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写生生不息的大地,记录永不再来的时光——周瑄璞访谈录
1
作者 李勇 周瑄璞 《南腔北调》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周瑄璞长篇小说《多湾》插画/袁小真。西芳被石灰味呛得走出了陵园,来到颍河故道边,站在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下,隔着一条干河,看对面的麦田绿油油的,无边无际。麦田上,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消散,缓缓地,丝丝缕缕地漂浮着,轻柔地抚摸着麦田。这... 周瑄璞长篇小说《多湾》插画/袁小真。西芳被石灰味呛得走出了陵园,来到颍河故道边,站在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下,隔着一条干河,看对面的麦田绿油油的,无边无际。麦田上,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消散,缓缓地,丝丝缕缕地漂浮着,轻柔地抚摸着麦田。这麦田,这雾气,千百年来就这样生长,飘荡,见惯了人间种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丝缕缕 白杨树下 雾气 《多湾》 生生不息 麦田 访谈录
下载PDF
大地上的“芬芳”——论周瑄璞长篇小说《芬芳》
2
作者 王鹏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周瑄璞的长篇新作《芬芳》是一部改革开放迄今波澜壮阔而又细腻繁复的中原乡村变迁史、乡村青年成长史与乡村女性精神史。她从女性的视角洞察历史的显豁与幽微,中国农村四十多年来具有症候性的历史变化,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方式... 周瑄璞的长篇新作《芬芳》是一部改革开放迄今波澜壮阔而又细腻繁复的中原乡村变迁史、乡村青年成长史与乡村女性精神史。她从女性的视角洞察历史的显豁与幽微,中国农村四十多年来具有症候性的历史变化,被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方式和宏阔的视野呈现给我们。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倾力塑造了烈芳这样一位富有光彩与魅力、凝聚着“新的理想”与“新的道德”的具有男性气质的理想女性。在她身上,既融汇着大地的“芬芳”,也散发着苦楝般的忧郁的历史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芳》 改革开放 乡村女性 “芬芳”
下载PDF
人活在大地上的重量——周瑄璞的女性书写
3
作者 杨萌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周瑄璞笔下的女性具备“君子”的品格,生如蝼蚁卑贱,却能在精神上与圣人平齐。这些女性角色在肉体之轻与精神之重的巨大反差中,被赋予很强的个人标识性——自尊自爱、体面高贵、隐忍坚强。她的作品着眼于新时代女性从观念到命运的变化,... 周瑄璞笔下的女性具备“君子”的品格,生如蝼蚁卑贱,却能在精神上与圣人平齐。这些女性角色在肉体之轻与精神之重的巨大反差中,被赋予很强的个人标识性——自尊自爱、体面高贵、隐忍坚强。她的作品着眼于新时代女性从观念到命运的变化,在赞美女性独立精神品格的同时,更会多维度地挖掘女性的精神世界,在对女性世界剖析中进一步展现人性永恒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精神 坚韧
下载PDF
欲望囚禁、逃离悖论与命运宰制——评周瑄璞长篇小说《日近长安远》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春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4期138-152,共15页
《日近长安远》以寓言化的命运并置叙事结构,开启了一场生活假定性的人生浮沉之旅。罗锦衣、甄宝珠、尹秋生等源于乡土封闭的在地体验,生发出身份蜕变的强烈欲望,依托性别身体和劳动身体获取政治身份和资本身份,却在生活现代化的行动实... 《日近长安远》以寓言化的命运并置叙事结构,开启了一场生活假定性的人生浮沉之旅。罗锦衣、甄宝珠、尹秋生等源于乡土封闭的在地体验,生发出身份蜕变的强烈欲望,依托性别身体和劳动身体获取政治身份和资本身份,却在生活现代化的行动实践中制造着身体、精神和伦理的世俗之罪,在使他们的人生富有历史规约化的生命成长性之时,也完成了具有历史纵深度的典型时代与典型人物'互动'的总体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近长安远》 身份焦虑
下载PDF
周瑄璞: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止
5
作者 周瑄璞 《检察风云》 2023年第24期4-5,共2页
“70后”女作家周瑄璞近期推出了她的长篇小说《芬芳》。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平凹点评道:“这是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写活了时光,诉尽了乡情,描画出中原厚土的无穷魅力。一本书,留住了乡愁。”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 贾平凹 山乡巨变 无穷魅力 美好生活 乡愁
原文传递
女性视角下的民间关怀——论周瑄璞的小说《多湾》
6
作者 李娟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以作家熟悉的人和事为表现对象,关注民间世界,讲述民间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沉稳精细地展示出民间女性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女性视角下的民间女性,还是女性个体的民间史观,乃至都市女性的民间寻根,都体现了... 周瑄璞的长篇小说《多湾》,以作家熟悉的人和事为表现对象,关注民间世界,讲述民间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沉稳精细地展示出民间女性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女性视角下的民间女性,还是女性个体的民间史观,乃至都市女性的民间寻根,都体现了女性作家对民间世界真挚而深沉的社会关怀,显示出女性文学创作在思维向度和话语空间上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湾》 女性视角 民间关怀
下载PDF
都市人生的女性言说——周瑄璞中短篇小说叙事策略探微
7
作者 安玮娜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4期38-41,共4页
陕西女作家周瑄璞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叙事策略和美学意蕴。她将日常记忆碎片连缀起来呈现都市生活常态,并不拘囿于世俗的简单描摹,而是追求诗意的精神向度。同时,在其作品中横亘着鲜明且递变的女性意识,再配以细密的女性语言,... 陕西女作家周瑄璞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叙事策略和美学意蕴。她将日常记忆碎片连缀起来呈现都市生活常态,并不拘囿于世俗的简单描摹,而是追求诗意的精神向度。同时,在其作品中横亘着鲜明且递变的女性意识,再配以细密的女性语言,使文本呈现出都市女性书写的风貌。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透视古城西安老百姓,尤其是女性群体的生活际遇和精神底色,使人感悟、回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日常生活 女性书写
下载PDF
小人物的云端与大地
8
作者 王昱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被贴上"女性文学""心理描写""小人物形象"这样的标签,似乎很容易被勾勒出作品的样貌,这的确是周瑄璞小说创作最稳定的特征。从最初的《疑似爱情》《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等... 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被贴上"女性文学""心理描写""小人物形象"这样的标签,似乎很容易被勾勒出作品的样貌,这的确是周瑄璞小说创作最稳定的特征。从最初的《疑似爱情》《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等长篇小说来看,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的题材尤其适宜这些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情感生活 小人物形象 都市女性 心理描写 黑夜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乡村女性的命运突围——论周瑄璞新作《日近长安远》
9
作者 徐翔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日近长安远》是作家周瑄璞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品聚焦女主人公罗锦衣、甄宝珠向城而生的奋斗历程,依循两个女性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命运足迹,描述了她们依靠身体和劳动融入城市、寻求身份认同的突围过程。小说跨越数十年,既有生活的广度,... 《日近长安远》是作家周瑄璞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品聚焦女主人公罗锦衣、甄宝珠向城而生的奋斗历程,依循两个女性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命运足迹,描述了她们依靠身体和劳动融入城市、寻求身份认同的突围过程。小说跨越数十年,既有生活的广度,也有人性的深度,反映了乡村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呈现了一部风情长卷,唱出了一曲女性长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近长安远》 乡村女性 命运
下载PDF
周瑄璞长篇小说《疑似爱情》解读
10
作者 任动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陕西女作家周瑄璞的长篇小说《疑似爱情》,是一部生活和艺术含量都极为丰厚,值得反复咀嚼的作品。小说文本给读者提供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显示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也因之获得了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 《疑似爱情》 成长主题 语言张力
下载PDF
论周瑄璞的生命力书写
11
作者 窦鹏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1-207,共7页
作为中国当代"70后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周瑄璞自由穿行于都市生活、女性题材写作以及城乡题材的宏大叙事之间,她的《人丁》《夏日残梦》《疑似爱情》《多湾》《日近长安远》等长篇小说,以及《失语》《圆拐角》《曼琴的四月》... 作为中国当代"70后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周瑄璞自由穿行于都市生活、女性题材写作以及城乡题材的宏大叙事之间,她的《人丁》《夏日残梦》《疑似爱情》《多湾》《日近长安远》等长篇小说,以及《失语》《圆拐角》《曼琴的四月》《故障》《抵达》等中短篇小说,无不呈现出作家关注女性生命体验,不断探索人性及生活哲理的主体意识。周瑄璞的小说创作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充满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化色彩,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和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创作 日近长安远 女性题材 生活哲理 宏大叙事 女性生命体验 活色生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