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人之殇?——后启示录电影的末日书写与文化逻辑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亦水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41,共8页
后启示录电影中的废土影像奇观与文化表达,体现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电影工作者,对于来自文化他者威胁的恐惧、当前全球政治与生态危机的焦虑、英雄主体身份的想象与未来愿景的政治线索。本文意欲打破当前学术界关于后启示录电影以... 后启示录电影中的废土影像奇观与文化表达,体现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电影工作者,对于来自文化他者威胁的恐惧、当前全球政治与生态危机的焦虑、英雄主体身份的想象与未来愿景的政治线索。本文意欲打破当前学术界关于后启示录电影以美国文化视角为主导的西方中心论观点,基于美式废土电影的奇观想象,探索不同国家与地区电影工作者讲述全球性人类危机的成因、结果以及解决方案时的文化逻辑,进而对比欧洲、亚洲等地关于世界末日想象的电影创作,反思全球化时代里好莱坞流行文化征候,并提出充满差异性的"第三世界"文化力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示录电影 末日 末日书写 废土景观 第三世界
原文传递
山姆·谢泼德《天使之城》中的“黑色洛杉矶”叙事研究
2
作者 杨健林 范一亭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转型的背景下,洛杉矶城市文化的衰败引发了美国文坛的关注。当代美国剧作家山姆·谢泼德在其代表作《天使之城》中,将“黑色洛杉矶”叙事引入戏剧,从城市环境和文化思潮两个方面解构了“天使之城”的浪漫化迷思... 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转型的背景下,洛杉矶城市文化的衰败引发了美国文坛的关注。当代美国剧作家山姆·谢泼德在其代表作《天使之城》中,将“黑色洛杉矶”叙事引入戏剧,从城市环境和文化思潮两个方面解构了“天使之城”的浪漫化迷思。一方面展现战后洛杉矶爆发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则揭露了商业资本对好莱坞艺术创作的压制与禁锢,从而揭示了剧作家对战后美国城市文化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之城》 山姆·谢泼德 黑色洛杉矶 末日 好莱坞
下载PDF
后末日叙事视角下《第一区》中的个体疏离
3
作者 蔡汶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5,共8页
科尔森·怀特海德的小说《第一区》聚焦末日后个体陌生化、抽象化和边缘化的疏离境遇,质疑以未来主义为基调的末日叙事传统。应募僵尸清扫计划的主人公斯皮兹饱受情感疏离的折磨,对缺乏生命尊重和种族包容性的社会态度感到绝望。个... 科尔森·怀特海德的小说《第一区》聚焦末日后个体陌生化、抽象化和边缘化的疏离境遇,质疑以未来主义为基调的末日叙事传统。应募僵尸清扫计划的主人公斯皮兹饱受情感疏离的折磨,对缺乏生命尊重和种族包容性的社会态度感到绝望。个体对重建城市信念的丧失否定了末日叙事中常态恢复和乌托邦想象的结局。尽管后启示录风格的小说呈现了瘟疫笼罩下社会的灾难性断裂,作者仍试图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闪回和叙述者干预的叙事策略传递个体的情感表达,彰显出以共情缓解疏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森·怀特海德 《第一区》 末日叙事 疏离 共情
原文传递
后末日科幻想象里的性别、自然与解放--以《疯狂的麦克斯:狂怒之路》为例
4
作者 王雨童 《媒介批评》 2021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本文从经典后末日电影《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新作《疯狂的麦克斯4:狂怒之路》引发的文化争议入手,首先分析后末日电影类型形成的影像风格和故事模式,作为西部片变奏的欧美后末日电影遭遇英雄叙事危机;继而指出《狂怒之路》的创新焦点,... 本文从经典后末日电影《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新作《疯狂的麦克斯4:狂怒之路》引发的文化争议入手,首先分析后末日电影类型形成的影像风格和故事模式,作为西部片变奏的欧美后末日电影遭遇英雄叙事危机;继而指出《狂怒之路》的创新焦点,即女性主角以女性赛博格这一深具潜力的科幻形象为后末日电影开辟新内容;最后指出,超越单纯的性别对立之争,《狂怒之路》释放出利用后末日电影思考生态问题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日电影 科幻 《疯狂的麦克斯:狂怒之路》 赛博格
下载PDF
美国的疯狂的麦克斯——《冲锋飞车队》与《邮差》
5
作者 王红贝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1期82-83,共2页
从《冲锋飞车队》的成功开始,《疯狂的麦克斯》成为美国后世界末日幻想的基础。这部影片的生锈的荒地美学和英雄的孤独的精神风气证明了巨大的影响力,影响了想象未来情景的可能性。尽管电影起源于澳大利亚,但《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 从《冲锋飞车队》的成功开始,《疯狂的麦克斯》成为美国后世界末日幻想的基础。这部影片的生锈的荒地美学和英雄的孤独的精神风气证明了巨大的影响力,影响了想象未来情景的可能性。尽管电影起源于澳大利亚,但《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早已被确立为美国标志性的表达形式。但《邮差》的社区驱动的爱国主义氛围确立了乔治·米勒最初寻求但尚未创造的充实的未来。《邮差》的悲惨叙述既是竞争又是补充《疯狂的麦克斯》的噩梦世界,提供了一个明显不同的后世界末日混乱和革新的描述。本文考察了《疯狂的麦克斯》的影响,着眼于"邮差"中后启示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末日 《疯狂的麦克斯》 《邮差》 边疆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