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宗桂 陈宏敬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4-59,共6页
《吕氏春秋》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智慧,是先秦政治思想的集成性著作;同时,也是开启西汉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表现为立君道护治道的利欲论、着眼政治操守和智慧的君臣论、接近德主刑辅模式的德刑论。《... 《吕氏春秋》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智慧,是先秦政治思想的集成性著作;同时,也是开启西汉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表现为立君道护治道的利欲论、着眼政治操守和智慧的君臣论、接近德主刑辅模式的德刑论。《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是秦汉之际社会思潮、学术思潮的反映,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政治哲学 君道 治道 君臣论 德刑论
下载PDF
从“师道”与“君道”关系看晚明清初社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三种路向--以王艮、管志道、黄宗羲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海波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0,共9页
师道运动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宋代,士大夫的师道意识高涨,提出与君主共治天下的主张。然而到了明代,由于残酷的政治现实,师道运动一度陷入低潮。直到中晚明,经过王阳明的重新提倡,到王艮提出“出必为帝者师,处必为天下万世师... 师道运动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宋代,士大夫的师道意识高涨,提出与君主共治天下的主张。然而到了明代,由于残酷的政治现实,师道运动一度陷入低潮。直到中晚明,经过王阳明的重新提倡,到王艮提出“出必为帝者师,处必为天下万世师”的口号,师道运动重新达到了顶峰。这一运动一直持续到清初,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都有所体现。余英时曾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的阳明学师道运动主要是一条“下行路线”。本文则注意到,明代晚期曾出现了管志道、杨起元等学者以及张居正等政治家,他们共同反对泰州学派乃至整个宋明理学的师道运动,企图重新恢复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教秩序,揭示了一条“上行路线”;另外,代表了地方士绅、商人、富农等“中产阶级”利益的东林学派和黄宗羲,则试图限制君权并进而与君主分权,这一路线可以视为“中间路线”。从这些方面看,晚明清初的社会改革路向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 君道 社会改革 王艮 管志道 黄宗羲
原文传递
荀子的尚贤使能思想
3
作者 刘冠生 《管子学刊》 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
荀子的尚贤使能思想刘冠生尚贤使能,是中国古代各政治家、思想家所推崇和奉行的一条重要的治国方略。尚贤使能,即尊崇和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荀子作为战国时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推崇和奉行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代表人物,在... 荀子的尚贤使能思想刘冠生尚贤使能,是中国古代各政治家、思想家所推崇和奉行的一条重要的治国方略。尚贤使能,即尊崇和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荀子作为战国时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推崇和奉行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其著述《荀子》一书中,多次阐述尚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贤使能 《荀子》 “礼” 贤能 社会作用 治国方略 等级制度 人之道 士大夫 君道
下载PDF
先秦时期君臣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进锋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9期43-49,共7页
君臣观念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伦理观念之一。它在先秦时期经历了一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商代以前,由于没有形成君、臣的概念,社会上没有出现君臣观念。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君、臣二字已经出现,然而它们之间没有形成上下级的关系,... 君臣观念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伦理观念之一。它在先秦时期经历了一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商代以前,由于没有形成君、臣的概念,社会上没有出现君臣观念。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君、臣二字已经出现,然而它们之间没有形成上下级的关系,所以没有出现君臣观念。但是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王道观念和臣道观念。到了周代,君臣观念正式出现。从追寻中可以看出,影响深远的孔子的君臣观念,实际上是在吸取之前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思想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观念 先秦时期 君道 臣道 王道
下载PDF
帛书《缪和》训释三则
5
作者 孙航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的现象;第二,“夫羸德以与人遇,则失人和矣”之“羸德”,与“弱德”同义,指愚懦不毅之德;第三,从语义表达及其与故事情节的契合程度看,帛书“后说之壶”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这并不足以否定今本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易传》 《缪和》 君道 阴阳
下载PDF
《吕氏春秋》及其君臣治国之道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淑霞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由秦国宰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精心编写的一部政治思想书籍。该书融合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果,对先秦百家思想广采博收。本文分析了《吕氏春秋》的成书背景、编纂宗旨和意图,介绍了《吕氏春秋》的十二纪、八览、六...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由秦国宰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精心编写的一部政治思想书籍。该书融合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果,对先秦百家思想广采博收。本文分析了《吕氏春秋》的成书背景、编纂宗旨和意图,介绍了《吕氏春秋》的十二纪、八览、六论内容,并对《吕氏春秋》的君臣治国之道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政治思想 君道 臣道
下载PDF
荀子《君道》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和而不同”
7
作者 孙钦刚 《秦智》 2023年第4期33-35,共3页
先秦时代是中华传统法治文化的形成时期,荀子面对战国时局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观点,特别是《君道》章,荀子阐明了自己的治国理政之道,其中所体现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 先秦时代是中华传统法治文化的形成时期,荀子面对战国时局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观点,特别是《君道》章,荀子阐明了自己的治国理政之道,其中所体现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君道 现代法治思想 和而不同
下载PDF
诸子无为理论的历史分疏
8
作者 朱蔚彰 李锐 《老子学刊》 2023年第2期83-96,共14页
“无为”是春秋至西汉前期诸子广泛使用的概念。老子确立其源始内涵,又替相关实践设置了“非刻意”与“无事”两项规定。然无为在最初便包含悖论,此后无为理论有三次大的转变:1.部分庄子后学强化了无为的工具价值,将其“辅自然”意义淡... “无为”是春秋至西汉前期诸子广泛使用的概念。老子确立其源始内涵,又替相关实践设置了“非刻意”与“无事”两项规定。然无为在最初便包含悖论,此后无为理论有三次大的转变:1.部分庄子后学强化了无为的工具价值,将其“辅自然”意义淡化;2.《管子》“舍己而以物为法”说确立了无为对为的从属性,促使无为理论的重心从“如何不为”转向“如何为”;3.《韩非子》的无为限于君道一隅,且彻底沦为手段。随后,《吕氏春秋》至《淮南子》继续对无为理论进行致用化改造,使无为的悖论性进一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悖论 老子 诸子 君道
原文传递
论荀子思想中的君、臣、民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铉根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
荀子主性恶,法后王,隆礼义,思想颇具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主张礼治,其重要的内涵是重视君主。然荀子的尊君和法家的尊君不可视为同构,因为他根本没有离开儒家的基本立场,而是从儒家的重礼出发去尊君的。他的"君道"论,"君... 荀子主性恶,法后王,隆礼义,思想颇具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主张礼治,其重要的内涵是重视君主。然荀子的尊君和法家的尊君不可视为同构,因为他根本没有离开儒家的基本立场,而是从儒家的重礼出发去尊君的。他的"君道"论,"君臣关系"论,"臣道"论足以显示它与法家的说法是迥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子思想 儒家礼义 君道 君臣关系 臣道 君民关系
下载PDF
刘向儒学天命论思想的系统结构
10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刘向是西汉后期思想界的标志性人物。他是一位以治《谷梁春秋》著称的今文经学大师,曾著《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论》;也是一位古代文化整理大师,曾编著《新序》《说苑》《列女传》。《新序》《说苑》《列女传》及《洪范五行传论》都... 刘向是西汉后期思想界的标志性人物。他是一位以治《谷梁春秋》著称的今文经学大师,曾著《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论》;也是一位古代文化整理大师,曾编著《新序》《说苑》《列女传》。《新序》《说苑》《列女传》及《洪范五行传论》都编著于成帝时期,前三书今存单行本,《洪范五行传论》主要保留在《汉书·五行志》中。《新序》《说苑》以搜罗、编选古代经传子史中的故事片断、人物对话为主,有少量作者评论。作者按今文经学天人感应、以天统人的思路,将儒家的仁义道德天命化、神学化,阐述了尚仁贵德、慎用刑兵、无为容下、尊贤使能的“君道”,并从个人修养方面论述了“圣王之道”“君子之道”和“妇道女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天命 君道 仁政 无为 君子之道 妇道女德
下载PDF
论荀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周堂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64-68,共5页
荀学继承孔学而有新的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成为由先秦儒学转变为两汉儒学的纽带和桥梁,对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学的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说,... 荀学继承孔学而有新的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成为由先秦儒学转变为两汉儒学的纽带和桥梁,对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学的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说,荀学与孔学、孟学、董学无疑具有同等的地位。然而荀学却长期遭受冷遇,其著作自从西汉末年刘向校订之后,几百年间湮灭无闻,一直到唐代才有杨倞为之作注,又经几百年后,清人始重治其书。与《论语》、《孟子》的注家蜂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学 历史命运 王霸 五霸 统治阶级 人性恶 君道 “礼” 平政爱民 孝子
下载PDF
荀子的“从道不从君”析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东方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5,共9页
"从道不从君"是荀子《臣道》篇所阐述的人臣事君时所应遵循的主张。此一主张有其特定的隶属于君臣相处之道的脉络:一方面着眼于为人臣说法而言,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故为人臣者当以道自守,以道正君;另一方面目的在造... "从道不从君"是荀子《臣道》篇所阐述的人臣事君时所应遵循的主张。此一主张有其特定的隶属于君臣相处之道的脉络:一方面着眼于为人臣说法而言,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故为人臣者当以道自守,以道正君;另一方面目的在造就"明主"、"明君",防止"暗主"、"暗君"。应当说,"从道不从君"原本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命题,历代儒者恪守"道高于君"、"德尊于势"的主张,并借此对君主提出道义规约,支撑起特有的政治批评平台,为儒者对现实政治的道德批判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使得传统儒学在"美德政治"和"贤能政治"之外有"批评政治"的另一面,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然因荀子所言"道"本质上是"治道"即"君道",因而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当与"君"相结合,便很难真正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换言之,在荀子思想系统中,"道"就其自身而言并不能充当一种客观独立的制约君权的力量,故就其本质而言,这一主张依然只能表现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从道不从君 治道 君道
原文传递
《说苑》的比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岩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64-172,共9页
西汉文学家刘向所撰《说苑》一书,以政论散文的形式,择取了先秦至汉代的史料,并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是一部立社稷、明君臣之要则的政治教科书。正如《说苑·序》中所说:“向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 西汉文学家刘向所撰《说苑》一书,以政论散文的形式,择取了先秦至汉代的史料,并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是一部立社稷、明君臣之要则的政治教科书。正如《说苑·序》中所说:“向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书奏之,欲以为法戒。”但本书却力避空洞的说教,而追求浅易晓畅,生动通俗,体现出我国诸子著作的文风。作者从历史文献中选取舒缓而寓意深长的叙述,来表达匡救时弊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词 《说苑》 动词组 政理 同名 君道 蒺藜 “似” 师旷 桃李
下载PDF
《春秋繁露》与儒学君道观的形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学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2-88,共7页
《春秋繁露》在肯定君权至上的前提下,从君权来源的角度,强调君权的最高本源是天,从而得出了君主行为必须效法天道的结论。如若君主逆天行事,天就会以灾异的形式进行谴告,直至变更君位和君统。并视“易姓而王”为政治常态,否定了... 《春秋繁露》在肯定君权至上的前提下,从君权来源的角度,强调君权的最高本源是天,从而得出了君主行为必须效法天道的结论。如若君主逆天行事,天就会以灾异的形式进行谴告,直至变更君位和君统。并视“易姓而王”为政治常态,否定了君权的万世一系。由此初步完成了儒学君道观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繁露》 君权天授 董仲舒 君权至上 传统政治文化 儒学 君道 天道 理论体系 灾异谴告
下载PDF
荀子尚贤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进 《东岳论丛》 1988年第4期47-50,共4页
战国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其极大的历史的优越性逐步取代了旧的生产关系,显示出勃勃生机,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展现了一个新社会的崭新面貌.与此相适应,在用人这个问题上,"尚贤"、"任能"成了儒、墨、道、法... 战国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其极大的历史的优越性逐步取代了旧的生产关系,显示出勃勃生机,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展现了一个新社会的崭新面貌.与此相适应,在用人这个问题上,"尚贤"、"任能"成了儒、墨、道、法各家所共同讨论的课题.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生当诸子之后,对如何选贤任能等提出了总结性的意见.他的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是积极的、可取的,而且在今天对我们也有启迪.一、尚贤则治君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好呢?在荀子看来,国家之广大,事务之繁多,非一人之力所能尽理,非充分利用官僚队伍不可.他说:"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管"身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尚贤思想 生产关系 士大夫 君道 相适应 国家治理 基本原则 战国时期 事务
下载PDF
黄老道家的正名和无为而治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徽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44-54,共11页
先秦时期,无为之治至少为儒、道、法诸家所推崇,治主正名更是百家之通论。不过,对于无为的内涵与表现,儒、道、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至于正名的伦理政治意蕴及其功用,诸家虽皆有精辟之论,而尤以黄老道家之说为详备。在黄老道家... 先秦时期,无为之治至少为儒、道、法诸家所推崇,治主正名更是百家之通论。不过,对于无为的内涵与表现,儒、道、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至于正名的伦理政治意蕴及其功用,诸家虽皆有精辟之论,而尤以黄老道家之说为详备。在黄老道家那里,正名是无为之治的主要表现方式。其正名之说立足现实,以功利为导向,既对形名关系和正名的功用进行了深入的辨析,也揭示了正名与“法治”的一体相关性。同时,借助正名之说,黄老道家也张君权、尚权谋,引发了道家无为内涵的重要转变。在关于君道的阐释中,黄老道家还揭示了无为概念的虚静、不为与因应的内涵。三者中,虚静为本,不为和因应为用。唯有人君持守君道,体现无为之治的“名正法备”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正名 无为 君道
下载PDF
王何以尊:共同体构建中的君道与政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鹏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9,共7页
古代君主制蕴含复杂的政治原理,也就是君道问题。其中,作为名号的君主、皇帝与天子,是渊源各异而最终汇合为一的君道观念丛。通过溯源,我们可以发现三种名号各自的思想史内涵,进而指向君道义理背后的政治共同体构造议题。从早期中国以... 古代君主制蕴含复杂的政治原理,也就是君道问题。其中,作为名号的君主、皇帝与天子,是渊源各异而最终汇合为一的君道观念丛。通过溯源,我们可以发现三种名号各自的思想史内涵,进而指向君道义理背后的政治共同体构造议题。从早期中国以德礼为典范的君之合群,中经秦汉之际帝道思潮之一统六合,再到近世基于天下形而上学之天子观念的突破,现代中国的共同体地基展现出其历史性的构成与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道 政治共同体 君主 皇帝 天子
下载PDF
论帛书《要》篇“《损》《益》说”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彬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易》 孔子 弟子 吉凶 君道 礼乐 得一
下载PDF
高道宽及西北全真道的早期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学立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6,共5页
据笔者寡识,现存3种高道宽碑传,即《甘水仙源录》之《洞观普济圆明真人高君道行碑》、《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之《圆明真人》和《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之《圆明真人传》。据之,考述高道宽行事。
关键词 早期发展 全真道 西北 真人 全真教 终南山 君道
原文传递
论《春秋谷梁传》的亲亲之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浦伟忠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3期56-58,共3页
亲亲之道在儒家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儒家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此展开的。“在宗法等级社会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他在血缘上与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的关系的远近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就是血缘关系”(匡亚明:《孔子评传》第199页,齐... 亲亲之道在儒家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儒家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此展开的。“在宗法等级社会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他在血缘上与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的关系的远近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就是血缘关系”(匡亚明:《孔子评传》第199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日益稳固,亲亲和尊尊在儒家伦理中的地位,必然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春秋谷梁传》(下简称《谷梁》)中有所反映。《谷梁》是鼓吹君主“在民上”、“大上”的主导地位的。君既处于“大上”的地位,君道自然高于亲亲之道,这在《谷梁传》中是时可发见的。《谷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 谷梁传 儒家伦理 等级社会 社会地位 血缘关系 诸侯 儒家典籍 君道 孔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