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论晚清宗藩体制之争议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尤淑君
-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9,共12页
-
文摘
通过分析《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作者认为清政府允许朝鲜开国,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朝鲜与西方诸国通商事务,拟定该章程,而朝鲜却想趁机变通旧制,谋求与西方诸国同样的平等地位。由于礼部暗中阻碍等原因,李鸿章的构想未能全部实现,只能单方面加重中国驻朝鲜商务委员监督朝鲜君臣的权力,但却让朝鲜更想脱离宗藩体制,寻求自主之路。《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的签订,并未真正强化中朝宗藩关系,反而种下了中朝两国冲突的隐患。
-
关键词
《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
宗藩体制
君臣名分
体制争议
-
Keywords
Treaty for Water-route and Land-route Commerc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1882
the System of Vassal State
the Vassal State
Controversy of the Vassal-state System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从赵太妃之薨论清政府对朝鲜的名分控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尤淑君
-
机构
浙江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9,共11页
-
文摘
1890年6月4日,朝鲜赵太妃薨逝。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赐奠弔丧,但因朝鲜屡思自主,企图改变事大礼仪,遂引发"郊迎礼"的礼仪之争。从中朝两国处理赵太妃丧礼的案例,可见朝鲜国王追求自主的企图,欲改动事大礼仪,模糊化宗藩体制的等差位阶,因而请求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并免除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的"郊迎礼",保护朝鲜的体面。但清政府却欲藉"郊迎礼"的举行,向各国驻朝公使彰明中朝两国的君臣名分,所以坚持按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中朝两国礼仪之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清政府略胜一筹,成功让各国驻朝公使了解"名分"控制朝鲜君臣的有效性,却让朝鲜君臣更加强了反华意识,埋下日后中朝宗藩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
关键词
君臣名分
自主
袁世凯
赐奠
郊迎礼
-
分类号
D822.33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52
[政治法律—外交学]
K31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