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负载氧化镁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1
作者 田甜 张学奇 +3 位作者 王玉清 于戈文 丁健 赫文秀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 MgO吸附剂因其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再生能耗低等优势在CO_(2)吸附领域应用广泛,但比表面积低限制了其吸附性能。以高表面积、多级孔结构的含膦多孔有机聚合物POL-PPH_(3)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和超声煅烧法制备得到POL-PPH_(3)负载的MgO吸附剂(MgO/POL-PPH_(3)),用于CO_(2)捕集。探究制备方法、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MgO/POL-PPH_(3)吸附剂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浸渍煅烧法优于超声煅烧法,且随着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增加,MgO/POL-PPH_(3)样品上CO_(2)吸附容量逐渐降低。采用浸渍煅烧法,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1 h时,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获得最优CO_(2)吸附量,达0.55 mmol/g。在组成为12%CO_(2),其余为氮气的模拟烟道气中,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容量达0.02 mmol/g,200℃吸附60 min,370℃脱附15 min条件下,该吸附剂稳定循环使用5次后,CO_(2)吸附容量仍保持不变。结合N 2物理吸附、热重、FT-IR、XRD、SEM-EDX等表征手段,阐明MgO/POL-PPH_(3)吸附剂上吸附CO_(2)的构效关系。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采用浸渍煅烧法不同煅烧温度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上CO_(2)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不同煅烧时间下获得的3种吸附剂包括MgO/POL-PPH_(3)-300-1吸附剂上CO_(2)吸附行为以化学吸附为主。高比表面积及多级孔道结构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及CO_(2)传输与扩散,进而增大MgO/POL-PPH_(3)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MgO在载体上高度分散也有利于增强与CO_(2)的接触,以加快CO_(2)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MgO吸附剂 CO_(2)捕集 CO_(2)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含杂原子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2
作者 董昌民 朱文庆 +2 位作者 师兰婷 刘逸飞 朱雨菡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去除水中染料和挥发性碘单质,采用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与对苯二酚(hydroquinone),通过在无催化剂作用下的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合成了含杂原子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命名为C_(y)HPOP)。对聚合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 为去除水中染料和挥发性碘单质,采用三聚氯氰(cyanuric chloride)与对苯二酚(hydroquinone),通过在无催化剂作用下的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合成了含杂原子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命名为C_(y)HPOP)。对聚合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测试聚合物的碘蒸气吸附性能,并对吸附前后的聚合物进行热重分析;测试聚合物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热力学拟合以及吸附等温线模拟。研究表明:聚合物被成功合成,且为无定型结构;聚合物骨架在450℃才开始塌陷,失重率约1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C_(y)HPOP在碘蒸气中8 h饱和吸附容量可达166.67%;C_(y)HPOP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8%,最大吸附量为83.5306 mg/g;聚合物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式拟合符合Langmuir模型,其机制属于物理吸附。该聚合物在污染物去除及捕获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多孔有机聚合物 三嗪型:碘蒸汽吸附 亚甲基蓝染料吸附 动力学拟合 热力学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