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气肌训练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
作者 郭佳宝 朱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8-892,共5页
不管是平静状态下呼吸还是用力深呼吸,吸气都是主动用力的过程,因此在呼吸过程中保证吸气功能的良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强调进行吸气肌本身的训练.吸气肌训练是锻炼以膈肌为主的具有吸气功能的肌肉,以增强其肌力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不管是平静状态下呼吸还是用力深呼吸,吸气都是主动用力的过程,因此在呼吸过程中保证吸气功能的良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强调进行吸气肌本身的训练.吸气肌训练是锻炼以膈肌为主的具有吸气功能的肌肉,以增强其肌力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运动能力的恢复.此种训练方式在肺康复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国际康复领域中关于吸气肌训练的研究重点仍然集中在心肺疾病上,而国内此类研究虽然开展较早,但对吸气肌训练的认识尚不充分,对其价值也未有最终定论.为此我们特将吸气肌训练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加以概括总结,并对当前国际上的研究动态进行探讨以引起国内同仁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训练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呼吸过程 心肺功能 训练方式 运动能力 心肺疾病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在脑卒中后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志威 黄怀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2010年,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是无并发肺炎患者的5倍以上[2].卒中后并发肺炎不仅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会增加卒中再发的风险[3].尽管加强了抗... 2010年,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是无并发肺炎患者的5倍以上[2].卒中后并发肺炎不仅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会增加卒中再发的风险[3].尽管加强了抗生素及呼吸兴奋药物的管理,但反复感染及通换气不足等肺功能障碍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脑卒中后肺康复可以增加吸气肌肌力和耐力,提高咳嗽能力,进而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4].膈肌起搏器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患者被动式吸气肌训练,其工作原理是对膈神经加以低频电脉冲刺激,影响呼吸调控通路的上行和下行传导,从而调节膈肌的运动节律和收缩强度,达到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的效果,对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导致的呼吸肌无力有显著疗效[5].目前国内关于膈神经电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后肺康复中的应用鲜有报导,本文结合脑卒中并发肺功能障碍的机制,对膈肌起搏器在脑卒中后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膈肌起搏器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起搏器 脑卒中后 临床应用 肺康复 肉系统疾病 低频电脉冲刺激 肺功能障碍 吸气训练
原文传递
体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黄晓芸 庄振中 +2 位作者 江意春 邢辉 彭柳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对慢性心衰患者呼吸肌力量、心肺功能、功能能力、呼吸困难、疲劳感、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4年8月到2016年1月,纳入60例慢性心衰患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对慢性心衰患者呼吸肌力量、心肺功能、功能能力、呼吸困难、疲劳感、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4年8月到2016年1月,纳入60例慢性心衰患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而ED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EDP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持续8周。在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心肺功能、功能能力、呼吸困难、疲劳、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EDP组有效改善了呼吸肌力量(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射血分数、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功能能力、生活质量,降低呼吸困难、疲劳感及抑郁的程度,但血清脑钠肽水平的改善较治疗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都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训练前后的6 min步行测试和Borg评分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心肺功能、功能能力,降低其呼吸困难、疲劳感及抑郁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将EDP作为心肺康复项目的一个标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体外膈起搏器 吸气训练 心肺功能 Borg评分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璐 程怡慧 +2 位作者 张秀 刘琳琳 陆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患者原因,有6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24例患者完...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患者原因,有6例患者退出(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3例),最终有2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12例。2组患者根据功能障碍情况均接受相应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F)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估肺通气功能,采用最大吸气压(MIP)和吸气峰流速(PIF)评估吸气肌功能,通过超声测量患者膈肌移动度以及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并计算膈肌增厚率(DTF),分析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VC、FEV1、PEF、MIP和PIF以及深呼吸时患侧膈肌移动度和隔肌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观测指标[FVC(84.67±15.97)%、FEV1(79.08±11.46)%、MIP(63.77±23.50)cmH 2O、PIF(3.55±1.38)L/s、膈肌移动度(4.80±1.42)cm、DTei(0.59±0.15)cm、DTF(97.29±46.11)%]均较组内治疗前[FVC(57.42±17.84)%、FEV1(56.00±19.16)%、MIP(39.33±18.86 cmH 2O、PIF(1.87±0.85)L/s及(3.14±1.24)cm、(0.42±0.10)cm、(54.79±31.38)%]和对照组治疗后[FVC(67.75±22.26)%、FEV1(66.08±17.95)%、MIP(41.73±20.67)cmH 2O、PIF(2.32±1.27)L/s及(3.29±1.09)cm、(0.47±0.11)cm、(49.97±44.57)%]有显著提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PEF、DTee、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吸气肌功能、膈肌移动度及收缩时膈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吸气训练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郝世杰 李琳琳 +3 位作者 毕鸿雁 刘西花 孙超 杨玉如 《中国康复》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呼吸训练。练习3个月后,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干预后的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均P<0.05);训练组与对照组间、联合组与训练组间的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MIP、PI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吸气训练 六字诀 肺功能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初燕 冯珍 +2 位作者 王亮 刘玲玲 陈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8-940,共3页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损伤相应支配呼吸的神经元,易产生相应呼吸靶器官的肌力、耐力下降及相应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肺功能障碍。针对脊髓损伤患者,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而肺功能问题的康复方面研究比较少...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损伤相应支配呼吸的神经元,易产生相应呼吸靶器官的肌力、耐力下降及相应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肺功能障碍。针对脊髓损伤患者,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而肺功能问题的康复方面研究比较少,从而影响了该类患者的整体康复。本研究着重探讨吸气肌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旨在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吸气训练 整体康复 生活自理能力 肺功能障碍 靶器官 呼吸功能 临床应用 功能恢复情况 肺部感染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吸气肌训练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翠 张楠 +3 位作者 郭敏 聂立婷 殷秀敏 王功朝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2-938,共7页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5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气肌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WMD=0.37,95%CI(0.25,0.48),P<0.001;WMD=0.48,95%CI(0.37,0.58),P<0.001;WMD=11.26,95%CI(10.25,12.27),P<0.001],提高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WMD=43.11,95%CI(34.48,51.74),P<0.001],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WMD=-0.83, 95%CI(-1.31,-0.35),P<0.001],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WMD=-4.69,95%CI(-9.18,-0.21),P=0.0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WMD=-23.61,95%CI (-26.61,-20.61),P<0.001]。结论吸气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涉及本研究评价指标的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部分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故未来仍需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训练 慢性心力衰竭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晓宇 耿明飞 +6 位作者 周福有 胡崇明 曹建伟 朱东山 李剑 付东宏 许建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9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咳...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9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技巧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每天训练4次,每次训练20min,共训练10d。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7天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呼吸肌力量检测、6min步行试验(6MWT)和Borg疲劳量表评分,并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时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同时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2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均急剧下降,Borg评分明显增加,随后逐渐好转,但与入院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6MWT、Borg评分、术后HADS焦虑评分、NHP总分、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及身体活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减轻术后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吸气训练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呼吸训练在非特异性腰痛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沛 任超学 +2 位作者 李新通 代瑞兰 张恒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3-916,共4页
呼吸训练防治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有效激活躯干深层稳定肌,建立适当的腹内压,并优化腰背部本体感觉输入,以此维持脊柱的稳定与控制。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式主要有膈式呼吸、吸气肌训练和腹式呼吸。针对呼吸训练处方... 呼吸训练防治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有效激活躯干深层稳定肌,建立适当的腹内压,并优化腰背部本体感觉输入,以此维持脊柱的稳定与控制。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式主要有膈式呼吸、吸气肌训练和腹式呼吸。针对呼吸训练处方的制定,以及不同呼吸训练方式之间疗效的比较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呼吸训练 膈式呼吸 吸气训练 腹式呼吸 核心稳定性 综述
下载PDF
深呼吸训练器大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艳梅 金正慧 陈翠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深呼吸训练器大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深呼吸训练器低负荷(9 cmH_2O... 目的:探讨采用深呼吸训练器大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深呼吸训练器低负荷(9 cmH_2O)吸气肌阻力训练;观察组采用深呼吸训练器大负荷(最大吸气压60%)吸气肌训练,每日早晚各15 min,每周6 d,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 MWD)和计步器步数、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m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训练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运动耐力(6 MWD和计步器步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5,t=13.254,t=12.845;P<0.05);观察组训练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mMRC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优于训练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5,t=4.021,t=4.325;P<0.05);观察组训练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1/FVC%)明显优于训练前(F=3.265,F=2.985,F=2.963;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4,F=3.146,F=3.271;P<0.05)。结论:对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深呼吸训练器大负荷吸气肌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深呼吸训练 吸气训练 运动耐力 呼吸困难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吸气肌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袁佳铭 陈晔 +3 位作者 刘居然 李致衡 王培建 王思远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1-32,41,共3页
目的:探索吸气肌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吸气肌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6年9月怀柔中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有氧训练,治疗组在有氧训... 目的:探索吸气肌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吸气肌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6年9月怀柔中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有氧训练,治疗组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加做吸气肌抗阻训练,2组均进行12周的干预。干预前后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和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干预后治疗组较对照组6-MWD、MIP和PIF均显著提高,治疗组Borg呼吸困难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休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CHF患者有氧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吸气功能和对呼吸困难的耐受,优于单纯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吸气训练 有氧运动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康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郑江南 肖颖 +4 位作者 邹兆华 吴巧珍 胡晓蕴 张剑锋 杜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IMT)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MT组,每组25例。对照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糖...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IMT)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MT组,每组25例。对照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IMT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吸气肌训练。2组患者在入组时(0个月)及第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最大吸气压力(PImax)、6min步行距离、COPD评分(CAT)及住院次数,分析对比2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12个月的观察,对照组的PImax下降[(80.12±17.94)cmH2Ovs.(78.28±17.98)cmH2O,P<0.05],6min步行距离缩短[(283.96±22.67)mvs.(278.12±21.12)m,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减少[(1.32±0.25)Lvs(.1.27±0.24)L,P<0.05]。与对照组相比,IMT组PImax显著上升[(78.28±17.98)cmH2Ovs(.95.48±19.36)cmH2O,P<0.05],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278.12±21.12)mvs.(320.32±28.71)m,P<0.05];通过训练,IMT组患者的CAT评分明显下降(15.36±5.20vs.11.76±2.79,P<0.05),而且因急性加重所致的住院次数明显减少[(1.40±0.91)次vs.(0.68±0.63)次,P<0.05];但2组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24)Lvs.(1.40±0.28)L;49.56%±9.93%vs.53.81%±13.66%,均P>0.05]。结论长期进行IMT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为COPD患者生存带来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康复 肺功能 吸气训练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魏利娟 马亚飞 +3 位作者 伍军 李利霞 张三虎 陈小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观察术前和术后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60例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咳... 目的 观察术前和术后吸气肌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60例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技巧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吸气训练,每天训练4次,每次训练20 min,共训练10d(包括术前5d、术后5d).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进行呼吸肌力量检测、血气分析、6 min步行试验(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并于入院时、术后第5天时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对2组患者进行心理功能、生活质量评估;记录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均急剧下降,Borg评分明显增加,随后逐渐好转,但与入院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最大吸气压为(67.41±14.53) mm H2O、最大通气量为(79.83±5.37)L]、6MWT[(427.19±46.52)m]、Borg评分[(1.45±0.48)分]、术后焦虑评分[(8.14±2.80)分]、NHP总分[(128.91±25.12)分]、NHP疼痛评分[(24.66±10.12)分]、NHP睡眠评分[(25.18±9.75)分]及NHP身体活动评分[(22.81±10.72)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及术后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减轻术后焦虑症状,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吸气训练 肺功能 生活质量 焦虑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吸气肌训练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姚丽 杨琳 +4 位作者 杨丽平 张志刚 张彩云 丁楠楠 田金徽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患者吸气肌训练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患者吸气肌训练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1 0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训练后最大吸气压[WMD=7.98,95%CI(7.22,8.73),P<0.001]、训练前后最大吸气压差值[WMD=5.76,95%CI(4.23,7.29),P<0.001]、动脉氧分压[WMD=9.55,95%CI(4.00,15.10),P<0.001]和动脉血氧饱和度[WMD=2.00,95%CI(1.15,2.85),P<0.001];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SMD=-0.33,95%CI(-0.52,-0.14),P<0.001]、脱机时间[SMD=-1.00,95%CI(-1.51,-0.48),P<0.001]和ICU住院时间[WMD=-3.46,95%CI(-5.36,-1.56),P<0.001];并降低病死率[RR=0.55,95%CI(0.33,0.91),P=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最大吸气压,提高呼吸肌肌力与耐力,改善患者氧合状态,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训练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党辉 林夏妃 +2 位作者 陈伟荣 黎建明 杨菲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能[膈肌移动度(DD)、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收缩速度],肺功能[肺用力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呼吸力学参数(呼吸压力、气道阻力、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训练2周、4周、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联合训练组DD、DTF、膈肌收缩速度、FVC、FEV1、PEF、PaO_(2)及SpO_(2)改善程度均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及PaCO_(2)降低幅度亦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训练2周、4周及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膈肌运动功能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中 运动 肺功能
下载PDF
Powerbreathe训练仪在高位脊髓损伤病人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佳牡 胡翠琴 纪婕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6年第8期292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Powerbreathe训练仪在高位脊髓损伤病人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后康复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Powerbreathe训练仪进行吸气肌训练,训练前及4周后采... [目的]探讨Powerbreathe训练仪在高位脊髓损伤病人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后康复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Powerbreathe训练仪进行吸气肌训练,训练前及4周后采用呼吸肌肌力、呼吸流速、呼吸容量等指标对病人呼吸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的呼吸功能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观察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werbreathe训练仪能够改善高位脊髓损伤病人的呼吸功能,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 吸气训练 呼吸 呼吸流速 呼吸容量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郜莉 王敏 +4 位作者 孙克富 黄叶建 杨广智 颜世显 韩成相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吸气肌训练组(A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B组)。记录手术...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吸气肌训练组(A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B组)。记录手术前后患者吸气肌的最大吸气压,观察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髋关节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A组术后3、6、9、14d吸气肌的最大吸气压高于B组(P<0.05);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5.0%vs.22.5%)(P<0.05);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B组[(82.87±4.43)分vs.(74.97±5.22)分](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促进髋部骨折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吸气训练 老年
原文传递
膈肌松解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琳琳 郝世杰 +6 位作者 王万宏 徐朦婷 娄天伟 邹建鹏 毕鸿雁 孙超 陈国明 《康复学报》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膈肌松解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膈肌松解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组(简称联合训练组)、吸气肌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OT、PT),对照组只... 目的:研究膈肌松解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膈肌松解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组(简称联合训练组)、吸气肌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OT、PT),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吸气肌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训练组在吸气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膈肌松解,3组在训练前后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值流速(PIF)。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联合训练组和吸气肌训练组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FVC、FEV1、MVV、MIP、PIF(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训练组在改善患者的FEV1、MVV、MIP方面优于吸气肌训练组(P<0.05)。结论: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膈肌松解技术联合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的功能,可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松解技术 吸气训练
下载PDF
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骁杰 李永忠 +4 位作者 郝彦 李璇 余晓琦 陈文君 李建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则分别辅以吸气肌强化训练或呼气肌强化训练,每周训练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病情,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同时采集患者躯干前屈、再背伸时表面肌电数据(sEMG)并计算屈/伸比值及最大前屈相时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56±1.04)分和(1.48±0.71)分]及ODI指数评分[分别为(13.64±3.56)%和(14.08±3.39)%]亦明显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治疗后3组患者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屈/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分别为(17±4.09)μV和(6.30±2.34)μV]及屈/伸比值[分别为(0.44±0.08)和(0.41±0.88)]亦显著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结论在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吸气肌或呼气肌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减轻LBP患者疼痛,提高椎旁肌肉收缩协调性,改善患者腰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背痛 吸气训练 呼气训练 核心训练 疼痛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月英 侯惠如 +3 位作者 董蔚 瓮长水 胡鑫 杨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和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存在5年存活率低、再入院率高及预后不良等严重问题。随着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的快速发展,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手...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和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存在5年存活率低、再入院率高及预后不良等严重问题。随着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的快速发展,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训练方式包括有氧训练、阻抗训练、呼吸肌训练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不敢运动和不知如何运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 有氧训练 阻抗训练 吸气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