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铌低合金钢在武钢的研制与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汪福成 郭爱民 《钢铁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回顾了含铌低合金钢在武钢研制开发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武钢铌微合金化技术近30年来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武钢含铌管线用钢、桥梁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此外,简要介绍了武钢生产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促进含铌低合... 回顾了含铌低合金钢在武钢研制开发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武钢铌微合金化技术近30年来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武钢含铌管线用钢、桥梁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此外,简要介绍了武钢生产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促进含铌低合金钢综合性能大幅改善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品种研究 高强钢
下载PDF
微钛固氮降低含铌钢皮下裂纹敏感性的机理 被引量:8
2
作者 郑万 寇锦荣 +3 位作者 李烈军 王冠 万翔 刘辰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102,共9页
降低含铌低合金钢铸坯的裂纹敏感性,是实现热装热送工艺的必要条件,采用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HT-CLS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了钛含量不同的含铌低合金钢(Q390、Q390GJD)高温铸坯的晶粒度及析出物特征,旨在揭示微钛固氮降低含铌... 降低含铌低合金钢铸坯的裂纹敏感性,是实现热装热送工艺的必要条件,采用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HT-CLS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了钛含量不同的含铌低合金钢(Q390、Q390GJD)高温铸坯的晶粒度及析出物特征,旨在揭示微钛固氮降低含铌钢皮下裂纹敏感性的机理。热力学计算与TEM检测结果表明,增加钢中钛质量分数(由0.010%上升到0.023%)提高了氮化钛粒子的析出温度(大于1400℃),高温析出细小弥散的氮化钛粒子可钉扎奥氏体晶界,细化高温铸坯的晶粒度(由4级变成6.5级),晶粒尺寸降低了约44%,使高温铸坯的裂纹敏感性明显降低;氮化钛粒子优先析出固氮降低了铌碳氮化物、氮化铝的开始析出温度,并作为异质形核核心,抑制了铌、铝析出物在晶界析出概率,降低了析出物脆化晶界的危害。通过微钛固氮调控氮化物的析出温度、析出位置及细化晶粒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含铌钢第三脆性温度槽的宽度和深度,同时,高温抗拉强度提高了21.3%~27.5%,铸坯皮下裂纹发生率降低了80%以上。为了避免析出物的晶界链状析出导致含铌钢铸坯热装轧制裂纹,应将其钛质量分数控制在0.015%~0.020%的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裂纹敏感性 氮化钛 钉扎作用 析出行为调控
原文传递
低合金钢铸坯中NbC析出行为的二次冷却调控
3
作者 康惠柄 郑万 叶飞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9,共8页
针对含铌低合金钢中大颗粒NbC晶界析出及先共析铁素体膜诱导连铸坯裂纹的问题,利用Matlab建立凝固传热模型和优化二冷各段目标设定温度,反算改进连铸二次冷却水量,有效提高了NbC析出温度区间内的铸坯边部冷却速率及矫直前铸坯温度,增强... 针对含铌低合金钢中大颗粒NbC晶界析出及先共析铁素体膜诱导连铸坯裂纹的问题,利用Matlab建立凝固传热模型和优化二冷各段目标设定温度,反算改进连铸二次冷却水量,有效提高了NbC析出温度区间内的铸坯边部冷却速率及矫直前铸坯温度,增强了铸坯窄边在矫直区前的热塑性。研究表明:Q345钢中NbC在A_(e3)上温度区间(1108~905℃)基本完全析出,在原有连铸二次冷却制度下,NbC析出区间的铸坯冷却速率低(4.33℃/s),难以避免大颗粒NbC在奥氏体晶界析出,而且连铸坯矫直前窄边温度低于相变A_(e3)温度,导致奥氏体晶界先共析铁素体膜的形成,二者共同诱导铸坯窄边裂纹的形成;通过二次冷却3~7段的目标温度及边部水量的调整计算,实现了铸坯窄边冷却速率达到5.92℃/s,有助于NbC细小弥散析出,同时铸坯窄边矫直前温度高于A_(e3)温度,避免了先共析铁素体膜的形成,可显著提高含铌低合金钢的热塑性,对控制CSP工艺下含铌低合金钢边部缺陷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薄板坯连铸 窄边裂纹 二次冷却优化 NbC析出调控
下载PDF
形变含铝、铌低合金钢相变动力学的DSC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贲永志 《物理测试》 CAS 2006年第3期22-23,28,共3页
本文采用DSC法研究了形变含铝、铌低合金钢组织中珠光体→奥氏体的相变动力学。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相变的体积分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得出的相变激活能随其相变体积分数的变化。
关键词 铝、低合金钢 DSC 相变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