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新进展
- 1
-
-
作者
蓝佼晖
李智敏
陈在娟
-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
出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531-532,共2页
-
文摘
神经源性膀胱(NB)是一类由神经性病变导致膀胱、尿道功能失常,因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的疾病常的总称[1]。所有导致储尿和/或排尿生理功能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均可能出现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其中脊髓损伤(SCI)是最常见的引起NB的原因[2]。由于SCI 致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膀胱失去神经支配导致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引起尿失禁和尿潴留等主要临床表现,甚至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死亡等严重后果。NB的康复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措施多种,包括:膀胱功能训练、局部理疗、针灸等,其中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有:间歇性导尿术、行为技巧、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va1salva屏气法和Crede手法)、直肠训练及盆底肌训练等,这些方法也都被收录于中国康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中[3]。然而,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多易操作、痛苦小、安全、经济的膀胱功能锻炼方法。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等,本文拟将近几年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新进展予以综述。
-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排尿训练
康复治疗措施
排尿功能障碍
锻炼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
周围神经发生
神经系统病变
康复护理
专业委员会
去神经支配
盆底肌训练
尿道
临床表现
国内
功能失常
功能调节
储尿
-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