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段华佗夹脊穴针刺深度的CT影像定位探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玉明 李勃 +3 位作者 关钊玉 蔡志梅 李青梅 卢玉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在华佗夹脊穴(腰段)采用新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对华佗夹脊穴(腰段)的进针深度、角度、相关组织层面及植入的羊肠线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针与人体矢状面呈20~30°角进针并出现明显的&#... 目的:探讨在华佗夹脊穴(腰段)采用新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对华佗夹脊穴(腰段)的进针深度、角度、相关组织层面及植入的羊肠线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针与人体矢状面呈20~30°角进针并出现明显的'落空感'时,看到针尖可到达华佗夹脊穴(腰段)深部的硬膜外后间隙,此为最佳进针深度,并可在此间隙植入羊肠线或药物.结论:将针灸针或羊肠线作用于华佗夹脊穴(腰段)深部的硬膜外后间隙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宜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夹脊穴 腰段 影像定位 针刺深度 CT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针深度 羊肠线 安全深度 针刺方法 相关组织 适宜部位 间隙 硬膜外 矢状面 针灸针 治疗 植入 深部
下载PDF
枕下区结构与硬脊膜联系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隋鸿锦 于胜波 +4 位作者 苑晓鹰 高海斌 徐强 李云飞 迟彦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9-490,共2页
枕下区的肌肉主要参与控制寰枕和寰枢关节,从而保持头部直立和运动。近30年来的研究发现,枕下区的肌肉可能穿过椎后间隙而直接与硬脊膜相连,从而形成肌硬膜桥。1995年,Hack[1]首次提出了肌硬膜桥的概念。此结构广义上是指头后小直肌和... 枕下区的肌肉主要参与控制寰枕和寰枢关节,从而保持头部直立和运动。近30年来的研究发现,枕下区的肌肉可能穿过椎后间隙而直接与硬脊膜相连,从而形成肌硬膜桥。1995年,Hack[1]首次提出了肌硬膜桥的概念。此结构广义上是指头后小直肌和硬脊膜的连接组织,狭义上即是头后小直肌发出的肌腱连续到硬脊膜而形成的一个致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 结构 解剖学 寰枢关节 肌肉 间隙 硬膜 直肌
下载PDF
第二乳磨牙早失应用缺隙保持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韩峰 《中原医刊》 2005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13例患儿第二乳磨牙早失后缺隙的变化。方法 测量13例5.3~9.5岁的儿童缺失第 二乳磨牙后配戴缺隙保持器前后间隙的变化。结果 缺隙保持器配戴一年后,缺隙保持不变或增宽0.1~0.5mm; 未戴缺隙保持器者,缺隙缩窄0.8~1.2mm... 目的 观察13例患儿第二乳磨牙早失后缺隙的变化。方法 测量13例5.3~9.5岁的儿童缺失第 二乳磨牙后配戴缺隙保持器前后间隙的变化。结果 缺隙保持器配戴一年后,缺隙保持不变或增宽0.1~0.5mm; 未戴缺隙保持器者,缺隙缩窄0.8~1.2mm。结论 第二乳磨牙早失者,应及时戴缺隙保持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乳磨牙 早失 缺隙保持器 乳磨牙早失 临床观察 保持器配戴 间隙
下载PDF
肌后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切口疝20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志涛 闫慧明 +2 位作者 申素纲 贾彬 苏继荣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68-69,共2页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1%[1]。随着腹部手术的复杂化及高龄人群患者的增多,切口疝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肌后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周围U型悬吊固定补片,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切口疝 间隙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腹部手术 治疗 常见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丝圈式保持器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霞 滕琦 +1 位作者 杨玉娥 徐文娣 《青岛医药卫生》 2005年第5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保持器 丝圈式 间隙保持 乳磨牙缺失 位置异常 咬合紊乱 牙移位 间隙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替代同种异体巩膜在眼窝填充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涛 闵燕 +2 位作者 李冬梅 赵颖 何玉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①了解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植入兔眼窝后的组织相容性。②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包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植入的结果,包裹材料及HA的血管化进程。方法随机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为两组,于球后间隙内分别植入以同种异体巩膜... 目的①了解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植入兔眼窝后的组织相容性。②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包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植入的结果,包裹材料及HA的血管化进程。方法随机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为两组,于球后间隙内分别植入以同种异体巩膜、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作为包裹材料的HA,观察大体情况并分别于植入后1、4、8、12周取出,光镜及电镜检查组织学改变。结果大体显示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组植入后无一例出现排斥,但其血管化速度较同种异体巩膜组缓慢。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作为包裹材料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并能逐渐引导被包裹材料的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脱细胞真皮 同种异体巩膜 实验研究 眼窝 组织相容性 包裹材料 填充 新西兰大白兔 羟基磷灰石 组织学改变 血管化 电镜检查 植入 间隙 12周 HA 大体
原文传递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腹内疝(附14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庆和 徐淑贞 《青岛医药卫生》 1996年第7期15-16,共2页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胃部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若手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腹内疝。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2~65岁间。胃溃疡并穿孔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胃部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若手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腹内疝。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2~65岁间。胃溃疡并穿孔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7例,胃癌2例。术后发生腹内疝的时间为5天~6个月。一周内发生9例,15天、2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发生各1例。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胃大部切除术 间隙 吻合口 屈氏韧带 胃组织 横结肠系膜 急性病程 空肠系膜 胃部疾病
下载PDF
前牙开(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锥形束CT评价
8
作者 赖展文 胡子洋 +2 位作者 潘笑 郝燕清 林梓桐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7期468-473,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髁突骨质情况将髁突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髁突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髁突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间隙 间隙 间隙 髁突形态 前牙开(牙合) 正常覆(牙合) 正畸治疗
下载PDF
肛门穿通伤致耻骨后间隙脓肿(含气型)1例
9
作者 张义 汪校 +3 位作者 伍桂友 连少雄 吕腾 刘丙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77-78,共2页
肛门穿通伤引发耻骨后间隙感染临床少见,而形成含气型脓肿则罕见。
关键词 穿通伤 耻骨 脓肿 肛门 间隙 间隙感染
原文传递
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后疝病例分析
10
作者 陈方兰 程克源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S1期44-45,共2页
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后疝病例分析文成县医院外科(325300)陈方兰文成县珊溪中心医院(325304)程克源(进修)胃切除术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肿瘤主要方式。由于效果满意,国内各级医院普遍应用... 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后疝病例分析文成县医院外科(325300)陈方兰文成县珊溪中心医院(325304)程克源(进修)胃切除术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肿瘤主要方式。由于效果满意,国内各级医院普遍应用,特别是基层医院。近年来,术后内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分析 胃切除术 吻合口 间隙 内疝 中毒性休克 文成县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手术治疗 肠梗阻
下载PDF
右侧肾后间隙团块影——请分析病变性质
11
作者 刘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319,492,共2页
患者女,49岁。因“右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体检:双侧腰部疼痛,右髂区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轻叩痛;双肾区未见肿胀及畸形,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性杂音。 CT平扫示:右侧肾后间隙见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可见多发囊状坏死区及多发... 患者女,49岁。因“右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体检:双侧腰部疼痛,右髂区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轻叩痛;双肾区未见肿胀及畸形,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性杂音。 CT平扫示:右侧肾后间隙见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可见多发囊状坏死区及多发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图1);病灶同腰大肌及腰方肌分界不清;右肾实质明显受压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肾区 病变性质 块影 右侧 右腰部疼痛 CT平扫 腰大肌
原文传递
固体硅胶隆鼻术的解剖学基础
12
作者 王向义 裘名宜 《宜春医专学报》 1996年第Z1期57-58,共2页
固体硅胶隆鼻术是美容整形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之一.目前普遍认为,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假体植入层次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假体植入层次的解剖学观察和应用研究的探讨.1 鼻背部的解剖层次结构关于正常人体鼻背部解剖层... 固体硅胶隆鼻术是美容整形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之一.目前普遍认为,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假体植入层次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假体植入层次的解剖学观察和应用研究的探讨.1 鼻背部的解剖层次结构关于正常人体鼻背部解剖层次结构,教科书中分为皮肤、浅筋膜、鼻肌、鼻骨骨膜及鼻骨.1989年李健宁等首先提出了鼻背筋膜的概念,此层筋膜位于鼻肌的深层.鼻背部的解剖层次结构为皮肤、浅筋膜、鼻肌、鼻背筋膜、鼻骨骨膜及鼻骨.鼻部皮肤在鼻骨下缘以上部分较薄,皮下浅筋膜为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少,与其下面的组织连接疏松有移动性.浅筋膜中的弹性纤维及肌纤维与皮肤真皮层相连.将鼻部皮肤翻起,可见枕额肌的额腹呈片状经鼻背向下延伸,而皱眉肌从内附两侧斜向内下,逐渐变簿和下方的鼻肌相连.鼻肌从鼻骨开始至鼻骨下缘逐渐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鼻术 鼻背筋膜 固体硅胶 解剖学基础 层次结构 鼻骨 假体 骨膜下 外科整形 间隙
下载PDF
右咽侧后间隙巨大神经鞘瘤1例
13
作者 刘平 蒋光万 杨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82-282,I0001,共2页
关键词 鼻咽侧壁 巨大神经鞘瘤 间隙 无痛性肿物 声音嘶哑 咽喉疼痛 表面光滑 口咽部
下载PDF
腹腔和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杨志刚 闵鹏秋 +2 位作者 何之彦 周翔平 缪竞陶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明确腹腔、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3例淋巴结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以及2例淋巴结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采用CT增强扫描,观察其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解剖分布。结果:淋巴结结核表现为... 目的:明确腹腔、腹膜后间隙结核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3例淋巴结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以及2例淋巴结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采用CT增强扫描,观察其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解剖分布。结果:淋巴结结核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可融合成多房样肿块,主要分布于系膜、网膜及L2平面以上的腹膜后间隙;而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为腹水密度较高,网膜、系膜上斑片和结节影,网膜增厚,卷缩成不规则肿块,受累的系膜、网膜与肠曲粘连、固定。结论:淋巴结结核病理改变决定其CT增强扫描特征以及优势解剖分布;CT扫描可揭示结核性腹膜炎解剖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腹腔 腹膜间隙 CT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7
15
作者 邵鹏飞 殷长军 +12 位作者 孟小鑫 吕强 李杰 居小兵 宋宁宏 秦超 徐东亮 张炜(小) 王增军 华立新 顾民 张炜(大) 徐正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52(26~73)岁.肿瘤位于左肾51例,右肾62例.肿瘤直径平均3.7(1.2~6.3)cm.临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52(26~73)岁.肿瘤位于左肾51例,右肾62例.肿瘤直径平均3.7(1.2~6.3)cm.临床分期T1a 98例,T1b15例.腔镜下阻断肾动脉,以冷刀切开肾实质完整切除肿瘤.行肾楔形切除84例,肾极切除22例,半肾切除7例.腔镜下重建肾盂肾盏,2-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关闭肾实质.开放肾动脉后取出标本.术后卧床10~14 d. 结果 1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腹腔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5(60~12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19~43)min,术中平均出血150(50~350)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8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7例、肾血管周细胞瘤6例、嗜酸细胞瘤4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出现尿漏,发生肉眼血尿2例,其中行肾切除术1例、血尿自行消失1例.随访3~41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有可能替代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间隙 肾部分切除术 热缺血
原文传递
对比88例鼻咽癌的MRI与CT及研究茎突后间隙受累的组成 被引量:35
16
作者 魏宝清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 :对比MRI与CT在正确揭示鼻咽癌 (NPC)向周围结构的扩展方面孰优 ?并探明茎突后间隙受累的成因。材料与方法 :给病理证实未经治疗的连续的 88例NPC病人同时作优质的MRI和轴位及冠状位CT ,对比两者显示的鼻咽周围各种结构的肿瘤受侵... 目的 :对比MRI与CT在正确揭示鼻咽癌 (NPC)向周围结构的扩展方面孰优 ?并探明茎突后间隙受累的成因。材料与方法 :给病理证实未经治疗的连续的 88例NPC病人同时作优质的MRI和轴位及冠状位CT ,对比两者显示的鼻咽周围各种结构的肿瘤受侵率有何差异。结果 :MRI见颅底骨受累率、椎前肌受累率和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73 .9% ,3 2 .9%和 5 9.8% ,而CT的相应值仅 2 8.4% ,6.8%和 1 2 .5 % ,各相应值之间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别。在 1 2 .5 %的NPC病人的矢状位RMI上见斜坡后有辫子样的硬脑膜的肿瘤浸润增厚 ,而在CT上则不能见到。MRI能根据T2 WI上的不同信号强度判别是NPC侵入副鼻窦 ,还是窦内炎症 ,而CT则不能区别之。在CT上难以确定茎突后间隙受累的组成是什么 ,而在MRI上依靠各种结构的固有位置及固有的不同信号得以确定 5 6个受累的茎突后间隙中 ,由咽后淋巴结转移 ,NPC原发灶向后方扩展 ,椎前肌受累和颈动脉鞘淋巴结转移构成者分别占71 .4% ,62 .5 % ,42 .9%和 1 9.5 % ,且约 60 %由其中的两个以上成份构成。结论 :为了使NPC病人的病期的确定更为准确和使其放疗靶区的认定更为正确 ,应考虑以优质的MRI取代CT作为NPC病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MRI CT 茎突间隙
原文传递
腹膜后间隙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邱剑光 陈锡慧 +4 位作者 袁晓旭 司徒杰 高新 吴涛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 目的:观察研究肾周腹膜后间隙的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方法:综合采用微创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和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包括断层标本1例;新鲜冰冻尸体手术解剖3例(左侧模拟腹腔镜左肾游离手术,右侧模拟开放肾游离手术);CT/MRI肾、肾上腺平扫+三维重建25例;腹腔镜手术55例。结果:肾前筋膜分3层,包括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和肾筋膜前叶。肾后筋膜分两层,包括侧锥筋膜和肾筋膜后叶。肾前、后筋膜光滑延续,形成肾筋膜间隙,其内容纳肾周脂肪、肾和肾盂输尿管鞘。肾盂输尿管鞘内容纳肾盂输尿管和肾盂输尿管周围脂肪。侧锥筋膜与腹横筋膜形成肾旁间隙,其内填充肾旁脂肪。肾前融合筋膜、腰肌筋膜和侧锥筋膜包绕形成肾周间隙,该间隙包括肾筋膜间隙及其上、下方的肾上腺间隙和生殖血管间隙。结肠系膜的脏腹膜和结肠融合筋膜形成结肠间隙。胰十二指肠前、后融合筋膜形成胰十二指肠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间隙为原生腹膜后间隙,胰十二指肠间隙和结肠间隙为次生腹膜后间隙。结论:肾前、后筋膜均为多层膜结构。腹膜后间隙借各层筋膜形成层叠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隙 肾周间隙 腹腔镜 肾筋膜 侧锥筋膜 临床解剖学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与其临床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严志汉 闵鹏秋 +5 位作者 宋彬 刘再毅 张谨 伍兵 刘荣波 王金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S)的受累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明确P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记录CTSI评分、PPS受累的分级评分、AP严重程度及评分。结果PPSCT表现形态及... 目的探讨肾旁后间隙(PPS)的受累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明确PPS受累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螺旋CT表现,记录CTSI评分、PPS受累的分级评分、AP严重程度及评分。结果PPSCT表现形态及纵向范围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评分、CTSI均呈正相关(r≥0.54,P<0.05),PPS的CT形态分级评分与纵向范围分级评分呈强正相关(r=92,P<0.05)。若以PPS受累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数,则其敏感度为60.3%(38/63),特异度为87.5%(21/24),阳性预测值为92.7%(38/41),阴性预测值为45.7%(21/46),准确度为67.8%(59/87)。结论肾旁后间隙受累能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其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特异度高、敏感度低,可作为1种初步排除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旁间隙 严重指数 相关性研究 急性胰腺炎(AP)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轻症胰腺炎 临床 螺旋CT表现 严重程度评分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PPS 回顾分析 表现形态 正相关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34
19
作者 周利群 宋刚 +11 位作者 姚鲲 何志嵩 李宁忱 宋毅 王刚 席志军 吴士良 张晓春 金杰 郝金瑞 潘柏年 郭应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患者资料.男232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7.2±14.2)岁.肾癌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28例,肾盂...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患者资料.男232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7.2±14.2)岁.肾癌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28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分别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96例及49例,肾脏良性疾病致肾功能丧失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2例.根治性切除在Gerota筋膜外进行,切除界限背侧为Gerota筋膜与侧椎筋膜问、腹侧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间的潜在间隙;良性肾切除则直接切开Gerota筋膜,于Gerota筋膜与肾周脂肪囊问的疏松纤维组织间进行游离.在肾脏外周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间进行分离、切割,完整切除肾脏、肾周脂肪囊. 结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单纯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2±48)min,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平均手术时间(245±62)min.失血量中位值100(10~2500)ml,术后引流量中位值150(0~1152)ml.输血15例(3.70%),输血量中位值400(400~1650)ml.中转开放4例(0.99%),黏连严重2例,肾蒂暴露困难及出血各1例.平均拔管时间(3.9±1.8)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7±1.2)d,术后平均住院日(8.6±3.8)d. 结论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利用后腹腔镜下的放大优势,在肾脏周围的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进行游离,解剖层次清楚,符合外科原则,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是后腹腔镜下肾切除的首选术式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切除术 解剖学 腹腔镜 腹膜间隙
原文传递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小荣 钱民 +1 位作者 欧陕兴 刘海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胃肠道外间质瘤CT的表现。结果:9例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中,良性1例,恶性8例。位于小网膜2例、小肠系膜4例、结肠系膜2例和腹膜后左肾上腺区...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胃肠道外间质瘤CT的表现。结果:9例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中,良性1例,恶性8例。位于小网膜2例、小肠系膜4例、结肠系膜2例和腹膜后左肾上腺区1例。肿瘤最大直径5.0~14cm,平均9.6cm。肿瘤呈类圆形者7例,不规则形2例。平扫密度均匀2例,囊变及坏死7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1例,完全增强2例,不规则增强3例。边缘及中心可见肿瘤血管者2例,远处转移4例。术后随访6例肠系膜者中5例复发。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来源相似,故有着相似的影像表现,但因发生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胃肠外间质瘤有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肠系膜 网膜 腹膜间隙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