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干预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作者 张文英 李铭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干预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70例,实际纳入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脱落8例,脱落率...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干预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70例,实际纳入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脱落8例,脱落率为11.43%。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生脉散配伍活血化瘀药干预治疗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改善率、生活质量评估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差异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率为84.38%,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治疗组hs-CRP[(5.17±4.13)ng/L]及NT-proBNP[(860.70±329.60)pg/mL]均低于对照组[(13.60±5.65)ng/L,(1402.40±401.6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指导下加味生脉散配伍活血化瘀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更有效改善PCI术后气虚血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气虚血瘀 中西结合 加味生脉散 疗效
下载PDF
益肾清利活络方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的效果及对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丽霞 蒋春波 +2 位作者 倪道磊 宋欢 任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1期93-98,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活络方治疗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效果及对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2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腹透门诊就诊及住院的PD患...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活络方治疗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效果及对残余肾功能、腹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2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腹透门诊就诊及住院的PD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益肾清利活络方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前白蛋白(PAB)、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均下降,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提高(P<0.05),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膜功能指标均显著提升,且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益肾清利活络方可以改善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腹膜超滤功能,提高腹透充分性,延缓腹膜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益肾清利活 腹膜透析 残余肾功能 腹膜功能
下载PDF
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益肾活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燕 孙伟 +4 位作者 段星星 金伟民 蒋春波 郭建红 周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21-126,共6页
目的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观察“益肾活络方”对CKD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100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具有“益肾活络方”+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目的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观察“益肾活络方”对CKD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100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具有“益肾活络方”+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治疗4、12、24周后疗效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的84.8%(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UTP、Scr治疗组治疗4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治疗组治疗4、12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络方”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3期肾虚湿瘀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KD3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 理论 益肾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