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2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被引量:446
1
作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86,共3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面神经麻痹 诊治指南 周围面瘫 中国 Bell麻痹 单神经病变 反应 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3
2
作者 李瑛 李妍 +7 位作者 刘立安 赵凌 胡卡明 吴曦 陈晓琴 李桂平 邙玲玲 戚其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和针灸择期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0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加灸、分期针刺加电针、分期针刺加经筋...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和针灸择期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0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分期针刺加灸、分期针刺加电针、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以及不分期针刺5个治疗组,分剐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并在入组、治疗4个疗程后以及治疗后1月、3月随访中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等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从患者治疗的介入时机和疾病的神经定位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急性期、静止期介入治疗的痊愈率分别为50.1%(223/445)、52.1%(162/311),均优于恢复期的25.9%(35/135)(均P〈0.001)。5种治疗方案各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期针刺、不分期针刺在急性期介入均优于恢复期介入(均P〈0.01)。分期针刺加经筋排刺对鼓索以上和鼓索以下神经定位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索以下疗效优于鼓索以上。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为急性期和静止期,即发病后的1~3周;5种治疗方案均为贝尔面瘫的优势治疗方案。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急性期治疗推荐使用单纯毫针刺;对鼓索以上患者不推荐使用经筋排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灸疗法 治疗时机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82
3
作者 董珍英 张保球 郭锡全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常规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太阳、颧髎、颊车等穴结合下关、牵正穴处行隔牵正散灸,对照组常规针...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常规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太阳、颧髎、颊车等穴结合下关、牵正穴处行隔牵正散灸,对照组常规针刺,均每天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Portmann、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H-B分级、Portmann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36/38),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9/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刺 隔药饼灸 下关穴 牵正穴
原文传递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6
4
作者 贾莹梅 高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147-1149,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第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面神经功能 中医症状
下载PDF
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1
5
作者 杨原芳 林良才 +4 位作者 蔡海荣 刘志良 尤梦奇 张思斌 聂小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观察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电温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 [目的]观察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电温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法(即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House and Brackmann Facial Grading System,H-B FGS)评分分值、面部残疾指数(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Portmann's Simple Scale,RPA)。[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电针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口僻 风寒型 电针 温针灸 针刺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叶婷欣 刘农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11-119,共9页
探索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检索收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2007年7月至2015年2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然后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收集102篇研究文献,纳入患者9 1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灸法、... 探索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检索收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2007年7月至2015年2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然后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收集102篇研究文献,纳入患者9 1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中药疗法、罐法配合针刺均优于单用针刺。刺血、刺络拔罐、推拿、隔物灸、艾灸、TDP、热敏灸、中药内服、穴位敷贴、中药外敷、闪罐、拔罐、温针灸配合针刺均优于单用针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麦粒灸、中药熏蒸、火针配合针刺疗效与单用针刺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刺络拔罐、火针、穴位埋线(有效率)优于单用针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推拿、隔物灸、闪罐及穴位埋线(治愈率)疗效与单用针刺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针刺优于单用中药内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针灸治疗面瘫以灸法、火针、刺络、针罐、中药外敷等结合针刺的综合疗法为主。由此认为目前临床将筋病面瘫笼统于经脉病之中,单纯针刺难免取效不佳,而选用综合疗法治疗。从探索《灵枢·经筋》面瘫治法,分清一般筋病与特殊筋病面瘫,分型施治,有利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贝尔麻痹 卒口僻 筋病 针灸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58
7
作者 刘立安 朱在波 +3 位作者 戚其华 倪姗姗 崔晨华 邢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9-992,共4页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更优方法。方法:将131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针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等穴;电针组(45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与针刺组相同,并在地仓...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更优方法。方法:将131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针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等穴;电针组(45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与针刺组相同,并在地仓、下关、太阳、阳白进行电针治疗;针药组(42例)在急性期内口服强的松、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静止期、恢复期按针刺组方法治疗。以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判定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1、3个月时患者未愈率。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79.6%(35/44),电针组为93.4%(42/45),针药组为78.6%(33/42),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5)。针刺组病位在鼓索以上者痊愈率为54.2%(13/24),电针组为85.2%(23/27),针药组为48.0%(12/25),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1),各组鼓索以下者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随访1、3个月未愈率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针药组(均P<0.01)。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疗效较好,提示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宜电针早期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刺疗法 电针
原文传递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6
8
作者 张加英 徐炳国 +1 位作者 戴丽娟 王晶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2期347-348,共2页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为100%; (2)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即介入治疗组其疗效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灸治疗
下载PDF
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英南 王健 +2 位作者 周鸿飞 刘峻 张晓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相同配穴针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组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地仓穴向下斜刺约4~6...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相同配穴针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组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地仓穴向下斜刺约4~6 cm、颊车穴向地仓穴方向深刺约3. 3 cm。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3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 0%,对照组为66. 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治疗组口角歪斜、眼裂闭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提升(P <0. 05),且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 <0. 05)。结论深刺地仓、颊车穴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面神经功能,其较常规浅刺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面神经炎 针刺深度 地仓 颊车 生活质量 面神经评分
原文传递
针刺与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黄亚丽 喻雯 +1 位作者 张玲 陈海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时,是否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方法:将48例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每组24例。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时,是否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方法:将48例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每组24例。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针刺治疗的方法相同。针刺主要穴取患侧翳风、颧髎、太阳、四白、颊车、地仓、对侧合谷,每次30 min,隔日1次,急性期后患侧翳风与颧髎、颊车与地仓加用2对电针,直至治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天1次,初始剂量30mg,每3天减量10mg,共用9d,治疗3、8周后用Portmann评分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3、8周后治愈率分别为50.0%(12/24)、83.3%(20/24),均略低于针药组的58.3%(14/24)、87.5%(21/24),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治愈患者疗程为(31.2±17.0)d,略长于针药组的(29.5±12.8)d,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针刺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能取得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同等的疗效,避免了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磁共振 针刺治疗 面神经 反应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针灸介入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1
11
作者 冯蕾 马文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针灸介入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门诊收治的20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发病距离针灸介入的时间分为A、B、C3组。A组为发病1~3天介入治疗者,B组为发病4~7天介入治疗者,C组为发病8~10天介入治疗者。3组统一按分...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针灸介入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门诊收治的20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发病距离针灸介入的时间分为A、B、C3组。A组为发病1~3天介入治疗者,B组为发病4~7天介入治疗者,C组为发病8~10天介入治疗者。3组统一按分期治疗原则进行针灸治疗,急性期以患侧少针浅刺配合肢体远端取穴为主,静止期以患侧多针浅刺为主,恢复期采用患侧深刺或透刺,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第1、2、3个疗程末统计疗效。结果:第1疗程末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8%(40/68)、69.7%(53/76)、46.6%(28/60),第2疗程末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58/68)、90.8%(69/76)、71.6%(43/60),第3疗程末分别为89.7%(61/68)、97.4%(74/76)、83.3%(50/60),同一疗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B组最优,A组次之,C组较差。结论:面瘫发病后4~7天为针灸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灸疗法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针灸在不同时机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0
12
作者 靳丹丹 叶静 +1 位作者 郭梦 周建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于急性期介入与非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于急性期介入与非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数据库,搜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病例数1741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的治愈率高于非急性期介入(OR=2.45,95%CI [1.91,3.14],Z=7.06,P<0.01);(2)针灸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平均痊愈时间短于非急性期介入(WMD=5.26,95%CI[3.44,7.08],Z=5.67,P<0.01);(3)对于随访6个月面瘫后遗症发生率,针灸急性期介入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非急性期介入(OR=2.71,95%CI[1.26,5.84],Z=2.56,P<0.05);(4)有1项研究报告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目前证据,针灸急性期介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非急性期介入,可促进疾病的痊愈和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灸 治疗时机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和治疗 被引量:50
13
作者 丁晓宁 张鹏 陈阳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麻痹所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临床多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较多,病史特点、体格检查、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早期针对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可以...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麻痹所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临床多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较多,病史特点、体格检查、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早期针对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预后。近年来,对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及临床研究增多,为其诊治提供了更多依据,因此本文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检查、病因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对照观察 被引量:49
14
作者 王静华 崔耀辉 +5 位作者 李瑛 侯云霞 韩琼 程坤 张建斌 金观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反映点组、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反映点组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和患侧面部局部穴... 目的:探讨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反映点组、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反映点组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和患侧面部局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太阳等),静止期加用电针,恢复期加足三里;常规针刺组急性期针刺患侧翳风和患侧面部局部穴位(地仓、颊车、颧髎、下关、阳白、太阳等),静止期加用电针,恢复期加足三里;理疗组急性期予患侧翳风以超短波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同常规针刺组。3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症状体征积分量表进行功能评定,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映点组痊愈患者所需的疗程较常规针刺组和理疗组短(P<0.01);3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FDI量表作为疗效标准,反映点组痊愈率为66.7%(20/30),常规针刺组为50.0%(15/30),理疗组为46.7%(14/30),反映点组痊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反映点组愈显率为83.3%(25/30),常规针刺组为70.0%(21/30),理疗组为63.3%(19/30),反映点组愈显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症状体征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反映点组治愈率为66.7%(20/30),常规针刺组为50.0%(15/30),理疗组为46.7%(14/30),反映点组治愈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和理疗相比,急性期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反映点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贝尔面瘫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现状 被引量:48
15
作者 朱玉华 郑雪丽 +2 位作者 塞娜 刘达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773,共6页
贝尔面瘫为不明原因的、72小时内发生的急性单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尽管贝尔面瘫是自限性疾病,但仍有部分患者面神经功能不能完全恢复、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诊治现状,针对... 贝尔面瘫为不明原因的、72小时内发生的急性单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尽管贝尔面瘫是自限性疾病,但仍有部分患者面神经功能不能完全恢复、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诊治现状,针对贝尔面瘫的诊断、面神经功能评估、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面神经减压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等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贝尔面瘫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贝尔面瘫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周围面瘫 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温和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灸感与灸效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8
16
作者 钱海良 付勇 +6 位作者 熊俊 张波 谢洪武 陈日新 罗小军 何铝 谢秀俊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3-496,501,共5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出现热敏灸感与非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4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翳风穴施以温和灸,每次45min,1次/d,共10d;每次艾灸治疗后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艾灸10d结束后继续针刺治疗10d。... 目的:观察温和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出现热敏灸感与非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4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翳风穴施以温和灸,每次45min,1次/d,共10d;每次艾灸治疗后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艾灸10d结束后继续针刺治疗10d。艾灸治疗后,根据热敏灸感出现与否及出现次数将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和非热敏灸感组,并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且热敏灸感组治疗后的Portmann评分高于非热敏灸感组(P<0.05);热敏灸感组患者愈显率为85.71%(18/21),非热敏灸感组患者愈显率为54.55%(12/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热敏灸感的出现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温和灸 临床疗效 灸感
原文传递
不同中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8
17
作者 王兵 杨金洪 +7 位作者 陈枫 胡静 刘东霞 姜爱平 叶航 吴成思 曹建萍 栗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929-1933,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中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3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96例、隔姜灸组96例、电针组94例和中药组62例,另招募西药组患者6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的方法,隔姜灸组在针刺基础上加用患侧面部隔姜灸治疗,电... 目的评价不同中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3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96例、隔姜灸组96例、电针组94例和中药组62例,另招募西药组患者6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的方法,隔姜灸组在针刺基础上加用患侧面部隔姜灸治疗,电针组为在针刺基础上加用患侧局部电针治疗。以上3组均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20 mg/次,每日3次;强的松片,20 mg/次,每日1次。中药组口服牵正散汤剂,每日1剂。各组均治疗20天。在治疗10、20天及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各组患者House-Brackman(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总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0、20次及随访时,各组患者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20次及随访时,针刺组、电针组、隔姜灸组、中药组HB分级及治疗10、20次及随访时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总分均优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西药组愈显率低于其他各组(P<0.01)。除西药组外,其他各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隔姜灸、电针、中药均可有效治疗面瘫,其中针刺、隔姜灸、电针、中药治疗面瘫疗效相当,优于西药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刺 隔姜灸 电针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5
18
作者 程永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8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86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周围性面瘫的病程分为:急性期或发展期、恢复期或静止期、后遗症期或恢复期,结合病例与临床疗效,对各期病程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86名病患中痊... 目的分析总结86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周围性面瘫的病程分为:急性期或发展期、恢复期或静止期、后遗症期或恢复期,结合病例与临床疗效,对各期病程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86名病患中痊愈41例(47.7%)、22例好转(30.2%)、有效12(15.1%)、无效6例(7%)。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期治疗,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及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分期治疗 针灸 护理
下载PDF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苏婷 马铁明 苏显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110-2112,共3页
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及病理、辨证分型、以及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火针、艾灸、耳针治疗方法治疗面瘫做了综述。认为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较好,在选穴,及治疗时间上主张辨证取穴、尽早治疗、疗效更好,发挥了中医针灸快洁、方便的优势。存... 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及病理、辨证分型、以及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火针、艾灸、耳针治疗方法治疗面瘫做了综述。认为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较好,在选穴,及治疗时间上主张辨证取穴、尽早治疗、疗效更好,发挥了中医针灸快洁、方便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在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中进一步明确毫针、电针、耳针、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整理统一标准,如:分型标准、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确立临床路径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针灸
下载PDF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和治疗时机 被引量:40
20
作者 刘锦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10期3-4,共2页
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常见的远端取穴,近端取穴和透穴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时机,早期治疗具有缩短病程的作用,但不宜进行针刺强刺激,并讨论了在患侧进行针灸治疗的具体时机。
关键词 针灸 周围面瘫 取穴 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