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心训练与离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思红 刘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1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系统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向心组、离心组和对照组,3组各24只,其中向心组在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向心训练,离心组在-1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离心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训...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系统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向心组、离心组和对照组,3组各24只,其中向心组在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向心训练,离心组在-1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离心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训练8周后对大鼠右侧腓肠肌进行肌电图测试,采集H反射的主要指标。结果:离心组的Mmax波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向心组;离心组的Hmax波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之间的Hmax/Mmax值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心组Mmax波和Hmax波出现的时间要显著迟于向心组。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H反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离心训练后大鼠神经肌肉适应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训练 离心训练 H反射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腓肠肌乙酰胆碱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思红 王艳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离心训练和向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乙酰胆碱(ACh)、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离心训练组、向心训练组和对照组。离心训练组采用-14°... 目的:观察离心训练和向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乙酰胆碱(ACh)、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离心训练组、向心训练组和对照组。离心训练组采用-14°的下坡跑训练,每天进行1次速度为17~21 m/min、总时间25~40 min的训练;向心训练组采用4°上坡跑训练,每天进行1次速度为19~23 m/min、总时间为25~40 min的训练。两组大鼠均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正常饮食。在训练组最后一次运动结束24小时,麻醉3组大鼠并取材,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左侧下肢腓肠肌ACh、nAChR含量。结果:离心训练组和向心训练组AC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离心组nACh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离心训练和向心训练对大鼠神经肌肉适应性产生不同影响,离心训练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训练 向心训练 ACH NACHR 大鼠
下载PDF
等速向心/离心训练对膝关节峰力矩和屈/伸肌峰力矩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柳华 杨翼 黄晓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2-1410,共9页
目的分别进行4周膝关节的等速向心(c)/离心(e)训练后,比较屈膝肌(H)和伸膝肌(Q)在训练前后向心/离心收缩峰力矩(Hc、He、Qc、Qe)及其比值的变化及性别差异,为膝关节肌肉康复训练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5-6月本... 目的分别进行4周膝关节的等速向心(c)/离心(e)训练后,比较屈膝肌(H)和伸膝肌(Q)在训练前后向心/离心收缩峰力矩(Hc、He、Qc、Qe)及其比值的变化及性别差异,为膝关节肌肉康复训练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5-6月本校无任何训练基础的28名大学生分为向心组(n=14)和离心组(n=14),分别在BIODEX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4上进行每周3次、共4周的右膝等速向心/离心训练。测量向心30°/s、60°/s、90°/s和离心60°/s、90°/s、120°/s训练前后峰力矩。结果向心组训练后60°/s、90°/s的Hc、He增加(P〈0.05),30°/s、60°/s、90°/s的Qc增加(P〈0.01)。离心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向心组He/Qc在90°/s、Hc/Qc在30°/s均下降(P〈0.05);离心组He/Qc和Hc/Qc变化不明显(P〉0.05)。向心组Qc/Qe在60o/s和90o/s,Hc/He在90o/s均提高(P〈0.05);离心组变化不明显(P〉0.05)。女性Hc、He、Qc、Qe、He/Qc与男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速向心和离心训练4周对伸屈膝肌向心和离心收缩力效应不同;单纯的等速向心训练使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Hc/He和Qc/Qe可作为评定肌肉平衡的指标;训练需考虑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向心训练 等速离心训练 峰力矩 屈伸肌峰力矩比 膝关节
下载PDF
等动测力及康复训练系统在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俞晓春 《安徽体育科技》 2006年第3期43-45,64,共4页
研究利用等动测力及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的女运动员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经过约8周的训练,患膝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均有显著提高,但伸肌峰值力矩提高较屈肌快。此次研究表明等速向心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的肌肉功能恢复有... 研究利用等动测力及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的女运动员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经过约8周的训练,患膝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均有显著提高,但伸肌峰值力矩提高较屈肌快。此次研究表明等速向心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的肌肉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等速向心训练 肌力
原文传递
关节内损伤后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训练 被引量:1
5
作者 白玉龙 李云霞 +2 位作者 吴毅 胡永善 范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20例膝关节内损伤后患者的股四头肌绳肌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结果表明:经过约5周的训练,患膝屈伸肌群的峰力矩、总作功量、平均功率和力矩加速能量均显著提高,但伸肌群较屈肌群进步慢... 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20例膝关节内损伤后患者的股四头肌绳肌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结果表明:经过约5周的训练,患膝屈伸肌群的峰力矩、总作功量、平均功率和力矩加速能量均显著提高,但伸肌群较屈肌群进步慢,且出现屈伸肌群肌力失衡。等速向心训练对伤后肌肉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伸肌群进步缓慢可能与损伤的内在性质有关,加强股四头肌训练对维持屈伸肌力平衡和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等速向心训练 肌力
下载PDF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2
6
作者 杨俊兴 袁颖嘉 +4 位作者 李田珂 张华 曾屹峰 李雪 樊粤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膝),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患腿肌群等速运动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接受等速肌力测试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康复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8周的系统康复治疗,等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平均功率(AP)和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进步明显(P<0.01)。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部肌群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磊 潘海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目的分析热敏灸联合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近2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85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3例,给予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92例联合热敏灸方案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热敏灸联合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近2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85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3例,给予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92例联合热敏灸方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优(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 <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并调节其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不同负荷与收缩形式对肌肉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成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下离心与向心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变化特点。方法:招募男性大学生60人,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人。其中3组做单纯向心抗阻力训练,另外3组做单纯离心抗阻力训练,每种类型的抗阻力训练负荷均分别为65%1RM、80%1RM、95%1RM。...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下离心与向心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变化特点。方法:招募男性大学生60人,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人。其中3组做单纯向心抗阻力训练,另外3组做单纯离心抗阻力训练,每种类型的抗阻力训练负荷均分别为65%1RM、80%1RM、95%1RM。训练选用右侧肢体的肱二头肌,向心训练每次训练至力竭,各负荷离心训练次数与相同负荷向心训练次数相同,每周3次,每次3组,训练6周。训练前对受试者进行完成最大自主收缩(MVC)和其相应类别与负荷抗阻力训练动作的表面肌电信号测试采集,训练结束后再进行同样动作与负荷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表面肌电信号采集采用型号为ME6000-16的表面肌电仪进行,采样频率设定为2000 Hz。结果:向心抗阻力训练各负荷平均肌电值(AEMG)显著高于相应负荷离心抗阻力训练(P<0.05)。与训练前相比,向心抗阻力训练80%1RM负荷、95%1RM负荷训练后AEMG显著增加(P<0.05),而离心训练只有95%1RM负荷组训练后AEMG出现明显增加(P<0.05)。向心抗阻力训练各负荷中位频率(MF)显著高于离心抗阻力训练(P<0.05,P<0.01)。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向心各负荷训练MF值增高(P<0.05,P<0.01),离心训练MF值降低(P<0.05,P<0.01)。结论:向心抗阻力训练比离心抗阻力训练更能增强运动单位放电的一致性与协同性适应。两种训练模式使肌肉放电频率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向心抗阻力训练导致肌肉MF值升高,而离心抗阻力训练则使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向心抗阻力训练 离心抗阻力训练 神经适应
下载PDF
等速向心肌力康复训练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栾敏 戴会 +1 位作者 丰丽娟 马静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等速向心肌力康复训练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等速向心肌力康复训练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等速向心肌力康复训练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比2组疼痛及肿胀程度、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患肢肿胀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旋转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向心肌力康复训练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近期患肢疼痛及肿胀水平,改善远期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等速向心肌力康复训练 多元化护理 腕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俊敏 李敬道 岳松博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72例在新郑天佑中医院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按照1∶1配对原则... 目的研究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72例在新郑天佑中医院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按照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针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疼痛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周,两组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周,两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周,两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针刺联合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针刺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术
下载PDF
不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金琳 王张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不同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离心组、向心组,其中向心组20例患者实施等速向心肌...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不同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离心组、向心组,其中向心组20例患者实施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组20例患者开展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对比分析两组FMA评分、BBS评分、MAS评分、PT水平、步态情况、关节障碍情况、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膝痛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60°/s膝关节屈肌和伸肌PT值、FMA、BBS、MAS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离心组患者治疗后60°/s屈肌和伸肌PT值均高于向心组(P<0.05);治疗后离心组FMA、BBS评分均高于向心组,MAS评分低于向心组(P<0.05);离心组患者干预后步频、步速、患侧步长、下肢改良CTSIB动静态平衡评分均高于向心组(P<0.05);离心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各项评分及患者治疗3周后、6周后VAS膝痛评分均低于向心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相比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屈伸肌群运动功能,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平衡情况,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 下肢功能
下载PDF
BIODEX等速持续被动模式下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盛盛 王张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足内翻实施BIODEX等速持续被动模式下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入治疗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基础组和探析组,每组各20例。基础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探析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足内翻实施BIODEX等速持续被动模式下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入治疗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基础组和探析组,每组各20例。基础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探析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开展BIODEX等速持续被动模式下向心离心肌力训练。对比分析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背屈肌群力、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踝关节跖屈肌张力、平衡能力、步态情况及关节功能障碍状况。结果:探析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基础组(P<0.05);探析组治疗后踝关节跖屈肌张力、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均低于基础组,踝背屈肌群力高于基础组(P<0.05);探析组治疗后睁眼静态及动态评分、闭眼静态及闭眼动态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探析组治疗后步速、步频及患侧步长均高于基础组(P<0.05);探析组治疗后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BIODEX等速持续被动模式下向心离心肌力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踝背肌群力,改善患者踝关节内翻情况,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足内翻 BIODEX等速持续被动模式 向心离心肌力训练
下载PDF
不同负荷与收缩形式对肌肉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的影响
13
作者 兰洋 田京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第1期65-66,共2页
(1)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不同负荷和收缩方式对肌肉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的影响;(2)方法:选择60名男大学生,分成6组,每组10个人随机分组,1-3组做向心抗阻力训练,4-6组做离心抗阻力训练,每种类型的抗阻力训练负荷分别为65%1RM、80%1RM、95%1R... (1)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不同负荷和收缩方式对肌肉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的影响;(2)方法:选择60名男大学生,分成6组,每组10个人随机分组,1-3组做向心抗阻力训练,4-6组做离心抗阻力训练,每种类型的抗阻力训练负荷分别为65%1RM、80%1RM、95%1RM。我们选择左侧上臂的肱二头肌,向心训练时每次到没有力气了为止,离心训练和向心训练的次数相同,每周三次,每次三组,训练六周即可,训练之前对测试者做最大自主收缩和对应类别和负荷阻力训练动作的表面肌电信号的测试,采集相关数据,训练完成之后,进行相同动作与负荷的表面肌电的信号采集,用ME6000-16型号的肌电仪采集肌电信号,频率设为2000Hz;(3)结果:经实验结果证明两组患者的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肌电值方面,同训练前相比,向心抗阻力组在80%1RM负荷、95%1RM这些训练后肌电值显著增加,而在离心训练组只有在95%1RM负荷组训练后肌电值出现了增加,而且向心抗阻力训练各组负荷的中位频率比离心抗阻力训练组明显要高,同训练之前比较,实验后向心抗阻力组中位频率值增高,离心训练中位频率值降低;(4)结论:在增强运动单位放电的一致性和系统性上向心抗阻力训练比离心抗阻力训练更有效,两种训练方式都能使肌肉放电频率产生变化但适应性不同,向心抗阻力训练使肌肉的中位频率值上升,而离心抗阻力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中位频率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抗阻力训练 离心抗阻力训练 中位频率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