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新证--基于史源学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93,共16页
两唐书《突厥传》对后突厥末期政局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史源不同。《旧唐书·突厥传》关于后突厥末期史事的叙述最初应是来源于颜真卿所撰《康阿义屈达干神道碑》,这一记录多有不确之处。《新唐书·突... 两唐书《突厥传》对后突厥末期政局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史源不同。《旧唐书·突厥传》关于后突厥末期史事的叙述最初应是来源于颜真卿所撰《康阿义屈达干神道碑》,这一记录多有不确之处。《新唐书·突厥传》的史源则较为复杂,涉及后突厥末期汗位更迭的一段来自《唐历》,史料价值较高,其他部分则多是编者对已有史料的重新删减、编排,需要谨慎使用。后突厥末期诸可汗的活动地域一直在漠北,而非漠南,唐朝北伐突厥的态度远比我们此前认知的要积极,九姓部落和唐朝在消灭后突厥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突厥 史源 漠北 北伐
原文传递
回纥汗国与唐朝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国荣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3年第1期47-52,共6页
8世纪上半叶,回纥部落的杰出领袖骨力裴罗联络葛逻禄、拔悉密等部,消灭后突厥,建立了“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的回纥汗国(亦称鄂尔浑回纥汗国)。回纥汗国从建立到灭亡的一个多世纪中,同唐朝在各方面都有极其广泛... 8世纪上半叶,回纥部落的杰出领袖骨力裴罗联络葛逻禄、拔悉密等部,消灭后突厥,建立了“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的回纥汗国(亦称鄂尔浑回纥汗国)。回纥汗国从建立到灭亡的一个多世纪中,同唐朝在各方面都有极其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维吾尔族历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纥汗国 拔悉密 突厥 阿史那贺鲁 顿莫贺 维吾尔族历史 怀化大将军 薛延陀 卫大将军 德宗
下载PDF
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明德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3-80,共18页
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初探崔明德西北少数民族人口是唐代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学术界迄今没有专文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本文拟就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结构、特点、人口移动的主要走向及特点、降户反叛的... 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初探崔明德西北少数民族人口是唐代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学术界迄今没有专文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本文拟就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结构、特点、人口移动的主要走向及特点、降户反叛的原因以及唐与少数民族争夺人口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 突厥 西突厥 突厥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薛延陀 突厥
原文传递
近年来新出版的三本突厥史专著评述
4
作者 韩香 《西域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97-102,94,共7页
近年来新出版的三本突厥史专著评述韩香突厥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早在19世纪以前就有了;然而突厥史的研究则在19世纪末之后才逐渐受到重视。过去在国外突厥学主要注重对突厥语言、文字的研究,对其历史则由于史料的缺乏,... 近年来新出版的三本突厥史专著评述韩香突厥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早在19世纪以前就有了;然而突厥史的研究则在19世纪末之后才逐渐受到重视。过去在国外突厥学主要注重对突厥语言、文字的研究,对其历史则由于史料的缺乏,往往停留在泛论的阶段上。有关突厥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西突厥 突厥 研究成果 社会性质 突厥汗国 新出版 阿史那氏 突厥 史料
下载PDF
突厥派往唐朝的使者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大龙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51,共9页
突厥与唐朝的关系是唐代前期民族关系的热点,但学术界对突厥与唐朝关系史的研究,多注重双方兵戎相见的一面,对双方的友好往来则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这是为人所忽略的课题之一。为此,笔者曾撰文对唐朝派往突厥使者的活动做了较系统地论述,... 突厥与唐朝的关系是唐代前期民族关系的热点,但学术界对突厥与唐朝关系史的研究,多注重双方兵戎相见的一面,对双方的友好往来则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这是为人所忽略的课题之一。为此,笔者曾撰文对唐朝派往突厥使者的活动做了较系统地论述,但仅涉及到了双方使者往来的一个方面,今依所见史料,试图再就突厥(东突厥、后夹厥)派往唐朝使者的活动做概要论述,以求全面反映双方间的使者往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使者 册府元龟 执失思力 旧唐书 史书记载 突厥 九部乐 阿史那氏 新唐书
原文传递
《古突厥碑铭研究》介评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霞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碑铭 突厥 汉文史料 介评 研究成果 合乎情理 合乎逻辑 碑文 《资治通鉴》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回纥游牧封建汗国的兴衰(744—840)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溯洛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一)鄂尔浑河流域时期回纥游牧封建汗国的建立及其组成 七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末,东、西突厥的政权虽表面上覆亡,但首领分散,势力仍在,特别是东突厥覆亡(630年)后六十年,其后人默啜可汗(695—716年在位)又恢复政权,建牙于鄂尔浑河流域,... (一)鄂尔浑河流域时期回纥游牧封建汗国的建立及其组成 七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末,东、西突厥的政权虽表面上覆亡,但首领分散,势力仍在,特别是东突厥覆亡(630年)后六十年,其后人默啜可汗(695—716年在位)又恢复政权,建牙于鄂尔浑河流域,称为后突厥。回纥人民于是再次遭到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716年(唐开元四年),回纥首领伏帝匐(吐迷度的第四代孙,715—719年在位)得到唐朝的帮助,奋起杀掉后突厥的默啜可汗,这是回纥人民首次反抗后突厥统治者的胜利。然而默啜可汗虽被推翻,但其侄默棘连可汗(又名苾伽可汗,716—734年)继位后,又立即兴复仇之师。于是回纥的一部分人民向南投奔于唐,唐朝把他们安置在靠近山西边境的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北,这是回纥人民第二次受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国 九姓 牧主 突厥 游牧 回鹘 葛逻禄 《新唐书》 浑河流域 摩尼教
原文传递
论回纥在维护祖国统一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永久 《河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12,共11页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古代回纥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的历史贡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灭后突厥汗国,平息安史之乱;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反对分裂祖国四个方面论述了回纥人民对祖...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古代回纥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的历史贡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灭后突厥汗国,平息安史之乱;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反对分裂祖国四个方面论述了回纥人民对祖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纥 突厥 准噶尔 国家统一 安史之乱 历史贡献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北疆政策——从唐代北疆经营由扩张向收缩过渡的角度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丁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4,共7页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北部边疆,唐王朝正处于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从扩张转向收缩的过渡期,其所制定的北疆政策也必然要适应这种过渡局势的需要,除了北疆少数民族外,内政考虑、吐蕃的威胁等因素也导致武后在北疆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处置不...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北部边疆,唐王朝正处于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从扩张转向收缩的过渡期,其所制定的北疆政策也必然要适应这种过渡局势的需要,除了北疆少数民族外,内政考虑、吐蕃的威胁等因素也导致武后在北疆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处置不力,加快了唐王朝在北疆的收缩进程。从武则天时期开始,中原的北疆政策和制度日趋内敛,其侧重点也越来越偏向防务建设。总而言之,武后的北疆政策前接贞观时期全面运用各类政策工具的北疆经略,后启开元时期重在边防的北疆施政,对于有唐一代的北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契丹 北疆
原文传递
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关系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荣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史料的梳理,并参考墓志对具体史事进行考证,探析了后突厥汗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唐代 东部诸族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大祚荣时期渤海国与唐、后突厥关系考论
11
作者 刘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渤海大祚荣时期,是初唐中衰与东亚格局动荡结束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营州之乱"后渤海国与唐朝、后突厥的关系,对此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东北亚格局奠定的中心环节。受制于史料限制,拟就大祚荣时期三国关系... 渤海大祚荣时期,是初唐中衰与东亚格局动荡结束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营州之乱"后渤海国与唐朝、后突厥的关系,对此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东北亚格局奠定的中心环节。受制于史料限制,拟就大祚荣时期三国关系加以分析,阐述突厥介入东北事务、控制渤海国并设置吐屯管辖,以及唐朝北伐突厥和唐朝与渤海的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祚荣 渤海 突厥 东北亚
下载PDF
后突厥默啜时期与唐和亲述论
12
作者 范香立 张金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默啜可汗与唐和亲可分三个阶段;获取经济资源、服务政治军事需要是默啜和亲的内在原因,唐王朝的内外实际情势为默啜和亲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和亲没有实现双方的"互利",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和亲没有得到落实;较其他民族与唐的和亲... 默啜可汗与唐和亲可分三个阶段;获取经济资源、服务政治军事需要是默啜和亲的内在原因,唐王朝的内外实际情势为默啜和亲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和亲没有实现双方的"互利",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和亲没有得到落实;较其他民族与唐的和亲,默啜与唐和亲呈现出其特有的特点。虽然和亲最终未能实现,但后突厥却从中谋取了丰厚的利益,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较政治目的更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默啜可汗 和亲
下载PDF
朔方军的建置发展与胡兵蕃将
13
作者 李鸿宾 《北大史学》 1998年第1期205-222,285-286,共20页
朔方节度使是唐廷在开元天宝年间为应付新形势而设置的十节度经略使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防御后突厥,捍蔽长安北大门。其所处地理位置系联结关中与北方草原要道,故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汇聚着众多的民族和势力,唐初以来诸如突厥、... 朔方节度使是唐廷在开元天宝年间为应付新形势而设置的十节度经略使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防御后突厥,捍蔽长安北大门。其所处地理位置系联结关中与北方草原要道,故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汇聚着众多的民族和势力,唐初以来诸如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及昭武九姓等。朔方军设节度使后开始兼理这些蕃落,将其势力纳入自己军内,形成蕃汉两大系统。朔方军之强多来源于此,并使它在协助朝廷镇压安史叛乱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方军 朔方节度使 胡兵 突厥 昭武九姓 都督府 仆固怀恩 李怀光 关内道 行军大总管
原文传递
武则天执政时期应对后突厥的政策
14
作者 赵沈亭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7-81,共5页
武则天执政时期应对后突厥的政策,从执政前期的有限进攻逐渐转向执政后期的收缩,以处理她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契丹叛乱,西北边境吐蕃的威胁和国内的政治斗争。文章从武则天掌握政权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论述其应对后突厥的政策。前... 武则天执政时期应对后突厥的政策,从执政前期的有限进攻逐渐转向执政后期的收缩,以处理她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契丹叛乱,西北边境吐蕃的威胁和国内的政治斗争。文章从武则天掌握政权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论述其应对后突厥的政策。前期为从弘道元年(683)(永淳二年,十二月改元弘道)十二月武则天成为皇太后到万岁元年(695年)后突厥默啜可汗派遣使者请降,此时期主要以强硬的对抗为特点。后期为自通天元年(696)到神龙元年(705年)初武则天退位,此时期采取了和战相结合的应对措施,但以消极防御为主,武周政权在与后突厥的交锋中基本处于下风,不断地妥协退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突厥 应对政策
下载PDF
武则天时期唐朝的封授失误与边疆危机
15
作者 刘海霞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6-21,共6页
武则天时期唐朝的边疆封授政策虽然有着积极主动的一面,但总体上显得被动和滞后,甚至存在率性而为的情形,致使边疆危机四起。武则天对后突厥首领大大提高封授级别,然而这种优宠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导致后突厥轻视唐朝,数次反叛。在契丹首... 武则天时期唐朝的边疆封授政策虽然有着积极主动的一面,但总体上显得被动和滞后,甚至存在率性而为的情形,致使边疆危机四起。武则天对后突厥首领大大提高封授级别,然而这种优宠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导致后突厥轻视唐朝,数次反叛。在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叛之时,武则天册封粟末靺鞨未成,导致震国即后来强大的渤海政权的建立;以封授西突厥来经营西域而未达到效果,致使吐蕃势力在西域继续壮大及突骑施的崛起。结合彼时局势可知,这些失误与武则天边疆谋略缺乏、极力维护自身皇权、专注于内政而忽略边疆的做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边疆封授 突厥 契丹 吐蕃
下载PDF
乌古斯与突厥、回鹘、突厥蛮关系考(中)——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六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树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42,52,共8页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pt aq)、炽俟 (t igil)、基马克 (J m k)、突骑施(Toxsl¨ )、谋落 (Bulaq)、样磨 (Ja ma)、恰鲁克 (t 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 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文化 阿史那 乌古斯部族 突厥汗国 突厥 回鹘 突厥 伊斯兰教
下载PDF
乌古斯与突厥、回鹘、突厥蛮关系考(上)──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六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树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37,58,共8页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炽俟(■)、基马克(■)、突骑施(■)、谋落(Bula...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炽俟(■)、基马克(■)、突骑施(■)、谋落(Bulaq)、样磨(■)、恰鲁克(■)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语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文化 阿史那 乌古斯部族 突厥汗国 厥蛮 回鹘史 突厥 民族关系
下载PDF
阿波可汗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兼论突厥汗国的分裂与西突厥汗国的形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譞 《历史研究》 1982年第2期17-36,共20页
公元五五二年(西魏废帝元年),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突厥,击败了当时称霸蒙古草原的另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成为继匈奴、柔然之后统治内陆亚细亚的强大势力。三十一年之后,公元五八三年(隋文帝开皇三年),这... 公元五五二年(西魏废帝元年),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突厥,击败了当时称霸蒙古草原的另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成为继匈奴、柔然之后统治内陆亚细亚的强大势力。三十一年之后,公元五八三年(隋文帝开皇三年),这个强大的汗国发生分裂,形成东突厥(亦称北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这是突厥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影响之深远,不但在于当时即改变了突厥势凌中原的局面,使隋朝解除了北顾之忧,得以顺利地进行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使得突厥民族自此以后分成两个各不相统的汗国,或兴或衰,在被唐朝彻底平复之前的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重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 可汗 隋文帝 分裂 阿史那 突厥汗国 隋朝 公元 新唐书
原文传递
总材山、关辅天灾与后突厥汗国的建立:以王仲玄、赵惠满墓志为中心
19
作者 李锦绣 张慧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以《王仲玄墓志》《赵惠满墓志》为中心,探讨骨咄禄复兴突厥汗国早期的地利、天时因素。根据《王仲玄墓志》,可以确定总材山在突厥第一次反叛中已具有重要地位,第三次反叛时骨咄禄“保总材山”,占据了复兴突厥汗国的地利优势。骨咄禄起... 以《王仲玄墓志》《赵惠满墓志》为中心,探讨骨咄禄复兴突厥汗国早期的地利、天时因素。根据《王仲玄墓志》,可以确定总材山在突厥第一次反叛中已具有重要地位,第三次反叛时骨咄禄“保总材山”,占据了复兴突厥汗国的地利优势。骨咄禄起兵后,唐对其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这固然有西域政局不稳、唐周易代内乱多发、武则天排斥异己残杀武将等内外原因,但也不能忽视永淳前后关辅与漠北天灾对骨咄禄坐大的影响。永淳元年关辅等地区的天灾,削弱了唐反击骨咄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由骨咄禄在总材山与黑沙城发展势力;而之后的漠北三年大旱,为突厥进入于都斤山、瓦解唐漠北羁縻体制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材山 骨咄禄 突厥汗国 王仲玄墓志 赵惠满墓志
下载PDF
乌古斯与突厥、回鹘、突厥蛮关系考(下)——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六
20
作者 李树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3-38,共6页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 ,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 ,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pt aq)、炽俟 (t igil)、基马克 (J m k)、突骑施(Toxsl¨ )、谋落 (Bulaq)、样磨 (Ja m a)、恰鲁克 (t 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 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狼图腾文化 阿史那 乌古斯部族 突厥汗国 突厥 突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