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客车能量分配快速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本怀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实现方案设计阶段轨道客车吸能系统的快速设计,基于LS-DYNA的碰撞接触分析技术,提出一种应用刚体和非线性弹簧相结合的客车碰撞性能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列车重量、吸能元件的压溃力、可用压溃空间等输入参数,快速分析轨道客车的碰撞能... 为实现方案设计阶段轨道客车吸能系统的快速设计,基于LS-DYNA的碰撞接触分析技术,提出一种应用刚体和非线性弹簧相结合的客车碰撞性能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列车重量、吸能元件的压溃力、可用压溃空间等输入参数,快速分析轨道客车的碰撞能量.采用该方法研究两列6辆编组地铁列车以25 km/h相对速度碰撞的能量分配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列车吸能系统能量分配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客车 系统 碰撞 压溃行程 量分配
下载PDF
基于EN15227标准长编动车组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本怀 王科飞 +1 位作者 刘艳文 王璐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依据EN 15227-2008+A1-2010标准对16辆长编动车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列车能量分配优化计分析确定动车组吸能系统各吸能界面的平台力、吸能行程及吸能次序,使碰撞能量全部由可更换吸能单元吸收,保证车辆结构无损伤,并依据能量分... 依据EN 15227-2008+A1-2010标准对16辆长编动车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列车能量分配优化计分析确定动车组吸能系统各吸能界面的平台力、吸能行程及吸能次序,使碰撞能量全部由可更换吸能单元吸收,保证车辆结构无损伤,并依据能量分配优化参数设计吸能单元及车体结构,最终建立16编组三维碰撞仿真分析模型应用LS-DYNA软件进行列车碰撞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16编组碰撞吸能系统满足列车防爬、司机室生存空间、碰撞减速度等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编动车组 单元 耐撞性 系统 EN15227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吸能系统碰撞响应行为研究
3
作者 赵士忠 王晋乐 +2 位作者 朱涛 肖守讷 陈东东 《铁道车辆》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针对高速动车组被动安全设计需求,以某型动车组端部吸能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碰撞响应行为和耐撞性。对吸能系统开展纵向对撞试验,结合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碰撞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吸能系统的碰撞变形过程、变形量-时间曲线和载... 针对高速动车组被动安全设计需求,以某型动车组端部吸能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碰撞响应行为和耐撞性。对吸能系统开展纵向对撞试验,结合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碰撞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吸能系统的碰撞变形过程、变形量-时间曲线和载荷-位移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吸能系统耐撞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吸能系统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变形过程稳定可控,耐撞性指标满足EN 15227:2010标准的规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耐撞性 系统 试验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一种分析钢圆管吸能机理的工程方法及其在防护设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曾首义 陈斌 《防护工程》 1992年第2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防护门 钢圆管 系统 冲击波
全文增补中
固体运载火箭铁路运输侧翻吸能系统技术研究
5
作者 邵健帅 姚曙光 +1 位作者 梁平路 孔令香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92,共9页
对固体运载火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侧翻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在调研、分析多种减振吸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缓冲气囊和蜂窝金属组合的侧翻吸能系统技术方案。采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进行侧翻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将... 对固体运载火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侧翻异常工况下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在调研、分析多种减振吸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缓冲气囊和蜂窝金属组合的侧翻吸能系统技术方案。采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进行侧翻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将火箭侧翻跌落的加速度由27g降为8.91g,发射筒与车厢的接触碰撞力由382.59kN降为无接触,可明显提高固体运载火箭在铁路运输侧翻等异常工况下的生存能力,为后续固体运载火箭专用铁路车的设计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运载火箭 侧翻过程 减振系统 仿真分析 碰撞
下载PDF
避险车道网索吸能系统 被引量:6
6
作者 闫书明 方磊 +1 位作者 马亮 荆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0-37,共8页
为弥补部分避险车道长度不足,提出避险车道网索吸能系统,采用低速功能试验验证了系统可行性,采用高速功能试验找出了结构薄弱之处,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结构薄弱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后,得到了网索吸能系统优化结构,并组织两次实... 为弥补部分避险车道长度不足,提出避险车道网索吸能系统,采用低速功能试验验证了系统可行性,采用高速功能试验找出了结构薄弱之处,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结构薄弱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后,得到了网索吸能系统优化结构,并组织两次实车运行试验对优化结构进行了验证。发现网索吸能系统可有效输出阻尼力,将阻尼力控制在25 k N可有效保证乘员安全性能,阻尼力和车辆质量对传力索输出力峰值影响不大,将缠绳滚筒直径控制在400 mm以上、质量控制在130 kg以下,同时将防护网设置在避险车道入口后30 m处,可有效保证传力索不会破断,坡度为9.29的砾石避险车道安装了搅拌式阻尼器网索吸能系统后可在66.2 m的距离内使驶入速度为104 km/h的55 t大货车停车,安装了刹车片式阻尼器网索吸能系统后可在62.5 m距离内使驶入速度为101 km/h的55 t大货车停车。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和设置的网索吸能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拦截刹车失灵车辆的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设施 避险车道 网索系统 实车试验 有限元分析 阻尼器
下载PDF
基于电磁炮原理的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正保 易晓剑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年第17期125-126,共2页
为解决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CST)的快速推出问题,基于军事和工程中广泛应用到的电磁炮原理,本文将电磁炮应用到CST系统,创新设计出一种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出装置结构:将该技术结合前期研究中CST装置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 为解决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CST)的快速推出问题,基于军事和工程中广泛应用到的电磁炮原理,本文将电磁炮应用到CST系统,创新设计出一种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出装置结构:将该技术结合前期研究中CST装置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研究,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探讨出对应参数对CST型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出装置性能的影响,得出该快速推出系统满足可行性要求且能在CST系统上得到实际应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炮 碰撞系统 快速推出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列车分布式吸能系统的波传播特性和参数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兆洋 郑志军 虞吉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建立了考虑车厢中弹性波传播影响的列车分布式吸能系统的简化理论模型。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对碰撞过程中各吸能器的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相关的控制方程并求解。观察到各吸能器界面上典型的阶段性、平台样的速度响应,并分析了其机理... 建立了考虑车厢中弹性波传播影响的列车分布式吸能系统的简化理论模型。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对碰撞过程中各吸能器的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相关的控制方程并求解。观察到各吸能器界面上典型的阶段性、平台样的速度响应,并分析了其机理,进而对如何合理设置和排布吸能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相邻的吸能器,碰撞前端吸能器的压垮强度应高于后端,否则后端吸能器无法同时发挥作用;各吸能器的平台应力的大小和排布是决定吸能系统作用效果的控制参量,能够决定各吸能器的吸能时长和吸能总量。具体分析了相邻吸能器的平台应力分布对系统吸能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在所研究的情况下使总吸能量最大的优化设计参数。该研究可为列车分布式吸能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分布式系统 平台应力 优化设计 传播特性 压溃强度
下载PDF
深井开采地压基础理论与防控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辉 段文权 +4 位作者 刘敬智 马俊生 郭其林 赵海平 郝成 《黄金》 CAS 2024年第8期19-27,共9页
目前地表及浅层矿产资源不断减少,未来采矿必然要向深部进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矿作业面临“三高一扰动”的开采环境,严重影响采矿作业的正常生产,开展地压管理工作成为矿山生产的必要前提。从基础理论、监测手段、地压管理3个方... 目前地表及浅层矿产资源不断减少,未来采矿必然要向深部进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矿作业面临“三高一扰动”的开采环境,严重影响采矿作业的正常生产,开展地压管理工作成为矿山生产的必要前提。从基础理论、监测手段、地压管理3个方面总结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矿山实际生产工作提供基础指导。基础理论基于动静力组合加载作用和温度-渗流-应力多场耦合作用2个方面展开,可以明晰地压活动的内在力学机理;监测手段基于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和微震监测系统2部分展开,静态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和动态实时微震监测系统相互配合,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地压活动的有力监测;地压管理措施从地压调控方法和支护系统2个方面展开。明晰了目前深井开采地压基础理论和防控手段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续研究指引方向,促进深井矿山的大力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岩石力学 动静组合加载 地压监测 微震监测 地压基础理论 地压调控 支护系统
下载PDF
基于BIM+FE技术的铁路车辆-隧道吸能防护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沛 赵亮亮 董凤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改善某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在发生列车碰撞事故时的耐碰撞性能,以"BIM+FE"的方法,利用Bentley PowerCivil建立某隧道的BIM模型,采用HyperMesh14.0建立由该隧道和某9编组动力集中动车组构成的FE碰撞系统模型。参考EN 15227... 为了改善某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在发生列车碰撞事故时的耐碰撞性能,以"BIM+FE"的方法,利用Bentley PowerCivil建立某隧道的BIM模型,采用HyperMesh14.0建立由该隧道和某9编组动力集中动车组构成的FE碰撞系统模型。参考EN 15227标准和隧道设计规范,建立一种基于蜂窝铝和锥形变截面方管的两级隧道吸能防护系统,利用LS-DYNA平台,分析该系统的撞击性能,并比较安装吸能防护前后衬砌承受撞击力和横向位移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蜂窝铝-锥形方管"分级吸能结构可降低撞击力初始峰值,并使变形有序;变截面方管的锥度便利了褶皱往其中空区域有序溃缩,弧箱型蜂窝铝结构提高了压溃过程的平稳性;采用文中的隧道吸能防护系统,使隧道衬砌结构按照设计意图变形,显著改善隧道洞身的碰撞安全性,进一步开拓了BIM模型的应用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BIM模型 FE碰撞系统 防护系统 蜂窝铝 锥形方管 碰撞安全性
下载PDF
吸能式转向系统在正面碰撞中运动响应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宏雁 瞿喆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54-1458,共5页
通过非线性结构有限元方法 ,研究安装于某车型上的套筒式吸能转向系统在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响应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建立了套筒式吸能转向系统的几何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模型 ,应用PAM -CRASH软件计算分析了该转向系统在... 通过非线性结构有限元方法 ,研究安装于某车型上的套筒式吸能转向系统在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响应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建立了套筒式吸能转向系统的几何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模型 ,应用PAM -CRASH软件计算分析了该转向系统在胸块撞击下的受力情况 ,并与其台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满足一定精度后 ,将该套筒式吸能转向系统模型安装于整车计算模型 ,进行正面碰撞的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转向系统 碰撞 有限元法 模拟
下载PDF
基于冲击控制的释能吸能支护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希奎 吕卫东 +1 位作者 赵庆民 孙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了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以高强度释能吸能支护系统为研究方向,选取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深井冲击倾向性煤层的采掘活动为试验对象,分析了围岩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围岩支护特性曲线,结合冲击地压能量传播特性,提出了冲击地压条件下的... 为了有效控制冲击地压灾害,以高强度释能吸能支护系统为研究方向,选取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深井冲击倾向性煤层的采掘活动为试验对象,分析了围岩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围岩支护特性曲线,结合冲击地压能量传播特性,提出了冲击地压条件下的支护系统"工况点漂移假说"和"漂移功"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安装载荷、支护强度、锚杆长度、围岩表面位移和冲击功的支护系统五维工况设计,开发了释能吸能抗冲支护五维工况点图解法,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工况参数。高家堡煤矿203回风巷进行工业性试验,工作面采掘期间未发生强动力现象,矿压参数观测结果与设计一致,验证了释能吸能支护系统设计对冲击地压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支护系统 漂移功 五维工况点 矿压观测
下载PDF
新型纳米吸能阻车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李盟洁 李茂庆 +1 位作者 刘致远 刘彦军 《煤矿机械》 2022年第5期44-45,共2页
结合煤矿斜巷无轨运输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矿用纳米吸能阻车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吸能阻车装置阻车效果良好,能大幅度降低制动距离。为了进一步验证纳米吸能阻车装置的阻车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纳米吸... 结合煤矿斜巷无轨运输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矿用纳米吸能阻车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吸能阻车装置阻车效果良好,能大幅度降低制动距离。为了进一步验证纳米吸能阻车装置的阻车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纳米吸能阻车系统,并进行了实车碰撞试验。实车碰撞结果表明,纳米吸能阻车系统能对失速车辆及时判断,对车辆有阻挡、导向及缓冲作用,使得失速车辆减速至平稳停车。该系统有效提升了矿井斜巷无轨运输的安全水平,保证了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轨运输 纳米阻车系统 自动控制 实车碰撞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