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宣德炉之桥耳钝锥足及其仿品
- 1
-
-
作者
林亚兴
-
机构
广东省博物馆
-
出处
《艺术品》
2016年第3期46-49,共4页
-
文摘
宣德时期的御制铜香炉俗称宣德炉,铸于宣德年间,它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杰出的代表作。宣德时期铸制的桥耳钝锥足铜香炉造型简洁、典雅、精致美观,令人有出神入化之感。桥耳钝锥足铜香炉是铜香炉中最常见的器形。桥耳钝锥足铜香炉有"小桥耳"和"大桥耳"两种,小桥耳俗称"冲天耳";大桥耳俗称"凤眼耳"或"桥耳"。桥耳钝锥足铜香炉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时期(1403—1424),它是参照宋代名窑瓷器的精品样式铸制出来的。永乐时期的桥耳钝锥足铜香炉的底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六字,铜香炉刻有国号和年号款是从永乐时期开始。
-
关键词
宣德炉
钝锥
铜香炉
明代永乐
吴邦佐
冶炼技术
器形
鼓腹
底款
明永乐
-
分类号
G2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淺談宣德爐的鑄造與仿製
- 2
-
-
作者
王光堯
-
机构
故宫博物院院长办公室
-
出处
《紫禁城》
1994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宣德爐俗稱宣爐,因其鑄於明宣宗宣德年間,且爐底多鑄有“大明宣德年製”印款而得名。為明代銅器鑄造工藝中極為珍貴的精品。由於宣爐“在當時原屬珍貴,與南金和璧同價”(項子京《宣爐博論》)
-
关键词
明宣宗
南金
仿款
中極
彝器
子京
铜胎
府藏
吴邦佐
藏明
-
分类号
K87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宣德炉悬案不再悬
- 3
-
-
作者
沈煜中
-
出处
《艺术品鉴》
2014年第1期49-52,12,共5页
-
文摘
炉,为古时烧炭、焚香之器。宋代之前焚香时多用陶、青铜、瓷炉,明宣德年间宫廷铸造一种焚香之炉——宣德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宣德本朝所铸的鼎彝,由于其精美绝伦而数量稀少,后世不断地仿制,成为特定的铸铜工艺品门类,被约定俗成称为"宣德炉"。遗憾的是,宣德炉没有标准器。本文作者通过亲见的一件宣德炉,尝试作了一番定义。
-
关键词
宣德炉
明宣德
祭祖神
精美绝伦
瓷炉
本朝
吴邦佐
标准器
铸铜
垫饼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铜香炉考略
- 4
-
-
作者
林亚兴
-
出处
《收藏家》
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
-
文摘
铜香炉是盛放香料燃烧的熏香器具,它的作用有四种。其一用于祭祀神佛和祖先,给人一种清香、宁静、肃穆之感。其二文人读书、写字时烧香使空气芬芳,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其三熏香衣服,增加舒适感。其四作为文玩欣赏,供文房摆设。我国在汉代曾铸造过铜熏炉,俗称"博山炉"。博山炉器形近似战国时期的青铜豆,炉体呈半球形,上有镂空的山形盖,圆盘形底座,中有圆柱与炉体相接。后来又铸造使用过一些鸭形铜熏炉。
-
关键词
铜香炉
宣德炉
博山炉
吴邦佐
提神醒脑
熏炉
明宣德
圈足
鼓腹
器形
-
分类号
TG146.1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香炉收藏:熏出一缕财富
- 5
-
-
作者
小闲
-
出处
《光彩》
2015年第3期64-65,共2页
-
文摘
"净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试想一下,在书案之上,燃起香炉,在烟雾缭绕之中读书、作画、弹琴、下棋,是何等的惬意舒服!那一缕缕烟雾不仅为生活增添雅致,还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鼎",而真正意义上的香炉诞生于汉代。宋人赵希鸽在《洞天清禄集》中写道:"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博山炉的出现开创了香炉的历史,从此延绵千年。
-
关键词
博山炉
烟雾缭绕
商周时期
太子宫
宣德炉
耀州窑
吴邦佐
清代康熙
伪品
历史年代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