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呷村式银多金属矿找矿模式雏议
1
作者 段克勋 《四川地质学报》 1993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呷村式银多金属矿产于义敦岛弧发育晚期环境,在成因上与钙碱性火山岩系的偏酸性流纹质火山岩的海底喷发作用有关。矿带位于流纹质火山岩顶部与上覆结晶灰岩的接触界面附近,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重晶石—铜铅锌银—铅锌三个矿体带。矿床地质... 呷村式银多金属矿产于义敦岛弧发育晚期环境,在成因上与钙碱性火山岩系的偏酸性流纹质火山岩的海底喷发作用有关。矿带位于流纹质火山岩顶部与上覆结晶灰岩的接触界面附近,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重晶石—铜铅锌银—铅锌三个矿体带。矿床地质的和地球物理的找矿标志明显。实践证明,以岛弧火山岩为对象,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在判定火山杂岩体的矿化地段,进行工程揭露验证是经济有效的找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流纹质火山岩 岛弧环境 模式
下载PDF
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与日本黑矿的类比 被引量:13
2
作者 傅德明 徐明基 《四川地质学报》 1996年第1期67-72,共6页
呷村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呷村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晚三叠世义敦古岛弧带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中,矿床规模经勘查证实为超大型。呷村矿床与日本黑矿类比,在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剖面结构及蚀变和矿化分带、矿石类型、成矿机... 呷村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呷村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晚三叠世义敦古岛弧带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中,矿床规模经勘查证实为超大型。呷村矿床与日本黑矿类比,在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剖面结构及蚀变和矿化分带、矿石类型、成矿机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说明海底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类似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均具有极大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日本黑 四川
下载PDF
基于构造解析重建的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党院 陈懋弘 +6 位作者 毛景文 薛志强 李义邦 辛天贵 王康 高扬 吴学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7-1092,共16页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前人曾进行过详细的矿床模型研究。对于矿床下部脉状矿体大致呈层状平行于上部块状矿体的地质现象,前人曾提出"层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等模式。文章通过对呷村矿床...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前人曾进行过详细的矿床模型研究。对于矿床下部脉状矿体大致呈层状平行于上部块状矿体的地质现象,前人曾提出"层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等模式。文章通过对呷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后认为,呷村矿床在印支期形成之后,遭受到燕山期弧-陆碰撞造山的强烈改造,导致矿区地层直立并倒转,并在能干性弱的流纹质火山岩中普遍发生层内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先近于垂直层状矿体和喷气沉积岩的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被构造置换为紧闭褶皱状、无根褶皱状、透镜体状,并近于平行于上部层状矿体。构造恢复表明,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原始三维形态为不整合的筒状或漏斗状,与上部层状矿体组成典型的"下筒上层"的"双层结构"。根据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呷村VHMS矿床的双通道夹卤水池的矿床模型。该模型对矿区外围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韧性剪切变形 构造置换 VHMS 床模型 金属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