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分期中的知识谱系学问题——从“当代文学”的“说法”谈起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杨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4-166,共13页
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及其相关的“新文学”、“文学史”等概念的知识谱系分析 ,揭示了 5 0— 70年代的“当代文学”概念与 2 0— 3 0年代的“新文学”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 ,对 80年代建构在“文学”与“政治”、“启蒙... 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及其相关的“新文学”、“文学史”等概念的知识谱系分析 ,揭示了 5 0— 70年代的“当代文学”概念与 2 0— 3 0年代的“新文学”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 ,对 80年代建构在“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与“左翼文学”二元分立基础上的主流文学史观提出质疑 ,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谱系学”对文学史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文学分期 知识谱系学 现代文学 文学 文学史研究 启蒙文学 左翼文学
原文传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光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道德形而上 中国新文学 尘埃落定 启蒙文学 文学观念 五四 八十年 政治意识形态 主义
下载PDF
凝视“背影”——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父亲形象的文学塑造与文化想象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千里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99-103,共5页
“父亲”形象在文化层面上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文化符码化的“父亲”转化为潜在想象 ,对文学中“父亲”的形象塑造产生影响 ;而文学塑造一方面突出、强化了关于“父亲”的文化想象 ,另一方面又不断将时代语境中的新文化因子注入“父亲... “父亲”形象在文化层面上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文化符码化的“父亲”转化为潜在想象 ,对文学中“父亲”的形象塑造产生影响 ;而文学塑造一方面突出、强化了关于“父亲”的文化想象 ,另一方面又不断将时代语境中的新文化因子注入“父亲”想象 ,衍生不同的意义元素。文学文本于此参与着文化符码的演化、积淀过程。启蒙语境下的创作为“老国愚民”式的父亲形象在原有的文化内涵上增添了“非现代”的、“反进化”的否定性元素 ;革命文学中“父”“子”形象的对应或“父子兵”的模式 ,同样具有特定的文化符码意味 ;而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对父亲形象或神圣化或颠覆、解构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文学作品 父亲形象 文化符码化 文化想象 文学塑造 文化内涵 革命文学 启蒙文学 多元文化 互动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新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4-63,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民族意识 阶级意识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启蒙主题 启蒙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国民党 启蒙文学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颠覆历史理性——余华小说的启蒙叙事 被引量:14
5
作者 叶立文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5,共6页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思潮的嬗变过程中,启蒙主义作为一种知识精英的文化理念,始终潜藏于中国作家的文学实践中.即使到了以书写个体存在问题为主的先锋文学阶段,这种启蒙精神仍如薪火相传,不绝于此.但问题在于,与"五四"时...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思潮的嬗变过程中,启蒙主义作为一种知识精英的文化理念,始终潜藏于中国作家的文学实践中.即使到了以书写个体存在问题为主的先锋文学阶段,这种启蒙精神仍如薪火相传,不绝于此.但问题在于,与"五四"时期便已形成的改造国民性、呼唤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启蒙文学相比,先锋作家抱慰个体生命破碎感的叙事呢喃,如何可能与启蒙主义争取国家富强、民族解放的宏大话语相勾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主义 余华小说 叙事 先锋文学 启蒙文学 颠覆 中国作家 个体生命 历史理性 启蒙精神
下载PDF
《憩园》:五四启蒙文学的一个转折性象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新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6-124,共9页
《憩园》曾被认为对其所批判的封建制度流露了过多的同情 ,表明了巴金世界观中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负面作用 ,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后来批评界又试图从相反的方向为《憩园》平反。本文认为《憩园》是中国启蒙文学传统的一个转折性... 《憩园》曾被认为对其所批判的封建制度流露了过多的同情 ,表明了巴金世界观中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负面作用 ,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后来批评界又试图从相反的方向为《憩园》平反。本文认为《憩园》是中国启蒙文学传统的一个转折性象征。它在 1 94 0年代初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的出现 ,表现了五四启蒙文学对自身传统的反思和社会大变动的文学敏感。全文有两个骨干部分 :一、揭示《憩园》所隐含的多层次的“疾病 -治疗”主题 ,以及该主题在巴金早期作品《灭亡》、《新生》中的样态 ;二、从五四启蒙文学传统的演变 ,看《憩园》的现代性转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园》 启蒙文学 五四 象征 转折 巴金 早期作品 灭亡 年代 中国历史
原文传递
抗拒的神话和转向的启蒙——对沈从文文化策略的一个再回顾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清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79-197,共19页
在五四作家那里,他们最鲜明的文化策略表现为:一是对负载于工业文明脚步的西方近代科学、理性以及民主自由神话的竭力张扬;二是表现为对以伦理主义农业宗法传统和一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文化的激烈批评。在这种尖锐对立和形成鲜明... 在五四作家那里,他们最鲜明的文化策略表现为:一是对负载于工业文明脚步的西方近代科学、理性以及民主自由神话的竭力张扬;二是表现为对以伦理主义农业宗法传统和一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文化的激烈批评。在这种尖锐对立和形成鲜明对照的文化选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化策略 浪漫主义文学 工业文明 西方浪漫主义 启蒙主义 文化选择 作家 启蒙文学 文化语境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传统与古代“教化”文学的相关性论纲 被引量:7
8
作者 何锡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14,共4页
“启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西方近代文 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化”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相关性,从文学 的功能角度看,尤为明显。中国现代与古代都强调文学有改变人心、改... “启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西方近代文 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化”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相关性,从文学 的功能角度看,尤为明显。中国现代与古代都强调文学有改变人心、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 “启蒙”与“教化”文学皆有明确而相似的对象,并有共同的前提预设,即多数民众是不觉 悟的,需要启蒙和教化;它们在方式上都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单向性封闭性特征。但 由于这两种文学形态的发生发展的基础不同,因而其本质又有根本性的差别。追求人的解放 与使人成为“顺民”甚至奴隶是现代启蒙文学与古代教化文学在价值目标上的主要分野;思 想内容的多元化与道德说教的单一性是现代和古代文学的重要差别。形成差异的原因主要在 于价值基础不同:现代启蒙文学植根在近代理性的土壤之中,怀疑、批判、求真、超越是其 核心品格;古代教化文学则建立在传统实用理性的基础之上,服从、肯定、求同、守成乃其 主要特征。两种文学传统的最终结果,其性质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文学 教化文学 相似性 差异
下载PDF
走向民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启蒙精神的流变 被引量:5
9
作者 高旭东 《山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摩罗诗力说》 鲁迅 启蒙文学 中国文学 反抗 启蒙主义 外国小说 留学 走向
下载PDF
21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修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市民文学 中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21世纪 《现代文学史》 启蒙文学 旧体诗词 文学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扫描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本文是从精英化-去精英化角度对中国新时期30年文学思潮演变的梳理和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中国文学的精英化过程,认为文学的精英化过程与当时整个思想解放运动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是改革开放新意识形态的组... 本文是从精英化-去精英化角度对中国新时期30年文学思潮演变的梳理和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中国文学的精英化过程,认为文学的精英化过程与当时整个思想解放运动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是改革开放新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同时把精英化分为两个阶段,即启蒙文学阶段和先锋实验文学阶段。第二部分描述了199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国文学的去精英化现象,指出了去精英化的诸原因,如文学活动的市场化,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及网络传播技术的普及等。文章最后指出,对于文学活动的去精英化现象既要充分肯定其民主化的积极意义,又要防止其民粹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化 去精英化 启蒙文学 先锋文学 网络文学 大话文学
下载PDF
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的现代转型——兼论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承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0-161,共12页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和 1 8世纪的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之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 ,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 ,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和 1 8世纪的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之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 ,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 ,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 ,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但侧重于“人智” ,“原欲”则以隐性形态存在着。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均因“人”的母题中“上帝”成分的存在而表现出对西方现代价值观的疏离与反叛。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 ,中国五四新文学中的人学思想 ,主要接纳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中“原欲”与“人智”意义上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 母题 现代转型 五四新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 启蒙文学 人学思想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内在思想资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光芒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启蒙文学 学思 思潮 他者 话语 殖民 思想资源 绝对 真谛 中国现代
原文传递
文学的政治:国家、启蒙、个人--关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三种话语方式或权利诉求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俊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6,33,共5页
主要问题和看法的提出对二十世纪或近现代中国新文学发生性质的理解,最简洁的说法,一般当然可以用“启蒙文学”一词概括。不过很显然的,中国的启蒙文学在其发生和流变的整个历史中,并不单纯或独立。从近现代之际来看,对内(如反清... 主要问题和看法的提出对二十世纪或近现代中国新文学发生性质的理解,最简洁的说法,一般当然可以用“启蒙文学”一词概括。不过很显然的,中国的启蒙文学在其发生和流变的整个历史中,并不单纯或独立。从近现代之际来看,对内(如反清排满、光复汉族)、对外(如抵抗日本和欧美列强)的民族利益的冲突和博弈,无疑是包括启蒙文学在内的一切中国问题的最大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权利诉求 话语方式 近代以来 政治 个人 启蒙文学 中国新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现代”之起点——兼谈“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联芬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自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三四十年间,中国大陆和海外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著中,不同历史阶段和政治立场的叙述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五四"起点上,几乎没有任何分歧。所以,1985年,当北京大学三... 自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三四十年间,中国大陆和海外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著中,不同历史阶段和政治立场的叙述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五四"起点上,几乎没有任何分歧。所以,1985年,当北京大学三位青年学者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命题时,他们挑战的,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大陆20世纪50年代以降围绕《新民主主义论》剪裁和定调的"官修"文学史,他们也挑战了胡适、鲁迅那一代"五四"新文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 启蒙主义 当代文学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严家炎 启蒙文学
原文传递
启蒙母题叙事的双声对话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桂林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2-36,共5页
作为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一部经典性作品 ,《马桥词典》在叙事上具有一种双声对话的复义结构 ,具体表现在 :(一 )在言说启蒙话语的同时 ,用马桥话语解构启蒙话语 ,(二 )将祛魅与含魅这两种逆反的叙事意向结合在一起 ,从而发展了 2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启蒙文学 小说 《马桥词典》 启蒙母题 双声对话 含魅叙事 叙事意向 马桥话语
下载PDF
精英的终结与作家身份的重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红兵 郜元宝 宋红岭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作家身份 工农大众 现代写作 启蒙文学 终结 左翼文学 “东方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平民文学
下载PDF
写作与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乡土叙事研究专辑主持人语
18
作者 叶立文 《写作》 2023年第4期28-29,共2页
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中国作家的创作诉求就大抵不脱思想启蒙。虽说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启蒙文学屡有消歇沉寂之势,但时至晚近,中国文学的基本范式却仍以发轫于晚清和“五四”,嗣后又历经百年兴衰而不坠的文学现代性模式为主。它主... 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中国作家的创作诉求就大抵不脱思想启蒙。虽说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启蒙文学屡有消歇沉寂之势,但时至晚近,中国文学的基本范式却仍以发轫于晚清和“五四”,嗣后又历经百年兴衰而不坠的文学现代性模式为主。它主张“人的文学”,致力于对“人学”主题的无限张扬,虽在具体方法上形态各异,但书写人物的存在困境,借历史批判和文化反思发掘异化根源,继而表达人道关怀的文学理念却薪火相传,因此启蒙文学的写作伦理,迄今仍为当代作家所谨守。而这一启蒙文学传统最辉煌的时刻,当属20世纪8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文学 人的文学 乡土叙事 文学现代性 思想启蒙 当代作家 存在困境 人道关怀
下载PDF
台湾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提出及回顾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双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台湾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90年代中期 反帝反封建 文学研究 政治视角 研究成果 晚清文学 启蒙文学
下载PDF
崎岖的启蒙之路——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一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新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以启蒙作为自身的标志之一,1980年代,一些作家回到了五四启蒙之路。但是,启蒙之路荒芜已久,重新开拓并非易事;启蒙精神丢失已久,重新获得也非易事。在新时期之初,作家在大众面前往往是忏悔者而不是启蒙者。最先的启... 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以启蒙作为自身的标志之一,1980年代,一些作家回到了五四启蒙之路。但是,启蒙之路荒芜已久,重新开拓并非易事;启蒙精神丢失已久,重新获得也非易事。在新时期之初,作家在大众面前往往是忏悔者而不是启蒙者。最先的启蒙者来自文革后期的地下文学。历史逼迫一些人成了真正的知识分子。觉醒者面对苦难和蒙昧走上了启蒙之路,自我反省是1980年代启蒙文学的重要特点。文化批判在1980年代中期形成大潮,它是启蒙文学受挫几十年之后的一次复兴。人们做出了一个选择:回归五四。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上启蒙运动的夭折;二是现代化呼唤一场更加广泛的启蒙。1990年代以来,启蒙文学受到种种指控,但只要人类历史还没有走到尽头,文学承担启蒙的使命就绝非耻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文学 知识分子话语 启蒙 文化批判 五四启蒙 80年代 中国文学 启蒙文学 90年代以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