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杂质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停输再启动瞬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青 殷布泽 +4 位作者 王鑫 聂超飞 李玉星 李其抚 胡其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研究超临界CO_(2)管道停输后管内温度压力和相态变化规律,以国内某CO_(2)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OLGA软件开展停输再启动瞬态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工况及工质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相态不变且下游用户流量不变的... 为研究超临界CO_(2)管道停输后管内温度压力和相态变化规律,以国内某CO_(2)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OLGA软件开展停输再启动瞬态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工况及工质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相态不变且下游用户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量越大,最大停输时间越短,且管道中前部和管道高点较其他位置先出现相变;在相同工况下,H_(2)和N_(2)等非极性杂质的存在会使CO_(2)的相包线向上移动,最大停输时间减少;而H_(2)S和CO等极性杂质的存在会使CO_(2)的相包线向下移动,最大停输时间增加;停输再启动过程中,如果所含杂质的密度小于纯CO_(2)的密度,则含有该类型杂质的管道恢复稳定运行状态所需时间短于纯CO_(2)工质管道。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单位制定CO_(2)管道设计方案和安全停输预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GA 杂质co_(2) 停输再启动 安全停输时间
下载PDF
多元杂质对CO_(2)相态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小喆 薛倩 +2 位作者 李遵照 王晓霖 王唯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062-1067,共6页
在CCUS技术中,CO_(2)输送作为纽带将整个系统连接起来。CO_(2)输送的几种方式中,管道输送从长期来看是最经济的输送方式。CO_(2)由于特殊的物性特点,使其在管道输送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相变,为管道安全输送带来风险。而捕集到的CO_(2)会掺... 在CCUS技术中,CO_(2)输送作为纽带将整个系统连接起来。CO_(2)输送的几种方式中,管道输送从长期来看是最经济的输送方式。CO_(2)由于特殊的物性特点,使其在管道输送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相变,为管道安全输送带来风险。而捕集到的CO_(2)会掺杂一些气体杂质,这些气体杂质会影响CO_(2)的临界点和气液两相区,从而影响发生相变的温压条件。因此,对常见的气体杂质与CO_(2)的混合气进行相态特性分析,得到气体杂质类型及含量对CO_(2)相态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二元杂质对CO_(2)的综合影响情况,为CO_(2)管道输送条件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相图 杂质co_(2) co_(2)管输
下载PDF
净化厂尾气含杂质CO_(2)物理参数变化规律及状态方程选用
3
作者 王馨怡 闪从新 +3 位作者 戴志向 别沁 郑思佳 邓斌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由于CO_(2)与天然气、石油的物性有差异,CO_(2)管道输送与天然气和石油的输送也有着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净化厂尾气含杂质CO_(2)的物理参数,对CO_(2)的气相管道输送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国内外CO_(2)输送研究案例进行了收集分析,发现对含杂... 由于CO_(2)与天然气、石油的物性有差异,CO_(2)管道输送与天然气和石油的输送也有着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净化厂尾气含杂质CO_(2)的物理参数,对CO_(2)的气相管道输送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国内外CO_(2)输送研究案例进行了收集分析,发现对含杂质CO_(2)气体进行相态与物性测试是研究CO_(2)输送的基础条件。然后,将净化厂捕集经过加氢脱硫处理后的尾气,通过处理前后对比得出净化厂尾气组分特点,通过配制不同CO_(2)含量的流体样品,进行闪蒸测试及PV关系测试,得到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含杂质CO_(2)气体的压缩因子及密度等物性参数,得出相同压力下,CO_(2)含量越高压缩因子越小;相同压力下,除纯CO_(2)外,CO_(2)含量越高,相同压力下密度越高,这跟C2及以上烃组分含量有关;相同温度下,CO_(2)含量越高,相同压力下黏度越高,且黏度增长变缓的压力越小;相同温度下CO_(2)含量越高,相同压力下定压比热越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达到最高定压比热的CO_(2)含量降低。最后,采用BWRS、PR、SRK状态方程分别计算CO_(2)含量为50%和100%的气体压缩因子、密度、黏度和定压比热,并与实验结果对比,推荐PR方程为最适用的状态方程,以此指导CO_(2)气相输送关键节点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co_(2) 物理参数 状态方程 相对误差
下载PDF
海上平台含杂质CO_(2)注气管汇泄放动态仿真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何蕾 张明 +3 位作者 衣华磊 杨天宇 刘人玮 马晨波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随着CO_(2)捕集与利用技术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的应用,高压CO_(2)回注管汇泄放系统的设计研究成为技术难点。对海上平台含杂质CO_(2)注气管汇泄放动态仿真模型及工艺参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Multiflash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热力学模... 随着CO_(2)捕集与利用技术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的应用,高压CO_(2)回注管汇泄放系统的设计研究成为技术难点。对海上平台含杂质CO_(2)注气管汇泄放动态仿真模型及工艺参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Multiflash软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热力学模型计算含杂质CO_(2)相态的稳定性,应用OLGA、Ledaflow及K-spice三款动态仿真软件对CO_(2)泄放过程模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基于比选结果应用K-spice软件分析了影响泄放最低温度、峰值泄放流量、管汇压降速率的多个设计及工艺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含有杂质的CO_(2)泄放过程模拟,具有组分追踪功能的动态仿真软件在低压低温的两相区迭代收敛困难;泄放背压从0.5 MPa增加到2 MPa,泄放最低温度可提高2倍以上;限流孔板从20 mm缩小到10 mm,峰值泄放速率降低60%,温降速率降低2/3。因此,对于含杂质高压CO_(2)泄放推荐使用PR方程及K-spice软件进行动态模拟;通过提高泄放背压和缩小孔板尺寸,能够有效控制泄放最低温度和峰值泄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杂质co_(2) 泄放 状态方程 动态仿真软件
下载PDF
含杂质CO_(2)混合体系的气液相平衡计算模型
5
作者 秦锋 蔡子璇 +4 位作者 明红芳 张帆 何梓睿 朱晨阳 李大树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5期87-96,共10页
对含杂质CO_(2)体系相平衡的准确表征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中的关键。为探讨针对此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最佳热力学模型,基于CO_(2)/N_(2)、CO_(2)/O_(2)与CO_(2)/H_(2)O等3种二元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分别使用状态方程(PR... 对含杂质CO_(2)体系相平衡的准确表征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中的关键。为探讨针对此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最佳热力学模型,基于CO_(2)/N_(2)、CO_(2)/O_(2)与CO_(2)/H_(2)O等3种二元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分别使用状态方程(PR、SRK、BWRS、CPA、GERG-2008)和活度系数模型(NRTL、UNIQUAC)进行了气液闪蒸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含杂质CO_(2)二元混合体系,CPA方程具有最高的计算精度,其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仅为4.75%。随后,采用CPA方程对CO_(2)/N_(2)、CO_(2)/N_(2)/O_(2)和CO_(2)/N_(2)/O_(2)/H_(2)O等混合物的相包络线进行了预测,其对泡点、露点压力的计算与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方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小于3.5%,表明了CPA方程可作为一种简单且准确的含杂质CO_(2)混合体系相平衡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co_(2) 相平衡 活度系数模型 状态方程
下载PDF
含杂质CO_(2)干气密封运行工况点物性参数计算及密封温度场分析
6
作者 陈维 宋鹏云 +1 位作者 许恒杰 孙雪剑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5-278,共1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二氧化碳(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作为减少CO_(2)排放的最有效策略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针对应用于CCUS技术中的离心式压缩机,以螺旋槽干气密封为研究...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二氧化碳(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作为减少CO_(2)排放的最有效策略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针对应用于CCUS技术中的离心式压缩机,以螺旋槽干气密封为研究对象,含杂质CO_(2)为润滑介质,基于EOS–CG(equation of state for combustion gases and combustion gas-like mixtures)模型获得干气密封运行工况范围内含杂质CO_(2)混合物密度、焓值、声速及焦耳–汤姆逊系数等热力学参数;考虑实际气体效应、黏温压效应、阻塞流效应、离心惯性效应及润滑介质与密封端面间的对流换热,采用有限差分法耦合求解雷诺方程、能量方程及密封环热传导方程,获得含杂质CO_(2)干气密封压力场、温度场、开启力、泄漏率等稳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密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焓值、焦耳–汤姆逊系数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压力一定时,密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焓值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压力区域,声速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焦耳–汤姆逊系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密封进口压力为12 MPa、进口温度为380 K、转速为15 000 r/min时,含杂质CO_(2)干气密封出口压力为1.9 MPa,气膜进出口温差约为23 K,密封环端面内外径温差约为10 K;以转速、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为变量时,气膜温度、密封环端面温度随转速、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进口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开启力随转速、进口压力、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泄漏率随转速、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进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 杂质co_(2) 物性参数 干气密封 温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