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结构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学勤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59,共2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一共由十篇诗组成,如果从诗篇内容中的君臣口吻来划分,可以发现有五篇诗为周公所作,五篇诗为成王所作,其分布很有规律,显然是有意编排的结果。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 结构
原文传递
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守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9,171,共9页
通过文字构形、出土文献、传世经籍和出土实物的调查得知:瑟早于琴,瑟与琴两种乐器不是如夫妻相伴,而是兴衰交替,其交替过程从春秋到战国渐进。瑟在春秋时期多用于宴乐抒情,与钟鼓是隆重之乐相对立。《周公之琴舞》周公与成王诗前面的... 通过文字构形、出土文献、传世经籍和出土实物的调查得知:瑟早于琴,瑟与琴两种乐器不是如夫妻相伴,而是兴衰交替,其交替过程从春秋到战国渐进。瑟在春秋时期多用于宴乐抒情,与钟鼓是隆重之乐相对立。《周公之琴舞》周公与成王诗前面的序中出现的"琴",应当是战国时代重新组织编排所致。先秦文献不论是内容、语言形式还是组织结构,大都是在流传过程中层累而成,不能妄断真伪。盲目信古与盲目疑古都有害无益。随着出土文献的大量出现,逐渐具备了分层剖析的条件,对古书形成、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定当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宴乐抒情 庙堂雅乐
原文传递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相关问题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正英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8,共10页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四大公案之一。自孔颖达始,质疑司马迁这一说法的核心依据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经历代学者努力,现已从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辑得"逸诗&...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四大公案之一。自孔颖达始,质疑司马迁这一说法的核心依据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经历代学者努力,现已从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辑得"逸诗"一百八十五首,其中新公布的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又一次性贡献十七首《诗经》"逸诗",并为"十分去九"删诗幅度提供了文本范例,还启示体认"去其重"是既去重复篇目,又去相近内容。随"删诗"说渐趋公认,孔子删《诗》时间成新问题。据有关史料证明,"诗三百"的删定必在孔子中年时期,而不会发生在赋诗活动沉寂二十几年后的晚年,其"自卫反鲁"后的主要工作是"乐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周公之 “诵诗” “专对”
原文传递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正英 马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7,共12页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 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存周公毖臣诗四句、成王自儆诗九首,是题目、短序、乐章标识俱全的乐舞诗章。成王九首诗中祀祖、自儆、儆臣内容连贯,又符合古诗乐以"九"成组篇制结构,还与传世文本《诗经·周颂》多为组诗的原初形态暗合,故九首是一完整的组诗。其中第一首见于今本《诗经·周颂》的《敬之》篇,故整体为《诗经·周颂》作品无疑。由短序推知,周公四句诗原来是另九首,同属《诗经·周颂》"逸诗"。两组十七首"逸诗"的诗学史意义:一为"孔子删诗"公案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的支撑,并为其删诗"十分去九"提供了文本范例,且启示人重新理解司马迁"去其重"的含义不只指删除重复诗篇,还指删除内容相近的诗篇;二为《毛诗序》形成时代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证,说明《诗经》至迟到战国中期已有序;三是揭示了《诗经》"颂"诗有别于"风"、"雅"只唱不舞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 《诗经》逸诗 “删诗”说 《诗序》时代 诗乐一体
原文传递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与乐章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先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41,共9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结构较为简单,既是一种常见的"启+乱"式的循环结构,而且能够反映出西周初期的诗乐面貌。其乐章结构较为特殊,但从简的形制及背题简号、篇题、第二遂的"通启"记载以及"序"与&qu...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结构较为简单,既是一种常见的"启+乱"式的循环结构,而且能够反映出西周初期的诗乐面貌。其乐章结构较为特殊,但从简的形制及背题简号、篇题、第二遂的"通启"记载以及"序"与"用乐"角度分析,可知该颂通体是一篇完整的乐章,而非两篇之拼凑。再由该颂产生之背景与使用的场合、《敬之》毛诗"序"、与《大武》比较以及该颂的内容解读等"外证"与"内证"考证,可知该颂之作者为周公与成王。《周公之琴舞》的出土,同时验明了西周乐制中的一些问题,如"九遂"制始于周公制礼作乐,而且"九遂"用乐既有其乐制的意义,还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文本结构 乐章结构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说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丽文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3,共7页
《史记》有"孔子删诗说",自唐代以来此说多受质疑。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今本《诗经》及《左传》中相关资料可以证明:现行本《诗经》确实对古诗删削过;周代一直有与传世本《诗经》不同的"诸侯本"诗篇存在;僖公二... 《史记》有"孔子删诗说",自唐代以来此说多受质疑。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今本《诗经》及《左传》中相关资料可以证明:现行本《诗经》确实对古诗删削过;周代一直有与传世本《诗经》不同的"诸侯本"诗篇存在;僖公二十二年之前周王朝曾整理过诗;压缩篇幅,取其所需的"删诗"是当时"诗"传抄中的常用之法;传世本《诗经》对古诗有三种"删诗"之法:整篇删掉、部分删掉、将一篇分成几篇。最后的结论是:"孔子删《诗》说"不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周公之 《诗经》
原文传递
《周公之琴舞》与《周颂·敬之》的关系——兼论周代仪式乐歌的制作方式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银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5,199,共10页
《周公之琴舞》通过"琴舞""启曰""乱曰"等表现出来的乐歌属性,并非其文辞的本来面目,而是后世改制的结果。其中的歌辞很可能来源于周公致政成王时发生在君臣之间的"儆毖"之语。它们最早只是史... 《周公之琴舞》通过"琴舞""启曰""乱曰"等表现出来的乐歌属性,并非其文辞的本来面目,而是后世改制的结果。其中的歌辞很可能来源于周公致政成王时发生在君臣之间的"儆毖"之语。它们最早只是史官记载的产物,未与仪式配乐发生关联,也未被纳入收录仪式乐歌的《颂》中。至周穆王经历家难、仓促继位时,通过"言古以剀今"的改制,周成王"自儆"的"元纳启曰",遂成为周穆王继位典礼上"诸侯进戒嗣王"的《敬之》。经过改制配入仪式,既是《周公之琴舞》的"元纳启曰"进入《周颂》的途径,同时也是导致《敬之》在情感上游离于《闵予小子》等三首诗歌的根源。就周代仪式乐歌的制作方式而言,"言古以剀今"的《敬之》提供了一个范例。尽管《周公之琴舞》的"儆毖"属性与后世"疾而歌之"的讽刺之"诗"略有不同,但"言古以剀今"的方式所包含的纳谏意味,以及诗歌本身的"儆毖"主题,仍然让《敬之》成为周代诗歌史上最早的具有"诗"之意味、并借助于仪式变成乐歌的作品,为后世"诗入仪式"的正式登场开启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周颂·敬 诗入仪式
原文传递
《周公之琴舞·孝享》篇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小鸥 杨晓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8-152,共5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周公之琴舞》篇中存周公所作歌诗一篇,依其内容及《诗经》命篇惯例可名为《孝享》。《清华简》的抄写者选择以"周公之琴舞"而非"周公之颂诗"为篇题,反映了先秦礼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显现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周公之琴舞》篇中存周公所作歌诗一篇,依其内容及《诗经》命篇惯例可名为《孝享》。《清华简》的抄写者选择以"周公之琴舞"而非"周公之颂诗"为篇题,反映了先秦礼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显现了《诗经》传承史上某些演变之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周公之琴舞》中明确指出《孝享》篇的作者为周公,为周公制礼作乐的说法提供了新的文献支撑,可证周公不仅为周代礼乐制度建立之整体规划者,亦为周代礼乐文化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 颂诗 九絉(卒) 孝享
下载PDF
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小鸥 孟祥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54,共12页
多数学者认为《周公之琴舞》属于乐家所传先秦乐歌文本。今考传世文献未见先秦乐歌的具体文本形态,出土文献中上博简载有标明宫调等音乐要素的乐歌曲目。今本《毛诗》中的"笙诗"实为汉代所存乐家传本篇目。《汉书·艺文... 多数学者认为《周公之琴舞》属于乐家所传先秦乐歌文本。今考传世文献未见先秦乐歌的具体文本形态,出土文献中上博简载有标明宫调等音乐要素的乐歌曲目。今本《毛诗》中的"笙诗"实为汉代所存乐家传本篇目。《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代歌诗文本名目与《宋书·乐志》所存汉魏六朝乐府歌诗文本对认识先秦乐歌文本形态有所助益。综合来看,《周公之琴舞》主要呈现的是"诗家"所重之"义",而非"乐家"所传之"声",它是未经汉儒整理的诗家传本的早期形态,其存有乐舞术语是先秦诗家未将乐工标记语全部剥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 乐官系统 诗家 乐家
原文传递
再读清华简《周公之琴舞》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学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共2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有诗十篇,其中九篇为佚诗,只有题作成王作的第一篇见于传世本《诗经·周颂》之《敬之》,但文字也有出入。通过对传世本《敬之》古代注疏中有关资料的分析,可以推测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作期大致为周公致政、...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有诗十篇,其中九篇为佚诗,只有题作成王作的第一篇见于传世本《诗经·周颂》之《敬之》,但文字也有出入。通过对传世本《敬之》古代注疏中有关资料的分析,可以推测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作期大致为周公致政、成王嗣位期间,其性质则为周公及群臣向成王进戒与成王自儆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作期 《敬 进戒 成王
下载PDF
再议“孔子删《诗》”说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徐正英、刘丽文、马银琴商榷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炳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09,共8页
司马迁"孔子删《诗》说"真义系"孔子因《诗》三千余篇数目多、简策多,故删要而排纂成书,定著三百五篇,以备王道",即"去重"系"去多"之意,而诗之年代下限系幽厉之时。学者所论或有泛化"孔... 司马迁"孔子删《诗》说"真义系"孔子因《诗》三千余篇数目多、简策多,故删要而排纂成书,定著三百五篇,以备王道",即"去重"系"去多"之意,而诗之年代下限系幽厉之时。学者所论或有泛化"孔子删《诗》"说之歉。《周公之琴舞》非"孔子删《诗》"说之显证:组诗中仅《敬之》入《诗》,余者并未入;今本《诗·周颂》未见组诗,形制短悍正是《周颂》之诗本色;教官、礼官等王官组成的《诗》的编定组系剟去周公、成王之诗者;成王组诗九去其八,难以类证孔子删《诗》十去其九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三百 周公之 孔子删《诗》
下载PDF
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诗经》之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甜甜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2期52-58,共7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篇包含以周公与成王名义所作诗共十篇。此篇文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周公之琴舞》以诗的形式呈现,最初可能是乐章文辞;另一方面,《周公之琴舞》在楚地主要以重"儆毖"义为文本被接受。成王"元启&q...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篇包含以周公与成王名义所作诗共十篇。此篇文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周公之琴舞》以诗的形式呈现,最初可能是乐章文辞;另一方面,《周公之琴舞》在楚地主要以重"儆毖"义为文本被接受。成王"元启"与《周颂·敬之》文本的对读揭示出简本较为原始,整体上略胜于今本。但二者可能是不同流传系统的产物,前者类似于《大武》乐章文辞单独流传,后者依附于《周颂》,二者在战国时代曾经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诗经》 周颂 周公之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文本结构及其乐舞体制
13
作者 李韶华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2期49-60,M0004,共13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是由篇题、序言以及含有乐诗演奏符号在内的十首歌辞组成的诗文本,是周代乐官掌教的典礼乐舞演奏脚本。篇题中的“琴舞”表明这部乐舞以琴为伴奏乐器的同时又以琴为舞具,序言两次出现的“九絉”表明这部乐舞使用的...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是由篇题、序言以及含有乐诗演奏符号在内的十首歌辞组成的诗文本,是周代乐官掌教的典礼乐舞演奏脚本。篇题中的“琴舞”表明这部乐舞以琴为伴奏乐器的同时又以琴为舞具,序言两次出现的“九絉”表明这部乐舞使用的是在上古九体乐舞基础上根据典礼需要改编而成的“1+9”结构的新式乐舞结构,与歌辞融为一体的“启”“乱”等演奏符号在标识乐舞开幕的同时,也表明每一幕乐舞的伴奏乐歌皆由演唱形式不同的两部分构成。简文这种在结构内容上体现出的重视礼乐实践指导而不同于传世本《诗经》的文本样态,是周代乐官对仪式乐歌用于教习、演奏时相关信息的文字记载,是乐家传《诗》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九絉 启乱 乐家《诗》
下载PDF
说楚简中的“絸”字
14
作者 吴祺 《南开语言学刊》 202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文章通过字音与字义两方面的分析,并结合传世典籍的记载,指出清华简第一册《祭公之顾命》之“絸”当读为“瞑”或“眠”,简文“絸努”即典籍中的“瞑(眠)眩”。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之“絸”当读为“勉”,与“卲(劭)”同义连文。
关键词 清华简 祭公顾命 周公之
原文传递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文本性质探论
15
作者 陈晨 房伯勇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皆以组诗的形式呈现,组诗前有一段关于作者或作诗背景的文字,其中有一些音乐术语,三篇竹书具有诗、书、乐三方面的特色,可能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家文献中的《雅歌诗》为一类,同为... 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皆以组诗的形式呈现,组诗前有一段关于作者或作诗背景的文字,其中有一些音乐术语,三篇竹书具有诗、书、乐三方面的特色,可能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家文献中的《雅歌诗》为一类,同为先秦乐家记录乐辞的文献。春秋时期诗、乐分途,诗家主要用“三百篇”文本,而乐家所用的诗文本不仅包括《诗三百》中的诗篇,可能有一些编《诗》未选的早期诗歌,还有一些春秋晚期和战国的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耆夜》 周公之 《芮良夫毖》 雅歌诗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文本新探
16
作者 钟钰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4,共7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抄录于战国中晚期,部分章节可与今本《周颂·敬之》对读,对于了解先秦礼乐制度有重要作用。《周公之琴舞》中保留乐舞术语“启”与“乱”,今从其意义和关系入手,考得“启”与“乱”是标记由独唱到合唱、由击鼓...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抄录于战国中晚期,部分章节可与今本《周颂·敬之》对读,对于了解先秦礼乐制度有重要作用。《周公之琴舞》中保留乐舞术语“启”与“乱”,今从其意义和关系入手,考得“启”与“乱”是标记由独唱到合唱、由击鼓到合奏和舞蹈由动至坐的变化过程。从文本来看,《周公之琴舞》的舞蹈隶属于文舞体系,补充周代舞蹈演出过程中乐舞变化的具体信息,与武舞《大武》一起,可见周代雅舞体系的面貌。《周公之琴舞》体现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特征,呈现为早期歌舞戏的形态。乐舞与仪式的结合限制表演的题材与方式,但其客观上程式化塑造中国戏剧的基本形态,体现了早期乐舞与戏剧此消彼长的演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歌乐
原文传递
《诗经》的结集及其对《周公之琴舞·敬之》的选编——答徐正英先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炳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徐正英先生认为今本《诗经》仅存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敬之》一章恰恰为孔子后来曾经删诗提供了新的实证。然而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非是孔子所删定,而从王官对《诗经》文本的结集及修订的情况来看,作为... 徐正英先生认为今本《诗经》仅存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敬之》一章恰恰为孔子后来曾经删诗提供了新的实证。然而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非是孔子所删定,而从王官对《诗经》文本的结集及修订的情况来看,作为诗歌选集的《诗经》之诗亦并非为孔子所选录。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仅《敬之》一章入选《诗经》,此与诗歌选集的书写载体的形制关系密切,也与西周前期沿袭了殷代颂铭类文本短小的体制相关联,即出于统一颂诗风格的需要而仅录组诗中的一章。《诗经》之诗的选编是代表官学正统的行为,体现着王官务实、简易而不尚繁文缛节的学风。王官在编定《诗经》之时,改造《周公之琴舞·敬之》的归趣,使之彰显编者之意,从此意义而言其已是一篇"新诗"。《诗经》文本与《乐》文本并非等同关系,未全部入选的《周公之琴舞》组诗入选《乐》文本或被乐官所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 《敬 《诗经》 孔子删《诗》
下载PDF
清华简组诗为子夏所造魏国歌诗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树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57-66,共10页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周初作品,为孔子所删之"《周颂》佚篇"。但组诗未见传世上古经典,内容与周初史实严重不合。《耆夜》组诗抬升魏文侯初祖毕公高地位,并赋予其《唐风·蟋蟀》... 学界一般认为"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周初作品,为孔子所删之"《周颂》佚篇"。但组诗未见传世上古经典,内容与周初史实严重不合。《耆夜》组诗抬升魏文侯初祖毕公高地位,并赋予其《唐风·蟋蟀》的著作权;《周公之琴舞》取材"周公致政,成王嗣位"这一史实而创作的魏国歌诗,为战国魏文侯僭位大造舆论。近来面世的"安大简"《诗经》,为时为魏文侯师的子夏在孔子所传《诗三百》基础上所编选,弦歌"六风"以媚附魏斯始侯之年(前446)制礼作乐的需要。"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组诗与"安大简"《诗经》体现了子夏之流在魏文侯支持下的礼乐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耆夜》 周公之 子夏 “安大简”《诗经》
下载PDF
由它簋盖铭文说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差寺王聪明”句的解读——兼申“成王作”中确有非成王语气《诗》 被引量:3
19
作者 宁镇疆 《出土文献》 2020年第4期53-63,156,共12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差寺王聪明"句,传统多读"差寺"为"佐事"或"佐持"。本文结合它簋盖铭文相近辞例,认为其中"差"当读为语词"嗟","寺"当读为"时",...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差寺王聪明"句,传统多读"差寺"为"佐事"或"佐持"。本文结合它簋盖铭文相近辞例,认为其中"差"当读为语词"嗟","寺"当读为"时",理解为近指代词"是",故此句当断读为"嗟!寺(时)王聪明"。由此断读,可知这明显是他人称颂时王的口吻,而此句又居"成王作"之第八启中,这说明李学勤先生当初判断"成王作"组诗中也有非成王语气确有道理。由此出发,关于《周公之琴舞》组诗的结构其实还有需要重新探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 它簋 寺王 《周颂》
下载PDF
关于新出土文献进入文学史叙述的思考——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长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考古学成果对文学研究、文学叙述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就目前情况看,考古学成果进入文学史书写既是急需的也是可能的,但考古成果要完成好对文学史书写的参照作用,尚存在完善自身的问题。本文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为例,通过《周公之琴... 考古学成果对文学研究、文学叙述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就目前情况看,考古学成果进入文学史书写既是急需的也是可能的,但考古成果要完成好对文学史书写的参照作用,尚存在完善自身的问题。本文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为例,通过《周公之琴舞》与《诗经·周颂·敬之》的比较,讨论了出土文献与文学史叙述的关系问题,阐述了新出土文献进入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叙述的必要条件:给期待新材料、新发现的文学史书写提供真材实料。文学史叙述与考古成果是互动的,而不应仅仅是被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出土文献 周公之 文学史叙述 关系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