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
作者 许兵 张俞 杜久林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6-322,共17页
血脑屏障精密控制血液与脑组织的物质交换,对维持脑内微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血脑屏障是脑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彼此紧密相连,同时与周围的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屏障系统。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通过表达紧密和黏附连接蛋白... 血脑屏障精密控制血液与脑组织的物质交换,对维持脑内微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血脑屏障是脑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彼此紧密相连,同时与周围的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屏障系统。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通过表达紧密和黏附连接蛋白、转运体、及相关信号分子,调节血脑屏障的发育和功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也参与血脑屏障的功能调节。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伴随着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此,对血脑屏障的研究,将深化对神经-血管相互作用的认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概要总结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韵歆 刘振权 +5 位作者 李月 谭天阳 白雪 刘美琪 王淑艳 汤轶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生是增加国家病死率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发病原因,脑卒中又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占脑卒中患者总发病数量近70%,且呈持续上升趋势^[2]。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原因可由血栓形成,... 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生是增加国家病死率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发病原因,脑卒中又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占脑卒中患者总发病数量近70%,且呈持续上升趋势^[2]。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原因可由血栓形成,脑血管闭塞后导致血液供应中断,能量衰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生成,最终导致脑实质坏死、凋亡、自噬^[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形成 血脑屏障 再灌注损伤 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被引量:28
3
作者 查雨锋 傅晓钟 +5 位作者 张顺 罗敏 欧瑜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g-1Pro,(4.39±0.32)μg·g-1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 形态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冬宇 路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9-385,共7页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它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周细胞等)以及细胞外成分(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肿瘤血管...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它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周细胞等)以及细胞外成分(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标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尚未探明。本文详细解析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以期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内皮细胞 细胞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光辉 刘安 +3 位作者 郑永征 徐朝阳 金威尔 赵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分为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10.71g/kg)、对照组(羟本硫酸钙120 mg/kg)、空白组(生理盐水3 mL/d),并设立正常组对...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分为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10.71g/kg)、对照组(羟本硫酸钙120 mg/kg)、空白组(生理盐水3 mL/d),并设立正常组对照。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2周,12周后取大鼠眼球制备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行PAS染色,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测量单位视野内微血管网面积率,计数单位视野内周细胞总数,并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凋亡。结果 4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排列规则,毛细血管管径粗细均匀,单位视野内微血管网面积率和周细胞总数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DM大鼠在第12周已经出现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凋亡,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空白组凋亡程度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大鼠在第12周已经出现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凋亡,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抑制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周细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百华 姜德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随着对周细胞生理、生化的研究进展 ,研究者们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通过对周细胞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 ,从而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关系
下载PDF
肾纤维化络病实质及辨治探讨 被引量:23
7
作者 钟建 赵宁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2,共3页
对肾纤维化络病实质进行论述,并探讨相应的中医治疗策略。认为周细胞-内皮细胞对话失控致肾脏纤维化(RIF)机制与中医久病入络致癥积形成的病机存在关联性,二者具有同样的生物学基础;提出扶助正气和祛邪通络是中医药治疗RIF久病入络的重... 对肾纤维化络病实质进行论述,并探讨相应的中医治疗策略。认为周细胞-内皮细胞对话失控致肾脏纤维化(RIF)机制与中医久病入络致癥积形成的病机存在关联性,二者具有同样的生物学基础;提出扶助正气和祛邪通络是中医药治疗RIF久病入络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细胞 络病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视网膜屏障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瀚文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DR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尚未完善,相关假说涉及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晚期糖基化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DR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尚未完善,相关假说涉及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多、氧化应激反应等。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 barrier,BRB)是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等组成的具有选择性滤过的组织,起到保护视网膜细胞、视神经并提供稳定代谢环境的作用。BRB的结构破坏和通透性增加是DR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从BRB的生理病理机制、宏观及微观变化两方面详细探讨DR中BRB的损伤机制,以期待为DR的临床病机及治疗手段提供更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发病机制 生理结构 病理变化 视网膜内皮细胞 细胞 MÜLLER细胞
下载PDF
葛根芩连加味汤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晓峰 张勇进 田洁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加味汤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药理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用药糖尿病组和不用药糖尿病3组,分别记录血糖,16周测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视网膜、视网膜铺片的血管形态及细胞...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加味汤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药理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用药糖尿病组和不用药糖尿病3组,分别记录血糖,16周测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视网膜、视网膜铺片的血管形态及细胞计数。结果两组糖尿病大鼠均在注射佐链尿菌素(STZ)1周后血糖升高。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白内障,但用药组症状相对较轻。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比正常组升高,不用药组比用药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比正常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E/P)值有所上升,不用药组表现较用药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镜观察发现糖尿病不用药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闭塞。结论葛根芩连加味汤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病变的作用,可能与抑制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及抑制醛糖还原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加味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细胞 基底膜
下载PDF
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夏欣 许迅 顾青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BREC)和周细胞 (BRP)的体外选择性培养方法。 方法 结合视网膜微血管的消化分离 ,采用含 10 %人血清、10 0 μg/ ml肝素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DMEM)和含 2 0 %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基分别选... 目的 探讨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BREC)和周细胞 (BRP)的体外选择性培养方法。 方法 结合视网膜微血管的消化分离 ,采用含 10 %人血清、10 0 μg/ ml肝素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DMEM)和含 2 0 %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基分别选择性培养 BREC和 BRP。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Dil- Ac- L DL )吞噬情况 ,应用 Von Willebrand因子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BREC,并通过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BRP。结果 通过选择性培养获得的 BREC和BRP的纯度达到 98%以上 ,并能连续传代。BREC早期似小鲤鱼状聚集在微血管碎片周围 ,呈片状鹅卵石样单层生长 ,存在接触性抑制 ;BRP多散布在距血管碎片稍远处 ,形状不规则 ,呈无接触性抑制生长。BREC可吞噬 Dil- Ac- L DL,细胞浆内有荧光表达 ;消化传代后 ,BREC中 Von Willebrand因子表达阳性 ,而 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阴性 ;BRP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 ,而 Von Willebrand因子表达阴性。 结论 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和培养皿的处理可分别获得较高纯度的 BREC和 BRP,简单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无需额外步骤来去除 BREC中混杂的 B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BREC 细胞 BRP 体外培养 细胞形态学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文倩 吕鹤群 +2 位作者 彭拥军 徐疏影 吴旭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533-3537,共5页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大脑和外周循环之间的重要屏障,通过严密调节物质交换在维持中枢系统内环境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可引起BBB损伤及破坏,进一步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本文...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大脑和外周循环之间的重要屏障,通过严密调节物质交换在维持中枢系统内环境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可引起BBB损伤及破坏,进一步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本文总结并归纳了IS后引起BBB损伤及功能障碍的相关分子及细胞机制,有望为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以保护BBB并改善I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
原文传递
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匡洪宇 康英英 +1 位作者 马丽丽 段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在体外培养3代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25 mmol/L)、干预组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组(0.25、0.5、1.0、2.0 mg/ml),孵育6d,采用TU...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在体外培养3代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25 mmol/L)、干预组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组(0.25、0.5、1.0、2.0 mg/ml),孵育6d,采用TUNEL法检测培养后周细胞凋亡率;硫代巴比妥酸检测培养液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检测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高糖组比较,黄芪总黄酮0.5、1.0、2.0mg/ml组周细胞MDA含量、SOD活力、MDA含量/SOD活力比值及凋亡率均降低(P<0.01);MDA含量/SOD活力与周细胞凋亡率二者呈正相关(r=0.921,P<0.01);黄芪总黄酮2.0 mg/ml组周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 黄芪总黄酮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选择性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静 姜德咏 唐罗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建立选择性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简要方法。方法 采用机械除杂法或等密度沉降分离法 ,培养皿用不同的基质成分包埋 ,培养液中加入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添加物。结果 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纯净度 &g... 目的 建立选择性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简要方法。方法 采用机械除杂法或等密度沉降分离法 ,培养皿用不同的基质成分包埋 ,培养液中加入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添加物。结果 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纯净度 >95 % ,能连续传代。周细胞在传代后不规则形状及细胞内微丝更明显。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样改变。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对Ⅷ因子相关抗体染色阳性。视网膜周细胞对单克隆抗体α 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用明胶包被培养皿 ,在培养液中加入肝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高浓度的胎牛血清可获得较纯的内皮细胞。而周细胞最适合的培养液为DMEM加入 2 0 g·L-1胎牛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视网膜 内皮细胞 细胞
下载PDF
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璐 李玉林 +5 位作者 张丽红 高旭兰 吴珊 寇伯君 朱桂彬 李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74例胃癌标本 ,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技术 ,观察MMP 9、CD34、α SMA、Ⅳ型胶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74例胃癌标本 ,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技术 ,观察MMP 9、CD34、α SMA、Ⅳ型胶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MP 9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MVD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 <0 0 5 ) ;MMP 9阳性组MVD值高于阴性组 (P <0 0 5 ) ;MMP 9阳性的周细胞数 (PN)与MVD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r =0 90 5 5 ) ;Ⅳ型胶原与MMP 9染色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MMP 9可促进血管新生并对肿瘤的浸润、转移具有正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MP-9 血管新生 金属蛋白酶类 细胞 胶原
下载PDF
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超 李明昌 陈谦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4-568,共5页
血脑屏障(BBB)对机体发挥着重要作用。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对于维持神经元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病原体、炎性因子、损伤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BBB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密切相关。本文将就BBB结构与功能及其在... 血脑屏障(BBB)对机体发挥着重要作用。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对于维持神经元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病原体、炎性因子、损伤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BBB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密切相关。本文将就BBB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皮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
下载PDF
小鼠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塞娜 张桐 +1 位作者 吴军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小鼠血管纹组织形态、血-迷路屏障的组成,为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快速分离出完整的小鼠血管纹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 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小鼠血管纹组织形态、血-迷路屏障的组成,为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快速分离出完整的小鼠血管纹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血管纹上各层组织、细胞进行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详细观察其形态结构特点,观察血-迷路屏障的组成及形态特点。结果完整解剖出小鼠的血管纹组织呈自然弯曲状态,颜色为半透明淡红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层细胞,边缘细胞呈近圆形的多边形,致密排列,其紧密连接蛋白呈线性分布;基底细胞呈扁长形连成一片;毛细血管网夹于边缘细胞与基底细胞之间贯穿血管纹全程,周细胞伴行血管并包裹毛细血管;中间细胞的血管周巨噬细胞呈树枝样,其足突伸出与微血管壁紧密接触。结论边缘细胞、中间细胞、基底细胞及毛细血管网构成耳蜗血管纹的基本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血管周巨噬细胞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共同组成血-迷路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纹 血-迷路屏障 血管巨噬细胞 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微血管的周细胞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燕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组织特异性 微血管疾病 病理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及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裴可 张倩 +2 位作者 杜孜玮 李运伦 武继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01-2506,共6页
目的:从周细胞出发,建立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通过研究黄芪甲苷(AS-Ⅳ)在炎性反应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其应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体外诱导建立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 目的:从周细胞出发,建立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通过研究黄芪甲苷(AS-Ⅳ)在炎性反应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其应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体外诱导建立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ox-LDL。利用RT-PCR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JNK、TNF-α、NF-κB蛋白表达情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S-Ⅳ对炎症模型的影响。Transwell法和划线法检测AS-Ⅳ对周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流式凋亡细胞仪检测AS-Ⅳ对周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模型组能提高JNK、TNF-α、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可以降低JNK、TNF-α、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能提高周细胞的趋化能力(P<0.05),缓解周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AS-Ⅳ具有缓解炎性反应、改善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黄芪甲苷 炎性反应 生物学功能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细胞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琳 周水平 +1 位作者 郭艳茹 李光伟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 探讨早、中、晚期不同病程糖尿病 (DM )大鼠视网膜病变 (DR)毛细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为研究DR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n =30 )及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 6、9、12... 目的 探讨早、中、晚期不同病程糖尿病 (DM )大鼠视网膜病变 (DR)毛细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为研究DR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n =30 )及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 6、9、12个月模型组 (n =2 0 )。各实验组分别按期处死 10只大鼠 ,取眼球作视网膜消化铺片 ,PAS染色及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TUNEL法 )特异性标记凋亡细胞 ,光镜下观察。 结果  6个月模型组 ,TUNEL标记法显示周细胞凋亡 ,但未见内皮细胞凋亡。 9个月模型组 ,PAS染色、TUNEL标记法显示周细胞、内皮细胞均有凋亡 ,周细胞及内皮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破碎、凋亡小体形成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 12个月模型组 ,内皮细胞凋亡多见 ,部分区域每个高倍视野下可见 2~ 3个不同时期的内皮细胞凋亡。 结论 DR期间内皮细胞及细胞周细胞均可发生凋亡 ,DR早期以周细胞凋亡为主 ,中晚期内皮细胞发生凋亡 ,并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 细胞 并发症
下载PDF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镇秋 洪郭驹 +3 位作者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 (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 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祛痰逐瘀方 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MARK/ERK 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