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电影中漂泊者形象研究
1
作者 徐广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台湾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貌,让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电影中漂泊者得以生成。他们身上烙有明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伤痕印记,这些伤痕印记在漂泊影像中照见和体认了其主体性的危机。面对危机,重建主体性成为漂泊个体乃... 台湾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貌,让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电影中漂泊者得以生成。他们身上烙有明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伤痕印记,这些伤痕印记在漂泊影像中照见和体认了其主体性的危机。面对危机,重建主体性成为漂泊个体乃至集体的强烈诉求,但其在建构过程中,漂泊者的主体性从未澄明,结果也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背后所折射的正是台湾地区社会的悲情和文化失根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时代 台湾地区电影 漂泊者 主体性 文化失根
下载PDF
“后海角时代”台湾新导演作品中的在地精神与身份表述——魏德圣、钮承泽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诗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165,171,共8页
2008年《海角七号》创下5.3亿新台币的票房纪录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后海角时代"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导演群,在电影题材与创作、制作与行销、票房收益等方面打开了台湾电影与以往各时期不同的新局面。魏德圣、钮承泽... 2008年《海角七号》创下5.3亿新台币的票房纪录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后海角时代"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导演群,在电影题材与创作、制作与行销、票房收益等方面打开了台湾电影与以往各时期不同的新局面。魏德圣、钮承泽是其中重要的两位新生代导演,通过对二人的成长背景与创作经历、电影主题与内容、电影发展路径的比较可见,魏德圣为土生土长的台湾本省人而钮承泽为迁台外省二代,二人都受到台湾新电影不同程度的影响;魏德圣不断尝试挑战台湾的本土"大片",而钮承泽则着力于探索两岸合拍合制以及两岸题材电影;魏德圣将台湾建构为由史至今外族侵略下形成的多元文化的后殖民岛屿,钮承泽则再现了在1949大迁徙之后在国民政府影响下与大陆不可断连的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时代 台湾电影 身份表述 魏德圣 钮承泽
下载PDF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苏伟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8-81,共4页
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 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与全球化语境下跨国文化的建构,讲述了同一的叙事母题: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两岸电影创作长期的一个叙事母题,也成为了影响两岸电影能否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时代 台湾电影 身份迷失 国族重建
下载PDF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的励志电影
4
作者 孙慰川 徐广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在当代台湾地区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 在当代台湾地区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一些台湾地区电影用“台湾地区当自强”之类的励志话语,借重“咸鱼翻身/逆转胜”的“失败者美学”,营造了热血澎湃的励志神话。但一部分台湾地区励志电影所张扬的励志精神,已畸变成了“自嗨”式的自我赞扬,其内核是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电影 励志 海角时代
下载PDF
“后海角时代”下台湾家庭题材电影的延续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文佳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0期84-87,共4页
“后海角时代”下台湾家庭题材电影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创作面貌,近年来《阳光普照》《孤味》《瀑布》与《美国女孩》的出现,更是掀起了票房与口碑的突破。从形式的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影片表现为对形式结构、社会历史内涵与作者风... “后海角时代”下台湾家庭题材电影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创作面貌,近年来《阳光普照》《孤味》《瀑布》与《美国女孩》的出现,更是掀起了票房与口碑的突破。从形式的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影片表现为对形式结构、社会历史内涵与作者风格三方面的延续与发展,从而将多层的文本意义组织起来,不断更新观众知觉、情感与认知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时代 台湾家庭题材电影 形式结构 风格化写实
下载PDF
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青春叙事
6
作者 高亚林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4期147-149,共3页
台湾新电影和新新电影的热潮褪去之后,电影市场逐渐陷入低迷,一度处于冷冰期的台湾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令人堪忧。2008年《海角七号》的上映打破了这个僵局,台湾电影开始回暖,接踵而至的是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新人新片,获得了好口碑... 台湾新电影和新新电影的热潮褪去之后,电影市场逐渐陷入低迷,一度处于冷冰期的台湾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令人堪忧。2008年《海角七号》的上映打破了这个僵局,台湾电影开始回暖,接踵而至的是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新人新片,获得了好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高票房,至此台湾电影迎来了后海角时代的春天。本文着力于探究台湾青春系列电影的井喷原因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目前台湾青春电影的隐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时代 台湾影坛 青春电影
下载PDF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的创作转向及特征
7
作者 丁鹏 《新闻传播》 2017年第12期15-17,共3页
2008年《海角七号》取得的巨大成功,开创了台湾电影的新纪元,引领者——后海角时代的新锐导演,努力摆脱台湾新电影远离大众的艺术传统,自觉将本土文化融入商业类型创作之中,而后海角时代的台湾电影,体现出明显转向追求商业化、类型化和... 2008年《海角七号》取得的巨大成功,开创了台湾电影的新纪元,引领者——后海角时代的新锐导演,努力摆脱台湾新电影远离大众的艺术传统,自觉将本土文化融入商业类型创作之中,而后海角时代的台湾电影,体现出明显转向追求商业化、类型化和通俗化的创作倾向,用通俗化的叙事来书写本土文化、历史情怀和热血青春这三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本土文化 历史情怀 热血青春 海角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