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梦斋藏秦封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周晓陆 路东之 庞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49,共15页
近年,陆续有几批数量较大的古封泥流落到北京古玩市场,面临被人们分散售出的危险。作家、收藏家梦斋先生目睹这批与以往所见汉代封泥面目迥异的文物,当机力断,全力收集,历时一年有余,共得到千余枚古封泥。 梦斋所购的此批封泥,整理后有... 近年,陆续有几批数量较大的古封泥流落到北京古玩市场,面临被人们分散售出的危险。作家、收藏家梦斋先生目睹这批与以往所见汉代封泥面目迥异的文物,当机力断,全力收集,历时一年有余,共得到千余枚古封泥。 梦斋所购的此批封泥,整理后有近200个品种。经初步研究认为属同一时代的遗物,大致在秦统一直到二世时。从时代上看,这是一批很单纯的秦代封泥遗存,也是迄今为止秦封泥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梦斋先生急公好义,在我国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界老前辈们的关心支持下,在北京市文物局、东方收藏家学会的具体指导下,在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大力援助下,决心将这批资料连同其收藏的黄河流域彩陶精品、东周秦汉瓦当精品,悉数转交东方文明博物馆公诸于众,以便让更多的关心者欣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封泥 汉书 地理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本纪》 重大发现 睡虎地秦简 百官 少府 周礼
下载PDF
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政烺 《考古学报》 1973年第1期93-120,共28页
一、释与(臼土) 臼的音读问题《诗经》裒字三义即抔裒田、裒、裒兕甲骨文有 ? 《殷虚文字·甲编》(以下简称《甲编》)3510 《殷虚书契·前编》(以下简称《前编)7.3.2从臼、从用、从土,表示双手取土,而用是盛土笼。卜辞所见有... 一、释与(臼土) 臼的音读问题《诗经》裒字三义即抔裒田、裒、裒兕甲骨文有 ? 《殷虚文字·甲编》(以下简称《甲编》)3510 《殷虚书契·前编》(以下简称《前编)7.3.2从臼、从用、从土,表示双手取土,而用是盛土笼。卜辞所见有几种用法,即1.田,这种用法最多,皆是第一期,也行于第三期;2,仅第三期一见;3.兕,皆见于第五期。甲骨文又有一个常见的字 《前编》2.37.6皆见于第一期,只有"(臼土)田"一种用法,和"田"文义完全相同,其字从臼、从土,表示双手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甲骨文 诸问题 考古学 说文解字 诗经 周礼 殷代 用法 经典释文
原文传递
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 被引量:56
3
作者 陈梦家 《考古》 1966年第5期287-297,316,共12页
最近在侯马发现了一坑有文字的石片。张颔同志《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一文作了初步介绍,郭沫若院长据以作《侯马盟书试探》一文,确定了它们是盟誓的盟书。为了了解出土"盟书"的内容与意义,我们首先根据《左传》对... 最近在侯马发现了一坑有文字的石片。张颔同志《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一文作了初步介绍,郭沫若院长据以作《侯马盟书试探》一文,确定了它们是盟誓的盟书。为了了解出土"盟书"的内容与意义,我们首先根据《左传》对东周盟誓制度作一次较全面的考察。然后再对侯马出土盟书作一些补充和修订的解释。抗战时期在豫北出土过一宗同时期的盟书,用它们来和侯马出土的盟书作一比较,颇有可以互相补充之处。两宗资料,都是《左传》所记零散的盟誓之制的具体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盟誓制度 出土 东周 晋国 周礼 朱书文字 十七年 三家分晋 沁阳
原文传递
论语《八佾篇》 被引量:54
4
《走向世界》 2011年第28期79-80,共2页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释义】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关键词 论语 周礼 卿大夫 孔子
原文传递
略論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及其屯田制亿, 被引量:35
5
作者 于省吾 《考古》 1964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一、"六■"和"八■" 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师旅之师均作"■",而西周金文职官之名則多作"师"。从西周金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周王国的直屬軍队一共有十四个(?),分为两个体系。其中的"六(?)"... 一、"六■"和"八■" 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师旅之师均作"■",而西周金文职官之名則多作"师"。从西周金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周王国的直屬軍队一共有十四个(?),分为两个体系。其中的"六(?)"为周人軍队,因为周人兴起于西方,故也称之为"西六(?)";其中的"八(?)",則系周人克殷后,将殷人的投降軍队改編而成,故也称之为"殷八(?)"。今将西周金文中的"六(?)"和"八(?)"分別录之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屯田制 周人 周礼 周王 职官 军队 成周 甲骨文 殷人
原文传递
春秋官制与《周礼》比较研究——《周礼》成书年代再探讨 被引量:34
6
作者 沈长云 李晶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6,共24页
通过对春秋时期列国官制的清理,并以之与西周官制及《周礼》所记载的职官系统仔细比较,可以发现春秋时期的官制无论在整体格局上,还是在各职官的官称和具体职掌上,都较西周时期更接近于《周礼》。《周礼》作者应是一位更熟悉春秋官制的... 通过对春秋时期列国官制的清理,并以之与西周官制及《周礼》所记载的职官系统仔细比较,可以发现春秋时期的官制无论在整体格局上,还是在各职官的官称和具体职掌上,都较西周时期更接近于《周礼》。《周礼》作者应是一位更熟悉春秋官制的政治设计家,他在很大程度上将其所熟悉的这套职官系统纳入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蓝图中,由此,判断《周礼》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春秋末叶,或当在战国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官 春秋时期 官制 周礼 上将 职掌 西周时期 政治设计 政治理想 成书年代
原文传递
“稗官”说 被引量:33
7
作者 潘建国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6-84,共9页
本文通过对“稗官”一词的真实含义及其自周至汉的演变的考辨,指出尽管《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与今天小说概念全然不似,但汉魏六朝小说的作品内容,却与之存在着合理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稗官 行政职能 待诏 刘向 《汉书》 街谈巷语 周礼 《隋书·经籍志》
原文传递
“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兴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86-91,共6页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特定事类品物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性特征。名物词的范围,不仅有明言其为名物的禽兽、...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特定事类品物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性特征。名物词的范围,不仅有明言其为名物的禽兽、物产、祭器、祭牲、冕服、几席、玉器、卜蓍、车辇、旗物、兵器、甸邑、食物、庙宇等14类,还有作为变例出现的官爵、乐舞、贡赋、妇功等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 名物词 周礼
下载PDF
“周礼”的现代价值究竟何在——《周礼》社会正义观念诠释 被引量:30
9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8,286,共14页
《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 《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而在于其背后的普适的正义原则(义),包括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公平性)、适宜性原则(时宜性、地宜性)。正当性原则要求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为仁爱,并且超越差等之爱,指向一体之仁。适宜性原则要求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生活方式的时间、空间的条件。通过这种正义思想的揭示,《周礼》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再次成为重要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正义原则 正当性 适宜性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 被引量:22
10
作者 臧知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75,共8页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臧知非苏州大学历史系什伍乡里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的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系统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认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结构变动的本质。本文拟从社会结...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臧知非苏州大学历史系什伍乡里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的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系统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认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结构变动的本质。本文拟从社会结构变动的角度,对先秦时代的什伍乡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周礼 春秋时代 宗族 地方行政 《左传》 包山楚简 基层政权 血缘关系 战国时代
下载PDF
中国礼学史发凡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志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58,47,共8页
文章对中国礼学史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的研究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中国传统礼学可划分为四类:礼经学、礼仪学、礼论和泛礼学;中国礼学史应以泛礼学为铺垫,而集中于对礼经学、礼仪学和礼论的研究。古代礼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文章对中国礼学史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的研究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中国传统礼学可划分为四类:礼经学、礼仪学、礼论和泛礼学;中国礼学史应以泛礼学为铺垫,而集中于对礼经学、礼仪学和礼论的研究。古代礼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文章概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文章还对礼学史研究的思想与方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三礼” 《仪礼》 礼经 《隋书·经籍志》 “礼” 学史 《礼记》 礼仪 礼论
下载PDF
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钟年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0-99,共10页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对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探索,逐项评说了乡遂制、保甲制、宗法制、乡约制等传统的社会控制制度,分析研究了礼与法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指出礼法并...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对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探索,逐项评说了乡遂制、保甲制、宗法制、乡约制等传统的社会控制制度,分析研究了礼与法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指出礼法并施、各用其长是中国乡村数千年社会控制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并认为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控制手段对我们构想今后的乡村社会控制制度极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 中国乡村社会 控制制度 宗法制度 费孝通 《中国文化史》 周礼 乡土中国 保甲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
原文传递
殷墟玉璋朱书文字蠡测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辉 《文博》 1996年第5期3-13,共11页
1985年5、6月间,安阳市博物馆在殷墟刘家庄发掘殷代墓葬62座,在其中十多座墓内的扰土中发现玉璋,上边多有朱书文字痕迹。由于玉璋长期湮埋在地下,经自然腐蚀,不少字已完全褪色。能辨认文字的玉璋残片共17片,分别出自M42、M45、M57。
关键词 朱书文字 甲骨文字 《说文》 历史语言研究所 殷墟甲骨文 周礼 古文字 刘家庄 三星堆 郭沫若
下载PDF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并释(兀刂)、剢二字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佩馨 《考古》 196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周代统治者用来压迫人民的刑罚,有所谓"五刑"。其名称,见于"尚书""吕刑"的,为墨辟、劓辟、剕辟、宫辟、大辟;见于"周礼"秋官司刑职文的,为墨、劓、宫、刖、杀。墨也叫做黥,其法先在面上(一般... 周代统治者用来压迫人民的刑罚,有所谓"五刑"。其名称,见于"尚书""吕刑"的,为墨辟、劓辟、剕辟、宫辟、大辟;见于"周礼"秋官司刑职文的,为墨、劓、宫、刖、杀。墨也叫做黥,其法先在面上(一般为额部)刻纹,然后再填以墨。劓是割鼻。宫刑施行于女子的,是幽闭;施行于男子的,是割去生殖器,亦即所谓"椓"。"吕刑"的剕和"周礼"的刖,"吕刑"的大辟和"周礼"的杀,都是一件事。前者是断足之刑,后者就是死刑。在商代甲骨文中,可以找到这五种刑罚在当时实际上都已存在的证明。商代之有黥刑,郭沫若院长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篇中已有论述。甲骨文中又有(自刂)字。"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生殖器 吕刑 周礼 五刑 宫刑 断足 郭沫若 女子 男子
原文传递
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小波 李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7-42,共6页
通过对汉长安城法天象地 ,焕若星辰 ;唐长安城周易礼制 ,政通人和的分析。论述了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从天文到人文的转变 ,前者敬“天道” ,后者重“人事”。
关键词 汉长安 唐长安 周礼 规划 天文 人文
下载PDF
矩伯、裘卫两家族的消长与周礼的崩坏——试论董家青铜器群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瑗 《文物》 1976年第6期45-50,共6页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经过夏、商两代一千余年的发展,在西周初年达到它的极盛时期。周昭王、穆王以后,社会矛盾逐渐表面化,由于广大奴隶的英勇斗争,以周王为最高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势力遭到削弱。厉王被"国人"赶走,出现了奴隶主阶...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经过夏、商两代一千余年的发展,在西周初年达到它的极盛时期。周昭王、穆王以后,社会矛盾逐渐表面化,由于广大奴隶的英勇斗争,以周王为最高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势力遭到削弱。厉王被"国人"赶走,出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共和行政,周王室的统治动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主贵族 家族 铜器群 周礼 奴隶制社会 土地交易 铭文 西周中期 周王室 西周初年
原文传递
晋宁石寨山12号墓贮贝器上人物雕像考释 被引量:20
17
作者 易学钟 《考古学报》 1987年第4期413-437,525-526,共27页
云南晋宁县石寨山滇墓群的发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中12号墓出土的贮贝器(编号M12:26),器盖上雕铸的人物像,尤引人注目。冯汉骥先生最早对此人物像进行研究,认为图像的主题是"诅盟",在注释中又提到"也可能为社祭&q... 云南晋宁县石寨山滇墓群的发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中12号墓出土的贮贝器(编号M12:26),器盖上雕铸的人物像,尤引人注目。冯汉骥先生最早对此人物像进行研究,认为图像的主题是"诅盟",在注释中又提到"也可能为社祭"的看法。以后研究者,或以为"其内容复杂,有些情节还难解释。由于照相本身的局限,发表的照片又不够明晰,对人物群雕的所在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妨碍深入研究。作者因工作上的方便,随时可以观察实物,对此人物图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于是绘制展示图,试为考释。不揣谫陋,难免谬误,敬请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 我国古代 考释 祭祀 妇女 男子 铜鼓 礼仪 说文 周礼
原文传递
“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 被引量:19
18
作者 武廷海 戴吾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8,共7页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 都城作为多功能的人居环境,其营建受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文章认为《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具有“理想城”性质,其空间结构蕴涵着“宇宙图式”,可能是王莽时期以西汉都城长安为蓝本,揉入当时的宇宙观念而描绘的都城布局的理想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背景 布局 初探 双重影响 都城 理想 观念 王莽 西汉 周礼
下载PDF
孔子礼学探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汤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孔子顺应社会需要,在对周礼的学习、批判、吸收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礼学思想。孔子把周礼的神秘性转换成世俗性,天人关系转向人伦关系;以仁为核心充实礼的内容,把周礼的外在世转换成礼的内圣性;简化礼仪,以适应平民... 孔子顺应社会需要,在对周礼的学习、批判、吸收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礼学思想。孔子把周礼的神秘性转换成世俗性,天人关系转向人伦关系;以仁为核心充实礼的内容,把周礼的外在世转换成礼的内圣性;简化礼仪,以适应平民化的需要;用以仁为基础的等级制替代周礼排他性的等级制。孔子礼学思想强调礼的外在形式和内涵的对应和统一,注重礼的内圣化即仁在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体现出关怀人类普遍愿望的博大胸怀;主张礼的平民化,以利的统一有效性为背景构筑社会统一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礼学 周礼 世俗化 平民化 统一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卫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157,共7页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是民本思想。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早已出现。从《周礼》、《管子》等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理念及制度雏形。与此同时 ,贤明的国君与诸侯都对此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是民本思想。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早已出现。从《周礼》、《管子》等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理念及制度雏形。与此同时 ,贤明的国君与诸侯都对此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社会保障制度 周礼 《管子》 荒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