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忆 理解 想像 知识——论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 |
王守仁
童庆生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2
|
《爵士乐》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述阐释 |
焦小婷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3
|
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探析 |
滕学明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9 |
6
|
|
4
|
中国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
佘军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4
|
|
5
|
理查德·鲍尔斯的后现代现实主义书写 |
段军霞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英美文学研究现状一瞥——专访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 |
李霄垅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1 |
4
|
|
7
|
弥散的忧伤——《坠落的人》的现实主义意义 |
王欢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1 |
3
|
|
8
|
论“装置范式”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理论创新 |
傅畅梅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后现代现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 |
傅畅梅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0
|
后现代城市意象与小说《大都会》的反商业化写作 |
佘军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1
|
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评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英文) |
何朝辉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7 |
1
|
|
12
|
伯格曼的后现代现实主义理论试解读 |
傅畅梅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3
|
《宠儿》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阐释 |
毛信德
黄凰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09 |
1
|
|
14
|
“装置范式论”的原创性探析 |
傅畅梅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5
|
本体论意义的后现代现实主义: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叙事美学研究 |
王心宇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后现代”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
许志强
|
《中文学术前沿》
|
2012 |
0 |
|
17
|
历史语境下的“反田园”书写——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策略解析 |
黄新川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8
|
后现代现实主义:解读马丁·艾米斯的小说《黄狗》 |
周庭华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9
|
超越黑色幽默的《第23条军规》 |
马涛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20
|
“新维多利亚小说”:越界、跨界和弥合 |
王心宇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