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表层含水性自修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建民 杨峰 +1 位作者 李能考 何瑞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研究超大综采工作面开采对地表层(0~15 m)含水性影响规律是确定生态修复策略的基础。针对西部风积沙区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采的特点,采用时移高分辨率探地雷达探测方法进行了开采全周期(采前—采中—采过—趋稳后)观测,获得了基于现... 研究超大综采工作面开采对地表层(0~15 m)含水性影响规律是确定生态修复策略的基础。针对西部风积沙区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采的特点,采用时移高分辨率探地雷达探测方法进行了开采全周期(采前—采中—采过—趋稳后)观测,获得了基于现代ARMA谱分析的风积沙区地表层含水率反演方法。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地表层含水性与地下潜水含水层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风积沙区超大综采工作面开采对地表层起到"疏松"作用,对含有粘土隔水层区域的含水性影响不显著,而对不含隔水层区域的含水性影响相对较强;地表层含水性自修复周期小于一个自然年,而大气降水是提升和修复地表层含水性的重要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工作面 开采全周期 探地雷达 含水率反演 自修复
下载PDF
水胁迫下多角度幼龄檀香图像颜色变化分析及含水率反演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珠琳 王雪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39-2646,共8页
干旱与水淹胁迫是植物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单反相机获取幼龄檀香的纵向和冠层叶片图像,使用分割算法提取叶片和颜色特征,然后讨论两种胁迫条件下多角度檀香叶片颜色变化及含水率反演.结果表明... 干旱与水淹胁迫是植物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单反相机获取幼龄檀香的纵向和冠层叶片图像,使用分割算法提取叶片和颜色特征,然后讨论两种胁迫条件下多角度檀香叶片颜色变化及含水率反演.结果表明:干旱组在胁迫前期(前6d)叶片亮度降低,绿色分量增加,之后叶片亮度增加,绿色分量降低;水淹组叶片在整个胁迫周期亮度持续降低,黄色分量增加;对照组则与干旱组的变化趋势类似,但拐点出现的时间较晚.当叶片含水率在50%~70%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彩色图像的红(R)、绿(G)、蓝(B)通道值均会减小;但当叶片含水率小于40%时,会出现R通道值大于G通道值的现象.在使用极限学习机反演含水率时,校正后的颜色分量对拟合优度及预测精度均有所提高.纵向图像更适合用来反演叶片的含水量,决定系数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8352和2.3%;而冠层图像对叶片等效水厚度的表达更准确,上述指标分别为0.7924和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水胁迫 图像 含水率反演
原文传递
墒情监测合理深度暨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3
作者 高建东 许春芳 +1 位作者 杜朝阳 刘恩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2-125,134,共5页
【目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的水分传感器埋设于耕作层,容易被机械破坏,而埋设过深则不利于反应耕层土壤含水率的动态,是墒情监测网点建设中的难题。【方法】通过进行农田0~70cm深度剖面水分的长期监测试验,分析了土壤剖面水分的特征和变... 【目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的水分传感器埋设于耕作层,容易被机械破坏,而埋设过深则不利于反应耕层土壤含水率的动态,是墒情监测网点建设中的难题。【方法】通过进行农田0~70cm深度剖面水分的长期监测试验,分析了土壤剖面水分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率对根系层或耕作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的代表性(数值和变化规律)差异明显,20 cm是关键深度,该深度的含水率与根系层(0~50 cm)平均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高(0.957),且能跟踪耕层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变化。依据单层土壤含水率实时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的反演,能显著提高30cm深度含水率与根系层含水率的相关系数(0.963)。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出降雨情况下的根系层含水率反演算法,30cm以下土壤含水率高、变化波动小,对于捕捉根系层含水率的变化意义不大。【结论】综合考虑传感器埋设应避开耕作机械扰动深度的原则,推荐合理深度为28~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率 墒情监测 含水率反演 变化趋势 合理深度
下载PDF
基于SCS模型的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1 位作者 张成 张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35,共7页
为探索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在干旱区地表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以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温泉流域为例,利用2013年融雪期18场次降雨量、日径流量及卫星同步观测基础数据,基于度日模型、土壤水分吸收平衡原理及地表温度-植被指... 为探索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在干旱区地表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以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温泉流域为例,利用2013年融雪期18场次降雨量、日径流量及卫星同步观测基础数据,基于度日模型、土壤水分吸收平衡原理及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反演土壤水分等方法,探索适用于流域尺度耦合降雨、积雪融水混合补给径流的SCS模型参数改进算法,采用国产"高分一号"16m分辨率遥感影像和landsat8 OLI 30m多光谱遥影像为模型提供面状数据。分别利用参数算法改进后SCS模型与原SCS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前者模拟值较后者更接近实测值,二者模型验证期Nash效率系数分别为0.66和0.38,相对误差系数分别17%,27%;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反演地表参数,结合土壤饱和含水量计算SCS模型参数的方法在面积大且数据缺乏的温泉流域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径流 Landsat8遥感影像 土壤含水率反演 径流模拟
下载PDF
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黑龙江省旱情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3
5
作者 祝鹏 辛景峰 +2 位作者 黄诗峰 马建威 孙亚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共4页
干旱灾害是一种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遥感技术具有观测空间尺度大、实时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大范围、实时、动态的旱情监测。利用MODIS的LST和NDVI遥感数据,依托站点实测土壤... 干旱灾害是一种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遥感技术具有观测空间尺度大、实时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大范围、实时、动态的旱情监测。利用MODIS的LST和NDVI遥感数据,依托站点实测土壤含水率数据,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土壤类型,构建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进行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基于此开展2018年3~7月黑龙江省旱情遥感监测应用研究。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期内黑龙江省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干旱过程,干旱的核心区域为黑龙江省西南部区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表明,考虑土壤类型的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对旱情遥感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LST 温度植被多项式模型 遥感监测 土壤含水率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