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约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6期160-161,共2页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34例,经伤椎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34例,经伤椎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跨伤椎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经伤椎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跨伤椎组的总有效率82.35%,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伤椎的椎体压缩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管侵占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跨伤椎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住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更好,其能够较好的重建椎体的高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有效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 后路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玉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7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螺丝松动、感染、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 后路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3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突入椎管但无神经症状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3
作者 马延辉 董喆 王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121-122,共2页
目的以3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突入椎管但无神经症状患者为例,分析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 年9 月我院收治的32 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突入椎管但无神经症状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目的以32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突入椎管但无神经症状患者为例,分析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 年9 月我院收治的32 例胸腰段爆裂骨折突入椎管但无神经症状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患者双侧臀部痛觉过敏明显减轻,对症治疗后可以正常排尿.结论病例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段爆裂骨折突入椎管但无神经症状行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爆裂骨折 无神经症状 后路复位固定术 效果
下载PDF
论胸腰椎骨折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何祖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257-258,共2页
分析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临床应用效果,并统计治疗有效率、观察骨折康复指标。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照分析法,数据资料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与研究标准相符合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 分析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临床应用效果,并统计治疗有效率、观察骨折康复指标。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照分析法,数据资料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与研究标准相符合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主要采取跨伤椎复位固定术,观察组则采取最新的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脊椎侧弯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经过有效治疗后,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干预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椎侧弯角度(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良好,统计学角度分析具有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后路复位固定方法在治疗胸腰骨折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增加骨折患者治疗有效例数,而且有利于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取经伤椎 椎弓根 植骨置钉 后路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5
作者 刘耿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42例,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椎体解剖结构、伤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矢状面Cobb角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解剖结构及腰椎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伤椎功能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磊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9期2068-2069,共2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比术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可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首次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利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路切开复位固定术 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兴森 叶信珍 +5 位作者 邹明明 李兰 朱海涛 储卫华 冯华 林江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13-215,共3页
目的比较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4例颅颈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经口齿状突磨除术(前路手术组)6例,一次性后路减压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技术(后路手... 目的比较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4例颅颈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经口齿状突磨除术(前路手术组)6例,一次性后路减压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技术(后路手术组)8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JOA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后路手术组(179.60±45.75)min,前路手术组(548.30±121.40)min,经后路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JOA术后评分:后路手术组(16.00±1.07)分,前路手术组(13.33±2.33)分,经后路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手术出血量:后路手术组(153.80±72.30)ml,前路手术组(330.00±200.00)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测结果:前路手术组术后波形完全恢复正常2例(50%),后路手术组术后波形完全恢复正常5例(7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48个月,平均25个月;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减压充分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较经前路更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脱位 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术 经口齿状突磨除
下载PDF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8
作者 贾桂萍 张建华 贾贵军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4年第12期4429-4430,共2页
寰枢椎脱位病人常因延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人可合并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凹陷症及先天性寰枕融合、脊髓空洞症等先天性畸形。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术仍是目前该病的标准外科手术方法。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在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道政 李世芳 +1 位作者 刘丽芳 熊灿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比较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和常规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常规组安置固定棒,常规方法撑开复位;实验组术中伤椎植钉,C臂X线机下行曲度矫正。测... 目的比较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和常规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常规组安置固定棒,常规方法撑开复位;实验组术中伤椎植钉,C臂X线机下行曲度矫正。测量和计算脊柱曲度Cobb角、椎体高度及椎间隙高度,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比较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对脊髓损伤分级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常规组(4.0±2.3)分,实验组(2.5±1.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常规组(32.7±16.5)分,实验组(21.4±18.4)分;Cobb角:常规组(10.2±2.7)°,实验组(7.3±2.1)°;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常规组(88.7±5.6)%,实验组(92.8±3.9)%;椎间隙高度:常规组(10.6±1.9)mm,实验组(9.5±1.4)mm。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常规组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8例;实验组A级1例,B级3例,C级5例,D级7例。实验组曲度不良、背痛、椎间盘退变加速、钉道松动、钉棒系统断裂等并发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结论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行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后,手术疗效较好,明显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脊髓损伤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植钉曲度矫正 后路钉棒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压缩骨折 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10
作者 廖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对比两种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主体,纳入时间始于2019.01,完结于2022.06;将抛硬币正反面法作为分组划分依据,对照组18例、实验19例分别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对比两种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主体,纳入时间始于2019.01,完结于2022.06;将抛硬币正反面法作为分组划分依据,对照组18例、实验19例分别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组间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JOA脊髓功能评分、Cobb角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手术、住院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均具备理想的预后,但前者手术损伤更小,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 后路切开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骨科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
11
作者 刘卫兵 程祖珏 +2 位作者 唐尤佳 吕世刚 梁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6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诊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及对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诊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经枕颈融合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JOA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个时间点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RI扫描椎管矢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各项椎管矢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脱位畸形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患者做好评估工作,熟悉解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选用个性化的治疗技术,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 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术 疗效 椎管矢径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第21期23-23,共1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平舆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A组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平舆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A组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不明显,术后B组的上述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且治疗安全性更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 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新科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21期51-51,共1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笔者医院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B组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笔者医院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B组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B组优,A组疼痛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操作更简单,疼痛感更少,患者的伤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 后路切开复位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