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耀兵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用于寰枢椎脱位(AAD)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LCS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AAD合并LCS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用于寰枢椎脱位(AAD)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LCS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AAD合并LCS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寰齿前间隙(ADI)和下颈椎椎管矢状径(LCSD)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均获得寰枢椎骨性融合、下颈椎椎管椎板稳定的效果,未发生“再关门”和寰枢椎再脱位现象。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ADI和LCSD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JOA评分、VAS评分、ADI和LCSD均有所改善。结论在AAD合并LCSS治疗中应用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融合术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 寰枢椎脱位 下颈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总体健康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江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总体健康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收纳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脊柱损伤患者共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 目的:研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总体健康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收纳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脊柱损伤患者共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影像学指标以及生活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命质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提升,Cobb角明显下降,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活动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质量和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良好,患者的生活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命质量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融合术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脊柱骨折 日常活动能力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腰椎手术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江 贾育松 +3 位作者 米博文 孙旗 李晋玉 郑晨颖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共128例,其中治疗组64例:于术切皮前静脉输注500 mg TXA,术中使用TXA浸湿的方...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共128例,其中治疗组64例:于术切皮前静脉输注500 mg TXA,术中使用TXA浸湿的方纱局部浸润压迫止血;对照组64例:TXA换成生理盐水,操作同治疗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6 h自体血回输量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次日晨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3日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静脉联合局部运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未增加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静脉 局部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兴 阿尔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4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选择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实验组选用后... 目的研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选择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实验组选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通过脊髓神经功能及手术成功率判定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实验组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0.0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2月、3月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建议临床广泛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融合术 前路手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治疗与保守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生森 袁海峰 +3 位作者 杨春瑞 马小民 丁惠强 王自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住院治疗96例患者,其中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45例(A组)和保守治疗51例(B组),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住院治疗96例患者,其中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45例(A组)和保守治疗51例(B组),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试验(RBP)及影像学来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A组腰背部疼痛缓解程度明显好于B组(P<0.05),且在之后的3、6及12个月A组疼痛缓解程度更加明显(P均<0.01)。A组从治疗后3个月ODI明显好于B组(P<0.05)。A组的治愈为优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两组治愈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无双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E级)。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ESR、CRP及RBP结果均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服药时间短于B组(P均<0.05)。A组出现3例(6.7%)并发症,B组出现8例(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联合药物治疗比保守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总体治疗效果优异,是一种见效快、治愈率高、缩短疗程明显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黄东永 黄远源 +2 位作者 陈敏 黄仕光 王友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为评价标准,评价PLIF在DLS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升高,VAS评分、ODI指数降低,经检验,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5、3、3,治疗优良率为88.00%。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发生ASD的患者有7例,术后ASD发病率为14.00%,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ASD发病率较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严重腰骶段结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4 位作者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向阳 倪文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治疗的严重腰骶段结核 18例。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4 2岁。病变部位 L5~S1 2例 ,L4 ~ S1 6例 ,伴有一侧或... 目的 探讨严重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治疗的严重腰骶段结核 18例。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4 2岁。病变部位 L5~S1 2例 ,L4 ~ S1 6例 ,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 2周以上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2 6 0 min,平均失血量 12 0 0 m L。创口全部愈合。随访 16例 ,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 ,植骨块无滑脱 ,骨性融合时间 6个月 ,无内固定松动 ,无腰痛及功能受限 ,无病灶复发。 1例因术中植骨块嵌入骶管压迫神经致足下垂 ,随访时未见恢复。结论 严重腰骶段结核应手术治疗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疗效确切 ,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腰骶段结核 治疗 方法 适应证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及对QOL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271-27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及对QOL(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来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及对QOL(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来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运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治疗情况及对QOL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来进行治疗,能提高QOL评分和临床效果,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和住院时间,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QOL 临床效果 前路手固定融合术 情况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锐 许财元 +1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结果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结论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鸿博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I评价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0%)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髓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平选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髓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余立钦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椎体恢复情况、脊柱功能、疼痛评分、创伤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皮质醇(Co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中疗效更佳,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降低应激反应,加快脊柱功能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柱功能 后并发症 疼痛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帅 吴林波 +2 位作者 崔宏刚 杨森 张秋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缩小Cobb角,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伤椎前缘高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Cobb角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战 《包头医学》 2021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在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内固定融合术的脊柱骨折患者8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在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内固定融合术的脊柱骨折患者8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脊髓神经功能及Cobb角。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Cobb角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创伤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Cobb角,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髓神经功能 COBB角
下载PDF
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采荣 许遵营 苏瑞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7期39-42,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不同手术路径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及椎体影像学参数的影响差异,给临床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入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不同手术路径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及椎体影像学参数的影响差异,给临床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入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应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作A组和B组,A组(n=30)的手术入路途径为前路,B组(n=30)的手术入路途径为后路,在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统计并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48 h伤椎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1个月切口愈合程度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椎体影像学指标。结果:B组术后3个月椎体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短于A组,术后48 h损伤椎体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切口愈合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伤椎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比均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结论:两种手术不同入路进行比较,后路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切口小且伤椎术后疼痛程度较轻,脊柱功能恢复情况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前路手固定融合术 后路固定融合术 脊柱功能
下载PDF
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家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9期48-48,51,共2页
目的:探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采取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DLSS行PLIF的临床资料,在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SD)进行分组,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目的:探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采取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DLSS行PLIF的临床资料,在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SD)进行分组,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JOA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提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SD发生同术前是否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结论:应用PLIF治疗DLSS的疗效满意,但术前患者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会增加术后ASD的发生率,为此需谨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对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运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昂 张陆 刘军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0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70例,其中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余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70例,其中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余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收集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根据Frankel分级判断两组患者的好转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年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均持续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好转情况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停留在D级,但是观察组停留在D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未出现E级患者,观察组E级患者占治疗患者的8.57%,而对照组B级、C级人数均高于实验组,且有A级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要远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椎固定融合术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Frankel分级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平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8-10,共3页
分析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上数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会回顾性分析... 分析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上数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会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下腰痛评分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由功能障碍指数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由疼痛评分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施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较好的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对其疼痛进行缓解,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治疗方法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功能障碍 疼痛评分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应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19
作者 夏辉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8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疗效指标、Henderson疗效标准及...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8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疗效指标、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临近节段退变(ASD)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患经过治疗后的JOA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高,但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则显著下降,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Henderson优良率为89.74%(70/78),随访期间ASD发病人数为11例,发病率为14.10%,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DLSS患者应用PLIF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神经经功能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腰椎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仕永 姚汝斌 +4 位作者 任莉荣 谢葵 黄少晓 龚向东 杨开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2-879,共8页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病例,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肺部疾病,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相关因素,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8.9±7.8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饮酒、糖尿病、尿路感染、输血与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法)显示BMI>25kg/m^2(P=0.031),既往饮酒(P=0.049),糖尿病(P=0.006),尿路感染(P<0.001),术后引流少(P=0.040),术后输血(P=0.001)是发生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高BMI是深部切口感染的四个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2、5.53、3.10、2.78)。结论: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BMI>25kg/m^2以及术后引流少、输血多是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 深部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