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析不同轴向载荷作用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模型的受力状况。结果 1 k N轴向载荷下,对于1/2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552.082、67.964、54.085μm,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别为306.745、231.844、73.047 MPa;对于1/4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416.072、302.107、150.639μm,内固定的应力分别为306.673、208.467、73.607 MPa。1.5 k N轴向载荷下,各种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和内固定物的应力都相应增加,数据的变化趋势同1 k N载荷情况相似。结论两种载荷下,不同骨折模型均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具优势,后侧钢板螺钉亦可以获得相近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移位不明显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可以作为首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骨隧道微创复位联合Jail螺钉技术固定治疗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对25例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应用Mimics20.0软件行术前规划,术中经胫骨骨隧道空心顶棒锤击复位胫骨...目的探讨经骨隧道微创复位联合Jail螺钉技术固定治疗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对25例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应用Mimics20.0软件行术前规划,术中经胫骨骨隧道空心顶棒锤击复位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Jail螺钉固定。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术后第2天、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35~60 min,(55.6±4.4)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20.6±9.2)ml。骨折均Ⅰ期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2周,(10.5±1.3)周。25例随访12~36个月,(16.5±4.1)月。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由术前(9.2±2.2)mm恢复至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1.0±0.4)、(1.1±0.1)mm(均P=0.000);PSA由术前21.2°±2.1°恢复至术后第2天8.9°±0.9°分和术后1年9.2°±0.6°(均P=0.000);Rasmussen解剖评分由术前(7.8±1.8)分恢复至术后第2天(17.1±1.0)分和术后1年(16.3±0.7)分(均P=0.000)。与术后第2天比较,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PS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HSS评分(94.8±3.2)分,明显高于术后第2天(76.8±3.5)分(t=18.713,P=0.000)。结论经胫骨隧道复位联合Jail螺钉技术固定治疗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避免继发性的关节面塌陷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筛选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48.5±11.7)岁。按胫骨外侧平台三...目的探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筛选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48.5±11.7)岁。按胫骨外侧平台三维CT分区概念细化:累及Ⅰ区的12例,累及I区+Ⅱ区的11例,累及Ⅰ区+Ⅱ区+Ⅲ区的5例。均采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解剖钢板进行显露复位固定,术后定期复查,指导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46~65 min,平均(51.5±5.9)min;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3.5±6.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移位,未出现膝关节不稳、关节面再塌陷、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按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骨折于术后9~12周达到临床愈合,平均(10.8±1.2)周。8例于术后11~18个月顺利取出内固定,平均(13.5±2.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HS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腓骨头上方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无血管神经损伤风险等优势,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可以对后外侧髁骨折块起到直接有效的支撑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51岁,平均(32.7±4.2)岁;左膝5例,右膝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行CT、MRI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术后行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大腿周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0.6±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6个月大腿周径缩小,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后下地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30°~140°,平均(132.7±3.5)°;伸膝0°~10°,平均(6.3±2.2)°。均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同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一期可修复关节内韧带等软组织,后外侧坚强内固定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不同轴向载荷下3种固定方式(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胫骨平台CT图片的相关数据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3种固定方式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析不同轴向载荷作用下,3种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1/4骨折模型的受力状况。结果 1 k N轴向载荷下,对于1/2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552.082、67.964、54.085μm,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别为306.745、231.844、73.047 MPa;对于1/4骨折固定模型,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的位移分别为416.072、302.107、150.639μm,内固定的应力分别为306.673、208.467、73.607 MPa。1.5 k N轴向载荷下,各种固定方式下骨折块的位移和内固定物的应力都相应增加,数据的变化趋势同1 k N载荷情况相似。结论两种载荷下,不同骨折模型均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具优势,后侧钢板螺钉亦可以获得相近的力学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移位不明显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前后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可以作为首选。
文摘目的探讨经骨隧道微创复位联合Jail螺钉技术固定治疗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对25例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应用Mimics20.0软件行术前规划,术中经胫骨骨隧道空心顶棒锤击复位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Jail螺钉固定。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术后第2天、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35~60 min,(55.6±4.4)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20.6±9.2)ml。骨折均Ⅰ期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2周,(10.5±1.3)周。25例随访12~36个月,(16.5±4.1)月。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由术前(9.2±2.2)mm恢复至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1.0±0.4)、(1.1±0.1)mm(均P=0.000);PSA由术前21.2°±2.1°恢复至术后第2天8.9°±0.9°分和术后1年9.2°±0.6°(均P=0.000);Rasmussen解剖评分由术前(7.8±1.8)分恢复至术后第2天(17.1±1.0)分和术后1年(16.3±0.7)分(均P=0.000)。与术后第2天比较,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PS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HSS评分(94.8±3.2)分,明显高于术后第2天(76.8±3.5)分(t=18.713,P=0.000)。结论经胫骨隧道复位联合Jail螺钉技术固定治疗孤立性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避免继发性的关节面塌陷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筛选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66岁,平均(48.5±11.7)岁。按胫骨外侧平台三维CT分区概念细化:累及Ⅰ区的12例,累及I区+Ⅱ区的11例,累及Ⅰ区+Ⅱ区+Ⅲ区的5例。均采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解剖钢板进行显露复位固定,术后定期复查,指导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46~65 min,平均(51.5±5.9)min;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3.5±6.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移位,未出现膝关节不稳、关节面再塌陷、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按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骨折于术后9~12周达到临床愈合,平均(10.8±1.2)周。8例于术后11~18个月顺利取出内固定,平均(13.5±2.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HS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腓骨头上方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无血管神经损伤风险等优势,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解剖钢板可以对后外侧髁骨折块起到直接有效的支撑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切口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行一期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51岁,平均(32.7±4.2)岁;左膝5例,右膝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常规行CT、MRI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术后行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大腿周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0.6±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6个月大腿周径缩小,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术后下地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屈膝130°~140°,平均(132.7±3.5)°;伸膝0°~10°,平均(6.3±2.2)°。均无感染、皮肤坏死、内同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联合Frosch入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一期可修复关节内韧带等软组织,后外侧坚强内固定可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