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周海门学派归属辨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彭国翔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内容提要 黄宗羡在《明儒学案》中将周海门作为罗近溪弟子而归入泰州学案。海内外研究者历来皆沿袭此说,并未深究。本文以各种相关原始文献为据,详细考证《明儒学案》中周海门学派归属的失实。指出无论从地域、思想传承还是自我认同来看,周海门都应当作为王龙溪的弟子而归入浙中王门。由于《明儒学案》早已成为治明代思想史尤其儒学史的基本文献,其学派划分也历来被研究者以为依据。因此,本文之作,提请我们在明代儒学的研究中反省到《明儒学案》作为文献依据的限制,以便立足于更为原始的历史材料,使我们的研究更趋深入。
-
关键词
学派归属
周海门
《明儒学案》
泰州学派
浙东阳明学
明代
-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阳明后学周海门的学派归属及其诗歌观浅论
- 2
-
-
作者
鲁海军
-
机构
浙江万里学院
-
出处
《宏德学刊》
2023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基地项目“阳明后学海门学派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21ZXZD00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黄宗羲《明儒学案》所涉周海门学派归属问题是阳明学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黄宗羲的语境中,周海门学派归属问题实是周海门思想倾向问题,地域性及传统意义上的门派传承则是次一层面的考量。周海门有较多诗歌创作,并有唐诗编选文本传世。本文从周海门诗学角度切入,呈现其思想禅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指出周海门思想的禅学化倾向及黄宗羲本人思想体系形成之需要,是黄宗羲将周海门归入“泰州学案”而非“浙中王门”的根本原因。
-
关键词
周海门
学派归属
禅学化
诗歌观
-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49.3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2
-
-
题名周海门与佛教的交涉——一项历史的考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彭国翔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高等人文研究院
-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
文摘
晚明浙东地区佛教尤其禅宗的兴盛,与阳明学的接引有莫大关系。作为阳明学人的周海门,是当时浙东地区士林的领袖,也是阳明学中接引和推动禅宗的关键。周海门与佛教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他与僧人在各方面的交涉。
-
关键词
晚明儒佛
士释交往
周海门
-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中国古代侠与官府关系的文学检视
- 4
-
-
作者
王立娜
-
出处
《零陵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65-69,共5页
-
文摘
侠作为江湖豪客,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是属于与官府、正统势力对立的一个社会阶层,带有民间性与非正统性,是社会当道正统的一股异已势力。官员们对侠常常是抱着既怕且恨,又想招抚的矛盾心态。而由于侠的民间性质,以及单打独斗缺少组织的活动形式,他不仅有与官府对立抗争的特殊而惯常性方式,又往往易于被瓦解、收买和镇压。比较完美的符合人们理想化角色期待的,应当说在侠的总体营垒中还是占少数的。然而也正是那些敢于同官府对立、以暴抗暴的侠,是他们同类中最有光彩、为民众广为传扬的;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同官员、官府妥协的侠,又有着各自特定的情境、苦衷与局限,呈显出侠的总体人格中那些不同的侧面。由侠与官、官府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剖析侠的正义感、政治态度与心灵矛盾,以及侠的忠义正统观念同民俗心理、平民意识的交互影响。限于篇幅,这里仅探讨侠惩奸官的独特方式之形成及流变,以期对侠文化同正统势力的关系,通过对侠的角色使命在所处环境中形成的其惩官戒恶手段,有较为客观的了解。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白兰花
官府
成就动机
侠文化
独特方式
奸官
周海门
平民意识
社会阶层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周海门良知观辨析
- 5
-
-
作者
阮春晖
-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2,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阳明后学思想互动与中晚明学术共同体建构研究”(18BZX069
-
文摘
周海门的良知观,从阳明而来又异于阳明,突出表现在:其一,无物而物在。将“无物”之说与《中庸》相联,良知之体被清晰地归合为“无”之深微本质,良知能量在对“无”的界说中得到进一步激发。其二,手持足行是道。在良知之体的观照下,良知之用从顾及整体规模细化为注重当下行为的道德呈现,并被赋予与良知同等的道德层级,良知“彻上彻下之道”得以贯彻。其三,自我现成。自我与良知糅合为一,现实自我以更为张扬的方式取得了与良知同等的至上性和圆满性,良知主体因自我呈发的力量被极力振拔。这种良知观,与海门对良知本体地位的一再强调有关,它在思想定位、核心构成和作用流行等方面,与阳明之学的基本方向相符,我们仍可将之视为阳明之学在晚明的进一步发展。
-
关键词
周海门
无物
手持足行
自我现成
-
分类号
B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