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硫弧菌SRB7对重金属铬Cr(VI)的还原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小珍 费保进 +4 位作者 金楠 赵锐 兰贵红 陈涛 乔代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性。结果表明:当Cr(VI)起始浓度为50mg/L时,pH7.5,培养温度36°C,碳源为乳酸钠,混合菌液和Cr(VI)溶液的菌废比为1:5(V/V)能获得很好的还原效果。在SRB7去除Cr(VI)的特性中,吸附途径对Cr(VI)的去除几乎不起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不占优势,24h去除率为51.42%;而H2S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24h去除率为7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弧菌SRB7 还原条件 H2S途径 电子传递途径 吸附途径
原文传递
吸附途径对α-Al_2O_3-H_2O-PAA悬浮液流变性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登好 郭露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8-952,共5页
采用两阶段吸附法(两个pH不同的阶段)研究了不同吸附途径制备的浆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为6.5的浆料,经过pH值高于粉体等电点阶段的吸附,浆料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第一吸附阶段的pH值对浆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pH从8.0提高到10.0... 采用两阶段吸附法(两个pH不同的阶段)研究了不同吸附途径制备的浆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为6.5的浆料,经过pH值高于粉体等电点阶段的吸附,浆料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第一吸附阶段的pH值对浆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pH从8.0提高到10.0,浆料的粘度降低,稳定性提高,但当pH值增加到11.0时,浆料的稳定性则下降。增加第一阶段的吸附时间,有利于改善PAA在粒子表面的分布状态和提高浆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PAA) 氧化铝 吸附途径 流变性
下载PDF
粉炭液相吸附途径及其工艺
3
作者 傅移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介绍了粉状活性炭在液相吸附中的应用实例、吸附效果、使用工艺条件及检验活性炭的主要指标,对活性炭生产厂家和活性炭用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粉状活性炭 活性碳 吸附途径 工艺
下载PDF
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戴伟 刘新义 +1 位作者 李健和 向大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黏膜吸附途径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常用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核酸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等的渗透性。它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给药系统,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口服、黏膜和经皮给药系统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纳米乳 静电作用 黏膜吸附途径
原文传递
复合电刷镀Ni-CO-SiC共沉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红 余宪海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分析了影响SiC微粒共沉积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对两步吸附理论和复合电刷镀工艺的分析,提出复合电刷镀的强吸附单途径理论的数学模型,从而对实际试验结果作出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 复合电刷镀 Ni-Co-SiC共沉积 共沉积机理 两步吸附理论 电刷镀工艺 吸附途径理论 碳化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