科维奇在波士顿
4
作者 王璞 《天涯》 2024年第5期52-57,共6页
肖斯塔科维奇和波士顿的渊源,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前苏联最伟大也最难解的作曲家,曾访问过美国名城波士顿。那是1959年,前苏联文化的“解冻”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和平竞赛”阶段。肖斯塔科维奇随苏联音乐代表团巡游... 肖斯塔科维奇和波士顿的渊源,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前苏联最伟大也最难解的作曲家,曾访问过美国名城波士顿。那是1959年,前苏联文化的“解冻”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和平竞赛”阶段。肖斯塔科维奇随苏联音乐代表团巡游美国七大都市,最后一站是波士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苏联音乐 和平竞赛 德米特里 两大阵营 波士顿 大都市
原文传递
赫鲁晓夫的对外战略思想评析
5
作者 唐玉琴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9,共5页
赫鲁晓夫在对二战后时代特点、国际局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观点,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思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简称“三和”)思想,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在一定程... 赫鲁晓夫在对二战后时代特点、国际局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观点,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思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简称“三和”)思想,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对苏联的外交实践、国内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观点也存在着不足,过分强调和平共处,对苏美关系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主义力量估计过高;由于对这些思想观点的不同认识,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特别是中苏间的论战,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战争与和平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下载PDF
重大体育赛事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贤华 《人民公安》 2011年第15期56-57,共2页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有这样的传统,在奥运会进行期间,所有交战方都要放下武器,以实现和平竞赛的目的。
关键词 重大体育赛事 突发事件 奥林匹克运动会 和平竞赛 奥运会
原文传递
中苏两党关于“三和”问题的争论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5,共3页
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问题是中苏论战中两党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苏共提出“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有其积极的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原则,并把自己的外交政策强加于其他国家,犯了大国主义、大... 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问题是中苏论战中两党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苏共提出“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有其积极的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原则,并把自己的外交政策强加于其他国家,犯了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错误。中共在批驳苏共把和平共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对外政策的总路线的同时,实际上否认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实行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是不正确的。关于和平过渡问题,苏共把“和平过渡”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惟一选择和普遍规律,未免失之片面,而且“和平过渡”还只是一种预测,缺乏有力的实例。中共强调暴力革命的绝对性也犯了片面性的错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途径,可以是暴力革命的方式,也可以是和平的方式,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去探索,不应以某国的历史经验为模式,也不应由别国别党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论战 中共 苏共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下载PDF
赫鲁晓夫的对外战略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玉琴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务实的对外战略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非资本主义道路"等,涉及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务实的对外战略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非资本主义道路"等,涉及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民主国家的关系。这些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具有许多局限性,在苏联史和国际共运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问题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非资本主义道路”
下载PDF
对美政策的成败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志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1,共5页
多年来,国内一些文章曾把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对美政策概括为“苏美合谋主宰世界”。笔者认为,这一概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是不全面和有失准确的。这里拟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美政策的基本目标、实践内容以及苏联是如何寻求同美国的妥... 多年来,国内一些文章曾把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对美政策概括为“苏美合谋主宰世界”。笔者认为,这一概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是不全面和有失准确的。这里拟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美政策的基本目标、实践内容以及苏联是如何寻求同美国的妥协等方面来说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美政策 赫鲁晓夫 苏联 基本目标 实践内容 世界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苏共二十大 战争 和平竞赛
原文传递
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 1958年2月1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議上的講話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58年第6期127-139,共13页
各位代表: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議結束到現在,不过半年多的时間。在这不長日时間里,国內外的形势却發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在1957年下半年。
关键词 美国制造 民主主义 艾森豪威尔主义 社会主义 人民共和国 帝国主义阵营 民族独立 停战协定 和平竞赛 外交政策
下载PDF
中苏大论战中的时代环境问题
11
作者 洪礼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3-47,共5页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平过渡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把反对赫魯晓夫修正主义的斗爭进行到底——紀念《关于国际其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議》发表两周年 被引量:1
12
《前线》 1965年第12期1-7,共7页
时间过得真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从发表到现在,整整两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长河中,两年只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这是斗争多么激烈的两年,这是变化多么巨大的两年呵. 两年以前,以... 时间过得真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从发表到现在,整整两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长河中,两年只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这是斗争多么激烈的两年,这是变化多么巨大的两年呵. 两年以前,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为了把他们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那条修正主义路线,也就是“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的总路线,强加给兄弟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刮起了一阵妖风。他们接二连三地吹起了反华、反共、反人民的大进军的号角。他们在欧洲五个兄弟党的代表大会上导演了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丑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国家 苏联人民 和平竞赛 特权阶层 苏共中央 社会主义道路 十二次 理论阵地 世界革命 历史教训
下载PDF
略论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德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0-84,共5页
尼·谢·赫鲁晓夫是苏联继列宁和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他对苏联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进行过大胆的改革,提出过不少标新立异的措施。当然,他和历史上所有改革者一样,其改革决策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误的败笔。二十多年来,对赫鲁晓... 尼·谢·赫鲁晓夫是苏联继列宁和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他对苏联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进行过大胆的改革,提出过不少标新立异的措施。当然,他和历史上所有改革者一样,其改革决策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误的败笔。二十多年来,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褒贬皆有。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因为千秋功罪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评说清楚的。前些年,基于我党当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以及那时的政治气氛,对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被冠之以“现代修正主义的头子”。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及广泛的改革运动的开展,我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对赫鲁晓夫当年的内外政策自然会产生新的认识,需要重新进行评价。本文只就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陈述一点浅陋的意见,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运动 对外政策 批评指正 内外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国家 五十年代 政治气氛 苏共二十大 和平竞赛
下载PDF
普遍和谐观念与企业经营
14
作者 汤一介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1期30-32,共3页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我们回顾过去,瞻望将来,真是千头万绪,百感交集.在即将成为过去的二十世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使数千万人丧失了生命,使人类多少世纪创造的财富受到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它是...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我们回顾过去,瞻望将来,真是千头万绪,百感交集.在即将成为过去的二十世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使数千万人丧失了生命,使人类多少世纪创造的财富受到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它是一个悲惨的时代;但是,在这个世纪中,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人类开始创造出征服太空的奇迹,特别是近年来人们意识到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和平竞赛”代替“军备竞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竞赛 企业经营 二十一世纪 军备竞赛 人与自然 自然无为 活下去 人性善 在山 小国寡民
下载PDF
寄语新年
15
作者 本刊评论员 《电影艺术》 1958年第1期3-4,共2页
1957年,是不平常的、令人难忘的一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的堡垒、社会主义的阵营里,在这一年,更加显出了无比的光辉!两个红色月亮——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在宇宙间骄傲地运转着... 1957年,是不平常的、令人难忘的一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的堡垒、社会主义的阵营里,在这一年,更加显出了无比的光辉!两个红色月亮——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在宇宙间骄傲地运转着。它们不仅生动地显示了社会主义革命无比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而且为人类开辟了征服自然的新时代。在莫斯科发表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两个伟大的革命宣言,向世界人民宣布了人类历史新的转折点:“社会主义在向上发展,帝国主义却在衰退”,“战争可以防止,和平可以维护住”。和平,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的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阵营日益繁荣强大的经济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阵营 电影艺术创作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帝国主义 新时代 苏联 和平竞赛 工农兵 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和平
原文传递
欧洲新地缘政治格局的由来和特点
16
作者 侯远长 刘维丽 《党校科研信息》 1994年第24期29-30,共2页
欧洲新地缘政治格局的由来和特点侯远长,刘维丽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近代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里。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都把欧洲看作战略重点,千方百计控制、掠夺和干涉这个地区,使得欧洲形成了冷战、对峙的... 欧洲新地缘政治格局的由来和特点侯远长,刘维丽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近代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里。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都把欧洲看作战略重点,千方百计控制、掠夺和干涉这个地区,使得欧洲形成了冷战、对峙的地缘政治局面。20世纪90年代,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地缘政治格局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竞争共存 苏联解体 欧洲联盟 合作伙伴关系 联合自强 和平竞赛 东欧剧变 东欧国家
原文传递
试论赫鲁晓夫的“两种制度和平共处”
17
作者 孙国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以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学说为基础,列宁出于争取时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考虑,将其作为暂时的对外政策策略;赫鲁晓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张全球性的和平共处,并将其作为制定苏联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两种制度和平共处以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学说为基础,列宁出于争取时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考虑,将其作为暂时的对外政策策略;赫鲁晓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张全球性的和平共处,并将其作为制定苏联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奠定了苏联“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原则,为解决一些棘手的国际问题,缓和当时国际紧张局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 冷战 和平竞赛 裁军 大国政治
下载PDF
在和平竞赛中实现海上崛起
18
作者 胡波 《东北之窗》 2014年第13期60-61,共2页
近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强国的内涵不断充实。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有弱才有强,除了自身的强大之外,海洋强国还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国际海洋秩序、世界海洋政治中谋求一个相对"强"的权力地位。那么,根据中国的海洋先... 近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强国的内涵不断充实。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有弱才有强,除了自身的强大之外,海洋强国还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国际海洋秩序、世界海洋政治中谋求一个相对"强"的权力地位。那么,根据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地缘条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条件,中国究竟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2005年,政府有关方面、媒体及学术界等大张旗鼓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追溯当年中国海权的强大,思索未来中国海权的发展。在国人眼里,中国海权既然曾经有过辉煌,也就能够重新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中国海权 和平竞赛 世界海洋 国际海洋 先天禀赋 地缘条件 中国建设 权力地位 核心利益
原文传递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基本内容简介?
19
作者 李静杰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8年第6期42-43,共2页
近接读者来信,问及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新作《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新思维”的基本内容,现请中国社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李静杰同志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关键词 苏联东欧研究所 苏共中央总书记 近接 社会主义国家 和平竞赛 社会发展道路 东西方关系 美国对外政策 地区冲突 胜利以后
下载PDF
从台湾海峡的态势看沿海青少年思想教育
20
作者 王章煌 《青年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33,共3页
40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曾长期相互壁垒森严.自1979年大陆方面首倡"三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之后,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两岸&qu... 40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曾长期相互壁垒森严.自1979年大陆方面首倡"三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之后,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两岸"互动"的形势明显加强,其间虽然还会有种种波折,但总的趋势是缓和代替了对抗,统一成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思想教育 "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 台湾当局 祖国统一 告台湾同胞书 国民党主席 台湾模式 和平竞赛 台湾渔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