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22
篇文章
<
1
2
…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创新吟诵法教学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
被引量:
20
1
作者
秦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23期170-171,共2页
自古以来诗与歌就是一家,上至原始歌谣下到唐诗宋词元散曲,不论是哪一种题材的诗都是可以吟诵出来的。吟诵既能将诗歌用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形象,又可以使读者和听众陶醉于其中。如果诗歌离开了歌与唱,离开了吟与诵,不仅会在韵味...
自古以来诗与歌就是一家,上至原始歌谣下到唐诗宋词元散曲,不论是哪一种题材的诗都是可以吟诵出来的。吟诵既能将诗歌用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形象,又可以使读者和听众陶醉于其中。如果诗歌离开了歌与唱,离开了吟与诵,不仅会在韵味上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本来的艺术价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保障小学生能够更易于接受古诗这种与现代语言模式不相同的艺术,吟诵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音乐
平仄
押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
被引量:
16
2
作者
叶嘉莹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2期4-21,共18页
可吟诵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中吟诵诗歌的传统渐趋淡化,几至消亡。所幸,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的有识学人积极致力于这一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发扬,使古典诗歌吟诵研究重新焕发光彩。本文即是根据叶嘉莹先生关于古...
可吟诵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中吟诵诗歌的传统渐趋淡化,几至消亡。所幸,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的有识学人积极致力于这一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发扬,使古典诗歌吟诵研究重新焕发光彩。本文即是根据叶嘉莹先生关于古典诗歌吟诵的讲演而整理成章。在文中,叶先生从汉语言文字的特质、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基础与体式流变等维度入手,深入阐述了吟诵传统与中国"旧诗"美学特质的密切关系,进而指出吟诵是我们得窥中国古代文化之美的重要法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美感特质
体式
格律
诗言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吟诵与教育
被引量:
15
3
作者
徐健顺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41,共3页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自己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育
吟诵
寿镜吾
老师
私塾
原文传递
声韵·意义·吟诵
被引量:
11
4
作者
徐健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百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汉语的诗歌当西方的poetry讲,只从字面解释诗歌的含义。然而,汉语的诗歌原是吟诵出来的,先吟后录,所以我们叫“作诗”不叫“写诗”。吟诵的时候,字音拉得很长,字音本身的声音意义就被放大、加强、夸张,从而...
百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汉语的诗歌当西方的poetry讲,只从字面解释诗歌的含义。然而,汉语的诗歌原是吟诵出来的,先吟后录,所以我们叫“作诗”不叫“写诗”。吟诵的时候,字音拉得很长,字音本身的声音意义就被放大、加强、夸张,从而占据了诗歌意义的很重要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义
吟诵
声韵
汉语
字音
夸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们为什么要吟诵?
被引量:
9
5
作者
徐健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6,共3页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吟诵就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中国传统
诵读方式
教育系统
口传心授
经典文献
诗词文赋
中国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吟诗与歌曲创作
被引量:
6
6
作者
盘石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26,共8页
古诗词吟诵是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是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古代吟诗讲究声韵平仄、四声,须具四美:其一,声韵美。诗词不仅要具有视觉美,更要具有听觉之美,即诗词自身的声律、节奏之美,这是诗词的内在音乐美。其二,音乐美。诗词入乐后吟诵起...
古诗词吟诵是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是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古代吟诗讲究声韵平仄、四声,须具四美:其一,声韵美。诗词不仅要具有视觉美,更要具有听觉之美,即诗词自身的声律、节奏之美,这是诗词的内在音乐美。其二,音乐美。诗词入乐后吟诵起来要节奏鲜明、优美动听、有味儿,充分表达诗词的感情和意境,这是外在的音乐美。其三,语言美。一切粗俗低下的语言不能入诗词,有人将“不须放屁”写进诗词,是不好吟诵的。其四,文字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感
视觉美
歌曲创作
文字
古诗词
吟诵
手法
内在音乐美
歌唱形式
语言美
原文传递
常州吟诵 千秋文脉
被引量:
10
7
作者
屠岸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经秦德祥先生荐介,蒙屠岸先生将此文惠赐本刊,我们甚感荣幸,深表谢忱,特此向读者郑重推荐。
关键词
常州
人民文学出版社
吟诵
文脉
中国作家协会
党委书记
中国诗歌
客座教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8
作者
刘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三者应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吟诵的使用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掌握音长、音高...
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三者应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吟诵的使用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掌握音长、音高、平仄、节奏、古音发声等吟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当今高校吟诵教学中存在教师自身的吟诵知识和艺术修养积累不够、对教学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吟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等误区,教师应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吟诵水平,虚心向音乐学领域的专家请教,重视吟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高校
古代文学
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
被引量:
10
9
作者
赵敏俐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6,共11页
咏歌是诗体形成的最原始要素。咏歌本身构成了音乐的节奏,所以为诗即为歌。最早的诗与歌密不可分,诗就是歌,诗要用咏歌的方式来表达。后来有了语言的发达和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把握,诗才由早期的咏歌转变为吟诵。吟诵是中国诗歌韵律得以实...
咏歌是诗体形成的最原始要素。咏歌本身构成了音乐的节奏,所以为诗即为歌。最早的诗与歌密不可分,诗就是歌,诗要用咏歌的方式来表达。后来有了语言的发达和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把握,诗才由早期的咏歌转变为吟诵。吟诵是中国诗歌韵律得以实现的语音形态,它需要符合人的生理基础和语言的物理基础。汉语诗歌音步与韵律的产生,都与咏歌和吟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体式
中国早期
吟诵
节奏韵律
内容提要
中国诗歌
物理基础
生理基础
原文传递
朗诵、吟诵与古典诗词歌曲——兼与蒋凡先生商榷
被引量:
8
10
作者
秦德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26-30,共5页
吟诵,是一种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的汉文古典文学作品口头表现的艺术方式。吟诵的特性是"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即既近于诵读,又不同于诵读;既近于唱歌,又不同于唱歌,是没有固定乐谱的"自由唱","吟诵"具有...
吟诵,是一种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的汉文古典文学作品口头表现的艺术方式。吟诵的特性是"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即既近于诵读,又不同于诵读;既近于唱歌,又不同于唱歌,是没有固定乐谱的"自由唱","吟诵"具有千年以上的传统。"朗诵"则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语言表演艺术,不采用乐音,不成音调,是不同于"吟诵"的另一个艺术品种。"古典诗词歌曲"则是有定谱的,须按事先写定的乐谱演唱。"朗诵"与"古典诗词歌曲"都采用普通话进行,而"吟诵"则是用各地方言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诵
吟诵
古典诗词歌曲
吟唱三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被引量:
9
11
作者
叶嘉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就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诗歌形象与情意之间的这种关系。中华古典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诗歌的感发生命,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宝贵特质,也是中国诗歌最美妙的地方。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美感特质
兴发感动
赋比兴
吟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与吟诵
被引量:
8
12
作者
张慧宁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7,共2页
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00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在小学教学的...
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00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渎、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语感训练
吟诵
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
引导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文字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被引量:
9
13
作者
吉颖颖
《黄河之声》
2009年第20期106-111,共6页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身。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诗词吟唱,是文学...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身。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诗词"吟诵"与"吟唱"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唐诗
吟诵
吟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吟与唱
被引量:
8
14
作者
王宁
《文史知识》
1998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读者齐娜:诗是怎样吟诵的?我大概知道吟诗不仅出声,而且还有声调的变化,那么这又与唱有何区别呢? 这里,编辑部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教授对齐娜读者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吟与唱是两种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艺术。...
内蒙古呼和浩特读者齐娜:诗是怎样吟诵的?我大概知道吟诗不仅出声,而且还有声调的变化,那么这又与唱有何区别呢? 这里,编辑部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教授对齐娜读者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吟与唱是两种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艺术。现代人多次尝试将它们沟通甚至交融,具体的办法就是将仅存的古诗吟诵记谱,再根据吟谱改编为歌曲配乐演唱。听过这种演唱的人,对这种改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作法同时完成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既保存了在现时代已近绝迹的古诗吟诵,又丰富了现代声乐的题材,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步入现代开辟了新路;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艺术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
声乐
现时代
现代人
古诗词
呼和浩特
内蒙古
中文系
原文传递
吟诵融入古诗词审美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以常州吟诵与常州诗词融合教育为例
15
作者
吕泉
刘洋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中国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是通过抑扬顿挫的音律体现出其审美韵味,从而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意蕴。将吟诵融入古诗词审美教育,正是基于这一审美特征,让学生在“悦目悦耳”“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主体心灵的净化,...
中国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是通过抑扬顿挫的音律体现出其审美韵味,从而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意蕴。将吟诵融入古诗词审美教育,正是基于这一审美特征,让学生在“悦目悦耳”“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主体心灵的净化,审美心理的锻造,探索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诗词审美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古诗词
审美教育
常州
吟诵
常州诗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象、反思与对策——初中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
5
16
作者
徐相斌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生
新课程
课堂观察
现象
吟诵
合作探究
真知
平静
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经典的吟诵到思辨性阅读
被引量:
8
17
作者
詹丹
《语文学习》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毋庸讳言,传统经典并非完美无缺,每一部作品或多或少蕴含着不合时宜的糟粕,杂糅在人文思想和情感的健康养料中。经典作品本身具有的或多或少的瑕疵,使得我们不能仅仅像古代读书人常常做的那样,把吟诵或者吟唱作为主要方式来接受经...
毋庸讳言,传统经典并非完美无缺,每一部作品或多或少蕴含着不合时宜的糟粕,杂糅在人文思想和情感的健康养料中。经典作品本身具有的或多或少的瑕疵,使得我们不能仅仅像古代读书人常常做的那样,把吟诵或者吟唱作为主要方式来接受经典、阅读经典。通过吟诵或吟唱来阅读经典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借助声音效果的营造,把自己与现实暂时隔离开来,充分投身在经典所构建的世界里,如果说这样做能够对当下急功近利的现实、浮躁的世界起一定的隔离效果的话,与此相伴随的缺陷也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经典
吟诵
思辨性
经典作品
传统经典
不合时宜
人文思想
声音效果
原文传递
大学语文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被引量:
7
18
作者
吴燕娜
《石油教育》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大学语文教学要明确其教育功能,并通过突破各种框框,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的空间领略美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吟诵;要借助现代科技,给大学语文教学一个新的面孔;以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育
创造性思维
吟诵
原文传递
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
7
19
作者
叶嘉莹
《群言》
2013年第9期36-37,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非常宝贵的精华。以我个人来说,小时候,我是在一个传统的旧式家庭,家里没有让我去上一般的小学,而是在家里自己读书。我是从“四书”学起,背诵的第一本书是《论语》。1945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非常宝贵的精华。以我个人来说,小时候,我是在一个传统的旧式家庭,家里没有让我去上一般的小学,而是在家里自己读书。我是从“四书”学起,背诵的第一本书是《论语》。1945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辅仁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从初中到大学,再到幼稚园,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人类大脑左半边主管直觉、感觉,右半边主管思考、思辨。结合儿童时期的学习规律,我认为,虽然人们通常觉得知识和技能是需要理性辨别的,属于右脑的工作,但是小时候对于知识的背诵显然不是尽然如此的。比如我在启蒙时就背诵(《论语》,但那时候才四五岁的我哪里懂得((论语》里的大道理?中国传统教育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背诵
吟诵
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教育
大学毕业
原文传递
浅谈吟诵对实现小学古诗教学目标的作用
被引量:
7
20
作者
李旭明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4期165-166,共2页
吟诵是学习古诗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对于实现小学古诗教学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吟诵,能直接感受到古诗的优美、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古诗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其情感的领悟、帮助小学生提...
吟诵是学习古诗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对于实现小学古诗教学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吟诵,能直接感受到古诗的优美、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古诗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其情感的领悟、帮助小学生提高记忆古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古诗教学
目标
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吟诵法教学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
被引量:
20
1
作者
秦燕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23期170-171,共2页
文摘
自古以来诗与歌就是一家,上至原始歌谣下到唐诗宋词元散曲,不论是哪一种题材的诗都是可以吟诵出来的。吟诵既能将诗歌用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形象,又可以使读者和听众陶醉于其中。如果诗歌离开了歌与唱,离开了吟与诵,不仅会在韵味上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本来的艺术价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保障小学生能够更易于接受古诗这种与现代语言模式不相同的艺术,吟诵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对策。
关键词
吟诵
音乐
平仄
押韵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
被引量:
16
2
作者
叶嘉莹
机构
加拿大皇家学会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2期4-21,共18页
文摘
可吟诵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中吟诵诗歌的传统渐趋淡化,几至消亡。所幸,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的有识学人积极致力于这一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发扬,使古典诗歌吟诵研究重新焕发光彩。本文即是根据叶嘉莹先生关于古典诗歌吟诵的讲演而整理成章。在文中,叶先生从汉语言文字的特质、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基础与体式流变等维度入手,深入阐述了吟诵传统与中国"旧诗"美学特质的密切关系,进而指出吟诵是我们得窥中国古代文化之美的重要法门之一。
关键词
吟诵
美感特质
体式
格律
诗言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吟诵与教育
被引量:
15
3
作者
徐健顺
机构
北京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41,共3页
文摘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自己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育
吟诵
寿镜吾
老师
私塾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声韵·意义·吟诵
被引量:
11
4
作者
徐健顺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文摘
百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汉语的诗歌当西方的poetry讲,只从字面解释诗歌的含义。然而,汉语的诗歌原是吟诵出来的,先吟后录,所以我们叫“作诗”不叫“写诗”。吟诵的时候,字音拉得很长,字音本身的声音意义就被放大、加强、夸张,从而占据了诗歌意义的很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
诗歌意义
吟诵
声韵
汉语
字音
夸张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们为什么要吟诵?
被引量:
9
5
作者
徐健顺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6,共3页
文摘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诵读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吟诵就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
关键词
吟诵
中国传统
诵读方式
教育系统
口传心授
经典文献
诗词文赋
中国人
分类号
H1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吟诗与歌曲创作
被引量:
6
6
作者
盘石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26,共8页
文摘
古诗词吟诵是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是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古代吟诗讲究声韵平仄、四声,须具四美:其一,声韵美。诗词不仅要具有视觉美,更要具有听觉之美,即诗词自身的声律、节奏之美,这是诗词的内在音乐美。其二,音乐美。诗词入乐后吟诵起来要节奏鲜明、优美动听、有味儿,充分表达诗词的感情和意境,这是外在的音乐美。其三,语言美。一切粗俗低下的语言不能入诗词,有人将“不须放屁”写进诗词,是不好吟诵的。其四,文字美。
关键词
节奏感
视觉美
歌曲创作
文字
古诗词
吟诵
手法
内在音乐美
歌唱形式
语言美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常州吟诵 千秋文脉
被引量:
10
7
作者
屠岸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
中国诗歌学会
北京大学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经秦德祥先生荐介,蒙屠岸先生将此文惠赐本刊,我们甚感荣幸,深表谢忱,特此向读者郑重推荐。
关键词
常州
人民文学出版社
吟诵
文脉
中国作家协会
党委书记
中国诗歌
客座教授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2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8
作者
刘亮
机构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文摘
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三者应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吟诵的使用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掌握音长、音高、平仄、节奏、古音发声等吟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当今高校吟诵教学中存在教师自身的吟诵知识和艺术修养积累不够、对教学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吟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等误区,教师应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吟诵水平,虚心向音乐学领域的专家请教,重视吟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吟诵
高校
古代文学
教学
分类号
I206.2-4 [文学—中国文学]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
被引量:
10
9
作者
赵敏俐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6,共11页
文摘
咏歌是诗体形成的最原始要素。咏歌本身构成了音乐的节奏,所以为诗即为歌。最早的诗与歌密不可分,诗就是歌,诗要用咏歌的方式来表达。后来有了语言的发达和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把握,诗才由早期的咏歌转变为吟诵。吟诵是中国诗歌韵律得以实现的语音形态,它需要符合人的生理基础和语言的物理基础。汉语诗歌音步与韵律的产生,都与咏歌和吟诵有关。
关键词
诗歌体式
中国早期
吟诵
节奏韵律
内容提要
中国诗歌
物理基础
生理基础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朗诵、吟诵与古典诗词歌曲——兼与蒋凡先生商榷
被引量:
8
10
作者
秦德祥
机构
江苏常州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26-30,共5页
文摘
吟诵,是一种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的汉文古典文学作品口头表现的艺术方式。吟诵的特性是"介于诵读与唱歌之间",即既近于诵读,又不同于诵读;既近于唱歌,又不同于唱歌,是没有固定乐谱的"自由唱","吟诵"具有千年以上的传统。"朗诵"则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语言表演艺术,不采用乐音,不成音调,是不同于"吟诵"的另一个艺术品种。"古典诗词歌曲"则是有定谱的,须按事先写定的乐谱演唱。"朗诵"与"古典诗词歌曲"都采用普通话进行,而"吟诵"则是用各地方言进行。
关键词
朗诵
吟诵
古典诗词歌曲
吟唱三法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被引量:
9
11
作者
叶嘉莹
机构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10zd8&107)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吟诵传统”(10YJCZH221)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吟诵传统与当代语文教育”(NKZXYY1112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就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诗歌形象与情意之间的这种关系。中华古典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诗歌的感发生命,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宝贵特质,也是中国诗歌最美妙的地方。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美感特质
兴发感动
赋比兴
吟诵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pecial aesthetic perception
giving out the effect of affection
Fu, Bi and Xing
reciting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与吟诵
被引量:
8
12
作者
张慧宁
机构
广州市第四中学
出处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7,共2页
文摘
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00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渎、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语感训练
吟诵
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
引导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文字语言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被引量:
9
13
作者
吉颖颖
出处
《黄河之声》
2009年第20期106-111,共6页
文摘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身。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诗词"吟诵"与"吟唱"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唐诗
吟诵
吟唱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1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吟与唱
被引量:
8
14
作者
王宁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史知识》
1998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文摘
内蒙古呼和浩特读者齐娜:诗是怎样吟诵的?我大概知道吟诗不仅出声,而且还有声调的变化,那么这又与唱有何区别呢? 这里,编辑部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教授对齐娜读者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吟与唱是两种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艺术。现代人多次尝试将它们沟通甚至交融,具体的办法就是将仅存的古诗吟诵记谱,再根据吟谱改编为歌曲配乐演唱。听过这种演唱的人,对这种改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作法同时完成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既保存了在现时代已近绝迹的古诗吟诵,又丰富了现代声乐的题材,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步入现代开辟了新路;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关键词
吟诵
艺术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
声乐
现时代
现代人
古诗词
呼和浩特
内蒙古
中文系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吟诵融入古诗词审美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以常州吟诵与常州诗词融合教育为例
15
作者
吕泉
刘洋
机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
常州剑湖实验学校
出处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基金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诗教文化语境下职业院校古诗词审美教育研究》(XHZDB2023004)
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ZYB204)
2023年度常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诗教美育理念的“常州吟诵”与“常州诗词”融合教育研究》(202300647)。
文摘
中国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是通过抑扬顿挫的音律体现出其审美韵味,从而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意蕴。将吟诵融入古诗词审美教育,正是基于这一审美特征,让学生在“悦目悦耳”“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中,实现主体心灵的净化,审美心理的锻造,探索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诗词审美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吟诵
古诗词
审美教育
常州
吟诵
常州诗词
Keywords
recitation
ancient poetry
aesthetic education
Changzhou Poetry
Changzhou Recitation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象、反思与对策——初中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
5
16
作者
徐相斌
机构
江苏海安县角斜镇初级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生
新课程
课堂观察
现象
吟诵
合作探究
真知
平静
反思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经典的吟诵到思辨性阅读
被引量:
8
17
作者
詹丹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文学习》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文摘
毋庸讳言,传统经典并非完美无缺,每一部作品或多或少蕴含着不合时宜的糟粕,杂糅在人文思想和情感的健康养料中。经典作品本身具有的或多或少的瑕疵,使得我们不能仅仅像古代读书人常常做的那样,把吟诵或者吟唱作为主要方式来接受经典、阅读经典。通过吟诵或吟唱来阅读经典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借助声音效果的营造,把自己与现实暂时隔离开来,充分投身在经典所构建的世界里,如果说这样做能够对当下急功近利的现实、浮躁的世界起一定的隔离效果的话,与此相伴随的缺陷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
阅读经典
吟诵
思辨性
经典作品
传统经典
不合时宜
人文思想
声音效果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学语文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被引量:
7
18
作者
吴燕娜
机构
石油大学
出处
《石油教育》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大学语文教学要明确其教育功能,并通过突破各种框框,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的空间领略美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吟诵;要借助现代科技,给大学语文教学一个新的面孔;以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育
创造性思维
吟诵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
7
19
作者
叶嘉莹
出处
《群言》
2013年第9期36-37,共2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非常宝贵的精华。以我个人来说,小时候,我是在一个传统的旧式家庭,家里没有让我去上一般的小学,而是在家里自己读书。我是从“四书”学起,背诵的第一本书是《论语》。1945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辅仁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从初中到大学,再到幼稚园,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人类大脑左半边主管直觉、感觉,右半边主管思考、思辨。结合儿童时期的学习规律,我认为,虽然人们通常觉得知识和技能是需要理性辨别的,属于右脑的工作,但是小时候对于知识的背诵显然不是尽然如此的。比如我在启蒙时就背诵(《论语》,但那时候才四五岁的我哪里懂得((论语》里的大道理?中国传统教育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此,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背诵
吟诵
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教育
大学毕业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吟诵对实现小学古诗教学目标的作用
被引量:
7
20
作者
李旭明
机构
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出处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4期165-166,共2页
基金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华古典诗词吟诵的推广研究”(课题编号:2013B456)成果
文摘
吟诵是学习古诗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对于实现小学古诗教学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吟诵,能直接感受到古诗的优美、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古诗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其情感的领悟、帮助小学生提高记忆古诗的质量.
关键词
吟诵
古诗教学
目标
作用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创新吟诵法教学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
秦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
叶嘉莹
《文学与文化》
2012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吟诵与教育
徐健顺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9
15
原文传递
4
声韵·意义·吟诵
徐健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们为什么要吟诵?
徐健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吟诗与歌曲创作
盘石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6
原文传递
7
常州吟诵 千秋文脉
屠岸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刘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咏歌与吟诵: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问题研究
赵敏俐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0
原文传递
10
朗诵、吟诵与古典诗词歌曲——兼与蒋凡先生商榷
秦德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叶嘉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与吟诵
张慧宁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吉颖颖
《黄河之声》
200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吟与唱
王宁
《文史知识》
1998
8
原文传递
15
吟诵融入古诗词审美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以常州吟诵与常州诗词融合教育为例
吕泉
刘洋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现象、反思与对策——初中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
徐相斌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从经典的吟诵到思辨性阅读
詹丹
《语文学习》
2015
8
原文传递
18
大学语文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吴燕娜
《石油教育》
2003
7
原文传递
19
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
叶嘉莹
《群言》
2013
7
原文传递
20
浅谈吟诵对实现小学古诗教学目标的作用
李旭明
《语文学刊》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