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脱硫弧菌SRB7对重金属铬Cr(VI)的还原特性
被引量:
16
1
作者
马小珍
费保进
+4 位作者
金楠
赵锐
兰贵红
陈涛
乔代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性。结果表明:当Cr(VI)起始浓度为50mg/L时,pH7.5,培养温度36°C,碳源为乳酸钠,混合菌液和Cr(VI)溶液的菌废比为1:5(V/V)能获得很好的还原效果。在SRB7去除Cr(VI)的特性中,吸附途径对Cr(VI)的去除几乎不起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不占优势,24h去除率为51.42%;而H2S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24h去除率为7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弧菌SRB7
还原条件
H2S
途径
电子传递
途径
吸附
途径
原文传递
吸附途径对α-Al_2O_3-H_2O-PAA悬浮液流变性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登好
郭露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8-952,共5页
采用两阶段吸附法(两个pH不同的阶段)研究了不同吸附途径制备的浆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为6.5的浆料,经过pH值高于粉体等电点阶段的吸附,浆料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第一吸附阶段的pH值对浆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pH从8.0提高到10.0...
采用两阶段吸附法(两个pH不同的阶段)研究了不同吸附途径制备的浆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为6.5的浆料,经过pH值高于粉体等电点阶段的吸附,浆料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第一吸附阶段的pH值对浆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pH从8.0提高到10.0,浆料的粘度降低,稳定性提高,但当pH值增加到11.0时,浆料的稳定性则下降。增加第一阶段的吸附时间,有利于改善PAA在粒子表面的分布状态和提高浆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PAA)
氧化铝
吸附
途径
流变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粉炭液相吸附途径及其工艺
3
作者
傅移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介绍了粉状活性炭在液相吸附中的应用实例、吸附效果、使用工艺条件及检验活性炭的主要指标,对活性炭生产厂家和活性炭用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粉状活性炭
活性碳
吸附
途径
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4
作者
戴伟
刘新义
+1 位作者
李健和
向大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黏膜吸附途径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常用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核酸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等的渗透性。它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给药系统,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口服、黏膜和经皮给药系统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纳米乳
静电作用
黏膜
吸附
途径
原文传递
复合电刷镀Ni-CO-SiC共沉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晓红
余宪海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分析了影响SiC微粒共沉积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对两步吸附理论和复合电刷镀工艺的分析,提出复合电刷镀的强吸附单途径理论的数学模型,从而对实际试验结果作出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
复合电刷镀
Ni-Co-SiC共沉积
共沉积机理
两步
吸附
理论
电刷镀工艺
强
吸附
单
途径
理论
镍
钴
碳化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脱硫弧菌SRB7对重金属铬Cr(VI)的还原特性
被引量:
16
1
作者
马小珍
费保进
金楠
赵锐
兰贵红
陈涛
乔代蓉
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基金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项目(No.2005DKA21208-7)
四川省条件平台项目(No.07PT-03)
+1 种基金
四川省支撑计划项目(No.2008GZ0021)
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No.SB2007FY400)
文摘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性。结果表明:当Cr(VI)起始浓度为50mg/L时,pH7.5,培养温度36°C,碳源为乳酸钠,混合菌液和Cr(VI)溶液的菌废比为1:5(V/V)能获得很好的还原效果。在SRB7去除Cr(VI)的特性中,吸附途径对Cr(VI)的去除几乎不起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不占优势,24h去除率为51.42%;而H2S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24h去除率为78.02%。
关键词
脱硫弧菌SRB7
还原条件
H2S
途径
电子传递
途径
吸附
途径
Keywords
Desulfovibrio SRB7, Reduce conditions, Sulfureted hydrogen approach, Electron transfer approach, Adsorption approach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吸附途径对α-Al_2O_3-H_2O-PAA悬浮液流变性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登好
郭露村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8-952,共5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1KJB430001)
江苏省招标项目(BK2003004)
文摘
采用两阶段吸附法(两个pH不同的阶段)研究了不同吸附途径制备的浆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为6.5的浆料,经过pH值高于粉体等电点阶段的吸附,浆料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第一吸附阶段的pH值对浆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其pH从8.0提高到10.0,浆料的粘度降低,稳定性提高,但当pH值增加到11.0时,浆料的稳定性则下降。增加第一阶段的吸附时间,有利于改善PAA在粒子表面的分布状态和提高浆料的稳定性。
关键词
聚丙烯酸(PAA)
氧化铝
吸附
途径
流变性
Keywords
PAA
alpha-Al2O3
suspension
adsorption-route
rheology
分类号
TQ17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粉炭液相吸附途径及其工艺
3
作者
傅移军
机构
杭州木材总厂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文摘
介绍了粉状活性炭在液相吸附中的应用实例、吸附效果、使用工艺条件及检验活性炭的主要指标,对活性炭生产厂家和活性炭用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粉状活性炭
活性碳
吸附
途径
工艺
Keywords
Powder active carbon
adsorption approach
process
分类号
TQ424.1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4
作者
戴伟
刘新义
李健和
向大雄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中药制剂新技术重点研究室
中南大学药学院
出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80-1984,共5页
文摘
目的综述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近10年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将阳离子型纳米乳与纳米乳进行简单比较,详细介绍阳离子型纳米乳的应用现状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结果与结论阳离子型纳米乳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黏膜吸附途径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常用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核酸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等的渗透性。它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给药系统,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口服、黏膜和经皮给药系统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阳离子型纳米乳
静电作用
黏膜
吸附
途径
Keywords
cationic nanoemulsion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muco-adhensive approach
分类号
R944 [医药卫生—药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复合电刷镀Ni-CO-SiC共沉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晓红
余宪海
机构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轮机系
出处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文摘
分析了影响SiC微粒共沉积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对两步吸附理论和复合电刷镀工艺的分析,提出复合电刷镀的强吸附单途径理论的数学模型,从而对实际试验结果作出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
复合电刷镀
Ni-Co-SiC共沉积
共沉积机理
两步
吸附
理论
电刷镀工艺
强
吸附
单
途径
理论
镍
钴
碳化硅
Keywords
brush composite plating
adsorption
codeposi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TQ153.2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脱硫弧菌SRB7对重金属铬Cr(VI)的还原特性
马小珍
费保进
金楠
赵锐
兰贵红
陈涛
乔代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6
原文传递
2
吸附途径对α-Al_2O_3-H_2O-PAA悬浮液流变性影响
李登好
郭露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粉炭液相吸附途径及其工艺
傅移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型给药系统阳离子型纳米乳的研究进展
戴伟
刘新义
李健和
向大雄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原文传递
5
复合电刷镀Ni-CO-SiC共沉积机理的研究
刘晓红
余宪海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