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粘土矿物对污染环境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7
1
作者 王晓蓉 吴顺年 +1 位作者 李万山 盛光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综述了国外在有机粘土矿物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具体介绍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制备有机粘土矿物的方法,不同类型有机粘土矿物的特征,有机粘土矿物对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及机理,在地下水污染的现场修复、土地填埋防渗... 本文综述了国外在有机粘土矿物对污染环境修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具体介绍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制备有机粘土矿物的方法,不同类型有机粘土矿物的特征,有机粘土矿物对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及机理,在地下水污染的现场修复、土地填埋防渗添加材料和去除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粘土矿物 吸附 修复 环境污染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凹凸棒石粘土的显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77
2
作者 周杰 刘宁 +1 位作者 李云 马毅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0-55,共6页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凹凸棒石粘土在四种不同状态下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分析了凹土的显微结构与吸附性和胶体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矿凹土的晶束粗大,相互间聚集致密;在挤压凹土的显微结构中形成了花样片状间隙结...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凹凸棒石粘土在四种不同状态下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分析了凹土的显微结构与吸附性和胶体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矿凹土的晶束粗大,相互间聚集致密;在挤压凹土的显微结构中形成了花样片状间隙结构且部分粗大晶束被撕散;预分散凹土的显微结构特征是晶束细而长且呈松散交错的聚集状态;提纯凹土的晶束细而短,三维空间交错排列均匀,少有孔洞。可以通过挤压、预分散,湿法提纯等技术方法对凹土进行“结构改性”,以促使凹土显微结构“松散化”,从而增加凹土的有效比表面积和分散性,最终达到提高凹土产品的吸附性能和胶体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显微结构 吸附 胶体 水镁铝硅酸盐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及内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 被引量:180
3
作者 秦伯强 胡维平 +2 位作者 高光 罗敛葱 张金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822-1831,共10页
在野外调查观测与实验室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太湖水土界面处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沉积物表层5~10 cm范围内.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在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湖流及波浪的观测结果表明,作用于水土界面上的动力来源在小风速条件下,波浪与湖... 在野外调查观测与实验室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太湖水土界面处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沉积物表层5~10 cm范围内.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在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湖流及波浪的观测结果表明,作用于水土界面上的动力来源在小风速条件下,波浪与湖流产生的切应力大致相当,但是当风速较大时,波浪作用占主导。导致沉积物悬浮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为 0.03~0.04 N/m^2,相当于野外风速达4 m/s以上的情况.如果动力强度远大于此临界值,如风速达6.5 m/s,沉积物将发生大规模悬浮.调查发现沉积物中空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远较上覆水高,从而为沉积物营养盐释放提供了客观条件.通过沉积物表层5~10 cm中空隙水营养盐浓度的分析,估算了太湖一次大的动力过程所可能造成的内源释放的最大数量,即总氮浓度将增加0.12 mg/L,总磷浓度将增加0.005 mg/L.最后,提出了大型浅水湖泊内源释放的一般性模式,即在无风情况下,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主要靠浓度梯度释放,当有风浪作用的情况下,将导致沉积物大量悬浮,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得以释放.但是,由于风浪作用的复氧,将部分抵消由于扰动导致的营养盐从沉积物释放进入上覆水中.而当风浪过程过后,悬浮物质沉降并将部分释放的营养盐通过吸附作用带入沉积物中去,有机颗粒物在沉积环境中降解析出进入空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悬浮 切应力 动力强度 内源释放 营养盐 吸附 水体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214
4
作者 李力 陆宇超 +2 位作者 刘娅 孙红文 梁中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77-2283,共7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和700℃热解温度下分别制备了两种生物炭(BC350和BC70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芳构化程度更高,疏水性更强,比表面积更大,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研究Cd(Ⅱ)在两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发现,...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和700℃热解温度下分别制备了两种生物炭(BC350和BC70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芳构化程度更高,疏水性更强,比表面积更大,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研究Cd(Ⅱ)在两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发现,Two-site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比One-site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描述Cd(Ⅱ)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BC700对Cd(Ⅱ)的吸附容量大于BC350,解吸率远小于BC350,吸附效果更好;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两种吸附机理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前者分别占BC350和BC700总吸附容量的13.7%和1.1%,后者分别占86.3%和98.9%,阳离子-π作用是最主要的吸附机理。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和π共轭芳香结构分别提供不同机理的吸附位点。由于具有更多的离子交换位点,BC350对Cd(Ⅱ)吸附受pH影响较BC70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离子交换 阳离子-π作用
下载PDF
有机肥对土壤磷素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65
5
作者 赵晓齐 鲁如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研究发现,有机肥可以显著活化土壤本身的磷,并能减少磷的吸附,前者是由于有机肥分解所产生的有机酸,后者是由于有机肥中碳水化合物对吸附位的掩蔽。去除土壤有机质的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有机质对吸附位的掩蔽作用。有机肥的水提液可以... 本文研究发现,有机肥可以显著活化土壤本身的磷,并能减少磷的吸附,前者是由于有机肥分解所产生的有机酸,后者是由于有机肥中碳水化合物对吸附位的掩蔽。去除土壤有机质的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有机质对吸附位的掩蔽作用。有机肥的水提液可以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证明了磷和有机物之间有竞争吸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 吸附
下载PDF
有机膨润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137
6
作者 朱利中 陈宝梁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3期53-61,共9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膨润土的基本性质,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有机膨润土的制备方法,吸附水中有机物的性能、机理、规律及影响因素,有机膨润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关键词 膨润土 有机膨润土 吸附 废水处理
原文传递
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及解吸 被引量:150
7
作者 张曦 吴为中 +2 位作者 温东辉 李文奇 唐孝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5mg·g- 1 ;沸石吸附的初始阶段 (0— 8h) ,沸石吸附量随时间显著上升 ,此后趋于平缓 ;在不同阳离子共存的情况下 ,K+可使沸石吸附量降低 5 0 %以上 ;H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好于NaCl溶液 ,解吸率最高可达到 6 0 % ;沸石吸附的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氮 ,溶液中硝氮浓度 1 2 0h后可达 9mg·l- 1 ,在总氮中比率达到 2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沸石 吸附 解吸 硝化 氨氮废水
下载PDF
农药在土壤-水环境中归宿的主要支配因素──吸附和脱附 被引量:113
8
作者 刘维屏 季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3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农药在土壤-水环境中吸附-脱附研究的实验方法、影响因素、数学描述、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讨论了农药与土壤粘土矿物、有机物(腐殖酸、富菲酸等)的物理化学键合机理。
关键词 农药 吸附 脱附 有机物 土壤 水环境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62
9
作者 安增莉 侯艳伟 +1 位作者 蔡超 薛秀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1-1857,共7页
利用红外(FTIR)光谱、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等方法对300℃、400℃、500℃、600℃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进行表征,分别记录为RC300、RC400、RC500和RC600,同时研究了4种生物炭在不同平衡时间、pH值、浓度下对Pb(Ⅱ)的吸附特征... 利用红外(FTIR)光谱、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等方法对300℃、400℃、500℃、600℃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进行表征,分别记录为RC300、RC400、RC500和RC600,同时研究了4种生物炭在不同平衡时间、pH值、浓度下对Pb(Ⅱ)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目下降,芳香化程度升高,微孔结构逐渐发育,比表面积逐渐增大.4种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大于0.9947.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量增加,最佳吸附pH值RC300和RC400为3.5,RC500和RC600分别为6.5和6.0.在25℃时,4种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容量为RC300>RC400>RC500>RC600,表明在300—600℃范围内,低温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利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了4种生物炭对Pb(Ⅱ)的等温吸附数据,结果显示RC300和RC400符合Langmuir方程,而RC500和RC600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炭 热解温度 吸附 Pb(Ⅱ)
下载PDF
QuEChERS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6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方法评估 被引量:150
10
作者 王连珠 周昱 +4 位作者 陈泳 王瑞龙 林子旭 林德娟 郑少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3,共8页
比较了两种版本QuEChERS方法(即发表于2003年未加缓冲盐的原创QuEChERS方法及加乙酸盐缓冲液的AOAC 2007.01方法)提取蔬菜中66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有效性;考察了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及C18吸附剂对66种OPPS的吸附作用;以提取后添加... 比较了两种版本QuEChERS方法(即发表于2003年未加缓冲盐的原创QuEChERS方法及加乙酸盐缓冲液的AOAC 2007.01方法)提取蔬菜中66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有效性;考察了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及C18吸附剂对66种OPPS的吸附作用;以提取后添加法评估了青花菜、番茄、枝豆、萝卜、大葱基质中各目标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的基质效应。结果表明,加入乙酸盐缓冲液的QuEChERS方法对一些OPPS有较高及较稳定的回收率;PSA及C18吸附剂可吸附二溴磷,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不适于二溴磷分析;5种样品基质中青花菜的基质效应最大。据此采用AOAC 2007.01方法并优化LC-MS/MS分析参数,一次进样监测132对离子对(每个化合物2对离子对)分析蔬菜中66种OPPS残留量,除二溴磷外,65种OPPS在5种基质(青花菜、番茄、枝豆、萝卜、大葱)、3个添加水平(10、40、80μg/kg)的回收率为55%~122%,相对标准偏差为1.6%~18%,定量限(以信噪比(S/N)≥10计)为0.1~8μg/kg。以上结果说明该法有效、耐用、灵敏,符合法规残留限量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有机磷农药 蔬菜 基质效应 吸附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碳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2
11
作者 陈再明 方远 +1 位作者 徐义亮 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9-776,共8页
以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00和700℃)下的秸秆生物碳(RC350、RC500和RC700),研究了生物碳对Pb2+的吸附性能、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准确预测生物碳还田固碳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理... 以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00和700℃)下的秸秆生物碳(RC350、RC500和RC700),研究了生物碳对Pb2+的吸附性能、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准确预测生物碳还田固碳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碳对Pb2+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Pb2+在RC350、RC500、RC700上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67h-1、0.154h-1、0.388h-1;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5.3、85.7和76.3mg·g-1,是原秸秆生物质RC100的5~6倍、活性炭AC的2~3倍.生物碳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吸附点位比AC高约10倍.经酸化去除表面矿物成分后,RC350和RC700对Pb2+的吸附能力急剧下降,其最大吸附量、吸附亲和力与AC相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去灰分后生物碳上有机碳官能团并无明显减少,而无机矿物(如SiO2)含量显著降低.生物碳中的有机碳组分和无机矿物组分对其吸附Pb2+均有重要贡献,其中无机矿物组分的吸附量及亲和力均大于有机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秸秆 吸附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0
12
作者 王宁 侯艳伟 +2 位作者 彭静静 戴九兰 蔡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7-295,共9页
生物炭(biochar)是指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的一种产物.由于其精致的孔隙结构和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对环境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进而影响污染物的迁移与归宿.近年来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已成... 生物炭(biochar)是指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的一种产物.由于其精致的孔隙结构和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对环境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进而影响污染物的迁移与归宿.近年来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生物炭的典型性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机理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表面特性 被引量:70
13
作者 沈卫 顾燕芳 +2 位作者 刘昌胜 孙祥明 胡黎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综述了羟基磷灰石(HAP)的表面结构、表面能、表面电荷等特性,总结了HAP对无机阴、阳离子,短链有机物,聚合物的作用规律及其对HAP晶体生长和形态的影响,并进一步概括了HAP在悬浮体系中的团聚和解聚现象。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表面特性 吸附 晶体生长 磷灰石
下载PDF
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以美国页岩气盆地为例 被引量:134
14
作者 蒲泊伶 包书景 +1 位作者 王毅 蒋有录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33-36,39,共5页
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既是源岩也是储层,烃类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气体可以是热成因、生物成因或混合成因。页岩含气量主要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演化程度有关。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需要裂缝... 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既是源岩也是储层,烃类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气体可以是热成因、生物成因或混合成因。页岩含气量主要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演化程度有关。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需要裂缝来提高孔渗性能。一般情况下,页岩气藏需要人工压裂才能进行工业生产。大多数产气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层厚、普遍含气等特点,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常规气藏 吸附 “连续型”聚集
下载PDF
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124
15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1 位作者 王恩元 张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根据煤大分子和表面的结构特点,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特征和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对水分子的吸收从微观上看是由于水分子与煤表面相互吸引作用的结果,这些作用力包括分子间力和氢键.煤对水... 根据煤大分子和表面的结构特点,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特征和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对水分子的吸收从微观上看是由于水分子与煤表面相互吸引作用的结果,这些作用力包括分子间力和氢键.煤对水分子的吸附是多层吸附,吸附第一层水主要是由于煤对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占主要地位,对其余水分子层的吸附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力引起的长程力作用的结果.对水分子与煤表面的分子间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是分子间力中色散作用力占主要地位.讨论了添加活性剂润湿煤体的作用,认为这是从微观上改变了水分子与煤表面的吸引作用力的结果.研究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为现场优化提高煤层润湿性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表面自由能 吸附 分子间力 氢键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吸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4
16
作者 余国营 吴燕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Cd,Pb,Cu,Zn、As五种元素复合作用时土壤颗粒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元素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iur方程,其吸持能力依次为Pb>As>Cu>Zn>Cd,而最大吸附量顺序正好相反.Cd,As为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Cd,Pb,Cu,Zn、As五种元素复合作用时土壤颗粒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元素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iur方程,其吸持能力依次为Pb>As>Cu>Zn>Cd,而最大吸附量顺序正好相反.Cd,As为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同时还显著地影响其它元素的吸附解吸过程.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解吸量不仅与平衡溶液中元素浓度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共存元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与元素间的相对浓度及其比例有关.AsO_4^(3-)的存在使Cd,Pb,Cu,Zn的吸附解吸过程变得极为复杂,这可能与产生重金属盐沉淀和次级吸附和解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解吸 环境土壤 重金属元素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 被引量:111
17
作者 陈荷生 宋祥甫 邹国燕 《中国水利》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种植粮油、蔬菜、花 卉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的同时,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 因素--氮、磷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 依据陆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性,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种植粮油、蔬菜、花 卉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的同时,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 因素--氮、磷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实 现变废为宝、净化水体、美化水域景观、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体 治理 浮床 养分吸收特性 陆生植物 富营养化 水生态环境 种植技术 污染水域 吸收作用 植物根系 变废为宝 净化水体 水域景观 污染物 植物体 吸附 元素 降解 富集
下载PDF
有机蒙脱土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0
18
作者 武保华 王一中 余鼎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用长链季铵盐对蒙脱土进行交换反应,季铵盐嵌入到蒙脱土的层间。研究了季铵盐的种类、反应时间、反应配比及反应温度对交换反应的影响。用IR、XRD和TG等测试手段对改性蒙脱土进行表征与测试。用旋转粘度计对改性蒙脱土在二甲苯... 用长链季铵盐对蒙脱土进行交换反应,季铵盐嵌入到蒙脱土的层间。研究了季铵盐的种类、反应时间、反应配比及反应温度对交换反应的影响。用IR、XRD和TG等测试手段对改性蒙脱土进行表征与测试。用旋转粘度计对改性蒙脱土在二甲苯溶剂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季铵盐 改性 有机改性 吸附
下载PDF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被引量:125
19
作者 李瑞月 陈德 +3 位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陈建清 郭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1008,共8页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044、0.019、0.012 mg·g-1·h-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95、0.164、0.070 mg·g-1·h-1。三者对不同浓度下Pb2+、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9.65、110.31、88.82 mg·g-1,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64、29.39、21.47 mg·g-1;在溶液p H 2.5~3.5时,三者对溶液中Pb2+、Cd2+的去除率急剧增加。小麦和水稻秸秆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矿物组分以及相对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溶液中的Pb2+、Cd2+的去除可能是由于化学沉淀作用较强烈,而玉米秸秆炭的有机碳及官能团含量较高,孔隙结构较好,比表面积大,可能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及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去除溶液中Pb2+、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生物炭 PB2+ Cd2+ 吸附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2
20
作者 吴志坚 刘海宁 张慧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7-1003,共7页
本文介绍了水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的水合、吸附剂表面的双电层模型以及内层与外层表面络合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一般来说,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作用减弱,疏水作用增强,络合作用变化不大.电... 本文介绍了水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的水合、吸附剂表面的双电层模型以及内层与外层表面络合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一般来说,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作用减弱,疏水作用增强,络合作用变化不大.电解质离子能通过与吸附质离子产生离子交换竞争、对吸附质产生盐析或盐溶效应、改变溶液中大分子吸附质分子的大小、与吸附质离子形成离子对等方式影响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离子强度 静电作用 疏水作用 络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