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_(1a)期肾癌10例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海 李杨 +7 位作者 周文奇 许如刚 董孟华 顾生强 梁玉风 牧素玲 张静 魏安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partial nephrectomy ,LESS-PN)治疗早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2月对10例早期肾癌(T1aN0M0)应用自制单孔多通道套管行经脐单孔腹腔镜...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partial nephrectomy ,LESS-PN)治疗早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2月对10例早期肾癌(T1aN0M0)应用自制单孔多通道套管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肿瘤部分切除术,阻断肾动脉并计时,距肿瘤边缘1 cm处切除,缝合肾实质,恢复肾血流。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肾脏热缺血时间平均19.7 min(15~30 min),手术时间平均93.9 min(80~1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6.4 ml(30~180 ml),术中无输血。术后住院平均7.5 d(7~12 d)。术后病理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无尿漏、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10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16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LESS-PN治疗早期肾肿瘤安全可行,但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肾部分切 肾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海涛 孔文 +2 位作者 陈勇辉 张进 黄翼然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3年我科收治的3例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病例资料,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40岁男性,因右侧腰部不适检查发现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3年我科收治的3例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病例资料,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40岁男性,因右侧腰部不适检查发现右肾占位;例2为50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例3为60岁女性,因左输尿管结石检查发现右侧脾肾间隙占位。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病理为“肾血管母细胞瘤”。文献回顾中,国内外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共15例报道,平均年龄49岁,肿瘤平均大小:4.5(1.2~9)cm。12例行肾根治切除,3例行肾部分切除。平均随访时间20.5(2~108)个月,均无转移复发报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18例均有S‐100阳性表达,16例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抑制素α(α‐in‐hibin)阳性,其中14例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78%),7例Ki67(<1%)。结论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肾透明细胞癌及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难鉴别,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殊。近年来行肾部分切除术比例增加,目前无转移复发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血管母细胞瘤 腹腔镜肾部分切 肾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磊 杨均显 +1 位作者 聂欢 高强利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494-2496,共3页
目的评估3D打印模型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前规划和术前沟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6例肾癌(T1a期)患者。术前基于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医学影像重建及引导系统,获得患者个体化的... 目的评估3D打印模型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前规划和术前沟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6例肾癌(T1a期)患者。术前基于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医学影像重建及引导系统,获得患者个体化的三维数字模型,并运用3D打印机打印出模型。对术中测量的和3D打印模型的肾脏长、宽、厚以及肿瘤直径进行比较;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术者对3D打印肾脏模型在术前规划中的意义;术前沟通对照组术者采用CT片与患者家属沟通,实验组术者采用3D打印模型与患者进行沟通,交代病情后回答手术相关问题,对其疾病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估。结果成功打印出6例患者的3D肾肿瘤模型;3D打印模型与术中测量的肾脏长、宽、厚度以及肾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对3D肾肿瘤模型从四个方面评分,其中模型的总体评价(7.8±0.8)分,肾肿瘤位置及毗邻关系(8.0±0.5)分,肾盂与肿瘤的位置关系(8.0±0.5)分,对术前手术规划的帮助程度(8.3±0.8)分;在患者术前沟通方面,3D打印模型与CT片讲解的肾脏生理功能分别为4.0分和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肾脏解剖(6.0分与3.0分)、病变特点(5.5分与3.0分)和手术方案及并发症(7.5与4.0分)方面比较,3D打印模型组明显优于CT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能够准确显示肾肿瘤的解剖特点,有助于术者术前规划和术前患者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腹腔镜肾部分切 3D打印 术前规划 术前沟通
下载PDF
热缺血对肾功能的影响及遥控动脉夹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附光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 郭剑明 +1 位作者 孙立安 王国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6,共4页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LPN)是小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患肾的肾单位是这一术式的目标。手术过程中如何缩短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保护患肾功能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综合现存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遥控按需肾动脉阻断的观点...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LPN)是小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患肾的肾单位是这一术式的目标。手术过程中如何缩短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保护患肾功能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综合现存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遥控按需肾动脉阻断的观点并介绍与之相应的自主研发的新式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部分切 热缺血时间 遥控动脉夹
下载PDF
改良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中的应用及患者选择
5
作者 黄涛 肖海兵 +4 位作者 胡学春 刘义迅 许言 沈洲 肖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阻断缝合及早期松开阻断(EU)联合单层缝合(SLS)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LPN)中“三连胜”及“五连胜”成功率的差异,评估改良技术的安全性及肾功能保护价值,寻找新技术的适应证。方法纳入80例接受LPN患者,40例采用改良技术,40... 目的比较常规阻断缝合及早期松开阻断(EU)联合单层缝合(SLS)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LPN)中“三连胜”及“五连胜”成功率的差异,评估改良技术的安全性及肾功能保护价值,寻找新技术的适应证。方法纳入80例接受LPN患者,40例采用改良技术,40例采用常规技术。收集患者基线、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缘阳性率、复发转移率及“三连胜”达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五连胜”达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常规组内年龄过大、肿瘤直径过大及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过低是导致“五连胜”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35 mm、年龄>64岁、术前eGFR<73 ml/(min·1.73 m^(2))为导致“五连胜”失败临界值。结论改良技术不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在肿瘤体积较大、肾功能较差及高龄患者中使用该技术有利于患肾功能保护及“五连胜”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部分切 动脉阻断早期松开 单层缝合 并发症 肾功能保护
下载PDF
术前CT密度值评估对经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合并肾周脂肪粘连的预测作用
6
作者 翟铭 韩起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40-46,共7页
目的肾周脂肪粘连(APF)会显著增加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难度,对其进行术前评估对于改善手术质量极为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CT密度值评估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合并APF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了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 目的肾周脂肪粘连(APF)会显著增加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难度,对其进行术前评估对于改善手术质量极为关键。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CT密度值评估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合并APF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了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连续性收治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是否合并APF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粘连组和无粘连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肿瘤特征、术前三项CT肾周脂肪密度值(三个水平面上测得)、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更好地量化CT值对APF的影响,引入CT密度值评分将三个平面CT肾周脂肪密度值合并。结果粘连组和无粘连组相比,年龄、性别和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组患者吸烟、患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高于非粘连组,粘连组的MAP评分和术前CT密度值评分也高于非粘连组(P<0.05)。从手术难度上看,粘连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非粘连组(P<0.05)。为了评估肾周脂肪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相关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出高血压(OR=6.134,P<0.05)、糖尿病(OR=9.803,P<0.05)、MAP评分(OR=8.213,P<0.05)和CT密度值评分(P<0.05)是A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F会显著增加经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而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CT密度值评分能作为术前独立危险因素提示APF风险,从而能在术前有效评估手术难度,有利于术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质量和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周脂肪粘连 早期肾癌 腹腔镜肾部分切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面性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的护理效果观察
7
作者 唐洁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期185-187,共3页
探究全面性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22年01月~2022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肾肿瘤患者50例,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给予对比组... 探究全面性护理干预对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22年01月~2022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肾肿瘤患者50例,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给予对比组患者基础护理干预,给予分析组患者全面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手术及住院情况、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析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术中出血量小于对比组患者(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后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肾肿瘤患者,全面性护理干预能够规避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小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可见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性护理干预 肾肿瘤 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国宁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2234-2236,共3页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是临床中治疗肾脏等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患者的康复效果除与手术有较大的相关性外,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其也有较大的干预,其不仅可对患者的治疗进行配合性处理,也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是临床中治疗肾脏等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患者的康复效果除与手术有较大的相关性外,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其也有较大的干预,其不仅可对患者的治疗进行配合性处理,也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达到全面改善患者状态的目的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 腹腔镜肾部分切手术 护理效果
下载PDF
T1b期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肾根治切除的疗效
9
作者 杨代俊 雷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1期127-129,共3页
目的对比T1b期肾肿瘤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和肾根治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7年8月的5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根治切除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治疗,... 目的对比T1b期肾肿瘤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和肾根治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7年8月的5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根治切除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肌酐(Ser)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1年、2年的Ser水平和BUN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1b期肾肿瘤患者两种治疗效果都较好,但是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治疗对患者远期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b期 肾肿瘤 腹腔镜肾部分切治疗 腹腔镜下肾根治切治疗 治疗效果 短期指标
下载PDF
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的疗效
10
作者 魏亚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3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LPN)治疗早期肾癌(T1N0M0)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4~2019-10我院84例早期肾癌(T_(1)N_(0)M_(0))患者,均行LPN术治疗,其中取经腹入路的42例为经腹组,取经后腹腔入路的42例为后腹腔组。比...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LPN)治疗早期肾癌(T1N0M0)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4~2019-10我院84例早期肾癌(T_(1)N_(0)M_(0))患者,均行LPN术治疗,其中取经腹入路的42例为经腹组,取经后腹腔入路的42例为后腹腔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失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后腹腔组住院时间、进食时间短于经腹组,术后2d VAS评分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经后腹腔入路LPN术可显著减轻T1N0M0肾癌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部分切 肾癌 腹腔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