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施或减施有机物料对长期培肥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艺 戴齐 +1 位作者 廖超林 尹力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一个长达30年且已进行适当变更的定位肥料试验,采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级,测定并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平均质量直径(MWD),探讨了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当其施肥措施改变(化改常、常改高、高改化、常改化)3... 利用一个长达30年且已进行适当变更的定位肥料试验,采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级,测定并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平均质量直径(MWD),探讨了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当其施肥措施改变(化改常、常改高、高改化、常改化)3年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已培肥红壤性水稻土选择合理的后续施肥策略而促进水稻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30年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常量、高量)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38%~19.81%),并提高孔隙度(6.77%~13.13%)与MWD(46.84%~61.58%)。有机肥处理(常量、高量、化改常、常改高)下粗大团聚体(>2 mm)所占比例最高,而化肥处理(高改化、常改化、化肥)下细大团聚体(2~0.25 mm)所占比例最高。在施肥措施改变3年后,如减少有机肥(高改化、常改化)的施入量将导致土壤容重增加(6.47%~14.34%),土壤孔隙度(3.63%~6.79%)或MWD(21.15%~31.43%)降低;而增加有机肥(化改常、常改高)的施入量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3.08%~9.02%)并增加土壤孔隙度(1.73%~6.01%)与MWD(5.45%~44.58%)。由此,为进一步维持或改善土壤结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培肥后应继续或加大田间外源有机物料的投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团聚体 后续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